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内蒙分离物的总RNA为模板,通过反转录-PCR扩增获得BNYVVRNA3全长cDNA。将其克隆到pGEM-7Zf(+)上,得到重组质粒pGBY56。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分离物RNA3基因组全长为1775nt,其中包含3个开放阅读框架,分别编码25kD蛋白、4.6kD蛋白和一种由59个氨基酸组成的N蛋白。与法国F2分离物、德国G1分离物和日本S分离物相比,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6.4%、96.8%和97.3%。将25kD蛋白编码基因克隆到pJW2上,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和Westernbloting分析结果表明,25kD蛋白基因在E.coliBL21(DE3)中经温度(42℃)诱导后,可特异地表达25kD蛋白  相似文献   

2.
以甜菜坏死黄脉病毒内蒙分离物(BNYVV NM)总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分别获得RNA2、RNA3和RNA4自然缺失突变体cDNA克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RNA2自然缺失突变体在75kD通读蛋白编码区C端缺失348个核苷酸(缺失位置nt1488 ̄nt1835)。RNA3在其25kD蛋白编码区内缺失360个核苷酸(缺失位置nt729 ̄nt1088)。RNA4的自然缺失区域位于31kD蛋白  相似文献   

3.
以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内蒙分离物(NM)RNA为模板,通过反转录和PCR扩增得到了BNYVV RNA4基因组的cDNA克隆pGBF6。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GBF6含有全长RNA4 cDNA插入片段,大小为1465个核苷酸,含有一个849个核苷酸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产生由282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为31kDa的蛋白。与法国F2分离物RNA4相比,其核苷酸序列和由此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  相似文献   

4.
将含脊髓灰质炎病毒(PV)RNA聚合酶的不同长度基因片段克隆到载体pSG5质粒上,分别构建了4个表达RNA聚合酶的质粒。体外转录实验证明,pSG5-POL1.99和pSG5-POL2.03质粒转染细胞的提取物促进了特异的RNA转录,表明两质闰可表达RNA聚合酶。将PV的5’NCR序列插在载体pGREEN LANTERN-1的CMV启动子下游,构建了pGREEN LANTERN-1-5’NCR质粒;  相似文献   

5.
李大伟  陈受宜 《病毒学报》1998,14(2):165-171
以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内蒙分离物的总RNA为模板,通过反转录--PCR扩增获得BNYVVRNA3全长cDNA。将其克隆到PEM-7Zf上,得到重组质粒pGBY56。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分离物RNA3基因组全长 1775nt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具有肿瘤抑制功能的cDNA克隆P14-6(即人白细胞介素6核转录因子NF-IL6的3’非翻译区)的RNA转录物与回复相关蛋白BNF的相互作用,发现该RNA与BNF的相互作用位点为其3’侧的富U序列内的1个24核苷酸片段;并发现BNF系一群蛋白质,它们可能先相互结合成1个蛋白质复合物,然后再与RNA位点作用.其中可能只有1个蛋白质(R62)直接与该RNA结合。  相似文献   

7.
郑渡平 Lina  D 《病毒学报》1998,14(1):25-32
及时发现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是消灭脊灰工作中病毒学监测的首要任务。近期我国存在4个脊灰I型野病毒基因型,其中P1/CHN-JX89和P1/CHN-R91为两个主要的流行基因型。在分析了我国大量脊灰野病毒VP1核酸序列的基础上,选取了1338JX89病毒VP1 5'端的96个核苷酸片段(2480 ̄2575),经PCR扩增,克隆至pUC/17质粒,线性化后,用T7 RNA多聚酶制备RNA探针,并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病毒RNA打点杂交检测方法同RT-PCR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CV基因组结构区C区cDNA探针和非结构区NS3-4区cDNA探针,建立了用打点杂交(dotblothybridization)检测血清中HCVRNA的方法,同采用HCV基因组5’端非编码区的一对寡核苷酸引物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血清中HCVRNA的方法相比较,发现两种方法都能快速早期和特异地检出血清中HCVRNA,但RT-PCR法敏感性优于RNA打点杂交法。对于无血清学指标的慢性NANB肝炎病人的诊断,可采用这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引物和探针的敏感性,以及RNA提取方法。RT-PCR法适用于诊断病毒血症和复制,打点杂交法适用于研究HCVRNA量的变化,对治疗的评价,以及为实验筛选较高滴度的HCVRNA阳性样本。  相似文献   

9.
斜脉暗罗素甲—具有C5—OH的单四氢呋喃环型番荔枝内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斜脉暗罗(Polyalthia plagioneura Diels)的种子中分离到化合物P4 及P5,经IR、1H-NMR、13 C-NMR及MS谱鉴定,P4 为海南哥纳香甲素,P5 为具有C5-OH 的单四氢呋喃环型番荔枝内酯,命名为斜脉暗罗素甲(plagionicin A)。  相似文献   

10.
及时发现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是消灭脊灰工作中病毒学监测的首要任务。近期我国存在4个脊灰Ⅰ型野病毒基因型,其中P1/CHN-JX89和P1/CHN-R91为两个主要的流行基因型。在分析了我国大量脊灰野病毒VP1核酸序列的基础上,选取了1338JX89病毒VP15′端的96个核苷酸片段(2480-2575),经PCR扩增,克隆至pUC/T7质粒,线性化后,用T7RNA多聚酶制备RNA探针,并将Dig标记物渗入探针分子中。经杂交试验,两个主要基因型病毒全部与此探针呈阳性反应,而其它基因型和疫苗相关病毒均为阴性反应,体现了较好的特异性与敏感性,而且实验结果由核酸序列分析等证实。脊灰野毒探针的应用在国际上尚未见报道,它克服了疫苗探针杂交中容易遗漏野毒株的缺点,直接查出野病毒。这对疫苗株中混有少量野毒株的分离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水稻条叶枯病毒NS2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和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来自我国 9个省份的水稻条叶枯病毒(RSV) 80个田间分离物的NS2基因遗传结构特征 .SSCP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RSVNS2基因遗传结构符合准种 (quasispecies)结构特征 .部分分离物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RSV上述分离物和已报道的日本 2个分离物可以归入 2个组 :云南的部分分离物划分为 1个组 ;其它分离物及日本T、O的 2个分离物为另 1组 .组与组之间 ,NS2蛋白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 94 %~ 95 % ,氨基酸同源性为 95 %~ 97% .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RSV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在种群间可能发生了基因漂移 (geneflow) .NS2蛋白可能的运动蛋白功能所造成的负选择压力和介体传播引起的奠基者效应可能是RSV种群内和种群间遗传多样性差别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水稻条纹病毒RNA4基因间隔区的分子变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技术快速检测我国水稻条纹病毒(RSV)RNA4基因间隔区(intergenic region,IR)的分子变异,结果表明,我国RSV RNA4 IR存在分子变异。供试的7个分离物共有4种泳动带型,其中YL、BS、JD、LY分离物完全一致,而YL、BS、YL及JD4个分离物序列完全一致;JN、PJ、SQ3个分离各不一样,序列之间的同源性均在92%-94%之间.IR序列内部具有两个重要的结构特征:(1)有两处反向重复序列,可形成两个明显的发夹结构,其中一个序列比较保守,形成的发夹结构稳定;但中一个发夹结构由于碱基变异导致其稳定性在各个分离物中差异较大;(2)具有插入序列,相对于日本M分离物,我国7个分离物都有一段长19bp的插入序列,这段插入序列比较保守,各分离物之间仅有1-2个碱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14.
克隆和测定了我国水稻条纹病毒(RSV)22个分离物 RNA4基因间隔区(Intergenic region,IR)序列,序列比较结果表明,我国RSV RNA4 IR在长度上存在634bp、654bp及732bp 3种不同的类型,其中3种不同类型的序列在云南省均有存在,而在其它省份仅存在654bp 类型的序列,云南省还存在不同片段类型序列在同一分离物中混合侵染的现象。序列内部具有两个重要的结构特征,一是具有插入序列;二是有两处反向重复序列,可形成两个明显的发夹结构,其中一个序列比较保守,形成的发夹结构稳定;但另一个发夹结构由于碱基变异导致其稳定性在各个分离物中差异较大。本论文还讨论了插入片段特性、不稳定的发夹结构的形成最低自由能及病毒致病性分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RT-PCR检测感病植株和单头带毒灰飞虱,均扩增出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特有的一个长540 bp的片段,且人工饲毒虫的病毒含量高于自然感病稻田虫。以病毒S蛋白的多克隆抗血清,采用Western印迹技术从单虫体内检测到病毒抗原的2个专一性条带,大小分别为20.7和19.7 kDa。DIBA(dot immunobinding assay)检测法快速、简便,但专一性和灵敏度不及RT-PCR与Western印迹检测。对不同检测方法所得昆虫带毒率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水稻条纹叶枯病严重威胁着我国的水稻生产,该病由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引起。目前,对水稻与RSV互作机制的认识还较少,这是制定有效措施来对RSV进行防控的一大障碍。代谢组学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手段,它通过考察生物体系包括细胞、组织或整个生物体在受到刺激或扰动后,在代谢水平上的应答,来研究一系列的生物现象。运用代谢组学对水稻与RSV的互作进行了初步探索。GC-MS分析表明,RSV的侵染能显著影响水稻的代谢谱,且在代谢组水平上,不同抗感性的水稻对RSV的响应存在着差异。与NIST质谱数据库中的信息比较,从武育粳3号健康植株中鉴定到内源性代谢物12种、武育粳3号发病植株中11种、KT95-418健康植株中9种、KT95-418发病植株中14种。  相似文献   

17.
水稻条纹病毒胁迫下的水稻全基因组表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条纹叶枯病由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引起,对我国水稻生产危害严重.为了明确RSV侵染对水稻基因表达谱的影响,采用Affymetrix水稻全基因组芯片对RSV接种后出现条纹症状第7天的武育粳3号水稻病叶和相应的健康叶片进行了全基因组表达谱分析,得到3 517个差异基因,其中2 002个表达上调,1 515个表达下调.根据TIGR数据库注释(http://www.tigr.org/tdb/e2k1/osa1/)和MIPS基因功能分类标准(http://mips.gsf.de/projects/funcat)将差异基因归类为15个功能类别,多数差异基因与植物防御、信号传导及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相关,一些转录因子的表达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代谢途径分析表明,RSV侵染后磷酸戊糖途径、类黄酮合成途径和芸苔素合成途径的相关基因表达明显增强,赤霉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18.
曲志才  沈大棱 《植物学报》2008,25(4):459-464
利用RT-PCR检测感病植株和单头带毒灰飞虱, 均扩增出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特有的一个长540 bp的片段, 且人工饲毒虫的病毒含量高于自然感病稻田虫。以病毒S蛋白的多克隆抗血清, 采用Western印迹技术从单虫体内检测到病毒抗原的2个专一性条带, 大小分别为20.7和19.7 kDa。DIBA (dot immunobinding ass ay)检测法快速、简便, 但专一性和灵敏度不及RT-PCR与Western印迹检测。对不同检测方法所得昆虫带毒率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Rice stripe disease (RSD), caused by rice stripe virus (RSV), is a serious disease in temperate rice-growing areas. We have created an RNAi construct containing coat protein gene (CP) and disease specific protein gene (SP) sequences from RSV. The RNAi construct was transformed into two susceptible japonica varieties, Suyunuo and Guanglingxiangjing, to develop resistance against RSD. The homozygous progeny of rice plants in the T(5) and T(7) generations containing RNAi constructs, after self-fertilization were strongly resistant to viral infection. RT-PCR indicated that viral replication of SP and CP in the transgenic plants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re were no obvious morphological or development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ransgenic and wild-type plants from seedling stage to maturity. The excellent agronomic traits of these two varieties, such as high yield and good quality were maintained. Suppression of virus genes using RNAi is therefore a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strategy for controlling viral infection in crops.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来源于我国水稻条纹叶枯病常年流行区的辽宁盘锦 (PJ)、云南昆明 (KM)、云南宜良 (YL)及病害暴发区的江苏洪泽 (HZ)的水稻条纹病毒 (RSV) 4个分离物RNA3全长序列 ,其长度分别为 2 480bp、2 5 0 9bp、2 489bp和 2 497bp。与已报道的RSV云南Y、日本T和M分离物RNA3序列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 ,这 7个分离物可分为两组 ,其中 ,KM、YL分离物为一组 ,PJ、HZ、Y、T和M分离物为另一组。组与组之间 ,RNA3的毒义链 (vRNA3)及RNA3的毒义互补链 (vcRNA3)上的ORF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 97%~ 98%和 93%~ 94% ,但在氨基酸水平上则没有明显差异。结合上述RSV分离物RNA4的核苷酸全序列比较结果 ,推测认为RSV自然种群中存在两个与地理因素相关的不同类型的亚群 ,Y分离物不同片段具有不同来源可能是由重配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