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系统回顾了华南国家植物园近百年来几个关键时期的历史发展、主要成就和社会贡献,从国家、中国科学院、地方政府三个层面分析了华南国家植物园率先设立的缘由,展望了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未来发展前景,提出了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植物园是通过人工模拟区域自然环境和群落结构,实现物种多样性高度富集并进行相关科学研究的机构,也是生物多样性保育、科普教育、资源储存和开发利用的基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植物园中的应用,将产生数字化植物园。在研究数字化植物园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提出广义和狭义的数字化植物园定义,并以华南植物园的数字化建设内容为例,探讨了数字化植物园的信息技术体系、虚拟植物和专类园智能化管理技术等理论与技术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3.
植物园在植物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公众教育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平台,具有文化传承和历史延续性的功能。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和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为例,从物种保护、科学研究和科学传播3 个方面对植物园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和分析,为华南植物园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为华南植物园乃至我国植物园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任海  文香英  廖景平  郑祥慈  杨明  周桔 《生物多样性》2022,30(4):22113-R1078
植物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来源, 植物多样性是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的战略资源。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是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两种主要方法, 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 构建以国家植物园为引领的植物园体系是迁地保护的主要形式, 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形成我国较为完整的植物多样性保护体系。通过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对我国植物多样性进行迁地保护, 同时开展科学研究、园林展示、科普教育和资源开发利用, 对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植物园的功能变迁、全球和中国植物园分布与数量以及植物迁地保护现状,讨论了植物园与植物迁地保护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国家植物园的定义及设立标准, 进而讨论了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的意义、挑战、统筹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等问题, 最后提出了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建设目标、管理体制、空间布局和认证等方面的建议, 以期为我国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斜脉暗罗素甲—具有C5—OH的单四氢呋喃环型番荔枝内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斜脉暗罗(Polyalthia plagioneura Diels)的种子中分离到化合物P4 及P5,经IR、1H-NMR、13 C-NMR及MS谱鉴定,P4 为海南哥纳香甲素,P5 为具有C5-OH 的单四氢呋喃环型番荔枝内酯,命名为斜脉暗罗素甲(plagionicin A)。  相似文献   
6.
阿诺西林甲—一个新的裂参四氢呋喃环型的番荔枝内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番荔板的种子中分离到化合物A4,结构鉴定表明它同时具有邻双四氢呋喃型和裂双四氢呋喃型番荔枝内酯的结构特征。A4是裂参四氢呋喃环型番荔枝内酯的第一个化合物,命名为阿诺西林甲。  相似文献   
7.
从番荔枝(Annona squam osa L.)的种子中分离到A1—A7共7个化合物,其中A2、A3和A5为新的番荔枝内酯,分别命名为新-去乙酰紫玉盘素(neo-desacetyluvaricin, A2)、新阿诺宁乙(neo-annonin B, A3)和新牛心番荔枝素甲(neo-reticulatacin A, A5)。  相似文献   
8.
自番荔枝( AnnonasquamosaL.) 种子中得到化合物1 和2 , 化合物2 是已知的bullatacinone (2 , 4- 顺式和反式- bullatacinone 的混晶) , 1 是新化合物, 命名为番荔枝塔亭丁(squamostatin D) , 其结构经IR、MS、1H- NMR和13CNMR谱解析推定如(1) 式。  相似文献   
9.
番荔枝化学成分研究(5)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番荔枝(AnnonasquamosaL)种子中分离到3个番荔枝内酯(1~3)。化合物1和2分别是已知化合物bullatacin和annoninⅠ,化合物3系新的间双四氢呋喃环型番荔枝内酯,命名为番荔枝塔亭丙(squamostatinC),经IR、MS、1HNMR及13CNMR谱分析,其结构推定如(3)式。  相似文献   
10.
番荔枝化学成分研究(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番荔枝(Annona squamosa L.)种子中得到化合物1、2和4,化合物2和4分别为已知化合物motrilin(莫垂林,2)和bullatanocin(布拉他诺辛,4)。化合物1的化学结构经IR、MS、^1H NMR及^13C NMR谱分析及其乙酰化物(1a)的MS、^1H NMR谱分析推定如(1)式并命名为22-表-莫维查灵(22-epi-molvizar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