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4~10月与1986年6~8月,在贵州省沿河县的纸坊村和崔家坨村先后发生了病因不明的传染病。纸坊村约有1/5的村民发病,病死率为12%,崔家坨村有1/10的村民发病,病死率高达30%。发病波及各年龄组,以青壮年为多,有家庭集聚现象。 本病起病急,轻症者只有头晕、乏力、肌痛、多汗、心悸伴以低热,有的初期有短暂的腹泻。重症者有高热(40℃以上)、大汗、心悸、游走性肌肉痉挛伴有明显疼痛和触痛,以腰骶部及四肢肌肉为好发部位。病人烦燥不安,2~5天内死亡。经实验室检查,排除了食物中毒、农药中毒、钩端螺旋体病和弓形体感染。从病人和接触者的粪便中分离到9株病毒,性状一致,为RNA型25nm的球形颗粒,耐酸,耐乙醚,能凝集人“O”型血球。经血清学鉴定为ECHO3型病毒。16份病人双份血清的检测结果表明,恢复期血清对该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升高者共8例(纸坊村和崔家坨各4例)。病人单份血清也都有较高的抗体。有理由认为两年中先后在两个村庄发生的传染病与ECHO3型病毒有密切关系。查阅文献,尚未见有关ECHO3型病毒引起以肌痛、游走性肌痉挛为特征的疾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用ELISA检测巨细胞病毒(HCMV)IgA抗体的方法,並用于检测北京地区100对母婴的HCMV抗体,母血、脐带血、母乳中HCMV-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83%,75%和38%,HCMV-Ig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9%,15%和58%,对其中的16名婴儿半年后追踪观察,5名出生时母、脐血全为阴性的,有2名抗体阳转。8名出生时母、脐血均阳性的,有1名IgA仍阳性並检查发现肝大肋下二指。另1名IgG持续阳性,其他6名婴儿抗体转阴。3名出生时母血HCMV-IgG阳性者中,1名婴儿IgA和‘gG转阳,此时母亲IgA也阳转。随访的16名婴儿中有3名可能是生后半年内受HCMV感染。  相似文献   
3.
暴发脑膜脑炎流行的新型毒株的全基因序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立  张礼璧  候晓辉  李杰 《病毒学报》2000,16(4):289-293
吉林省延边地区1996年6月发生无菌性脑膜脑炎流行,从病人脑脊液和粪便标本中分离到多株病毒,血清学实验证明所分离的病毒为此次无菌性脑膜脑炎流行的病因。对其中的2株病毒(Yanbian96-83csf和Yanbian96-85csf)测定了全基因核酸序列并帮了比较分析。结果所测2株病毒核酸长度均为7456bp〔包括3端poly(A)尾〕,两者间仅有13个位点不同,同源性达99.8%,在进化树上位于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脊髓灰质炎I型野毒株的PCR—RFLP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礼璧  原稔 《病毒学报》1994,10(2):145-153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中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病毒分离株的分子特征,为中国继续维持"无脊灰野毒状态"提供理论依据,对2002年所有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的脊灰分离株,用PCR-RFLP法及ELISA法进行型内鉴定.用PCR-RFLP法筛查出与疫苗株相比有异常酶切图谱的毒株共24株,其中Ⅰ型毒株1株,Ⅱ型毒株21株,Ⅲ型毒株2株;用ELISA法筛查出与疫苗株相比有不同的抗原抗体反应的毒株共22株,其中Ⅰ型毒株7株,Ⅱ型毒株4株,Ⅲ型毒株11株,在7株Ⅰ型毒株中有3株为非疫苗类似株(NSL),其余为双反应毒株(DRV).随后对这46株毒株进行了全VP1区的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脊灰分离株都是疫苗株或疫苗衍生株,没有发现野毒株,中国继续保持着"无脊灰野毒状态";口服减毒活疫苗(OPV)株与其它野毒株在稳定性性质方面是类似的,即通常是不稳定的,在人体肠道内有很强的选择性;在人体肠道内,病毒复制产生的基因变异导致毒力升高,是引起疫苗相关麻痹病例(VAPP)的重要原因,但宿主本身的因素也有很大的作用;在局部地区有疫苗株的循环或脊灰疫苗衍生株(VDPV)的存在;最终消除疫苗株引起的AFP病例可能还需要脊灰灭活疫苗(IPV)的介入.  相似文献   
6.
用C6/36细胞增殖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制备抗原,用ELISA法检测乙脑IgG抗体,可获得满意结果。用此法检测了河南,海南地区不同年龄人群的253份血清标本,阳性检出率为55.6%(141/253)。与血凝抑制法(HI)相比较,HI的阳性率仅37.1%(93/253)。两种方法的抗体滴度呈正相关r=0.88。用ELISA检测,乙脑抗体与登革病毒抗原有一定交叉,但滴度平均有16倍差异。本方法重复性良好,具有特异、敏感、简便的特点。可用于乙脑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效果的考核。  相似文献   
7.
应用ELISA法检测风疹病毒IgG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证明,将0.1%脱氧胆酸钠制备的风疹病毒粗制抗原,用于ELISA法检测风疹病毒IgG抗体,效果较满意,方法的特异性好,与常规血凝抑制试验(HI)的相关性也好,所测抗体的几何平均值为HI的4倍。用本法初步调查了北京市不同年龄人群的风疹感染率,证明随年龄增长风疹感染率迅速上升,18岁以上人群达94%。检测河北省沧州地区孕妇的风疹IgG阳性率为99%。用於风疹病人的血清学诊断,获得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8.
ELISA法应用于诊断病毒学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42年报道荧光素标记抗体应用于微生物检测以来,1956年创建了放射免疫法,1966年发展了酶标记抗体细胞染色法,1971年改进了方法,出现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由于ELISA法比免疫荧光法判断客观,不需要荧光显微镜;比放射免疫法试剂稳定,无污染环境的危险;而在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与这两个方法水平相近,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细菌学、免疫学、病毒学、寄生虫学、内分泌  相似文献   
9.
张礼璧  原稔 《病毒学报》1994,10(3):235-239
对中国脊髓灰质炎II型减毒活疫苗株-中II17和III型减毒活疫苗株-中III2和VP1段部份核酸片进行序列分析,并分别与相应的Sabin2和Sabin3株有关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在416个核苷酸序列中,中II17与Sabin2有99.3%同源性,中II2与Sabin3株完全一致。从我国服用国产活疫苗地区急性弛缓性订痹病例中分离到的部份2型疫苗株,分别与中II17和Sabin2相比较,发现与  相似文献   
10.
应用抗体捕捉ELISA法测定病毒特异性IgM抗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测定麻疹IgM抗体为模型,研究了应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法(Antibody capture ELISA简称ACELISA)测定病毒性疾病特异性IgM抗体的实验条件,结果表明;用于包被的抗μ链抗体、抗原,检测抗体的剂量对所测得的标本OD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抗原的影响最大,不同株单克隆抗体(McAb)作检测抗体效果也有差别,最佳株与多克隆抗体(PcAb)相似,以本方法测定麻疹IgM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并不受类风湿因子的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