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酵母PHO2蛋白的磷酸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本文报道了PHO2蛋白能被一种未知的蛋白激酶磷酸化。PHO2蛋白的第230-233位氨基酸残基因组成一个可能p34^cdc3/CDC28相关的蛋白激酶识别的一致序列,用点突变的方法将Ser-230变成Ala可导致PHO2蛋白激活PHO5表达能力的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2.
应用实时BIA研究酵母PHO4和PHO2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实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BIA)分析了酵母PHO4和PHO2蛋白的相互作用。将PHO4蛋白通过氨基耦联在感应片上。进样5μmol/L重组的谷胱甘肽转移酶融合的PHO2蛋白(GST-PHO2)及其两种突变体融合蛋白。结果表明PHO2的230位丝氨酸变为天冬氨酸的突变体(GST-2SD)与PHO4有强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信号,而生型PHO2和230位丝氨酸变为丙氨酸的突变体(GST-2SA  相似文献   

3.
酵母PHO2与PHO4蛋白的激活活性的分析及两者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PHO2与PHO4是酵母PHO5基因的两个正调控因子,本文发现,PHO2与酵母转录因子GAL4的DNA结合功能域融合后就能激活报道基因lacZ的表达,其激活力受高低磷影响,表明PHO2蛋白上存在酸性转录激活区。PHO2蛋白上酸性氨基酸丰富的287-326肽段并非PHO2的激活区。在PHO2蛋白上230位Ser处于磷酸化状态2PHO2才有激活作用,表明了这一磷酸化位点可能与PHO2的转录激活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发现PHO81蛋白上的碱性区(88-160)和酸性区(771-810)附近的微小变化可导致rAPase的表达向组成型转化,且这两个区域是协同作用的,而酸性区的净负电荷的降低能使rAPase的活力降低。PHO81蛋白中有6个锚蛋白重复单位(ankyrinrepeats),是PHO81蛋白与PHO80-PHO85蛋白复合物的结合区。对锚蛋白重复序列的突变表明锚蛋白重复序序列1,2,4,5,6对PHO81是十分关键的,而锚蛋白重复序列3的Pro509,Leu510的缺失并不影响PHO81的功能。在PHO81蛋白的701-719位氨基酸残基有一段类似核定位序列的肽段,相应基因片段的缺失导致PH081完全失活。但将该可能的核定位序列的最保守的碱性氨基酸Arg701、Lys702同时变为中性氨基酸(Ser,Gin)导致rAPase的表达大大提高,而将核定位序列中Lys717变为Asn,或将Arg719变为Ser,都不影响PHO81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PHO4和PHO2蛋白与PHO81基因调控序列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效表达产纯化了PHO4和PHO2蛋白,凝胶阻抑电泳分析证明了PHO4和PHO2蛋白与PHO81上游-401-289bp片段的结合,定点突变PHO2的230位丝氨酸为天冬氨呈丙氨酸,不影响PHO2蛋白与此片段的结合。足迹法分析证明了PHO4结合在PHO81基因上游的354-333bp,PHO2结合在341-334bp。因此,这些结果表明-401-289bp包含了PHO81的上游激活序列(UAS),  相似文献   

6.
p16抑癌基因定点突变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错义突变对p16功能的影响,应用PCR体外定点突变方法对p16cDNA进行体外定点突变,并将野生型和突变型p16cDNA克隆于pGEX-5T载体,在大肠杆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Western印迹鉴定确证表达.而后用谷胱甘肽-Sepharose4B亲和层析纯化野生型和突变型p16融合蛋白.得到了第48位密码子CCG(Pro)→CTG(Leu)突变的p16-P48突变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42kD的GST-p16和GST-p16P48L融合蛋白.最后经纯化得到了野生和P48L突变的p16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7.
彭天剑  郭礼和 《遗传学报》1994,21(2):155-160
本研究用缺口以链法对肠杆菌青霉素G酰化酶(PGA)基因Ser177进行寡核苷酸定点突变。通过NIPAB(2-硝基-5-苯乙酰胺苯甲酸)试纸法筛选和测序鉴定,获得突变体Cys177,Gly177,Arg177和Asn177。它们的PGA活性均已丧失。酶蛋白电泳分析表明突变体蛋白在体内正常表达。推测PGA Ser177秀可能位于酶底物结合中心,是酶活性所必需,不能被置换。  相似文献   

8.
曾在一个儿童患者体内,发现一个新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株,其HBsAg主蛋白aa126发生Ile(ATT)到Ser(AGT)的取代。已知adr/ayr亚型HBsAg126位为Ile,而adw/ayw亚型HBsAg126位为Thr,表明HBsAg126Ser是一个新的变异株。用计算机做结构分析的结果表明,突变体HBsAg126Ser主蛋白aa120-aa130区段的二级结构与野生型adrHBVHBsAg126Ile相比发生明显的改变。这种构象的变化可能会影响a抗原决定簇(a124-aa147)的抗原性。为了证实这一点,构建了突变S基因表达质粒,在SV40早期启动子的控制下进行抗原表达。利用HBsAg9肽(Thr-Ile126-Pro-Ala-Gln-Gly-Thr-Ser-Met)抗i单克隆抗体和9肽(Thr-Thr126-Pro-Ala-Gln-Gly-Thr-Ser-Met)抗t单克隆抗体进行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表明,这种Ser126突变蛋白对抗i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性比野生蛋白减弱,对抗t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性则与HBsAg126Thr接近。但用三种抗-a单克隆抗体的检测结果揭示,突变蛋白HBsAg126  相似文献   

9.
根据人白细胞介素-2(IL-2)α螺旋B中氨基酸残基的空间分布选择性地突变了一些氨基酸残基,结果发现:57Gln→Glu,62Glu→Leu,62Glu→Arg和65Pro→Arg这些替换均使IL-2活性显著降低或丧失,而63Leu→Ser或64Lys→Ala对IL-2活性影响不大。从受体竞争抑制结合实验结果可知,上述不表现活性的突变体也同时丧夫了与高亲和力受体的结合能力,这说明α螺旋B中这些位点  相似文献   

10.
用定位突变方法对人脑己糖激酶活性位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哺乳动物己糖激酶Ⅰ的分子量是100kD.目前已经认为是由分子量50kD酵母型己糖激酶通过基因复制和融合进化来的.己糖激酶Ⅰ的C端半分子包含了底物葡萄糖的结合位点即催化位点.X射线衍射结构的结果已经推测在酵母型的己糖激酶分子中Ser-158、Asp-211是和葡萄糖的结合及催化活性有关,这些氨基酸残基相当于人脑己糖激酶Ⅰ分子中的Ser-603、Asp-657,它们正好位于该酶分子的C端半分子中.定位突变这两个氨基酸残基得到4个该酶的C端半分子酶(mini-HKⅠ)的突变体,它们是Ser-603→Cys,Ser-603→Thr,Asp-675→Glu,Asp-675→Val.实验结果指出4个突变体酶的Km值变化不大,但酶活性只保留野生型酶的0.28%~11%,园二色谱分析4个突变体的CD谱与野生型酶基本一致,因此说明二级结构没有变化.这些研究结果和X射线衍射结构的推断是一致的,显示了Ser-603和Asp-657氨基酸残基在该酶结合底物葡萄糖或催化作用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凝乳酶β-转角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和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牛凝乳酶的第二个发夹结构中的Ⅵ型β转角的功能,利用基因突变技术,将该转角的氨基酸残基(Leu20Gly21The22Pro23Pro24Gln25)改为(Leu20GlyGlyGln25)、(Leu20SerGlyGln25)或(Leu20GlySerGln25),得到3个突变牛凝乳酶原表达质粒pMCGG,pMCSG和pMCGS。除pMCGS不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外,pMCGG和pMCSG均能以包含体的形式进行表达,且表达水平与野生型相当。像野生型凝乳酶原一样,pMCGG和pMCSG的表达产物经过变性复性,均能自活化为假凝乳酶,而且复性后的酶原突变体在DEAESepharoseCL6B上的柱行为与野生型相类似,但突变体假凝乳酶的凝乳及水解酪蛋白活性均明显低于野生型。说明突变对酶原的折叠影响较小,但对酶的催化效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用抗人p53蛋白单抗,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研究了蛋白激酶C(PKC)对CNE-2Z细胞p5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对照组P53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为67.69±2.97。PKC催化区抑制剂Staurosporine(ST)和调节区抑制剂Sphingosine(SS)终浓度分别为2×10-6mol/L和4×10-5mol/L诱导细胞24h后,P53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0.44±4.25和29.19±2.39,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用终浓度为2×10-6mol/L的TPA和终浓度为4ug/ml的OAG分别作用24h后,P53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3.75±4.34和68.18±4.42,前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后者变化不明显。阳性细胞中对照组和OAG组以胞核和胞浆均着色为主,而SS、ST和TPA组以胞核着色为主。以上结果表明:突变型p53基因在CNE-2Z细胞中有较高表达;通过抑制细胞PKC活性和耗竭PKC含量后,均可降低p53基因的表达;PKC激活剂OAG对该细胞p53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细胞信号转导分子在TNF—α诱导c—jun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期研究表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过磷酸化心肌细胞增强因子2(myocyte enhancer factor2,MEF2)转录因子家族成员调节c-Jun蛋白表达。c-jun的启动子区存在MEF2位点,MEF2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以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形式与其结合。研究了p38和BMK1(big MAP kinase1)在TNF-α诱导c-jun基因表达中的调控作用。p38上调MEF2A的转  相似文献   

14.
酵母PHO2蛋白及其变异体与PHO5USA体外的相互作用杨军,敖世洲(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031)关键词酵母;PHO2;突变;DNA结合PHO2是酵母阻遏型酸性磷酸酯酶基因转录的正调控因子[1],由559个氨基...  相似文献   

15.
根据人白细胞介素-2(IL-2)a螺旋B中氨基酸残基的空间分布选择性地突变了一些氨基酸残基,结果发现.57Gln→Gln,62Gln→Leu,62Gln→Arg和65Pro→Arg这些替换均使IL-2活性显著降低或丧失,而63Leu→Ser或64Lys→Ala对IL-2活性影响不大。从受体竞争抑制结合实验结果可知,上述不表现活性的突变体也同时丧失了与高亲和力受体的结合能力,这说明α螺旋B中这些位点对IL-2与受体结合有贡献,事实上,那些直接与受体β、γ亚基结合的残基所在螺旋为A、D螺旋而非α螺旋B,由此我们认为α螺旋B虽不直接参与与受体β、γ亚基结合,但它在空间结构上对IL-2与受体β、γ亚基的结合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57Gln、62Gln、65Pro等残基则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Zou W  Li ZY  Li CL  Cui ZC 《生理科学进展》2000,31(2):120-124
蛋白激酶B(PKB)是原癌基因c-akt的表达产物,它参与由生长因子激活的经磷脂磷肌醇3-激酶(PI3K)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与许多蛋白激酶相似,PKB分子具有一特殊的AH/PH结构域(AH/PHdomain),后者能介导信号分子间的相互作用。PKB是PI3K直接的靶蛋白。PI3K产生的脂类第二信使PI-3,4,P2和PI-3,4,5-P3等均能与PKB和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PDK)的AH/P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表达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的耐热肠毒素(ST)基因和热敏肠毒素B亚基(LT-B0基因融合抗原的疫苗候选株。将ST基因的5‘端与LT-B基因的3’端连接,并置于同一阅读框。编码ST的基因是通过PCR从pSLM004质粒中扩增得到的,含有ST的pro序列,并应用寡核苷酸定点突变技术将编码ST的第14位氨基酸残基发生突变,使ST的第14位氨基酸残基Ala突变为Leu。  相似文献   

18.
从织锦芋螺中克隆α芋螺毒素序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从我国南海产织锦芋螺(Conustextile)中分离新的毒素序列并研究其应用价值,进行了织锦芋螺毒素基因的分离工作.从织锦芋螺毒管中提取mRNA,以A族芋螺毒素的信号肽编码部分和3′端非翻译部分的保守序列为引物,通过RT-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方法获得新的芋螺毒素序列.结果得到两种不同的α芋螺毒素序列,两者都属于α4/7亚型芋螺毒素,预测其成熟肽序列分别为Pro-Glu-Cys-Cys-Ser-Asp-Pro-Arg-Cys-Asn-Ser-Ser-His-Pro-Glu-Leu-Cys-Gly(C端Gly可能被酰胺化)和Pro-Glu-Cys-Cys-Ser-His-Pro-Ala-Cys-Asn-Val-Asp-His-Pro-Glu-Ile-Cys-Arg.采用传统的生化分离手段尚未从织锦芋螺中获得过α芋螺毒素序列,这两种α芋螺毒素作用的种属特异性、受体类型特异性和在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用基因定位突变法,将白细胞介素-2(IL-2)分子中17Leu和20Asp进行一系列突变,并测定各突变体生物活性与空间结构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7Leu突变为Asp时,IL-2的空间结构无明显变化。生物活性却显著下降;20Asp突变为Leu,以及17Leu与20Asp对调后,均导致IL-2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并严重影响其生物活性。上述结果说明17Leu突变为Asp后对活性的影响并非由空间结构变化所引起,而与残基本身性质有关:17Leu与20Asp这两个重要的残基,必须位于各自特定的空间位置,才能发挥其生物作用。  相似文献   

20.
酵母转录因子PHO81蛋白含有6个锚蛋白重复序列。将PHO81锚蛋白重复序列与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融合表达(GST-ANK),表达产物以包含体形式存在。利用氧化型和还原型谷城肽系统对包含体进行复性,得到了可溶性蛋白,亲和纯化后,进行了活性分析。通过免疫共沉淀、分别制备了PHO85-PHO80和PHO85-PAP1激酶复合物,用重组的PHO4蛋白作底物,在激酶反应体系中加入GST-ANK,发现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