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构建含东北地区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全基因组的HPV16.HaCaT细胞模型,收集中国东北地区HPV16单一感染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提取DNA,将HPV16全基因组分成4个区段,通过4对特异性引物对HPV16全基因组进行分段扩增,测序后进行序列拼接及核酸序列分析,克隆HPV16全基因组序列;通过细胞转染,构建含HPV16全基因组的HPV16.HaCaT重组细胞模型;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重组细胞内HPV16早期基因的表达.成功克隆出中国东北地区HPV16全基因组序列(GenBank登录号:MW320358);构建了东北地区HPV16全基因组的重组质粒及HPV16.HaCaT重组细胞模型;证明了 HPV16早期基因E1-E4、E5、E6和E7在重组细胞模型内均有表达,从而获得中国东北地区HPV16全基因组序列及含有HPV16全基因组的HPV16.HaCaT重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2.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诱发宫颈癌,肛门癌,外阴癌及部分头颈癌等多种肿瘤的主要原因。在病毒生命周期过程中,HPV E2蛋白通过与病毒自身及宿主基因组DNA及蛋白相作用,在病毒基因转录调控、病毒DNA的复制和维持中起到关键作用,其还对宿主细胞转录、RNA加工、凋亡、泛素化及胞内转运等多种活动产生影响,为病毒增殖创造有利的宿主细胞环境,并在HPV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E2蛋白的各种功能及其与病毒和宿主DNA和蛋白作用情况、HPV病毒生活史、HPV病毒致病和致癌机制的研究均有着重要的意义。细致描述E2蛋白的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病毒相关疾病治疗的新方法。本文以HPV16为重点,对高危型HPV E2蛋白结构、功能和活性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为了证实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感染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构建了包含HPV16E6E7基因的重组腺伴随病毒载体并包装重组病毒,重组病毒感染人胎食管粘膜组织,注射SCID小鼠皮下,在TPA协同下12周左右诱发肿瘤。PCR及打点杂交检测到瘤组织中HPV16E6E7基因的存在,HE染色表明为恶性鳞状上皮癌,培养形态及透射电镜观察证实了瘤组织的上皮来源。以上结果对于阐明食管癌发生的病毒病因、食管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为食管癌防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口咽鳞状细胞癌HPV16是指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有多种类型,其中低危型HPV感染,主要引起生殖器疣(俗称菜花),而高危型HPV感染则引起生殖器癌和子宫颈癌上皮细胞病变,此病毒为生殖器癌和子宫颈癌前细胞病毒的开端。HPV16属于高危型,HPV病毒会导致尖锐湿疣,长期感染可能与女性宫颈癌的发生有关。口腔良性赘生物和癌前病变,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  相似文献   

5.
重组人乳头瘤病毒6型病毒样颗粒诱导中和抗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重组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免疫血清的抗感染作用,用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制备的人乳头瘤病毒6型(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6,HPV-6)L1 VLP的HPV-6L1+L2 VLP免疫BALB/c小鼠,获得抗血清,ELISA法测定抗体滴度,在细胞水平和裸鼠异源组织移植模型中评价了免疫血清的中和病毒抗感染作用。VLP诱导了高滴度(>1:10000)的血清抗体,抗血清可以特异地阻断人胚上皮细胞对VLP的摄入,并且能抑制从尖锐湿疣活检标本提取的HPV对人上皮细胞的感染。重组HPV-6VLP免疫小鼠诱导的血清抗体具有中和病毒、抑制感染的作用。提示重组VLP可以用于研制HVP预防性疫苗。  相似文献   

6.
利用头颈部肿癌临床活检新鲜组织和石蜡包埋组织的两种处理标本,分别采用核酸分子杂交和聚合酶链反应(PCR)两种技术,分析了头颈部肿瘤组织基因组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的同源序列,并研究HPV16的感染同头颈部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1.喉鳞状细胞癌DNA中有HPV16 DNA同源序列,检测频率在20.0%以上。2.PCR扩增石蜡包埋肿瘤组织DNA中HPV16的URR(病毒基因上游调控区)中的序列,电泳分析扩增产物在喉乳头状瘤、喉癌、鼻腔内翻性乳头瘤和口腔癌中检测率分别是11.1%、20.0%、42.9%和27.3%。3.研究表明HPV16 DNA阳性率与喉癌原发部位,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之间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人乳头瘤病毒可能是头颈部肿瘤的病毒病因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空泡细胞(Koilocyte)的形态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并应用分子杂交技术和PAP染色的方法对宫颈疾患中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和抗原进行了检测,分析HPV DNA及抗原检测结果与空泡细胞出现的关系发现,空泡细胞阳性的病例中HPV DNA及抗原的检出率较低,并且部分空泡细胞阳性的病例中也可测出疱疹病毒Ⅱ型(HSV_2)抗原,结果提示:空泡细胞并不是HPV感染所特有的,空泡细胞作为诊断宫颈HPV感染的特征性指标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8.
人乳头瘤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通过性传播的环状双链DNA病毒,与宫颈癌、阴道癌、头颈部癌症、阴茎癌和肛门癌等许多癌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该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危险的致癌因素.HPV持续感染宿主在于它能够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现就近年来关于HPV的免疫逃逸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无包膜的小DNA病毒,主要感染人皮肤上皮细胞和黏膜,持续感染HPV会引起良性和恶性肿瘤,如尖锐湿疣和宫颈癌等多种疾病。HPV早期蛋白E6是引起宿主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关键致癌蛋白,其参与调节宿主细胞内多个关键的生理生化过程,如促使抑癌蛋白p53的降解、激活端粒酶和降解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k(Bcl-2 homologous antagonist/killer)等,进而干扰宿主细胞的生长因子依赖性、细胞凋亡、细胞转录、DNA损伤反应、细胞周期和宿主细胞分化等一系列生命活动。因此,分析阐述HPV致癌蛋白E6的结构与功能,有助于阐明HPV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分子机理,为今后设计治疗性HPV疫苗奠定理论基础。本文就HPV致癌蛋白E6的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尖锐湿疣样本中HPV病毒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男性和女性尖锐湿疣样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检出率及病毒类型,为研发相关防治疫苗提供依据,以HPV 外壳蛋白DNA序列为模板设计特异引物,SSP-PCR扩增检测样本中HPV的感染率和病毒类型。收集了北京及邯郸市医院门诊尖锐湿疣样本22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检测发现所有样本中存在着高浓度的HPV病毒DNA。男性样本中有5例感染HPV6型,6例感染HPV11型,2例为HPV6+HPV11混合感染。女性样本中有3例感染HPV6型,2例感染HPV11型,4例为 HPV6+HPV11混合感染。被诊断为宫颈湿疣的4位女性还在其含宫颈粘膜脱落细胞的样本中检出了HPV16、HPV18、HPV33、HPV35、HPV45、HPV54、HPV56或HPV58等高危险型病毒类型。所有检测到的HPV病毒DNA片段均TA克隆并将测定的DNA序列存入了国际基因数据库GenBank(DQ003066-DQ003079)。调查没有在单纯的男女尖锐湿疣组织块中检测到除HPV6和HPV11以外的其他HPV类型。该研究建立了灵敏可靠的HPV分子检测及分型方法,尖锐湿疣中HPV的检出率达100%。 本研究初步结果显示导致男女尖锐湿疣的HPV病毒类型没有显著差异,主要为HPV6及HPV11型。  相似文献   

11.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全球最常见的性传播感染之一。根据致癌潜力,该病毒被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两种。HPV16和18是最常见的高危型,也是引起宫颈癌(uterus cervical carcinoma, UCC)的病原体。近来报道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包括鼻咽癌、口咽癌、喉癌,尤其是口咽部的扁桃体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也与高危型HPV有一定的关联。由HPV引起的癌症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青春期男、女孩可接种HPV疫苗以预防相关的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12.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用RT-PCR法从幼鼠肾脏获得uPA cDNA,再克隆到质粒pAAV-IRES-hrGFP的多克隆位点,构建重组质粒pAAV-hrGFP-uPA,通过酶切和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的正确性,采用磷酸钙共沉淀法,以重组质粒pAAV-hrGFP-uPA和pAAV-RC、pHelper共转染AAV-293细胞,产生具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用斑点杂交法测定重组病毒颗粒的滴度,再将此病毒颗粒体外转染到培养的肾小管细胞中,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GFP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转染的uPA蛋白表达,结果表明:成功地构建uPA基因GFP-腺相关病毒重组质粒,病毒滴度达每mL 4×10^13病毒颗粒,60%~70%肾小管细胞感染了病毒颗粒,感染的肾小管细胞能稳定、高效表达外源uPA蛋白,为今后建立AAV-uPA基因治疗肾纤维化的模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食管鳞癌中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的感染情况 ,探讨 HPV与食管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杂交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对 33例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 HPV检测。结果 :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食管鳞癌中 HPV DNA检出率为 4 5 .5 % (15 / 33)。HPV DNA阳性与食管鳞癌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无关 (P>0 .0 5 )。HPV衣壳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HPV感染可能是引起食管上皮癌变的原因之一 ,与食管鳞癌的发生有关。即使在存在 HPV DNA的病例中 ,HPV衣壳蛋白亦可以不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疣是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导致的皮肤科疾病之一,常表现为寻常疣、尖锐湿疣等症状,治疗后易复发,目前尚无有效的小鼠模型。为研究皮肤疣的防治策略及产品,本研究拟建立病毒性皮肤疣小鼠模型。方法免疫缺陷小鼠麻醉后,利用刀片轻轻刮擦小鼠尾部皮肤制造轻微创口,接种1.5×10~8copies小鼠乳头瘤病毒,定期观察尾部皮肤变化,使用不同方法检测病毒DNA、病毒载量及病理分析。结果 MmuPV1感染小鼠尾部皮肤16周后,肉眼可见乳头瘤状增生,伴有过度角化以及表面粗糙; HE染色分析为皮肤表面鳞状上皮增生,棘层和颗粒层有空泡变性,可原位检测MmuPV1 E4 RNA转录本。增生部位也可检测到MmuPV1 DNA以及病毒载量。结论本研究利用小鼠乳头瘤病毒MmuPV1感染免疫缺陷小鼠尾部皮肤,成功建立病毒性皮肤疣小鼠模型,支撑皮肤型HPV感染、致病机制等研究。  相似文献   

15.
应用PCR将人纤溶酶原信号肽序列引入K5cDNA基因 ,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重组 ,形成重组质粒pcDNA3K5 ,与穿梭质粒pShuttle重组得pShuttleK5 ,经与腺病毒DNA重组 ,PCR鉴定正确 ,即为pAd K5。脂质体法将其转染 2 93细胞后 ,制备细胞裂解液 ;噬斑分析法测定病毒滴度为 5× 10 8pfu mL。将病毒以不同的感染系数 (MOI)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 4和人乳腺癌细胞株MDA MB 2 31,MTT法检测两者的增殖情况 :ECV30 4细胞增殖受抑制 ,而MDA MB 2 31细胞增殖未受明显影响。将感染病毒的ECV30 4细胞接种于ECMatrixTM胶 ,显示内皮细胞分化和毛细血管管腔形成受抑制。表明所构建的含人纤溶酶原K5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具有抑制ECV30 4细胞增殖、分化和管腔形成的作用而对MDA MB 2 31细胞的生长则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摘要通过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HPV16L1 VLP,纯化鉴定后利用其建立血凝抑制实验,检测HPV16L1单克隆抗体的血凝抑制活性。利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悬浮培养的昆虫细胞表达HPV16L1蛋白,大量获得VLP;优化扩增蛋白的条件并用SDS-PAGE分析鉴定;经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VLP;利用所得VLP建立血凝抑制试验,鉴定制备的HPV16L1单克隆抗体的血凝抑制活性。优化蛋白表达条件结果显示,当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细胞的MOI=10时目的蛋白表达量最大;按此滴度感染悬浮培养的昆虫细胞,收获、纯化VLP并鉴定其特异性;利用所得VLP建立了血凝抑制实验,鉴定HPV16L1单克隆抗体的血凝抑制效价为1∶16。建立的血凝实验,可用于鉴定和检测HPV16L1相关抗体,为HPV诊断试剂的开发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由 Life Technologies 公司(马里兰州 Gaithersburg)和 Enzo Biochem 公司正在开发的 DNA 探针试验将比通常应用的检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巴氏涂片试验可靠得多。在过去的十年里,在美国,感染 HPV 病毒的人增加了十一倍。一些 HPV 病毒同子宫颈癌有关。去年,美国有52 000名妇女患此病,其中有7 000人已死于此病。在男子中,这一病毒也引起泌尿生殖器癌。该病毒的其它类型还可以引起生殖疣。传统的巴氏试验是不可靠的,因为它是利用显微镜检查受试细胞是否异常。这种试验的20%的结果查不出实际存在的病毒。Enzo Biochem 公司的新的试验是应用该公司专有的非放射性标记的系统。这个探针在  相似文献   

18.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可以引起人宫颈癌、肛门生殖器癌、尖锐湿疣等多种良、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然而,由于HPV严格的嗜人类上皮组织的特性,自然状态下不感染任何实验动物,给研究HPV的感染过程、致病机理,以及开发治疗HPV感染的药物等带来了困难,因此,研究HPV的动物模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是发生宫颈癌的必要条件,人乳头瘤病毒16E5癌基因突变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人乳头瘤病毒E5是一种转化作用的癌蛋白,是细胞膜或内膜整合蛋白。人乳头瘤病毒E5在感染的细胞中表达。主要在感染细胞克隆早期的繁殖,扩张中起重要作用。它干预生长因子受体,干扰周期蛋白和周期蛋白激酶,促进病毒癌基因转化,抑制抑癌基因表达,激活启动子促进病毒繁殖,并通过多种机制促使损伤细胞,通过细胞周期,使宿主细胞增殖,分化延缓,恶性化。E5基因变异意味着功能有可能改变,可能机体或细胞对病毒变异株的免疫能力,与宫颈癌的发生和HPV的嗜上皮性有关,因此对人乳头瘤病毒16E5基因变异的研究对于人乳头瘤病毒16在宫颈癌发病中的作用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本文对人乳头瘤病毒16E5突变株在宫颈癌组织中的作用及其基因突变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复制机制的研究,对复制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可提供重要的依据。HPV是有衣壳包裹的小型环状双链DNA病毒。其基因组可分早期及晚期蛋白编码区和一个调控区。高危型HPV通过E1、E2蛋白及Ori序列启动复制。高危型HPV在宫颈上皮细胞中的复制是分化依赖型的,在高危型HPV感染的成熟的宫颈表皮细胞中,HPV E7蛋白使细胞再次进入增殖分裂期,HPV-DNA得以复制,但同时E7蛋白亦会诱发宿主细胞染色体不稳定,增加癌变风险。由此推理,高危型HPV的复制与宫颈癌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目前有学者对高危型HPV的复制机制,复制与致癌的关系方面正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