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为获得高比例和高数量的卵原细胞,采用酶组合消化和Percoll梯度离心法开展了不同月龄牙鲆卵原细胞分离纯化的研究。通过光学观察及Vasa蛋白在生殖细胞的定位对卵原细胞进行了鉴定区分。结果表明,所获卵巢单细胞悬液中,6月龄每毫克卵巢组织获得的卵原细胞量为(9.86±1.02)×10~4个,显著高于18月龄和30月龄(P0.05)。Percoll梯度离心后,卵原细胞主要分布于L-15与20% Percoll梯度液间、20%~35% Percoll梯度液间,其占比高达75%以上,显著高于纯化前卵原细胞占比(P0.05);且细胞存活率高达84%以上,与纯化前细胞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18月龄外,6月龄和30月龄每毫克卵巢组织获得的卵原细胞量纯化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该文通过酶组合消化和Percoll梯度离心的方法对最适月龄—6月龄牙鲆卵原细胞进行分离纯化,最终可获得高比例、高数量和高活性的卵原细胞,为进一步开展牙鲆生殖细胞移植、基因修饰等研究提供了必备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2.
尖锐湿疣样本中HPV病毒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男性和女性尖锐湿疣样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检出率及病毒类型,为研发相关防治疫苗提供依据,以HPV 外壳蛋白DNA序列为模板设计特异引物,SSP-PCR扩增检测样本中HPV的感染率和病毒类型。收集了北京及邯郸市医院门诊尖锐湿疣样本22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检测发现所有样本中存在着高浓度的HPV病毒DNA。男性样本中有5例感染HPV6型,6例感染HPV11型,2例为HPV6+HPV11混合感染。女性样本中有3例感染HPV6型,2例感染HPV11型,4例为 HPV6+HPV11混合感染。被诊断为宫颈湿疣的4位女性还在其含宫颈粘膜脱落细胞的样本中检出了HPV16、HPV18、HPV33、HPV35、HPV45、HPV54、HPV56或HPV58等高危险型病毒类型。所有检测到的HPV病毒DNA片段均TA克隆并将测定的DNA序列存入了国际基因数据库GenBank(DQ003066-DQ003079)。调查没有在单纯的男女尖锐湿疣组织块中检测到除HPV6和HPV11以外的其他HPV类型。该研究建立了灵敏可靠的HPV分子检测及分型方法,尖锐湿疣中HPV的检出率达100%。 本研究初步结果显示导致男女尖锐湿疣的HPV病毒类型没有显著差异,主要为HPV6及HPV11型。  相似文献   
3.
牙鲆是我国黄渤海重要的增殖放流鱼类,野生群体和放流群体的鉴别是评估牙鲆增殖效果的前提。为了研究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增殖放流牙鲆群体鉴别中的应用,本研究以秦皇岛近海增殖放流区捕捞牙鲆幼鱼为对象,先使用项目组前期开发的形态学和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区分野生群体和放流群体,再分别测定肌肉碳、氮稳定同位素值和耳石(全耳石和耳石核心区域)碳、氧稳定同位素值,并以养殖群体为对照。结果表明: 利用肌肉δ13C值(野生群体:-17.19‰±0.73‰;放流群体:-17.10‰±0.61‰;养殖群体:-20.75‰±0.07‰)和δ15N值(野生群体:11.81‰±0.38‰;放流群体:11.62‰±0.48‰;养殖群体:8.64‰±0.60‰)及全耳石中δ13C值(野生群体:-4.47‰±0.35‰;放流群体:-4.63‰±0.29‰;养殖群体:-6.59‰±0.58‰)可鉴别出养殖群体,但是无法区分野生群体和放流群体;利用耳石核心区δ13C值(野生群体:-4.66‰±0.30‰;放流群体:-5.41‰±0.21‰;养殖群体:-5.37‰±0.19‰)可鉴别出野生群体。3个群体全耳石和耳石核心区δ18O值均有重叠,无法对群体进行鉴别。表明利用耳石核心区δ13C值可鉴别重建牙鲆幼鱼群体中的野生群体和放流群体,并在生殖洄游亲鱼群体的鉴别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这为后续估计增殖放流对牙鲆早期资源量的补充及深入开展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外源性人TIMP-1基因在转基因小鼠染色体上的整合及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外源基因人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human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 hTIMP-1)基因在转基因小鼠家系染色体上的整合和精确定位,应用Southrn印迹检测外源基因在染色体上整合的位点及拷贝数.结果表明,外源基因是以单拷贝、单位点形式整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检测F4~F20代转基因小鼠中外源基因的整合.结果证明,该家系转基因小鼠自F4代起是纯合子,外源基因整合在17号染色体E区;反向PCR法(Inverse PCR, IPCR)克隆出约3.8 kb外源基因整合位点处的侧翼序列.分析表明,外源基因整合在17号染色体E1.3区,ALK(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基因第23个内含子区域.结果提示,获得的转基因小鼠为纯系,外源基因hTIMP-1已稳定整合在转基因小鼠染色体上,并能遗传给后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