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宫颈疾患中人乳头瘤病毒和疱疹病毒Ⅱ型DNA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HPV11,16,18型和HSV-2N/BglⅡ、HSV-2L/HindⅢDNA片段等五个分子探针,通过斑点杂交技术对79例宫颈疾患(包括50例宫颈癌和29例宫颈糜烂)组织DNA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宫颈癌组织HPV16,18和11的阳性率分别为44%,12%和4%,而宫颈糜烂组织中HPV16,18和11的阳性率分别为14%,7%和14%;且3例标本HPV16和HPV18均呈弱杂交反应;在被检的所有宫颈癌组织中各有2例分别与HSV-2N/BglⅡHSV-2L/HindⅢ弱杂交,宫颈糜烂组织无一例阳性。结果提示,HPV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主要作用,HSV-2的作用尚不确定,可能与HPV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蔡红 《微生物与感染》1993,16(5):209-211
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十分常见,是引起性传播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与宫颈癌有密切关系。本文综述近3~4年来国外文献,以探讨HPV感染及其致癌机理。  相似文献   

4.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所致宫颈疾病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也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尚无特异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针对HPV感染所致宫颈疾病治疗策略的研究和应用是世界范围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宫颈HPV感染治疗策略从手术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包括西药和中药)和免疫治疗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根据GLOBOCAN 2008数据统计,在中国女性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比占6.3%,死亡比占4.6%。宫颈癌的发生与宫颈HPV感染存在密切关系。2012年NCCN指南提出30岁的女性推荐HPV DNA检查与细胞学检查结合用于宫颈癌的筛查。单纯HPV检测阳性时,患者可以选择继续观察随访。但事实上,妇科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很多病人心理上无法接受对疾病不进行任何处理。而一些过度治疗方案包括LEEP,冷刀锥切,宫颈局部激光治疗等又有可能会造成宫颈机能不全,继发宫颈管狭窄,早产及低体重出生儿等不良结果。若积极处理的话有多种治疗方案可供选择。但是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应该尤为慎重。本文对目前相关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及其能否阻止宫颈病变的进展等方面进行总结。旨在解决临床医生和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人乳头瘤病毒性传播及宫颈病的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属于乳多空病毒科(Papovaviridae)的乳头瘤病毒属,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能诱发人的皮肤或粘膜产生疣和乳头状瘤,某些基因型与子宫颈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应用ELISPOT方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后自发清除者外周血中抗原特异性的记忆T细胞。收集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后自发清除者外周血(病毒清除后74个月),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体外应用已鉴定的表位肽刺激PBMC,10 d后计数细胞,去除表位肽,继续培养。第11天,ELISPOT方法检测PBMC中HPV抗原特异性的记忆T细胞。PBMC经表位肽刺激10 d后,细胞数量有明显增加,由最初的4.1×105增加为4.2×106。第11天,细胞数量增加为4.65×106,为抗原刺激前细胞数的11.3倍。ELISPOT结果显示,PBMC中的记忆T细胞活化后,能够识别抗原递呈细胞递呈的抗原肽,并分泌IFN-γ。此HPV自发清除者外周血中抗原特异性的记忆T细胞的频数为0.007%。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后自发清除者外周血存在抗原特异性记忆T细胞,抗原肽可激活记忆T细胞,使之数量增加,分泌IFN-γ。ELISPOT可用于检测外周血中HPV特异性的记忆T细胞。  相似文献   

9.
研究广西柳州地区男女性大学生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自然史。2014年6月至7月在广西科技大学招募161名有性生活史的大学生,基线访视收集其人口学及性行为信息,之后每隔6个月进行随访,共随访2次。每次访视均采集女性阴道、外阴和肛周部位的标本,采集男性外生殖器和肛周部位脱落细胞标本,并对所有标本进行HPV DNA分型检测。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男女性大学生HPV累积感染和清除的风险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Cox比例风险回归和WLW-Cox比例风险回归分别分析HPV基线感染、新发感染和清除的影响因素。男性和女性大学生基线HPV感染率分别为7.7%和16.3%,男性感染率更低[OR(95%CI)=0.23(0.06~0.89);P=0.03]。大学生HPV新发感染率为7.6(95%CI:3.8~15.2)/1 000人月,未发现性别差异(P=0.69)。平均随访12.5个月后,70.6%(12/17)的感染被清除,清除的中位时间为6.6个月,且男性清除的速度更快[HR(95%CI)=4.37(1.26~15.12);P=0.02]。广西柳州地区女性大学生HPV感染率高于男性,且HPV感染在女性大学生中清除速度低于男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特异性T细胞系细胞冻存后细胞的存活率及功能。应用包含10%二甲基亚砜、90%小牛血清的冻存液冻存6个T细胞系(5个CD4 T细胞系,1个CD8 T细胞系)细胞,液氮中冻存32~54个月后复苏,台盼蓝染色法检测复苏后T细胞系细胞的存活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检测复苏后T细胞系细胞的功能。结果显示,6个T细胞系细胞液氮冻存解冻后细胞的存活率为24.7%~93.5%,过夜培养后细胞的存活率为2.5%~72.2%。CD8 T细胞系细胞的存活率高于CD4 T细胞系细胞。6个复苏后的T细胞系细胞在PHA诱导后均能分泌IFN-γ。人乳头瘤病毒特异性T细胞系细胞冻存复苏后能够保持较好的存活率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中p53表达和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PCR对121例宫颈脱落细胞和组织分别检测HPV-16/18和HSV-2DNA。同时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宫颈组织中P53过度表达。结果发现,宫颈癌组织中HPV-16/18和HSV-2阳性率分别为61.3%和32.3%,慢性宫颈炎组HPV-16/18和HSV-2阳性率分别为22.5%和20.0%,与正常宫颈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宫颈癌中HPV-16/18和HSV-2混合感染率为16.1%。p53过度表达率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癌组织中呈梯度递增。另外,宫颈癌组织中P53过度表达与HPV-16/18、HSV-2的感染无相关性。提示:宫颈癌的发生与HPV-16/18关系密切,HSV-2可能与HPV-16/18协同作用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宫颈组织中p53过度表达率与宫颈癌的进程有关,这在宫颈癌的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广州市花都区789例疑似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的妇女进行调查,研究HPV感染状况和基因亚型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PCR)对789例疑似HPV感染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21种人乳头瘤病毒基因亚型的检测.结果 (1)789例标本中,HPV阳性占48.42%(382/789),共检出10种基因型,其中检出单一低危型(HPV6、11、43和44型)279例,占感染者73.04%;单一高危型( HPV16、18、33、52、53、58)68例,占感染者17.80%;多重感染35例,占感染者9.16%.低危型以HPV6、11为主,高危型以HPV16、18为主.HPV6为主要致病基因型,检出率为34.0% (P <0.01);(2)各年龄段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花都区HPV感染率较高,且多为单一轻危型感染,以HPV6为主要感染亚型,HPV基因型分布有助于确定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及筛查高危人群,对本地区HPV疫苗开发、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宫颈HPV感染及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PCR技术检测2l2例临床宫颈标本的HPV-6、ll、16、18型特异性核酸序列。结果发现HPV-DNA的阳性率:宫颈癌组为62.5%(25/40).慢性宫颈炎为57%(81/142),正常宫颈对照组为20%(6/30),P<0.001,提示HPV的感染与宫颈炎、宫颈癌有关。同时分型结果显示:HPV-6、16、18型与宫颈炎相关,16型与宫颈癌密切相关,且HPV不同型别的混合感染在宫颈中普遍存在(31.3%)。成年女性各年龄组间HPV的感染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ms,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利用Arraydesigner2.0和BLAST等生物学软件对10种型别的人乳头瘤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设计高特异性、熔解温度(Tm)和GC含量相近的60mer HPV型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用于HPV检测芯片的制备,并对其中四型最常见HPV病毒(HPV6,11,16,18)探针的有效性进行初步验证,结果表明设计所得的探针型特异性好,可以应用于HPV的检测与分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和研究23种HPV基因亚型在杭州市萧山区女性中感染状况以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DNA杂交技术检测妇科门诊样本,并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流行病学特点。结果在15 414例样本中HPV感染者3 230例,感染率为20.95%,其中高危亚型检出2 203例,占感染者的68.20%,低危亚型569例,占17.62%,同时感染高危亚型和低危亚型的458例,占14.18%。单一感染2 295例,占感染者的71.05%,两重感染642例,占19.88%,≥3重的多重感染293例,占9.07%。23个亚型中16型最多,其次为52和58型。≤25年龄段感染比例最高,与其他年龄段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危亚型、单一感染为本地区常见类型,HPV16、52和58为主要感染亚型;HPV感染具有年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观察了体外HSV-I感染对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球蛋白的影响。HSV-I能感染PWM刺激的人扁桃体淋巴细胞,并抑制其增殖和免疫球蛋白(IgG)的产生,感染实验组的IgG产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5)。HSV-I感染后,上清中可检出一定量的病毒,其滴度为10~(3·2)—10~(5·7)TCID50/ml;直接免疫荧光法检出病毒抗原阳性细胞为3%—8.5%。在感染实验系统中加入重组的IFN_a(r-IFN_a)、IFN_γ(r-IFN_γ)和纯化的肿瘤坏死因子(TNF),观察到r-IFN。和TNF均有一定程度抗病毒作用,部分解除HSV-I对IgG产生的抑制作用。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r-IFN_γ对HSV-I的感染和IgG产生几乎无作用(P>0.05),但r-IFN_γ对TNF有协同作用:抑制病毒增殖和解除HSV-I对IgG产生的抑制,比单独用TNF组更为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7.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infection in the genital tract is associated with a number of cytological changes which are accepted as standard criteria for a cytological diagnosis. We evaluated the covariation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ese criteria in 210 patients, i.e. 150 cases who were positive for HPV types 6, 11, 16, 18, 31, 33 or 35, and 60 cases who were HPV-negative by simultaneous Southern blot analysis. This was done by re-examining cervical smears obtained at the same time, without knowing the results of the Southern blot analysis, for the presence of koilocytosis, dyskeratosis-parakeratosis, nuclear smudging, hyperchromasia, binucleation, multinucleation, karyorrhexis and macrocytosis. We found that all these cytological changes correl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an HPV infection. However, 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ed that koilocytosis, dyskeratosis-parakeratosis and karyorrhexis were of particular diagnostic value, while the other features provided little or no additional information. By omitting these features and making the diagnosis when two out of three of the key criteria, i.e. koilocytosis, dyskeratosis-parakeratosis and karyorrhexis were present, we diagnosed HPV infection with a specificity of 100% in 36% of the 150 cases, which were positive by Southern blot analysis. the various HPV types produced different morphological patterns which may reflect differences in action on the host cell. In the individual patient, however, such differences in cytology do not provide a sound basis for distinguishing between viral types.  相似文献   

18.
2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是引起生殖器疱疹的主要病原体。生殖器疱疹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和肛周皮肤黏膜疱疹或溃疡,是一种慢性、复发性、难以治愈的性传播疾病,临床治疗多以抑制病毒复制的核苷类药物阿昔洛韦及其衍生物更昔洛韦、喷昔洛韦等为主。这些药物对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有一定作用,但难以达到根治的目的,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且对其合并症基本无效。作用于HSV-2其他感染周期的药物成为人类探索的新领域。HSV-2感染宿主细胞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过程,包括黏附、穿入、核转运、基因组复制、衣壳组装、子代病毒释放等多个步骤,涉及多种细胞和病毒蛋白的活性。本文对HSV-2体外感染周期详细步骤及其分子机制作一综述,以期深入了解其感染机制,并为研制作用于不同感染阶段的抗HSV-2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