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温能抑制哺乳动物植入前胚胎的代谢和发育,从而可使胚胎在体外进行短期贮存。本文利用三种不同贮存液:Whitten′s、PBS和CMRL-1066对小鼠2-和8-细胞胚胎进行贮存研究。结果表明,贮于上述三种贮液中的小鼠2-细胞胚胎,在6℃贮24小时后,经37℃培养,成活率分别为42.8%、0%和0%;贮72小时后的8-细胞胚胎的成活率分别为43.3%、20.0%和0%。还证实,培养液中丙酮酸钠和乳酸钠的存在对小鼠胚胎的体外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Whitten′s液作为贮存液,采用台盼蓝染色和37℃培养两种方法研究小鼠各期胚胎6℃保存情况。37℃培养结果表明,小鼠胚胎在6℃保存是可行的;8—细胞以后的各期胚胎的贮后存活率高于8—细胞以前各期。台盼蓝染色鉴定结果一般偏高。未经冷处理的对照组胚胎的37℃培养存活率达85—100%。  相似文献   

3.
将连续生产并已申报人体接种反应观察的三批吸附精制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分别于4~8℃、18~22℃、37℃贮存半年、1年、1年半和30天,然后以小鼠法或豚鼠法对该制剂进行安全稳定性、效力稳定性以及毒性逆转等测试。其毒力安全稳定性试验表明,三批混合制剂中的精制百日咳菌苗在4~8℃贮半年、1年、1年半后、它们的BWDU/ml、LPU/ml、HSU/ml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喉及破伤风类毒素在4~8℃贮存半年,1年、1年半以及18~22℃贮存半年和37℃贮存30天后,三批测试组的豚鼠均健存且体重增加。在效力稳定性试验中,4~8℃贮存1年和1年半后精制百日咳菌苗的效力与贮存前(分别为26.73IU/ml、21.02IU/ml、19.17IU/ml)无显著性差异(t=0.114;P>0.05);白喉及破伤风类毒素4~8℃贮存长达1年半后,效力仍在2~3.2IU/ml,动物保护率仍可达80~100%。三批混合制剂在37℃贮存30天后,通过Schick毒性试验及测定BWDU/ml、LPU/ml、HSU/ml各指标显示,精制百日咳菌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无毒性逆转。说明该吸附精制百、白、破混合  相似文献   

4.
以CZB为基础培养液,培养小鼠2、4、8-细胞胚胎的卵裂球,研究葡萄糖、牛磺酸和胰岛素对1/2卵裂球体外发育的影响及1/4、1/8和2/8卵裂球的体外发育规律。2-细胞胚胎卵裂球在CZB中和在添加牛磺酸的CZB中培养,其囊胚发育率(分别为92%、89%)无显差异(P>0.05)。胰岛素在少量葡萄糖存在的情况下,不影响卵裂球的囊胚发育率;在无葡萄糖时,卵裂球的囊胚发育率(38%)显降低。牛磺酸在  相似文献   

5.
从早期胚胎多能干细胞生成的嵌合鼠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宋震涛  李秋棠 《遗传学报》1993,20(6):499-503
本文利用囊胚注射法将小鼠胚胎多能干细胞-CCE细胞注射到发育3天半的昆明和C37BL/6J小鼠受体囊胚腔内,经假孕鼠借腹怀胎,获3只CCE细胞毛色嵌合鼠。实验共注射胚胎654个,经培养其恢复成活率73.8%,胚胎移植后,假母受孕率及产仔率分别为32.9%和53%。在所获3只嵌合鼠中,2只为CCE-昆明毛色嵌合鼠,1只为CCE-C37BL/6J毛色嵌合鼠,这是国内首次利用胚胎多能干细胞获得嵌合鼠。为  相似文献   

6.
欧文氏菌和棒杆菌的属间隔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欧文氏菌和棒杆菌的融合细胞,串联发酵D-葡萄糖产生2-酮基-L-古龙酸的第一步发酵菌株欧文氏菌SCB247经0.8mg/mL溶菌酶酶解0.5h后,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为99.8%和27.8%。第二步发酵菌株棒杆菌SCB3058经预处理后由1.3mg/mL溶菌酶酶解2h,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为99.5%和56.3%,用携带氨苄青霉素抗性标记的SCB247和  相似文献   

7.
菜心下胚轴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萌发3—4 天(长约4 cm )的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var.parachinesis)无菌苗苍白下胚轴为材料,酶解分离原生质体。经纯化的原生质体,在含0.5 m g/LZT、0.5 m g/L2,4-D、1.0 m g/LNAA 和0.4 m ol/L葡萄糖的K8p 培养基中,进行微滴培养。在起始培养14—18小时,原生质体再生新的细胞壁。36 小时再生细胞开始第一次分裂。第三天分裂细胞频率可达35% 。培养第8—9 天,可见含8—16个细胞的小细胞团,植板率为15% —18% 。3 周后将发育成直径为2 m m 的白色小愈伤组织,转到含0.3 m g/L 2,4-D并用gelrite半固化的培养基上,增殖成4—5 m m 直径的愈伤组织。在MS+ 3.2(或1.6) m g/L BA+ 1.6(或0.8) m g/LZT+ 0.01 m g/L NAA+ 0.1 m g/LGA3 和0.2% 蔗糖的分化培养基上,获得芽的分化。切下约2 cm 长的芽苗,转移到含0.2 m g/LIAA 和2% 蔗糖的培养基上,生根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8.
无花果曲霉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正交试验得出无花果曲霉原生质体形成的最佳条件,用1%的混合酶液(0.5%纤维素酶+0.25%蜗牛酶+0.25%溶菌酶)作用无花果曲霉菌体细胞,原生质体产量达3.2×107个·ml-1,渗透压稳定剂为0.6mol·L-1KCl于0.2mol·L-1PO3+4(pH5.8)中,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分别为3.0h、30℃.比较不同酶解时间、再生稳定剂和碳源等因素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可确定最佳再生条件,再生率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9.
对保存温度分别为37℃、2-8℃、18-22℃,保存时间分别为1年、1.5年、2.5年的血源乙型肝炎疫苗进行了效力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37℃保存4周经效力测试已无活性存在,而2-8℃、18-22℃保存1年、1.5年、2.5年的疫苗经效力试验测定,2-8℃试ED50/参ED50比值可达1.05-2.74,2.5年后比值仍可达1.05-1.67,保持在合格限以上。但18-22℃试ED50/参ED50比值为0.78-1.52,其活性已下降。试验结果表明血源乙型肝炎疫苗在2-8℃保存的疫苗稳定性良好,其有效期至少在2.5年以上。  相似文献   

10.
双倍体酵母细胞D7经单核能为11.4MeV/u的An和U离子辐照后,测定了细胞随剂量的存活率和突变率。获得细胞对Au和U离子的失活截面分别为2.54μm2和1.92μm2。在存活率为37%的条件下,Au、U离子的RBE分别为0.28和0.19。在突变实验中,研究了DNA断链后的重组与倒位,它们对Au和U离子的截面为:8.3×10-2μm2[σm-rec(Au)],9.5×10-5μm2[σm-rec(U)]和6.1×10-4μm2[σm-rev(Au)]和3.8×10-5μm2[σm-rev(U)].最后,对所获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在受精卵中的整合时间对于转基因动物的建立十分重要。采用WAP基因调控序列指导的人G-CSF基因为构件,对小鼠受精卵进行显微注射。对培养至1细胞期、2细胞期和8细胞期的胚胎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三个时期转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00%、77.77%和44.44%。说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转基因逐渐丢失。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新一代吸附精制百日咳菌苗保存于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安全和效力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9批吸附精制百日咳菌苗经贮存于4~8℃条件下半年、1年、2年和3年后,贮存于常温(18~22℃)半年后和贮放于37℃40天后,其贮存前后的BWDU/ml、LPU/ml和HSU/ml间的数值变化,均在制检规程要求的标准数值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菌苗的毒性无逆转、菌苗的安全性良好。3批吸附精制百日咳菌苗经贮存于4~8℃条件下7个月和2年后、其贮存前后的效力单位间的数值变化,均在制检规程要求的标准数值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菌苗的效力无下降,菌苗的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3.
欧文氏菌和棒杆菌的属间融合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欧文氏菌和棒杆菌的融合细胞。串联发酵D-葡萄糖产生2-酮基-L-古龙酸的第一步发酵菌株欧文氏菌SCB247经0.8mg/mL溶菌酶酶解0.5h后,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为99.8%和27.8%。第二步发酵菌株棒杆菌SCB3058经预处理后由1.3mg/mL溶菌酶酶解2h,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为99.5%和56.3%。用携带氨苄青霉素抗性标记的SCB247和经热灭活的SCB3058为亲本,在40%PEG6000和0.2mol/L新生磷酸钙等适宜条件下融合,融合频率为3.6×10~(-6)。在非选择和选择培养基上连续传代十几次后,对融合子的单菌形态、染色结果、菌落形态、色泽、总蛋白量、同工酶、发酵性能等方面与亲本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融合子确系棒杆菌和欧文氏菌的融合细胞。摇瓶发酵结果显示,所得的38株稳定的融合子中约40%能转化葡萄糖为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在不同浓度马桑内酯(5μmol/L~250μmol/L)作用后12、24、48小时,应用双抗夹心法检测各时间点培养上清中γ-氨基丁酸和生长抑素含量。结果表明,各浓度中以25μmol/L马桑内酯作用最明显,在此浓度作用后12小时,γ-氨基丁酸分泌受抑(抑制率为8.3%),生长抑素分泌则增加(增加率为20.4%)。作用后24、48小时,γ-氨基丁酸分泌进一步受抑(抑制率为10.6%、14.5%),而生长抑素分泌则呈现增加幅度降低趋势(增加率为11.7%、8.2%)。与未加药组相比,γ-氨基丁酸在三个时间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长抑素只在加药后12小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对马桑内酯作用后两种神经递质变化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人血红细胞胞浆部分经(NH4)2SO4沉淀,DEAE-纤维素(DE2)柱层析,磷酸纤维素柱层析(P11)得到部分纯化的PTPP,产率;5.7%,提纯1075倍。以^32P-Tyr-Poly(G4:T)作底物,测得其表征Km约为0.5-0.8μmol/L。该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分别为7.0-7.8及37-40℃。Zn^2+等二价金属离子及Na3VO4等酸根基团对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DTA、甘  相似文献   

16.
芽孢杆菌E2菌株纤维素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芽孢杆菌E2菌在55℃下生长良好,在培养液中能大量积累胞外纤维素酶(190mu/mL培养液),所产生的纤维素普单一的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其专一性底物。该酶作用的pH为4.5-8.0;最适pH为6.5-7.0;在pH4.0-8.0范围内较稳定,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55℃;在60℃处理10,30,60,90以及120分钟后,残余酶活分别为95%,80.3%,40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抗氧化剂对造血干细胞在低温条件下损伤的防护作用,将小鼠骨髓细胞置于4℃条件下保存,观察在保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u、Zn、SOD对细胞死务的防护效果和马血清对细胞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含20%的马血清保养液中加入SOD1.65U或0.165U/ml,保存3天,CFU-GM、CFU-E、CFU-Meg、CFU-Mix的产率分别为对照组的6.2、2.6、2.9、4.0和5.1倍。明显提高了造  相似文献   

18.
王沁  赵学慧 《微生物学报》1993,33(6):439-445
对黑曲霉菌株W25纤维素酶系中内切β-萄聚糖酶组分的性质进行了研究。Ⅰ-2a,Ⅰ-2b,Ⅰ-2c,Ⅰ-2d,Ⅱa,Ⅱb,和Ⅲa的最适pH分别为5.5,5.5,5.0,5.5,5.0,5.5和5.5;均在pH2.0-7.0之间稳定,最适温度分别为50,50,55,55,55和60℃;保温1小时的半失活温度t1/2分别为49、61、63、52、57、47和67℃。SDS-凝胶电脉法测得Ⅰ-2a,Ⅰ-2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对清洁级实验动物应排除的四种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小鼠脱脚病病毒、鼠肝炎病毒和仙台病毒)抗体玻片酶免疫(EIA)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四种病毒感染的细胞和对照细胞经冷丙酮固定于载玻片上制成特异性抗原和对照抗原,此四种病毒的抗血清各10份和SPF小鼠血清20份分别与四种病毒的特异性抗原和对照抗原进行EIA交叉试验,结果显示,抗原只与其相应抗血清发生特异性显色反应,与非特异性小鼠血清和SPF小鼠血清不显色。与HI或ELISA方法比较,通过对112份普通小鼠血清进行测试,结果表明,EIA对仙台病毒抗体的检出率(19.6%)显著高于(<0.005)HI(6.3%),对小鼠脱脚病病毒抗体的检出率(23.3%)与HI(21.4%)无显著性差异(P>0.05)。EIA对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和鼠肝炎病毒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1.8%和71.2%,ELISA对两种病毒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1.8%和67.6%,两种方法对两种病毒抗体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复性试验表明两批四种病毒抗体试剂盒对108份小鼠血清两次测定的符合率为96~100%。四种病毒的EIA抗原在-18℃保存12个月或在2-8℃保存3  相似文献   

20.
从超数排卵的14只母兔获得438枚受精卵,卵龄16~22小时.显微操作在带微分干涉和相差的Nikon倒置显微镜下进行.注射针的尖端外也0.5μm,离尖端40和80μm处的外径分别为4.2和6.5μm.注射用外源基因是绵羊生长激素基因与MT-1启动基因藕连的线状DNA溶液(1ng/μl).140枚注射的受精卵和未注射的145枚受精卵(对照),在Ham’sF—10培养液(补充生长因子)中培养(38℃,5%的CO2).结果,培养48小时后,注射组卵裂发育率分别是:未卵裂7.9%(11/140)、卵裂至2~4细胞期11.0%(16/140)、卵裂至8~16细胞期80.7%(113/140).对照组相应的卵裂率分别是4.1%(6/145)、12.4%(18/145)和83.4%(121/145).两组卵裂发育率相近.本实验的显微操作对注射后卵的发育没有产生明显的伤害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