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人白细胞介素-2(IL-2)a螺旋B中氨基酸残基的空间分布选择性地突变了一些氨基酸残基,结果发现.57Gln→Gln,62Gln→Leu,62Gln→Arg和65Pro→Arg这些替换均使IL-2活性显著降低或丧失,而63Leu→Ser或64Lys→Ala对IL-2活性影响不大。从受体竞争抑制结合实验结果可知,上述不表现活性的突变体也同时丧失了与高亲和力受体的结合能力,这说明α螺旋B中这些位点对IL-2与受体结合有贡献,事实上,那些直接与受体β、γ亚基结合的残基所在螺旋为A、D螺旋而非α螺旋B,由此我们认为α螺旋B虽不直接参与与受体β、γ亚基结合,但它在空间结构上对IL-2与受体β、γ亚基的结合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57Gln、62Gln、65Pro等残基则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基因定点突变法研究了白细胞介素-2(IL-2)中某些氨基酸对生物活性的影响。将IL-2中39Met和43Lys分别改为Pro,企图破坏此处α螺旋,突变体的CD图谱和生物活性均,不变,说明此处可能原来就不存在α螺旋.而将52Glu.53Leu,54Lys分别改为Pro后,CD谱发生了变化,生物活性也显著下降。表明这些氨基酸处在α螺旋中,将它们改为Pro后,影响了IL-2的结构,并导致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3.
用定点突变法分别得到了两个人白细胞介素-2(IL-2)的部分拮抗剂15Val-IL-2和126Asp-IL-2以及一个为IL-2受体a亚基结合缺陷型的突变体62Leu-IL-2,当将15Val-IL-2或126Asp-IL-2与62Leu-Il-2共同保温时,62Leu-IL-2的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对此现象机理的分析表明15Val-IL-2或126Asp-IL-2可用于IL-2受体亚基结合缺陷型突  相似文献   

4.
陈丽蓉 《生物技术》2000,10(4):21-23
糖原磷酸化酶的活性可以通过酶分子中Ser14的磷化及去磷酸化进行调控。X-射线衍射结构的结果已经推测在兔肌肉糖原磷酸化酶分子中Arg69对该酶磷酸化构型的发迹至关重要。定位突变这氨基酸残基,得到突变体Arg69→Glu,酶动力学分析显示磷酸化酶的活性,突变型酶比野生型酶大大降低,这与X-射线衍射结构的推测完全一致,也说明了Arg69在糖原磷酸化酶别构开关的分子构型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寡核苷酸诱导的基因定位突变法,将人白细胞介素-2(IL-2)第20位Asp分别突变为Arg,Lys和Asn,比较第20位残基碱性基团对IL-2活力的影响,结果^20Asp突变为碱性残基时,IL-2活性急剧下降,但突变为Arg时所导致的活性下降较突变为Lys时所导致的活性下降较突变为Lys严重3000倍以上。从空间结构变化上对这2个碱性残基造成的如此大的活性差异进行了分析,发现^20Arg突变后对  相似文献   

6.
用寡核苷酸诱导的基因定位突变法,将人白细胞介素-2(IL-2)第20位Asp分别突变为Arg、Lys.和Asn,比较第20位残基碱性基因对IL-2活力的影响,结果20Asp突变为碱性残基时,IL-2活性急剧下降,但突变为Arg时所导致的活性下降较突变为Lys严重3000倍以上,从空间结构变化上对这2个碱性残基造成的如此大的活性差异进行了分析,发现20Arg突变后对。121Trp的微环境有极为显著的影响。结果提示20Asp在与β亚基作用的同时,其局部空间结构的稳定对维持IL-2的生物学活性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胰岛素受体结合部位的结构和功能,设计并用固相方法合成了3个六肽.在浓度大于1×103nmol/L时,cyclo(Phe-Phe-Val-Leu-Tyr-Gly)具有明显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活力;H-Phe-Phe-Val-Leu-Tyr-Gly-OH的这一活力则不明显;而H-Gly-Glu-Arg-Gly-Phe-Phe-OH则增强胰岛素和其受体的亲和性.然而,它们都没有体内生物活性.这表明:环六肽部分模拟了胰岛素受体结合部位的空间构象;胰岛素受体结合部位的疏水性和其中的B23Gly-B24Phe-B25Phe对胰岛素和其受体的结合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α-苦瓜子蛋白是一种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具有N-糖苷酶活性,2.0A分辨率的三维结构已经测定。α-苦瓜子蛋白中总共有353个氢键,其中主链原子间氢键165个,主链原子与侧链原子间氢键54个,侧链原子间氢键21个,蛋白分子中原子与溶水剂的氢键113个,主链C=O,主链NH及侧链分子结构中有95%的残基能生成氢键,Asp.Glu、Asn、Gln具有较强的生成多个氢键的能力,并对13个没有任何氢键的残基作了分析。An、Leu、Ile、GlU、Gln在α螺旋中出现税率较大,Val、Leu、Tyr、Ile、Thr在β结构中占了一半以上,Arg容易形成远程的氢键,而Ser、Thr则容易形成近程氢键。某些氢键,特别是保守残基间的氢键,对形成蛋白分子局部特征构象和活性部位的特征构象有影响,α-苦瓜子蛋白的特定折叠方式对其与溶剂水分子成氢键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α-苦瓜子蛋白是一种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具有N-糖苷酶活性,2.0A分辨率的三维结构已经测定。α-苦瓜子蛋白中总共有353个氢键,其中主链原子间氢键165个,主链原子与侧链原子间氢键54个,侧链原子间氢键21个,蛋白分子中原子与溶水剂的氢键113个,主链C=O,主链NH及侧链分子结构中有95%的残基能生成氢键,Asp.Glu、Asn、Gln具有较强的生成多个氢键的能力,并对13个没有任何氢键的残基作了分析。An、Leu、Ile、GlU、Gln在α螺旋中出现税率较大,Val、Leu、Tyr、Ile、Thr在β结构中占了一半以上,Arg容易形成远程的氢键,而Ser、Thr则容易形成近程氢键。某些氢键,特别是保守残基间的氢键,对形成蛋白分子局部特征构象和活性部位的特征构象有影响,α-苦瓜子蛋白的特定折叠方式对其与溶剂水分子成氢键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用基因定位突变法,将白细胞介素-2(IL-2)分子中17Leu和20Asp进行一系列突变,并测定各突变体生物活性与空间结构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7Leu突变为Asp时,IL-2的空间结构无明显变化。生物活性却显著下降;20Asp突变为Leu,以及17Leu与20Asp对调后,均导致IL-2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并严重影响其生物活性。上述结果说明17Leu突变为Asp后对活性的影响并非由空间结构变化所引起,而与残基本身性质有关:17Leu与20Asp这两个重要的残基,必须位于各自特定的空间位置,才能发挥其生物作用。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2镇痛功能位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2(IL-2)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近来发现还有中枢镇痛作用,用不同IL-2突变体测定其对大鼠痛阈的影响,发现完全丧失免疫刺激作用的20Leu-IL-2(20Asp→Leu)仍能显著提高大鼠的痛阈,其作用强度与天然IL-2无显著差异,而另一突变体45Val-IL-2(45Tyr→Val)虽保留免疫学活性却不能提高大鼠的痛阈;这些结果证明IL-2分子中具有镇痛作用与具有免疫作用与具有免疫作  相似文献   

12.
从织锦芋螺中克隆α芋螺毒素序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从我国南海产织锦芋螺(Conustextile)中分离新的毒素序列并研究其应用价值,进行了织锦芋螺毒素基因的分离工作.从织锦芋螺毒管中提取mRNA,以A族芋螺毒素的信号肽编码部分和3′端非翻译部分的保守序列为引物,通过RT-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方法获得新的芋螺毒素序列.结果得到两种不同的α芋螺毒素序列,两者都属于α4/7亚型芋螺毒素,预测其成熟肽序列分别为Pro-Glu-Cys-Cys-Ser-Asp-Pro-Arg-Cys-Asn-Ser-Ser-His-Pro-Glu-Leu-Cys-Gly(C端Gly可能被酰胺化)和Pro-Glu-Cys-Cys-Ser-His-Pro-Ala-Cys-Asn-Val-Asp-His-Pro-Glu-Ile-Cys-Arg.采用传统的生化分离手段尚未从织锦芋螺中获得过α芋螺毒素序列,这两种α芋螺毒素作用的种属特异性、受体类型特异性和在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B8Gly在胰岛素结构模体中的可能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胰岛素结构模体n1-Cys-Gly-X10-Cys-n2-Cys-Cys-X3-Cys-X8-Cys-n3中,有7个绝对保守的氨基酸残基,只有位于B8位的是Gly。通过定点突变将其改变为Ala,得到「B8Ala」人胰岛素,其受体结合能力和体内生物活力分别为天然猪胰岛素的2.5%和10%。「B8Ala」人胰岛素和重组人胰岛素的远紫外圆二色谱比较表明,「B8Ala」人胰岛素的α-螺旋的相对含量有一家  相似文献   

14.
纪永刚  杨丽珠 《遗传学报》1994,21(3):227-234
本文利用pAmy413质粒通过定点诱变技术,在α-淀粉酶基因的287和291位分别引入1个G和C,代替原来的T和G,构建成质粒pAMY413B使成熟的α-淀粉酶N-端^7Leu^8Met变为^7Arg^8Ile,pAmy413Lα-淀粉酶信号序列因引入1个多酶切点接头而比pAmy413的29个氨基酸增加了13个氨基酸,创造了1个新的信号肽酶I识别窗口Ala-Gln-AlaSer,利用计算机对该信号  相似文献   

15.
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的根分泌物中含有Met等多种氨基酸,其中Met、GABA、Gly、Ala、Asp、Ser、Val和Leu(10-7~10-2mol·L-1)均对凤眼莲的根际肠杆菌属F2(Enterobactersp.F2)细菌有强烈的正趋化作用;Glu、Thr和His(10-7~10-3mol·L-1)也对该菌有一定的正趋化作用;而Lys、Cys、Arg、Tyr、Pro、Asn、Gln、Ile、Phe和Typ则对该菌表现出一定的负趋化作用.对细菌的正趋化作用存在一个趋化物的最适浓度范围.具有正趋化作用的氨基酸在凤眼莲根际的浓度都较高,而具有负趋化作用的浓度则较低,这正是凤眼莲与该根际细菌结合为根际微生态系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pAmy413质粒通过定点诱变技术,在α-淀粉酶基因的287和291位分别引入1个G和C,代替原来的T和G,构建成质粒pAmy413B,使成熟的α-淀粉酶N-端(7)Leu(8)Met变为(7)Arg(8)Ile。pAmy413Lα-淀粉酶信号序列因引入1个多酶切点接头而比pAmy413的29个氨基酸增加了13个氨基酸,创造了1个新的信号肽酶I识别窗口Ala-Gln-Ala↓Ser,利用计算机对该信号肽进行了二级结构分析。这两株突变株产酶能力分别为野生株(pAmy413)的3%和36%;胞外α-淀粉酶的分子量同于野生株;末端分析显示,成熟酶第一个氨基酸为Ala,表明信号肽酶I在野生型识别窗口Ala-Ala-Ala↓Ala处切割。结果还表明,B.licheniformisα-淀粉酶在B.subtilis中分泌作用属共翻译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17.
包永德  朱辉 《生理学报》1996,48(4):401-404
我们以两栖类卵母细胞为功能表达系统,通过注射鲫鱼(Carassiuscarassius)视网膜mRNA,利用电压箝及药物灌流手段,系统地研究了鲫鱼视网膜内氨基酸受体的类型和特征,结果如下:(1)Glu受体:KA可以诱发明显的去极化电流,而且Diazoxide能增强KA诱导的反应,这提示鲫鱼视网膜内某些Clu受体是AMPA选择性亚型(AMPA-preferringsubtype)。(2)CABA受体:GABA能诱发一个快速、光滑的内向电流,绝大部分对GABA的反应可被bicuculline所压抑,而GABA_B受体的激动剂baclofen则无任何作用,这提示,鲫鱼视网膜内大部分是GABA_A受体。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蛋白质工程定点突变的方法,在蛇毒锯鳞蝰素基因分子上增加另一个保守序列RGD(14位精氨酸残基,15位甘氨酸残基,16位天冬氨酸残基),以其增加该分子的生物活性,并探讨蛋白质一级结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在质粒pJC264的基础上,利用PCR定点突变方法,对蛇毒锯鳞蝰素基因Leu14-Lys15-Glu16进行定点突变,使相应的DNA片段变成表达Arg14-Gly15-Asp16的核苷酸顺序,经酶切和DNA测序鉴定正确。CNBr裂解后,用反相HPLC分析,分离制备突变体蛇毒锯鳞蝰素,制备的突变体蛇毒锯鳞蝰素的N-末端10个氨基酸残基与天然蛇毒锯鳞蝰素的相同。在人的富含血小板血浆测活体系中,经10μmol/L的ADP诱导,突变体蛇毒锯鳞蝰素的IC50为3.0×10~(-7)mol/L;重组野生型蛇毒锯鳞蝰素的IC50为4.0×10~(-7)mol/L;天然蛇毒锯鳞蝰素的IC_(50)为2.8×10~(-7)mol/L。此外,就蛇毒锯鳞蝰素中保守序列Arg-Gly-Asp以及其空间构象对蛇毒锯鳞蝰素抑制血小板凝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的方法,观察到侧脑室内注射白细胞介素2(IL2)后,大鼠海马回和齿状回内谷氨酸(Glu)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减少、胞体皱缩、突起及其分支减少;γ氨基丁酸(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突起及其分支皆减少。用32P标记的GABATcDNA探针对大鼠海马组织的GABATmRNA进行狭线杂交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海马组织的GABATmRNA的含量明显增多。由于GABA在GABAT的作用下,可转变为Glu,因此,以上结果表明IL2不仅可影响海马神经元合成和释放Glu和GABA,而且还使Glu的释放量大于其合成量。这些变化可能与癫痫的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20.
用基因定位突变法,将白细胞介素-2分子中17Leu和20Asp进行一系列突变,并测定各突变体生物活性与空间结构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7Leu突变为Asp时,IL-2的空间结构无明显变化,生物活性却显著下降;20Asp突变的为Leu,以及17Leu与20Asp对调后,均导致IL-2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并严重影响其生物活性,上述结果说明17Leu突变为Asp后对活性的影响并非由空间结构变化所引起,而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