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携带pWR 590-BCA4质粒的大肠杆菌经发酵培养,提取出人胰岛素原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经BrCN降解,氧化磺化及QAE-Sepha-dex A-25和Sephadex G-50分离所得到的磺化胰岛素原,经折叠和分离得到了人胰岛素原(HPI)。HPI 再经酶切转化为人胰岛索(HI)和C-肽,HI 的得率为5 m8/L,并获得了HI 的晶体。HPI 和HI 的氨基酸组成、N-端顺序和C-末端分析均与预期值相符。HI 的RIA 活性为猪胰岛素的99%,整体活性为26~27U/mg。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利用pWR590质粒为载体,构建了含1ac启动子、β-半乳糖苷酶(1—590)基因、Xa因子的四肽识别位点和HBV preS1、preS2编码序列的表达质粒,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获得稳定表达。融合蛋白经Xa因子消化和高效液相层析,得到了preS1(1—91)纯肽。此肽特异性地与人肝细胞质膜结合,从而为肝细胞上存在preS1受体提供了直接的实验依据,也为分离和鉴定肝细胞上preS1受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选Tac启动子,构建了以牛凝乳酶原B前161个氨基酸的多肽基因与人胰岛素原基因的融合基因的表达质粒pJG202,转化大肠杆菌JMl05,表达受IPTG及温度诱导。高表达时,按电泳扫描计算,表达的融合蛋白可占细胞总蛋白的20-35%。经CNBr裂解,S-磺酸解,初步分离S-磺酸型的人胰岛素原后再使之重组,可分离得人胰岛素原纯品,其氨基酸组成、生物活性与人胰岛素原标准相同。  相似文献   

4.
一种人胰岛素类似物的制备、鉴定与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CR方法,将人胰岛素分子B链B10位His突变为Glu,在B25和B26位之间插入Glu,构建了[B10 Glu,B25-Glu-B26]胰岛素原融合蛋白基因.利用通用型质粒pBV220构建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表达蛋白为包含体形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30%.经过复性、凝胶过滤等步骤得到胰岛素原融合蛋白.用胰蛋白酶和羧肽酶B酶切,经过DEAE离子交换和RP-HPLC纯化得到胰岛素突变体类似物,并经过质谱测定鉴定.凝胶过滤法测定了蛋白质分子自身的缔合性质,圆二色谱(CD)测定了构象的变化.并分别测定了放免活性、受体结合活性及小白鼠低血糖惊厥实验.结果表明,突变体分子缔合性明显下降.放免活性和受体结合活性分别约为标准胰岛素的63.5%和114.4%, 整体活力略高于天然胰岛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含有人存活蛋白(survivin)-2B主要T细胞表位区域、人和猴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链的核心片段CTP37区域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在人胚肾293T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通过基因合成和搭桥PCR技术构建含有Survivin2B主要T细胞表位区域、人和猴CTP37区域基因的融合基因2PAG,将其插入含有人IgK链前导信号肽(sig)、人IgG-Fc和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信号肽融合基因序列的细胞膜锚定修饰真核表达载体pCI—Fc—GPI中,继而又将酶切后的sig2PAG-FC-GPI融合基因导入含有细小病毒内部核糖体结合位点(IRES)基因且可以共表达人GM-CSF和B7.1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VAX1-IRES-GM/B7中;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VAX1-sig-2PAG-FC-GPI-GM/B7(简称pVAX1-2PFcGB)转染293T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2PAG融合基因经测序正确,PCR和酶切鉴定证明已成功连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IRES-GM/B7中;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的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VAX1-2PFcGB在293T细胞中得到很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VAX1-2PFcGB,且在293T细胞中可以有效表达,为对该基因疫苗的后续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质粒pWR450为载体,克隆了人工合成的柞蚕杀菌肽D基因(122bp),构建的重组子pWR450-Cec转化大肠杆菌JM103、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产物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可表达杀菌肽-β-gal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7.
旨在提高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稳定性及表达包涵体蛋白的复性水平.在人胰岛素原N端前融合人生长素N端的一段序列来充当前导肽,同时将C肽设计为两个精氨酸,分10段合成长链寡核苷酸链,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SOE PCR)扩增得到该基因片段.与表达载体PET-30a连接,转化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采用Ni-NTA亲和层析纯化,纯化后的蛋白经复性、冻干等步骤后用胰蛋白酶,羧肽酶B双酶切再过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柱,收集洗脱峰.对制备所得的胰岛素用SDS-PAGE,Western blot进行性质鉴定,及皮下注射小鼠测定生物活性.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得到了表达,表达产物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纯在,约占大肠杆菌总蛋白的30%.经Ni-NTA亲和层析得到的重组蛋白纯度为85%,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纯化得到单组分胰岛素.Western Blot显示制备所得的胰岛素具有胰岛素免疫原性,皮下给药注射小鼠活性测定表明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活性.获得了一种高效生产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的方法,为研究胰岛素类似物奠定了前期基础同时也为今后探索胰岛素的非注射给药途径提供了原料.  相似文献   

8.
<正>在胰岛素合成中,在A链内和A、B链间的3对二硫键正确配对是合成成功的关键。结晶牛胰岛素合成成功之后,张友尚先生、朱尚权先生等人长期进行胰岛素结构功能研究,邹承鲁先生团队进行了蛋白质折叠研究,我们在酵母中成功表达了猪胰岛素前体(porcine insulin precursor,PIP)的基因,并建立了胰岛素蛋白质工程技术。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我们于21世纪初,开展了单、双链胰岛素的体外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猪丹毒丝菌C43065株表面保护性抗原A(SpaA)N端保护区(SpaA-N),并检测其抗原性。方法:利用PCR方法从猪丹毒丝菌C43065株基因组中扩增出spaA基因片段,构建pMD18-spaA重组质粒并对插入片段进行测序;以pMD18-spaA重组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得到spaA-N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spaA-N,经序列测定证实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再经IPTG诱导表达GST-SpaA-N融合蛋白并纯化。结果:扩增得到的spaA基因长1881bp,编码由626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多肽;SDS-PAGE和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表明,诱导表达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64000的GST-SpaA-N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能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获得了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的GST-SpaA-N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猪丹毒丝菌免疫保护性抗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猪丹毒丝菌C43065株表面保护性抗原A(SpaA)N端保护区(SpaA-N),并检测其抗原性.方法:利用PCR方法从猪丹毒丝菌C43065株基因组中扩增出spaA基因片段,构建pMD18-spaA重组质粒并对插入片段进行测序;以pMD18-spaA重组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得到spoA-N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spaA-N,经序列测定证实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再经IFrG诱导表达GST-SpaA-N融合蛋白并纯化.结果:扩增得到的spaA基因长1 881 bp,编码由626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多肽;SDS-PAGE和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表明,诱导表达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64 000的GST-SpaA-N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能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获得了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的GST-SpaA-N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猪丹毒丝菌免疫保护性抗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EM-5游离大量的多变小冠花实生苗子叶原生质体。Kao的原生质体培养基使子叶原生质体分裂形成细胞团。MSD_4诱导多变小冠花原生质体愈伤组织产生胚状体、苗和植株的分化。MS-1诱导多变小冠花实生苗根、下胚轴和子叶愈伤组织的形成,胚状体、苗和值株的分化。根愈伤组织胚状体形成的频率(60%)高于子叶和下胚轴的(<23%)。组织切片的观察表明多变小冠花原生质体植株的再生通过胚状体形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比较了129品系小鼠几种胚胎组织及其相应的成体组织的酯酶同功酶谱。几种胚胎组织都可检测到共同的具有相同迁移率的C区酶带和E区酶带。在这些胚胎组织的功能发育过程中,C区酶带被其它区带所取代;E区酶带在成体组织中有的活性降低,有的完全消失。从这些比较分析中可以观察到酯酶同功酶从“胚胎型”向“成体型”的转变。与这些结果相对应,F9-1和B7-2胚胎癌细胞克隆株及来源于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系细胞也都具有酯酶C和E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早白垩世淡水沟鞭藻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简单回顾了脉羊齿类植物的分类,详细统计了脉羊齿类植物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开始出现的时间和衰亡时间,大量事实表明,偶脉羊齿类(也许包括全部脉羊齿类)起源于中国并向西欧,北美地区迁移和扩散。  相似文献   

14.
用抗人LH和hCG特异性抗体对原索动物神经系统、哈氏窝和性腺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文昌鱼脑泡和神经管中有两种不同LH-和hCG-样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而皱瘤海鞘神经节对LH和hCG抗体则显免疫阴性反应。同时,首次发现在原索动物性腺(卵巢和精巢)发育早期均存在LH-和hCG-样免疫反应阳性细胞,阳性物分布在原索动物卵原细胞的胞质、核质和核仁膜以及精巢中早期生精细胞。后来,随卵巢发育和成熟,这些阳性物仍分布在卵母细胞质膜、胞质、核膜和核质上,而精巢中精细胞和精子则显免疫阴性。这些结果可为LH和hCG直接参与调节原索动物性腺发育和成熟提供形态学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观察了DMF,DMSO和HMBA对小鼠Friend细胞(MELC)诱导分化及TPA抑制分化过程中c-myc和P~(53)基因表达与终端分化的关系。MELC被5 mmol/L HMBA诱导分化后分别在1小时和4小时P~(53)与c-myc表达急剧下降,诱导2天,5天联苯胺阳性率和β-珠蛋白基因表达明显升高,c-myc和p~(53)基因表达仍维持在很低水平,同时G_1期细胞百分数增加。低浓度TPA明显抑制HMBA诱导分化效应,β-珠蛋白基因表达被抑制,但c-myc和P~(53)基因表达仍处于低水平,看来与增殖有关的c-myc和P~(53)表达之降低并不能直接导致分化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人肝癌裸小鼠QGY-9204移植模型为材料,进行了细小病毒H-1抑瘤的组织学、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以两种不同剂量(5×10~7PFU和5×10~8PFU)的H-1进行瘤内注射,发现注入H-1后的肿瘤生长速率明显缓于对照组,且5×10~7PFU的H-1注入即可产生这一效应。以1×10~8PFU H-1注入瘤内,不同时间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发现从感染后第3天起瘤内开始出现坏死,且随感染时间的延长坏死范围也逐渐扩大,而对照组在该期间均未见此变化。电镜结果也表明,在受损的肿瘤细胞内有H-1病毒颗粒存在。PCR反应和ABC免疫染色显示在感染后的肿瘤组织内也有H-1 DNA扩增和NS-1蛋白表达,并且两者显示的时间与组织内坏死的过程相一致。这些结果提示,细小病毒H-1通过它的DNA复制和NS-1蛋白的表达以促进肿瘤的坏死,从而达到肿瘤抑制和裂解。  相似文献   

17.
黄杆菌(Flavobacterium sp.)几丁质酶的纯化和性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黄杆菌(Flavobacteium sp.)在几丁质的诱导下产生几丁质酶.通过(NH_4)_2SO_4沉淀、DEAE纤维素柱层析、Sephacryl 300柱层析及Sephadex G-75柱层析,从Flavobacterium sp.培养上清液中分离纯化了几丁质酶.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纯度分析表明,纯化后的几丁质酶达到了均一的程度.用SDS-PAGE测得该酶的分子量约45D00道尔顿.该酶水解几丁质的最适pH为 7.0,最适温度为50℃,-20C贮存两年以上仍有活性.水解几丁质的Km值为5.0mg/ml.金属离子对几丁质酶活性影响较大,Ca^(2+) 、Co^(2+)’和Cu^(2+)对酶有激活作用.而NH_4^-、Ba^(2+)、Mg^(2+)、Mn^(2+)对酶有抑制作用.几丁质酶水解几丁质的产物是几丁质二糖.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以Sindbis病毒感染BHK-21细胞为模式,研究了病毒的感染与细胞骨架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病毒感染早期,细胞的蛋白质合成迅速被抑制,细胞的多聚核糖体(polysome)和mRNA从骨架上脱落,而病毒的RNA结合到骨架上。我们的结果还进一步表明,病毒的RNA是通过其3′-尾端与骨架结合的。另一方面在对Sindbis病毒非结构蛋白在体内与体外合成与加工的比较中,我们发现病毒蛋白在体外翻译加工的速度远低于体内,并且出现很多未成熟蛋白(premature protein),这种区别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应细胞骨架在蛋白质合成与加工中的作用。此外,在用秋水仙素和细胞松驰素B破坏微管和微丝后,病毒非结构蛋白的合成与加工没有明显变化,而结构蛋白的合成则受到明显的抑制。这表明病毒的两类蛋白的合成所依赖的细胞骨架成分可能有所不同,在结构蛋白合成过程中,微丝和微管起了重要作用,在非结构蛋白合成过程中,中间丝很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次描述了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的22种主要采自浙江省的白蚁(隶属4科11属)的翅面微刻点,然后讨论了白蚁翅面微刻点的进化学,分类学,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红海榄红树林的氮、磷积累和生物循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尹毅  林鹏 《生态学报》1993,13(3):221-227
本文讨论广西山口英罗湾中红海榄群落的氮、磷含量及其生物循环。结果表明,红海榄群落现存量中,含氮、磷总量分别为221.15和13.27g/m~2。其中地上部分别为134.90和8.73g/m~2;地下部分别为86.25和4.54g/m~2。该群落的氮、磷元素生物循环中,年吸收量分别为12.91和1.27g/m~2,年存留量分别为7.04和0.65g/m~2;年归还量分别为5.86和0.61g/m~2。富集率分别为1.11和1.60。群落各组分的氮含量均大干磷含量;周转期氮需38a,比磷(22a)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