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骨鸡胚胎发育过程中卵内蛋白质脂肪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乌骨鸡胚胎发育过程中卵内各组成成分(蛋清、蛋黄、胚胎)在不同胚龄(即入孵的第0、3、6、9、12、15、18d和出壳)时蛋白质、脂肪含量变化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胚龄时,蛋清中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蛋黄,蛋黄中脂肪含量始终高于蛋清;而胚胎中的蛋白质、脂肪逐渐增加。另外,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蛋黄中的蛋白质,说明蛋黄是禽类胚胎发育过程中营养需要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温对中华绒螯蟹胚胎发育的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讨了各种人控恒温和自然水温对中华绒螯蟹胚胎发育周期,各发育阶段以及卵裂同步率等的影响。在水温9.6±3.6℃到23℃之间,中华绒螯蟹的胚胎均能发育;最适发育水温为18—23℃。29℃以上,胚胎不能发育。变温对胚胎发育有益。胚胎在卵裂阶段对水温特别敏感,水温越高,卵裂虽然越快,但卵裂期同步率越低;胚胎处在自然水温中,经过低温,卵裂期同步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温对中华绒螯蟹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研讨了各种人控恒温和自然水温对中华绒螯蟹胚胎发育周期,各发育阶段以及卵裂同步率等的影响,在水温9.6±3.6度到23度之间,中华绒螯蟹的胚胎均能发育;最适发育水温为18-23度,29度以上,胚胎不能发育,变温对胚胎发育有益,胚胎在卵裂阶段对水温特别敏感,水温越高,卵裂虽然越快,但卵裂期同步率越低;胚胎处在自然水温中,经过低温,卵裂期同步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从出壳至60日龄的小鸡称为雏鸡,培养雏鸡是养鸡出产中重要的一环。因为雏鸡个体小,对外界适应能力差,饲养管理稍出差错,往往造成发育不良,甚至死亡。许多养鸡先进单位的实践证明,只要掌握雏鸡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特点,并尽可能的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给予科学饲养和精心管理,养好雏鸡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冷应激对哺乳类和禽类某些内分泌活动影响的比较生理学机制。方法:Wistar大鼠和罗曼雄性雏鸡进行急性冷暴露和冷习服实验,探讨急性冷暴露和冷习服对大鼠和雏鸡某些内分泌活动的影响。结果:大鼠在急性冷暴露后血清T3水平在4-36 h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雏鸡的T3浓度则在冷暴露后除12 h有所升高外,其他时间均低于冷暴露前的水平;大鼠血清T4在冷暴露后2 h时升高,而后逐渐降低,而雏鸡冷暴露后2~4 h升高,12 h降低,而后又升高;血清胰岛素(Insulin)的变化趋势大鼠和雏鸡基本一致,均在冷暴露2 h升高,而后渐降;皮质醇(Cortisol)的变化,大鼠为冷暴露后2 h明显升高,而后渐降,而雏鸡则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冷习服后大鼠和雏鸡血清的几种激素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冷习服后血清T3升高,T4下降,胰岛素降低,而皮质醇则呈升高趋势。结论:冷应激对哺乳动物和禽类的内分泌活动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孵化期间鹌鹑蛋各成分的水分变化及胚胎生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孵化期间鹌鹑蛋中黄和蛋白的含水量变化呈互补性,即蛋黄含水多时,蛋白含水量少,蛋黄含水少时,蛋白含水量多,但人孵前蛋黄含水同出壳时剩余蛋黄含水量无显著差异,孵化期间胚胎含水是逐渐减少的,第9日龄前胚胎生长缓慢,第9日龄后胚胎呈直线生长,湿重的生长模型为Y=0.0004X^3.59(r=0.99,P〈0.01),干重的生长模型为Y=0.00002X^4.1084(r=0.99,P〈0.01)。  相似文献   

7.
正刚刚孵化出来的小鸟,依照其觅食、活动及保持身体恒温的能力,可以分为早成型和晚成型两个基本类型。早成型的鸟出壳时眼睛就已经睁开,几小时后就可以跟随父母活动取食。鸡鸭就是典型的早成鸟。大部分的雀形目鸟类则属于晚成型,需要父母照顾一段时间才能自主活动。在这两种类型之间,还存在着一  相似文献   

8.
黄脊雷蓖蝗越冬卵的滞育发育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道弘  陈艳艳  赵琴 《生态学报》2013,33(10):3039-3046
黄脊雷蓖蝗Rammeacris kiangsu Tsai是我国竹林的重要害虫,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为弄清其卵滞育发育特性,调查了卵期温度及低温处理对其卵孵化的影响,检测了恒温条件下胚胎的发育进度及卵粒含水量、过冷却点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卵期温度条件下黄脊雷蓖蝗卵的孵化前期均较长,且孵化不整齐、孵化期间长;低温处理30、60或90 d可显著促进其卵的孵化,低温处理的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说明黄脊雷蓖蝗的卵存在滞育现象,低温能明显降低其卵滞育强度。胚胎头幅、触角长度及体长的测量结果显示,25℃温度条件下的黄脊雷蓖蝗的胚胎发育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前期的持续发育阶段、中期的发育延迟阶段和后期的发育恢复阶段。产卵后40 d左右卵进入滞育,40—75 d为卵的深度滞育期。黄脊雷蓖蝗的卵粒产下后水分含量较低,在25℃的温度条件下,于产卵后25 d前后有一快速的吸水过程,其后卵粒的含水量增加缓慢,可见其卵粒的吸水发生在进入滞育状态之前。在25℃的条件下,黄脊雷蓖蝗卵粒过冷却点的变化亦包含3个阶段,即胚胎发育初期的较高阶段、中期持续而稳定的较低阶段及后期的提升阶段,可以认为黄脊雷蓖蝗越冬卵耐寒性的提高与其滞育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陈媛媛  赵娟  张方 《动物学杂志》2016,51(6):977-984
成年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的声信号已经有过深入的研究,然而其声音的个体发育,特别是幼鳄出壳前后鸣声的时空特征至今还不为人所知。为了解扬子鳄声音的发育过程,记录和分析了21只扬子鳄幼鳄的260个叫声,结果表明,幼鳄出壳前后的鸣声具有相似的特征,即开始向上的频率调节和较长的向下的频率调节。出壳前和出壳后的两组叫声均包括持续叠加的多组谐波,并且绝大多数的鸣声都是在第3谐波显示了最强的能量。分析了出壳前后鸣声的9个参数,即总时长、向上调频的时长、向下调频的时长、基频的起始频率、最高频率、结束频率、向上调频的倾斜度、向下调频的倾斜度、主频。除了向上调频的时长,出壳前后鸣声的其他时长参数均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与之相反的是,出壳前后鸣声的频谱参数,特别是基频的最高频率和主频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出壳前鸣声基频的最高频率为(573±103)Hz,出壳后的声音最高频率(460±52)Hz,出壳前比出壳后高113 Hz;出壳前的声音主频(1 359±229)Hz,出壳后的声音主频(1 123±216)Hz,前者比后者高236 Hz。幼鳄发出主频较高的鸣叫有利于吸引附近母鳄的注意同时避免天敌的捕食。  相似文献   

10.
地磁场是地球上生命活动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而外太空中磁场强度接近于零,以往研究显示,地磁场消除(即亚磁场)对生物体结构和功能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但对其作用机制了解仍然很少,本文使用厌恶性条件化学习任务,研究亚磁环境孵化对日龄雏鸡长时记忆的影响,分析雏鸡中枢记忆相关核团IMM和MSt中树突棘密度的变化,探讨亚磁场生物效应的神经基础,实验结果显示,在自然地磁环境中孵化的雏鸡,训练后4h保持显著的厌恶性条件化记忆,其后记忆随时间逐渐消退;而在亚磁环境中孵化的雏鸡,训练后4h已不具有对厌恶性刺激的记忆,对于正常雏鸡,厌恶性刺激导致两侧脑IMM和MSt中树突棘密度均显著升高,在保持记忆的样本中,树突棘密度升高幅度更大,并呈现左侧优势,对于亚磁雏鸡,树突棘密度升高幅度仅与不具有长时记忆的地磁雏鸡大致相当或略低,由此可见,中枢记忆相关核团中树突棘大幅增生是长时记忆的必要前提,地磁场消除可能抑制由厌恶性刺激引发的树突棘增生,从而造成雏鸡记忆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1.
达氏鳇不同发育期胚胎对低温的耐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达氏鳇12个发育期胚胎经过不同低温(2 ℃、3 ℃、5 ℃、7 ℃和8 ℃)处理12 h、24 h、2 d、3 d、6 d、10 d、15 d、20 d和30 d后的孵化率和仔鱼成活率.结果表明,卵黄栓期、隙状胚孔期、神经管闭合期胚胎在2~8 ℃水温下,处理24 h后孵化率为0;卵裂期、囊胚早期、原肠中期胚胎在2~8 ℃水温下,处理3 d后孵化率低于30%;囊胚晚期、原肠早期、眼基期、尾芽期、心跳期和尾达头部期胚胎在5~8 ℃水温下,处理3 d后孵化率、仔鱼成活率超过70%;随低温处理时间延长,胚胎和仔鱼的死亡率增加,处理时间与孵化率、仔鱼成活率呈负相关;囊胚晚期、原肠早期、眼基期胚胎在5 ℃水温下耐受力较强,处理10 d后孵化率、仔鱼成活率超过70%.本研究表明,达氏鳇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晚期、原肠早期和眼基期胚胎可以在某一低温下进行短期保存,其孵化率、仔鱼成活率与常温(16~17 ℃)下没有显著差异.这对于达氏鳇胚胎(受精卵)的长途运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双壳贝类染色体标本制备技术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牡蛎、咬齿牡蛎鳃细胞为材料,采用PHA处理法、低温同步化法及活体去壳法进行预处理,制作成染色体标本;以马氏珠母贝、企鹅珍珠贝担轮幼虫为材料,采用PHA促繁殖获取胚胎法,制作胚胎染色体标本.对不同时间不同处理方式获得牡蛎染色体分裂相比例、PHA促繁殖获取胚胎法获得马氏珠母贝染色体分裂相比例进行统计.结果发现,PHA处理法在24 h时能获取最多分裂相(3.50‰),低温同步化法在72 h时能获得最多分裂相(2.20‰),活体去壳法始终保持较高分裂相比例(3.60‰),PHA促繁殖获取胚胎法获得最大分裂相比例(10.00‰).4种方法都能获得理想的中期分裂相数目.其中,低温同步化法缺点是温度难控制、预处理时间长;活体去壳法易导致贝类死亡;PHA促受精获取胚胎法缺点是胚胎的获取受繁殖季节限制.PHA处理法预处理时间短、获取分裂相数目多,无疑是贝类成体染色体制备的最好的方法.同时,PHA也为贝类人工繁殖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发冠卷尾亲鸟的恋巢性及其雏鸟的饲养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窝7只发冠卷尾雏鸟,出壳日龄即移动其巢位,先垂直下降,后水平间歇位移,每次位移后,亲鸟即潜入新位巢育雏。 在人工饲养时,4—20日龄,雏鸟体重增长与日龄呈正线性回归相关;每天摄入能量与日龄负相关;静止代谢率与日龄正相关。在25℃条件下,27日龄的直肠温度恒定在41.20±0.90℃,此时,第2枚初级飞羽75毫米,开始试飞。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雏鸡盲肠尽快建立完整健康菌群,通过“竞争排除(Competitiveexclusion,CE)”抑制病原菌定植感染。方法提取SPF鸡盲肠菌群,排除沙门菌感染的可能,制成复合微生态制剂,在鸡胚孵化19d啄壳时和21d雏鸡全出壳时进行两次喷雾接种,监测鸡群沙门菌抗体和粪便中沙门菌,测定成活率、生产性能。结果进行喷雾接种后的小鸡至12日龄可以完全不使用抗生素,成活率、采食量与体重略高于使用抗生素的对照组,能提高饲料报酬,饲养12、24、35d均未检出粪便沙门菌和血液沙门菌抗体,全程无沙门菌感染。结论SPF鸡盲肠复合微生态制剂能代替抗生素预防肉仔鸡沙门菌感染。  相似文献   

15.
日龄雏鸡的一次性被动回避学习任务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记忆机制研究, 具
有多方面的优势和便利性. apamin 是SK 通道(钙离子激活的小电导钾离子通道)的一
种选择性阻断剂, 以往研究显示其可能增进记忆. 但人们对其作用机制的了解不是很
充分. 使用颅内微量注射方法, 在雏鸡中枢记忆相关核团IMM 施加apamin, 研究其
对记忆形成和保持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 雏鸡在弱刺激条件下的被动回避任务中本
不能形成稳定的长时记忆, 但在训练前短时间内或训练后立即注射适量apamin, 可
以易化长时记忆的形成. 然而, apamin 对记忆随时间衰退的过程几乎没有影响, 即对
记忆保持没有增进作用. 此外, 在左、右脑IMM 单侧注射apamin 都可促进记忆形成,
但所需剂量高于双侧注射时, 且在左侧产生效应的时间早于右侧, 这体现了两侧
IMM 在记忆加工中作用的不对称性. 这些结果提示, apamin 可能通过阻断中枢记忆
相关核团内的SK 通道, 影响由训练诱发的、与记忆形成有关的某些分子或细胞事件,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改善记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虎斑颈槽蛇小肠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虎斑颈槽蛇孵化出壳后一月内的幼蛇小肠组织结构做了较为系统的观察,结果显示,在孵化出壳的一个月内,小肠的组织结构呈现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绒毛的个数、绒毛高度、粘膜上皮细胞高度、粘膜下层厚度和肌层厚度等均随幼体日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其中,开口前、后(即孵化出壳后十天左右),其小肠组织结构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在自然条件下太行隆肛蛙(Feirana taihangnicus)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根据胚胎外部形态变化、主要生理特征及行为的出现,其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25个时期。在水温11.0~18.0℃下,从受精卵形成至蝌蚪两侧鳃盖完全闭合、出水管形成为止,共历时470.18 h。卵裂开始时集中在动物极顶端,直到囊胚早期植物极才出现分割线;胚体的出膜时间集中在右侧鳃盖闭合期,出膜后即具备主动取食的能力,属于晚出膜类型;隐蔽的产卵环境、特殊的卵群附着方式以及大卵径、高卵黄量,是太行隆肛蛙对低温条件下早期胚胎发育时程长的生态适应。  相似文献   

18.
黄喉拟水龟胚胎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恒温(29±0.5)℃,相对湿度为80%—93%,沙盘含水量5%—10%的孵化条件下,观察研究了黄喉拟水龟胚胎的发育过程。黄喉拟水龟胚胎孵化周期为67d,根据胚胎日龄、大小及形态特征变化将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22期,其中1—7期以卵黄囊血管区、体节数目、心脏形态变化为主要分期依据;8—22期主要以四肢、背甲、腹甲变化为分期依据。同时在胚胎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头宽、眼径、背甲长和背甲宽等器官生长数据进行了测量统计,发现头宽、眼径、背甲长、背甲宽与日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观察卵壳外观变化,通过对照各期的胚胎发育状况与卵壳外观变化发现,第1期胚胎时,卵壳中部开始出现白色受精斑;第5—7期时,受精斑绕卵短径一周成环状;第20—21期时受精斑在卵长径的增长停止。  相似文献   

19.
【目的】飞蝗Locusta migratoria(Linnaeus)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广泛发生的重要农业害虫,其种群暴发会给农作物造成重大为害和减产。飞蝗种群发生动态受低温及变温的影响,但低温和变温如何作用于胚胎发育和是否诱导胚胎滞育的发生,目前尚不清楚。【方法】本文在对飞蝗胚胎发育特点观察鉴定的基础上,研究了胚胎发育中期恒定低温诱导、诱导后恢复、发育中期变温诱导及发育早期低温诱导等条件对胚胎发育进程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胚胎发育起点温度下非致死温度7.5℃处理促使胚胎发育历期变异增加,而25~30℃高温下胚胎发育整齐。7.5℃处理时间长短对胚胎发育影响不明显,但该低温培育时间长短影响后期常温下的胚胎发育,即7.5℃下长期低温可能促进25℃或30℃下的胚胎的发育。25℃以下变温温度影响胚胎发育进展,但影响胚胎发育的限制因子主要是发育起点以上温度。【结论】因此,温度作为单一环境因子,其特定的低温和变温处理不仅没有诱导胚胎滞育的发生,反而促进后期胚胎在常温下的发育。本研究结果对揭示温度变化对个体发育和种群动态影响及预测飞蝗种群发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28℃恒温下,松毛虫的胚胎发育期为7—8天;平腹小蜂的个体发育周期为19天左右,其中胚胎期约2天。如果松毛虫在产卵后12小时,胚胎发育到盘形成期以后,被平腹小蜂寄生,则胚盘在半小时内解体离散成匀质;产卵后约36小时,胚带形成后被寄生,经约5—12小时,胚带开始破坏而逐渐解体离散成为小颗粒;松毛虫胚胎发育到胚动以后,甚至将近孵化时,仍可被平腹小蜂寄生,并将离散后的寄主胚胎组织吞食殆尽,发育成蜂,破卵壳出来。在松毛虫胚胎发育早期被寄生,卵粒寄生率高,蜂的成活率也高,反之则低。 同一寄主卵可被一头或多头平腹小蜂复寄生。一粒寄主卵内的寄生蜂卵可达9粒,但最后只羽化一头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