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钝齿棒状杆茵A S1.542诱变获得L—缬氨酸产生茵A S1.1001(AHVr,ILeu~-)。摸索了各种糖类、核酸碱基、维生素、L—异白氨酸、α—酮丁酸及有机营养物等对缬氨酸积累的影响,在适宜条件下,缬氨酸积累可达3.6%。  相似文献   

2.
多粘杆菌中合成乙酰乳酸酶系的合成,受其所催化的反应的终末产物,缬氨酸、异白氨酸和白氨酸所抑制。有些不属于合成乙酰乳酸酶系所参予催化的反应的终末产物如甲硫氨酸,赖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和高胱氨酸等,对该酶的合成亦有抑制作用。生长在豌豆汁营养培养基上的细菌内,测不出合成乙酰乳酸酶系的活力,当加入葡萄糖后,酶的合成速率显著增加。葡萄糖有抵制缬氨酸对合成乙酰乳酸酶系的合成的抑制作用。而葡萄糖对这个酶的去压制作用不能为甘油或丙酮酸所代替。作者对甲硫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等对合成乙酰乳酸酶系的合成的抑制作用,以及葡萄糖对这个酶的诱导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前文报道了AS 1.998直接发酵生产L-异白氨酸的试验。本文总结了利用AS 1.998菌以糖质原料发酵生产L-异白氨酸扩大试验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高粱叶片的PEP羧化酶与一些代谢物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特性。MgCl_2对不同PEP羧化酶同工酶表现程度不同的负协同性,Hill系数分别为0`86(PC Ⅰ)和0.47(PCⅡ)。PEP的饱和曲线呈S型。Hill系数为2.4,表现为正协同性。在不同浓度的G6P存在下,曲线的S型特性消失,Hill系数下降至1。而在不同浓度甘氨酸存在下负协同程度逐步增强,Hill系数为0.72。测定不同浓度G6P对酶活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G6P(10 mM以上)活化程度反而下降,同时加入低浓度的甘氨酸(0.1~5 mM)能减缓高浓度G6P活化作用下降的程度。上述结果表明Mg~( )和PEP不仅作为底物或辅因子参与反应而且以同位协同的方式调节酶构象的变化,G6P和gly活化酶的作用类型是不同的。低浓度油酸(5~50 μM)对酶有强烈的抑制效应。高浓度Mg~( )不能解除其对酶的抑制。不同材料的酶对油酸反应不同。使高梁叶片PC Ⅰ活性完全抑制的油酸浓度(100 μM),对PCⅡ和小麦的PEP羧化酶活性几乎没有多大影响,表明油酸对高梁光合型PEP羧化酶的选择性抑制与Mg~( )的螯合作用无关。酶先后与Mg~( )或油酸预保温试验结果表明油酸可能作用于Mg~( )在酶蛋白上的调节位置。  相似文献   

5.
由钝齿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 AS 1.542经亚硝基脏诱变获得抗弘氨基a-氨基-β-羟基戊酸的突变株AS1.998,它的生长不再受外加的L-异白氨酸抑制。在含葡萄糖10%,硫酸铵4.0%,磷酸氢二钾0.1%,玉米浆0.75%,麸皮水解液0.5%,碳酸钙4.5%的培养基中,接种置2.5%,28℃振荡培养3天,L-异白氨酸的积累量达14毫克/毫升以上。用铜盐法制备的产品,经纸上层析,聚酰胺薄膜层析、比旋光度测定和生物鉴定,确证是L一异白氨酸。  相似文献   

6.
钝齿棒状杆菌新种AS 1.542,及其诱变株AS 1.998均含有Tdase、AHAase及Taase活性。试验了二价离子及pH对酶活性的影响。测定了Tdase及AHAase受末端氨基酸反馈抑制的程度,及表观米氏常数。结果表明,Tdase及AHAasc均有两个酶反应最适pH。Leu、Ileu、Val及KB对酶活性均有负反馈抑制作用。AS 1.998的Tdasc受Ileu、Val的负反馈抑制作用减少;其AHAase总活性明显增加。由此认为诱变株AS 1.998受到的末端氨基酸反馈控制作用被部份解除,从而导致该菌积累Jleu.  相似文献   

7.
水稻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的一些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叶片粗提液经硫酸铰分部沉淀、DE 52纤维素及 Sephadex G—200柱层析,得到较纯的蔗糖磷酸合成酶。该酶的最适 PH约7.0;UTP,UDP,ATP能明显地抑制其酶活;UTP是该酶UDPG的竞争性抑制剂,Mg~( )对它有促进作用;G6P则无影响。酶的两个底物F6P及UDPG的饱和动力学曲线分别为双曲线型和S型;K_m(F6P)=0.93 mmol/L;K_m(UDPG)=20.0 mmol/L;V_m(F6P)=83.3 nmol Suc mg~(-1)Protein min~(-1);V_m(UDPG)=333 nmol Suc mg~(-1)protein min~(-1);Hill(F6P)=1.0,Hill(UDPG)=1.4。水稻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受 ATP,UTP,UDP,UDPG等因素的调节。水稻叶片中蔗糖合成酶的总活力大于或等于蔗糖磷酸合成酶。  相似文献   

8.
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花粉的壁蛋白和非壁蛋白中都存在苹果酸脱氢酶(EC 1.1-1.37)。壁蛋白苹果酸脱氢酶对OAA的K_m值为30.3μM,最适pH值为8.0。非壁蛋白苹果酸脱氢酶对OAA的K_m值为83.3μM,最适pH值为8.5。在0.05~0.3 M氯化钠浓度范围内,壁蛋白苹果酸脱氢酶和非壁蛋白苹果酸脱氢酶的活性都受到抑制。这种抑制作用随氯化钠浓度提高而增强。0.2 M氯化钾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与0.2 M氯化钠的抑制作用完全相同。0.1~0.8 M的蔗糖对壁蛋白苹果酸脱氢酶和非壁蛋白苹果酸脱氢酶活性也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麦无胚半种子在10~(-5)M赤霉酸(GA_3)处理15~17小时开始出现异柠檬酸裂解酶(ICL)活性。激素处理48小时ICL活性达高峰,随后下降。没有外源GA_3则测不到ICL活性。大麦糊粉层没有外源GA_3仍可测到一定水平的ICL活性。50μMABA可以阻止10~(-3)MGA_3对小麦和大麦糊粉层ICL的诱导作用。3′-脱氧腺苷酸(0.3 mM)、6-甲基嘌呤(0.1~1.0 mM)及放线菌素D(50 μg/ml)强烈地阻止GA_3诱导ICL的作用。L-天门冬酰胺和L-谷氨酰胺(3mM)抑制GA_3作用20~30%。抑制剂实验结果表明GA_3对小麦糊粉层细胞ICL的诱导合成可能与酶基因的转录有关。  相似文献   

10.
1.用纸层析的方法测定了水稻、三化螟与荔枝蝽体液的氨基酸含量。2.在三化螟幼虫脂肪体中,观察到谷天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与鸟氨酸转氨酶的活力。在荔枝蝽的脂肪体中有11种氨基酸(L-天门冬氨酸、L-丙氨酸、L-异白氨酸、L-白氨酸、L-缬氨酸、L-苯丙氨酸、L-鸟氨酸、L-酪氨酸、L-色氨酸、L-β-丙氨酸与DL-γ-氨基丁酸)可与α-酮戊二酸进行转氨作用,以形成谷氨酸。3.在三化螟与荔枝蝽脂肪体中均存在谷氨酸脱氢酶。  相似文献   

11.
以4mM正丁酸,400ng/ml巴豆油对Raji细胞进行联合激发,24小时后DNase活性及EA阳性细胞百分率均平行地急剧上升,72小时后达到高峰,以后EA阳性细胞急速下降,而DNase活性仍保持在高峰水平,粗酶液中的DNase活性能被EBV阳性血清中和90%以上。 激发Raji细胞粗酶液DEAE层析谱显示,有三个DNase活性峰,主峰洗脱浓度为220mM磷酸盐。检测了未激发及经激发(48小时)Raji细胞提取液的DNA多聚酶活性,前者能被50mM(NH_4)_2SO_4所抑制,抑制?原酶活性的23.3%,后者能被50mM(NH_4)_2SO_4所激活,激活为原酶活性的147.7%。  相似文献   

12.
固氮鱼腥藻(水生686)整体水平在光照下同时有释氢和放氧的现象。氢的释放量与乙炔还原活性有平行的关系。在暗期,释氢量极少。 固氮鱼腥藻在光照下具有较强的吸氢作用,这是由于氢酶有吸氢的特性。我们看到H_2和O_2的浓度对氢酶的活性有一定的影响。氢酶催化分子氢和分子氧的反应的Km值分别为1.6mM和0.5mM。 分子氢能明显地支持乙炔还原作用,当以空气为气相的反应体系中含有10%分子氢时,大大地提高乙炔还原的活性。 铵离子不仅抑制乙炔还原,而且对释氢作用也有明显的抑制。随着铵离子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愈为显著。当铵离子浓度达到10mM时,乙炔还原和释氢都几乎全被抑制。说明放氢与固氮酶的活性有密切的联系。 DCMU(2×10~(-5)M)对乙炔还原活性和释氢的抑制约20%,DNP(5×10~(-4)M)表现出更强烈的抑制。  相似文献   

13.
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对酪氨酸酶单酚酶的抑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研究了甘草中四种黄酮类化合物甘草甙、异甘草素.葡萄糖芹菜甙、异甘草甙和甘草查耳酮甲对酪氨酸酶单酚酶活性的抑制。结果表明异甘草素-葡萄糖芹菜甙、异甘草甙和甘草查耳酮甲的IC50分别为0.072mM,,0.038mM,0.0258mM,它们都属于竞争性抑制剂,甘草甙没有抑制活性。研究表明,异甘草素.葡萄糖芹菜甙、异甘草甙和甘草查耳酮甲可以作为潜在的美白化妆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构建重组质粒,将其转入野生型大肠杆菌W3110,分析含苏氨酸操纵子基因的质粒及质粒定点突变解除反馈抑制时,对L-苏氨酸积累的影响。【方法】以W3110染色体DNA为模板,PCR扩增苏氨酸操纵子基因,即启动子THrLp、编码前导肽基因thrL以及thrA、thrB、thrC基因,通过重叠延伸PCR的方法对thrA基因定点突变,解除苏氨酸对它的反馈抑制,构建出重组表达质粒WYE112和WYE134,5 L发酵实验测定L-苏氨酸的产量。【结果】经5 L发酵罐发酵产酸实验,W3110的L-苏氨酸产量为0.036 ± 0.004 g/L,携带含苏氨酸操纵子质粒的W3110菌株L-苏氨酸产量为2.590 ± 0.115 g/L,质粒上thrA解除反馈抑制后,L-苏氨酸的产量增加到9.223 ± 1.279 g/L。【结论】过表达苏氨酸操纵子基因可以使L-苏氨酸积累,进一步解除thrA基因的反馈抑制,可以增强L-苏氨酸积累的效果,为L-苏氨酸工程菌改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及HPLC等方法对链霉菌FIM-080014发酵液及菌丝体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得到7个核苷类化合物。通过NMR及MS等方法鉴定了上述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尿嘧啶(1)、尿嘧啶核苷(2)、2'-脱氧尿嘧啶核苷(3)、5'-C-甲基尿嘧啶核苷(4)、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5)、2'-脱氧鸟嘌呤核苷(6)和次黄嘌呤(7),其中化合物4首次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活性分析表明化合物1~7对神经氨酸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3.7、2.1、4.4、1.4、3.6、2.5和2.4 mM。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热处理对参与西兰花(Brassica oleracea L.)叶绿素降解的过氧化物同工酶活性的影响,通过分子排阻色谱法检测涉及叶绿素(Chl)降解的3种过氧化物同工酶Ⅰ型、Ⅱ型和Ⅲ型的变化,同时讨论热处理和放线菌酮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未经热处理的西兰花小花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在16℃下2d后显著下降,而经热处理的小花中的含量(50℃下1.5h)几乎没有变化。新鲜西兰花小花中可检测到Ⅰ型,并且其在未经热处理的西兰花中的活性随着储存时间显著增加。而热处理抑制了所有异构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强。放线菌酮处理也有效地阻止Ⅰ、Ⅱ和Ⅲ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同时抑制小花变黄。与Ⅰ型相比,Ⅱ型和Ⅲ型在Chl a上表现出更低的K_m和更高的V_(max)/K_m值。这表明Ⅱ型和Ⅲ型都可能与西兰花小花中的Chl降解密切相关,并且热处理可能通过抑制异构过氧化物酶活性来抑制小花衰老。  相似文献   

17.
用微热量计系统测定了精氨酸水解反应的焓变,其值为:(?)_rH_m(298K)=18.35±0.15 KJmol~(-1)(?)_rH_m(303K)=19.20±0.15 KJmol~(-1)(?)_rH_m(310K)=19.58±0.10 KJmol~(-1)用热动力学方法解析了实验热谱图,求出精氨酸酶的米氏常数,其值为K_m(298k)=1.7mmol~(-3)K_m(303k)=1.2mmol~(-3)K_m(310k)=2.3mmol~(-3)  相似文献   

18.
L-茶氨酸是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主要组成部分,关于其良好的生理活性已有广泛报道。首次报道了来源于Cunnighamella echinulata 9980的L-氨基酰化酶用于高光学纯度的L-茶氨酸的酶法制备。该酶在pH 6.5,底物N-乙酰-DL-茶氨酸浓度为50 mM,且有40 mM CoCl2时催化效果较好。结果表明,在上述条件下,50℃作用12 h得L-茶氨酸22.5 mM,转化率90%。  相似文献   

19.
水分胁迫期间露花叶片中PEP羧化酶的活力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加,复水后PEPC同工酶的活力下降。从露花叶片中分离到3个具有不同动力学和物理学特性的PEPC同工酶(PCⅠ,PCⅡ,PCⅢ),其中同工酶PCⅠ只存在于水分胁迫下露花叶片中,复水后消失。 这3个同工酶的K_m(PEP)值不相同;PCⅠ的K_m(PEP)值介于PCⅡ与PCⅢ之间,它在PAGE上的相对迁移率(Rm)比PCⅡ和PCⅢ大,对效应剂G—6—P及Mal的反应不敏感,分子量为PCⅡ之半;PCⅡ被G—6—P激活和被Mal抑制的程度介于PCⅠ与PCⅢ之间,它在PAGE上的相对迁移率和分子量与PCⅢ极相近。  相似文献   

20.
产L-白氨酸突变株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钝齿棒状杆菌(Corysebacterium crenatum) AS 1.542经亚硝基胍连续诱变处理,选育出产大量L-白氨酸的突变株AS 1.1004。该菌以生物素为必需生长因子,酪蛋白水解物对生长有促进作用。当培养基中含生物素5—50徽克/升时,L-白氨酸的积累随生物素含量增加而提高;葡萄糖和醋酸铵是大量产生L-白氨酸的最适碳源和氯源。在含葡萄糖1 0%,硫酸铵2%,醋酸铵2%,KH2PO40.1%.MgSO47H2O 0.04%,FeSO4 7H2O2毫克/升,MnSO4 4H2O2毫克/升,生物素50微克/升,硫胺素·HCl 300欹克/升,蛋白胨0.3%,酵母膏0.3%,CaCO,2%,pH7.0的培养基中,于旋转式摇床上,28℃培养4天,产L-白氨酸14毫克/毫升以上。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H+型)提取的产品,经红外吸收光谱,薄层色谱,比旋光度,元素分析和生物测定法检定,证明该产品系L.白氨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