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生化反应中一类三次系统的极限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化反应中一类三次系统:dx/dt=-x-Ф1(x)+yФ2(x),dy/dt=a0+Ф1(x)-yФ2(x)其中Ф1(x)=Ax^3+ax^2+bx+B,Ф2(x)=cx^2+dx+e.较完整地解决了该系统极限环的存在性,唯一性与不存在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类KOLMOGOROV系统的极限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两种群互相作用的Kolmogorov模型 x=xF_1(x,y), y=yF_2(x,y),文〔1〕根据生态意义对F_1、F_2给出较多限制条件下作过研究,由于现实中总结出的模型归结到F_1、F_2为x和y的多项式的形式不少〔2,3〕,本文讨论一类Kolmogorov系统x=x(a_0+a_1x-a_3x~2+a_2y+a_4xy),y=y(x-1) (1)极限环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其中x和y分别表示两种群的密度,参数a_0>o,a_3>o,a_1、a_2、a_4不定号,它们各表示一定的生态意义,随不同的取值范围而反映两种群的不同作用〔1〕。  相似文献   

3.
以x(m/n)为功能性反应函数的食饵-捕食系统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功能性反应函数ψ(x)为x(m/n)(0<m/n<1)的食饵-捕食系统dx/dt=ax-bψ(x)y-cx2,dy/dt=-dy+eψ(x)y-fy2.证明了此系统当1/2≤m/n<1时至多存在唯一正平衡点;当0<m/n<1/2时必有出现三个正平衡点的可能.并讨论了此系统的拓扑结构,给出了数值例子.  相似文献   

4.
一类含单奇点的极限环的三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盖平 《生物数学学报》2003,18(4):445-447
证明具体三次系统x=y-εy~3,y=x(1-x~2)+(α-x~2)y,当α≥1或0<α≤1/3时,在区域|y|<1/ε~(1/2)内无含单奇点的极限环,这里ε>0.  相似文献   

5.
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一类Kolmogorov系统(dx)/(dt)=x(a_0-a_11x a_2x~(n-1)-a3x~n a_4xy~m),(dy)/(dt)=y(b_1x~n-b_2),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系统平衡点的性态,给出了系统无闭轨的充分条件以及存在唯一稳定极限环的条件.包含并推广了文献[3]的相关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Liapunov第二方法,论证了功能反应函数为x~(1/x)的食饵-捕食系统x=x-ax-2~3-x~(1/x)y,βy=-sy βx~(1/x)y-εy~2唯一正平衡点的稳定性.其次将该系统化为二次微分系统Ⅲ类方程的标准形式,进而研究了极限环的存在唯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类三次Kolmogorov系统的极限环存在性和唯一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一类三次Kolmogorov系统:x=x(A0+A1x-A3x2+A2y+A4xy),y=y(-1+x2-y)(*).当A1>0,A2<0,A4<0时得到:当A0-A2>A02.x*>x*时,系统(*)在第一象限内存在极限环;当A0>(A1A2)/A4,A3>A3时,系统(*)在第一象限内存在唯一的极限环.  相似文献   

8.
一类具功能反应的食饵-捕食者两种群模型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对具功能反应的食饵-捕食者两种群模型x=xg(x)-y( )(x),y=y(-d+e( )(x)).在g(x)=α-baα,( )(x)=cxα(a,b,c>0,1/2≤α<1)且α使函数f(x)=x1/a在(-∞,+∞)上为偶函数时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该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态,系统无环的充分条件以及在正平衡点外围存在惟一稳定极限环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一类具功能反应的食饵-捕食者两种群模型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66,自引:5,他引:61  
研究了具功能反应的食饵-捕食者两种群模型:x=xg(x)-yф(x),y=y(-d eф(x))。在g(x)和ф(x)都是非线性情形下,讨论了该系统的平衡点的性态,并证明了极限环的存在性与唯一性及其全局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功能反应函数为kxθ的食饵-捕食系统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 《生物数学学报》2007,22(3):441-446
研究了具功能反应的一类食饵-捕食系统:x=x(a—bx^m-h(x))(z))-kx^θY,y=Y(-e+dkx^θ)(0〈θ≤1)并得到了系统在正平衡点外围的极限环的不存在性与存在唯一性的相关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并使用溶血指数对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总蛋白(TP)、尿酸(UA)、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IL)均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制定的评价方案EP7-A2文件的标准程序,每个项目收集20份新鲜混合血清(TBIL<17.1μmol/L和TBIL>150μmol/L分别收集),包括参考值范围内的10份、低值和高值各5份,每份新鲜混合血清用3~4份入选血样混合成约8 mL。每份新鲜混合血清分成若干份,分别与洗涤好红细胞配制的溶血液制成5个不同浓度的溶血模型(试验组)及与之配对的无溶血模型(对照组),然后分别测定试验组、对照组及分出的1份混合血清原样的血红蛋白浓度,并在罗氏cobasC5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3次所需项目和溶血指数,计算血红蛋白浓度与溶血指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溶血对TP、UA、CK、LDH、TBIL检测结果影响的大小。参考EP7-A2文件的统计方法,计算最大允许偏差对应的干扰物浓度,以每份测试混合血清的溶血指数为x轴、其对应的检测项目变化值(干扰值)为y轴绘制干扰曲线。结果:对每项目20份混合血清的660个测试、5个项目3960检测结果用假设检验统计,TP、CK、LDH、TBIL(<17.1μmol/L和>150μmol/L)的μ值分别为4.42、2.34、2.20、2.76、2.93,P值均小于0.05,说明溶血对TP、UA、CK、LDH、TBIL均存在显著干扰。通过回归分析统计出不同溶血程度的溶血指数值对应的干扰变化值的干扰剂量反应曲线。TP、CK、LDH、TBIL的干扰剂量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99x-0.065、y=0.1001x-2.42、y=1.1406x-1.3303、y=1.78×10-5x2-0.011x-0.235、y=1.88×10-5x2-0.048x-4.169。从干扰剂量反应曲线可看出溶血对LDH、CK、TP检测产生正干扰,对TBIL检测产生负干扰。同时发现溶血对UA结果的干扰很不稳定,即溶血对尿酸检测结果存在正干扰及负干扰,这一结果得到相关文献印证。结论:溶血指数可作为标本是否合格的客观指标,避免主观判断的误差;利用测得的溶血指数,可从干扰剂量曲线或回归方程求出检测结果的变化值,使临床通过干扰曲线判断溶血对检测项目产生的影响,从而做出准确客观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李肖叶甲成虫数量及三维空间格局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合肥地区李肖叶甲成虫数量动态及三维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成虫5月下旬初见,6月4日至7月16日为发生高峰期,9月上旬仍有零星虫口。6月4日至9月10日种群增长模型为y=1692.2258e-0.0545t,6月4日至8月27日树冠上部部位增长模型为y=205.60e-0.0523t,树冠西部部位的增长模型为y=257.13e-0.0505t。样地中的李肖叶甲5月21日至8月13日半变异函数方程是y=0.0709x3-10.479x2+391.67x-300.71、y=-0.0122x3+1.1201x2-19.781x+317.84、y=-0.0013x3+0.1613x2-4.4862x+67.363、y=-0.0016x3+0.9177x2-11.495x+551.94、y=-0.0029x3+0.3034x2-7.5906x+103.37和y=-0.0002x3+0.0172x2-0.4975x+13.691,变程在20.3938—65.0289之间,均为聚集格局,聚集强度指标表明也均为聚集格局;树冠东、西、南、北方位的水平分布5月21日至8月13日的C值均大于1,I值均大于0,CA值均大于0,Iw值均大于1,为聚集格局;树冠上、中、下方位的垂直分布6月4日至8月13日的C值均大于1,I值均大于0,CA值均大于0,Iw值均大于1,为聚集格局;5月21日至8月13日的树冠东、南、西、北、上、中、下部位的C值均大于1,I值均大于0,CA值均大于0,Iw值均大于1,三维分布均为聚集格局。用Iwao公式计算的结果与聚集强度指标分析的结果一致。6月4日—8月13日林间李肖叶甲的种群聚集均数λ值均大于2,聚集是李肖叶甲本身的行为所致。  相似文献   

13.
The simultaneous equations
$$\begin{gathered} \frac{{dx}}{{dt}} = \frac{{a_x }}{{k_x }}[k_x - x - f_x (y)] x \hfill \\ \frac{{dy}}{{dt}} = \frac{{a_y }}{{k_y }}[k_y - y - f_y (x)] y \hfill \\ \end{gathered}$$  相似文献   

14.
We study a system of ODE's modelling the interaction of one predator and one prey dx/dt = xg(x) - yp(x), dy/dt = gamma y[- delta - nu y - alpha y2 + h(x)]. This system defines a two-species community which incorporates competition among prey in the absence of any predators as well as a density-dependent predator specific death rate. This system is investigated under ecologically natural regularity conditions and assumptions on g, p and h to ensure the existence and uniqueness of limit cycles. The proof uses the standard Hopf-Andronov bifurcation theory and the technique of Liénard's equation.  相似文献   

15.
温度、盐度对强壮箭虫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Q  Zhu HY  Liu F  Ding ZY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1):3081-3086
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下强壮箭虫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均对强壮箭虫的耗氧率和比耗氧率有显著影响.试验温度在5℃-25℃,强壮箭虫个体耗氧率(IO)和比耗氧率(SO)开始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之后呈明显下降趋势.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58x3 -0.2956x2+4.415x-8.7816(R2=0.99,P<0.05)和y=0.0011x3 -0.0546x2+0.8161x-1.6232(R2=0.99,P<0.05),数值分别为6.30~11.71μg·ind-1·h-1和1.22 ~2.16μg· mg-1·h-1,窒息点为4.18~6.87 mg·L-1.盐度10 ~40条件下,IO和SO随盐度的升高逐渐下降,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68x2 -0.1412x+21.702(R2=0.89,P<0.05)和y=-0.0013x2-0.0261x+4.0114( R2 =0.89,P<0.05),数值分别为4.98~17.73μg ·ind-1·h-1和0.92~3.56 μg·mg-1 ·h-1,窒息点为4.02~6.24 mg·L-1.对强壮箭虫与其他水生动物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比较得出,强壮箭虫是一种狭氧性浮游动物.  相似文献   

16.
17.
绿盲蝽对不同生长期棉花的刺吸危害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近年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对棉花的危害成为农业中热议的话题和重点研究的课题。为更加深入了解此种害虫对棉花各组织的危害特性及量化危害,为早期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我们研究了绿盲蝽对棉花不同生长阶段(各组织)早期危害表征与后期成铃情况的关系。【方法】通过大田接虫法研究了绿盲蝽对苗期、蕾期、花期和铃期棉花植株的危害特性。【结果】绿盲蝽危害24 h会造成棉花子叶期和2叶期产生无头苗,2叶期后受绿盲蝽危害不会形成无头苗。建立了无头苗率和生长点被害级别的关系模型y=0.1906x-0.0439 (1≤x≤5)和棉花苗期(不同叶期)被害10 d后的叶片被害指数与刺吸点数和生长点被害级别回归模型:4叶期:y=0.532+0.202x1+0.005x2; 6叶期:y=-0.063+0.339x1+0.002x2; 8叶期:y=-0.150+0.087x1+0.001x2 (0≤x1≤5, 1≤x2≤5)。绿盲蝽对蕾和花的刺吸危害没有对后期棉铃的脱落率和大小产生显著影响。10 mm和15 mm直径棉铃被害后的校正脱落率分别为55.00%和26.60%,而直径大于15 mm的棉铃校正脱落率均为0;绿盲蝽的刺吸危害对棉铃的成铃大小无显著影响;建立了幼铃(10 mm、10~15 mm直径棉铃)刺吸点数和脱落率的回归模型[10 mm: y=0.1857x-0.081; 10~15 mm: y=0.0522x-0.0068(1≤x≤5)]。【结论】结果表明,幼苗阶段,棉花的子叶期和2叶期是受绿盲蝽危害的敏感时期;成株阶段,棉花嫩铃期是受绿盲蝽危害的敏感时期;建立的绿盲蝽刺吸危害的回归模型可用于绿盲蝽危害损失短期预测。因此,应在棉花受害敏感时期对绿盲蝽重点防治,提高防治效率。  相似文献   

18.
吕传钰  刘强 《昆虫知识》2008,45(2):260-264
拟孔蜂巨柄啮小蜂Melittobia acasta Walker是一种可以寄生家蝇Musca domestica L.的寄生蜂。首次报道食物对该蜂寿命的影响,以及该蜂日龄、家蝇蛹龄、寄生蜂密度和蝇蛹密度与寄生率的关系。以15%糖水饲养该小蜂寿命最长;单只啮小蜂最多可以寄生8只蝇蛹,最大出蜂总量达58只;单个蝇蛹最多出蜂22只;随着寄生蜂的日龄和蝇蛹日龄增加,该蜂对蝇蛹的寄生个数有下降的趋势,寄生率和寄生蜂日龄符合y=3.36-0.062x-0.045x2,寄生率和蝇蛹日龄符合y=2.50+0.91x-0.34x2;蝇蛹的密度对小蜂的寄生率的影响拟合Holling功能反应模型:Na=0.6165TrN0(1+0.6165×0.499N0);寄生蜂自身密度对寄生率的影响符合方程:a=0.4943P-0.306。  相似文献   

19.
4种生态因子对虎斑乌贼幼体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温度、盐度、饵料种类、投饵量对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幼体生长与存活率的影响,以确定其生长发育的最佳生态条件,为人工育苗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控制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18、21、24、27、30和33℃)、不同盐度(18、21、24、27、30和33)、不同饵料种类(虾糜、活糠虾、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死糠虾、虾糜+强化卤虫后无节幼体、强化卤虫后无节幼体)、活糠虾不同投饵量(0、2、4、6、8和10 g/d)对虎斑乌贼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温度对虎斑乌贼幼体生长影响显著(P〈0.05),最适温度为24-27℃,在最适温度下,存活率为84.4%-91.1%,特定生长率为4.82%-6.13%,存活率(y)与温度(x)的函数关系为y=-0.15x3+30.637x-447.002(r2=0.923)。幼体适宜盐度为24-33,最适盐度为27,在最适盐度条件下,其存活率为(90.0±5.29)%,特定生长率为(3.71±0.34)%。投喂7种开口饵料,以活糠虾效果最佳,存活率为(96.7±2.94)%,特定生长率为(3.77±0.23)%;强化卤虫后无节幼体效果次之,存活率为(95.6±2.31)%,特定生长率为(2.54±0.15)%,其余各组培养效果均不理想。投喂活糠虾,随着投饵量的增加,其存活率随之提高,摄食量(y)与个体重(x)的回归方程为y=0.227x-0.063(r2=0.9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