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非优势顺位雄性黄山短尾猴的交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雄多雌、顺位决定交配机会、雄性偏斜繁殖的非人灵长类社会中,低顺位雄性为提高自己的繁殖成功率,通常采取多样的交配策略以获得较多的交配机会。对非优势顺位雄性交配策略的研究可以增加对灵长类社会性行为复杂性的理解,对于深入探讨动物的婚配制度及繁殖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采用目 标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在2012 年9 -12 月(交配期)记录了安徽黄山短尾猴鱼鳞坑YA1 群中4 只成年雄性个体的交配及有关的行为。研究发现:(1)非优势顺位雄性个体在远离优势顺位雄性视野范围的交配频次和交配时间显著高于优势顺位视野范围内;(2)与优势顺位雄性个体相比,非优势顺位雄性的强行交配(forced copulation)和隐秘交配(clandestine copulation)比例较高;(3) 就交配对象而言,对成功生育的雌性个体,优势顺位雄性在选择交配对象时具有明显的倾向性,非优势顺位雄性在选择时倾向性不显著;对未生育的雌性,优势顺位雄性更倾向于选择没有生殖经历的亚成年雌性个体,非优势顺位雄性则倾向于选择处于哺乳后期的成年雌性个体;(4)在具体交配策略上,优势顺位雄性选择跟随(follow) 雌性,非优势顺位雄性则通过做鬼脸 (grimacing)和性追求(sexual chasing)直接获取交配机会。本研究结果表明黄山短尾猴中非优势雄性个体形成了多变的交配策略,更多采取强制性方式,以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多数的交配都是机会性的。  相似文献   

2.
在麋鹿的发情交配季节 ,雄性麋鹿可区分为 3种类型 :“群主”、“挑战者”和“单身汉”。“群主”是一头圈占并控制雌鹿活动的优势雄性。“挑战者”不占有雌性繁殖群 ,但在发情场附近地点展示炫耀。当雌性繁殖群的雌鹿外出采食靠近“挑战者”的展示炫耀地点时 ,“挑战者”会积极地寻求机会与之交配。“单身汉”在繁殖季节不表现发情行为。他们像非繁殖季节一样采食 ,采食后蹲在水塘中休息。我们对何种因素决定麋鹿个体的发情交配计策感兴趣。 1996至 1998年夏天 ,我们在北京麋鹿苑观察麋鹿发情交配行为以分析导致这些行为差异的原因。结果发现 ,“群主”、“挑战者”和“单身汉”用于维持生命的时间预算与用于发情的时间预算成反比 ,并且 ,“群主”、“挑战者”和“单身汉”用于维持生命的时间预算与用于发情的时间预算差异显著。“群主”的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发情占群 ,而用于采食、饮水的时间很少 ,所以 ,“群主”在发情期间基本上处于禁食状态 ,靠消耗体内脂肪维持生命。“单身汉”则相反 ,绝大部分时间用于采食、休息和反刍 ,基本上没有发情行为。“挑战者”在发情行为与维持生命行为之间的时间则居于“群主”与“单身汉”之间。交配次数是偏态分布的 ,与雄性发情时间呈正比。“群主”的交配概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高勇  康乐 《昆虫学报》2002,45(3):397-400
大多数动物在繁殖过程中,雌性在繁殖过程中要比雄性付出更大投资,如相对于精子较大的卵子细胞,较长的育幼时间等,因而在交配过程中,雌性具有选择权,而雄性之间相互竞争以取得与雌性的交配权。然而自然世界中并不总是竞争的雄性(competitive male)-选择的雌性(selective female)这种婚配形式。在螽斯类昆虫中,雄性同样具有较大的父方投资。在繁殖期间,雄性螽斯争相鸣叫,求偶,且在交配后要给予雌性特殊的营养物质-精包,供雌性取食。因此在特定情况下,雌性之间将进行竞争以获取雄性配偶,雄性变得更具有选择性。影响这种性角色逆转的主要因素是可获得资源的紧缺。父方投资理论和性选择理论预测雄性显著地对后代投资时,雌性将表现出典型的雄性特征,她们竞争追求性活跃的雄性,而雄性将表现出典型的雌性特征,对配偶具有选择性。螽斯类昆虫中这种特殊的性角色逆转现象符合性选择理论和父方投资理论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生物市场理论认为动物个体之间通过某种协定交换有价值的商品,使双方均受益。该研究采用目标动物法、行为取样法和连续记录法,对浮溪黄山野生猴谷鱼鳞坑短尾猴(Macaca thibetana)A1群(YA1群)和A2群(YA2群)成年个体在非繁殖季节(2011年8月—12月)和繁殖季节(2012年2月—5月)的雄性攻击支持雌性行为和交配行为进行研究,探讨雄性攻击支持雌性与交配之间的关系。两猴群在繁殖季节和非繁殖季节雄性攻击支持雌性与交配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YA2群繁殖季节与非繁殖季节攻击支持后交配频次均显著高于随机交配;YA1群在繁殖季节攻击支持后交配频次与随机交配频次差异不显著,但在非繁殖季节攻击支持后交配频次显著高于随机交配,说明短尾猴成年雄性攻击支持雌性可以换取与该雌性个体的交配回报。本研究验证了生物市场理论中社会行为存在交换,首次证明了雄性攻击支持可以换取雌性的交配回报,为进一步研究雄性性竞争与雌性选择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5.
饶龙  钱明惠  夏斌  秦长生  徐金柱 《昆虫知识》2011,48(6):1843-1849
抑性欲素(anti-aphrodisiac)是雄性昆虫在交配过程中留给雌性的气味物质,该物质可以降低交配过的雌性对其它同种雄性的吸引力。本文综述了有抑性欲素研究报道的昆虫种类、抑性欲素对蝶类性行为的影响以及赤眼蜂对昆虫抑性欲素利用情况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昆虫雄性生殖腺分泌物的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昆虫两性成功交配后,雄性生殖腺分泌物使雌性昆虫的生理和行为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昆虫雄性生殖腺分泌物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这些生物活性分子通过成功交配转移到雌虫生殖道后,对雌虫的生殖活动产生影响,使交配雌虫一段时间内不再交配,使已转移的精子易于在雌虫生殖道内储藏,使卵与精子完成受精过程,还可刺激雌虫产卵和卵的发育,调控排卵和产卵等生殖过程。在精子的转移过程中,雄性生殖腺分泌物中的抗菌媒介质能使雌虫的生殖导管提供友好的环境。此外,一些昆虫的雄性生殖腺分泌物还含有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保护已产下的卵不被天敌取食和病原体侵染。  相似文献   

7.
高勇  康乐 《中国科学C辑》2006,36(2):180-183
雄性短翅鸣螽在交配过程中具有较大的交配投资, 包括营养投资(精包)和遗传投资(精子)两部分. 考查在交配过程中雌雄交配状态的4种组合处理对雄性释放出的精包与其组分以及精子数量的影响发现: 精包和精护鲜重与雄性体重成正相关关系, 而与雌性体重不相关, 这说明雄性营养投资强度取决于雄性质量而非雌性质量, 该结果支持父方投资假说. 精包及其精护、精荚鲜重在4种交配状态组合条件下没有差异, 而精子数目在雄性第二次交配过程中比第一次显著降低; 雄性在与已交配雌虫配对时, 没有显著提高繁殖投资, 该结果不支持精子竞争假说.  相似文献   

8.
雄性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面概述雄性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主要从性信息素的释放机制及其作用、已发现的雄性昆虫性信息素及其化学结构进行阐述。通过不同部位释放的雄性昆虫性信息素种类是多样的,但其化学结构的差异又是细微的,雄性昆虫则利用这些差异来引诱雌性昆虫、促进交配和生殖隔离等。最后对雄性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藏酋猴社群雌体的性行为模式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熊成培 《兽类学报》1998,18(4):247-253
猕猴属中大部分种类的繁殖类型可划分为季节性繁殖和非季节性繁殖两大类型。但是藏酋猴全年均有交配行为发生, 而产仔仅在1~8月间, 其类型属特殊的非季节性交配-季节性产仔繁殖类型。藏酋猴雌性在妊娠后选择的交配对象主要是高序位的雄性, 但非妊娠雌性则主要选择低序位雄性。妊娠后的雌性交配频率低于非妊娠雌性, 同时它们与成年雄性间理毛行为的发生频率亦低, 反之受到成年雄性攻击的频率却高。  相似文献   

10.
两种鹅掌楸繁殖成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交配设计结合花部性状调查对鹅掌楸(Liriodendron chktense Sarg.)与北美鹅掌楸(L.tulipifera Linn.)的繁殖资源分配与繁殖成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鹅掌楸通过增加繁殖器官的数目以提高繁殖成效,而北美鹅掌楸则通过提高繁殖器官功效来保障繁殖成效.根据不同交配组合的子代出苗率分析表明,鹅掌楸总体的雄性繁殖成效高于北美鹅掌楸,而雌性繁殖成效低于北美鹅掌楸.  相似文献   

11.
昆虫在多次交配与精子竞争格局中的雌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有德  康乐 《昆虫学报》2002,45(6):833-839
绝大多数昆虫雌性一生中不但与不同雄性交配许多次,而且在其特殊器官中还可长期贮藏雄性精子,因此来自不同雄性的的精子在与雌性卵子受精时发生激烈的精子竞争。本文综述了昆虫在多次交配与精子竞争格局中的雌雄对策。雄性对策表现在对自身与配偶身体质量状况的正确评估、精子竞争风险预测、精子异型及延长交配时程和配后保护等,雌性对策则表现在对雄性质量状况的正确评估、对精液的主动操纵及精子偏向性等,从而很好地适因多次交配和精子竞争而带来的强烈自然选择和性选择压力。  相似文献   

12.
雄性黄山短尾猴攻击行为和粪便睾酮水平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燃  李进华  朱勇  夏东坡 《动物学报》2008,54(3):393-398
睾酮对启动和维持雄性动物的性行为及保持雄性第二性征有重要作用,高浓度的睾酮还可促进雄性的攻击性。但是长时期维持高的睾酮水平还会使雄性付出很高的能量代价,所以雄性不会长时期地维持高的睾酮水平。本研究对黄山短尾猴鱼鳞坑YA2群雄性个体交配期(2006年9月-12月)与产仔期(2007年1月-4月)攻击行为进行研究,同时收集研究个体的新鲜粪便,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粪便睾酮水平,以探讨雄性黄山短尾猴不同时期睾酮水平差异及睾酮水平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成年雄性黄山短尾猴攻击行为发生频次在交配期显著高于非交配期;成年雄性粪便睾酮水平在交配期显著高于非交配期;交配期成年雄性的粪便睾酮水平与攻击行为发生频次有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在非交配期无显著相关;低顺位个体在交配期和非交配期都没有观察到攻击行为。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了“繁殖竞争假说”。  相似文献   

13.
王晨 《化石》2015,(2):30-32
<正>动物通过繁殖产生新的个体,使种族得以延续。繁殖后代是动物生存的第一天性,无论低等动物还是高等动物都离不开繁殖。在漫漫进化路上,"动物性行为"的地位不容忽视。在当前昆虫学领域研究,昆虫的交配行为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然而,昆虫交配的化石记录是非常稀少的,且绝大多数保存在琥珀中,在沉积岩石中的昆虫交配化石记录鲜有发现。这种情况,极  相似文献   

14.
鳞翅目蛾类雄性昆虫的信息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鳞翅目雄性昆虫信息素释放器官结构及分布复杂多样。释放的信息素化学成分及其功能也复杂多样 ,具有种的特异性。求偶、避免种间交配、驱避同种雄性个体和驱避捕食者可能是雄性昆虫信息素的主要功能。性选择、生殖隔离和感觉系统利用是雄性昆虫信息素起源的 3种主要假说 ,而寄主转移和建立者物种形成可能与雄性昆虫信息素消失有关。  相似文献   

15.
"雄性早现"(protandry)是指雄性相对于雌性更早进入繁殖状态或更早到达繁殖地的现象.该文针对候鸟的雄性比雌性在春季时更早到达繁殖地这一现象,介绍了雄性早现的6种假说,即等级优势(rank advantage)假说、敏感性(susceptibility)假说、限制性(constraint)假说、交配机会(mate opportunity)假说、等待代价(waiting cost)假说和配偶选择(mate choice)假说,并通过近年来的研究证据阐述了上述假说对解释候鸟雄性早现的适用性.此外,对鸟类雄性早现未来研究中可能的热点问题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雄性不育对布氏田鼠交配行为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雄性结扎不育方法研究雄性结扎不育对布氏田鼠交配行为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雄性结扎不育后不影响布氏田鼠雌雄两性的交配行为;不育雄性的存在对雌性的正常交配产生了干扰,降低了雌性的有效交配次数,并导致雌性怀孕率和产仔数的下降。结果一方面说明结扎不育雄性方法可用于布氏田鼠的不育控制研究,另一方面为不育后的竞争性繁殖干扰假设提供了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黄世强 《生物多样性》1994,2(2):113-117
北京动物园在三十年中,共繁殖大熊猫28胎(其中双胎18次),产仔46只,成活21只,成活率为45.65%,为大熊猫的迁地保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63年第一次在人工饲养下自然繁殖成功大熊猫“明明”;1978年第一次用人工授精方法繁殖成功大熊猫“元晶”;1980年第一次以纯超低温保存的大熊猫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成功产下二仔;1987年第一次在人工饲养下繁殖出子三代;1990年第一次实现不同地理位置的大熊猫自然交配繁殖成功幼仔“亚庆”;1992年第一次繁殖成功大熊猫人工授精第三代幼仔“京京”;1992年第一次以人工授精繁殖长大的雄性大熊猫自然交配成功繁殖“永明”和“永亮”;1992~1993年第一次以人工哺育的方法使未食母乳的大熊猫幼仔“永亮”成活;1993年第一次达到1992年所产的3仔全部成活,成活率为100%。  相似文献   

18.
王孟卿  陈红印  杨定 《昆虫知识》2010,47(6):1280-1286
婚飞是昆虫的一个基本行为,促成远缘繁殖,对双翅目昆虫的繁殖和交配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对双翅目昆虫中具有婚飞行为的类群、婚飞标志物、环境因子对婚飞的影响进行了概括总结,并特别讨论了舞虻科昆虫的婚飞行为。  相似文献   

19.
雄性麋鹿的吼叫行为、序位等级与成功繁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为探讨雄性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的吼叫行为与序位等级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成功繁殖中的作用。2000年7-8月,在北京麋鹿苑选定12头成体雄鹿,用目标取样法观察记录每头鹿的吼叫、圈群和交配行为的发生频次。用有效比值[被雌鹿接受的频次/雄鹿圈群(或交配)的总频次]来衡量雄鹿圈群行为(或交配行为)的有效性。依据雄鹿在发情期的表现状态,把雄鹿归为3类:占有雌鹿群的“群主”(4头)、未占有雌鹿群而挑战“群主”的“挑战者”(5头)和远离繁殖群的“单身汉”(3头)。不同序位等级雄鹿的吼叫频次、圈群(或交配)行为频次、圈群行为(或交配行为)的有效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吼叫行为的分析表明:“群主”吼叫频次最高,“单身汉”吼叫频次最低。“群主”的有效值最高,“单身汉”的有效值最低。据此认为雄性麋鹿的吼叫行为与其序位等级密切相关,而序位等级又决定了雄鹿参与繁殖的机会。此外,还记录到占群雄鹿的警戒吼叫,这是对Wemmer et al.(1983)警戒吼叫行为仅见于雌鹿的观察结果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蜘蛛的繁殖     
蜘蛛为雌雄异体,雌蛛必须经过交配授精后才能产受精卵,只有受精卵才能孵化为幼蛛。有些种类的雌蛛虽不经交配亦可产卵,但不能孵化。求偶蜘蛛在性成熟后即要寻找异性交配产卵繁殖后代。现已查明,在昆虫中是以释放性激素来招引同种异性个体进行交配,而蜘蛛关于这一点目前还不清楚。蜘蛛在交配的过程中多数雄性表现主动。但是,由于蜘蛛的种类不同,雄蛛接近雌蛛的方式也不一样。如温室希蛛(Archearanea tepidariorum)的雄蛛到雌蛛网的旁边,用前对步足或触肢弹动网丝,以试探雌蛛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