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的低温蛋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跃强  宣维健  盛承发 《生态学报》2004,24(5):1034-1039
综述了与植物耐冻性有关的一些植物内源蛋白质或多肽 ,包括低温防护蛋白、抗冻蛋白、植物脱水素、膜关联耐冻性多肽蛋白质。结果表明 ,植物的耐冻性与其低温蛋白 (cold induced proteins)有着密切的关系 ,并指出了抗冻蛋白行使功能的两种可能的作用方式。同时 ,耐冻性与除低温外的其它环境胁迫因子的植物抗性如抗干旱、抗病虫、高盐耐性、乙烯耐性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Logistic模型预测东北越冬代水稻二化螟发生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1~2003年在吉林省柳河县绿色大米生产稻区,采用Logistic模型拟合越冬代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有效积温和诱捕器诱蛾百分率的关系。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有较好的拟合性。由模型拟合结果预测当地越冬代二化螟发蛾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所需有效积温分别为275.9,358.4和440.8日.度,可以适时指导大田防治。  相似文献   
3.
水稻二化螟的交配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焦晓国  宣维健  盛承发 《生态学报》2006,26(4):1110-1115
在室内条件下,对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的交配行为及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二化螟雌蛾一生只交配一次,平均0.92次;而雄蛾具有多次交配能力,最多达4次,平均2.72次.二化螟雌蛾的日龄影响其交配率、交配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随二化螟雌蛾日龄的增加,其交配率逐渐下降,交配起始时间逐渐提前,而交配持续时间逐渐上升.相反,二化螟雄蛾日龄对其交配率、交配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没有明显影响.交配日龄对二化螟雌蛾的生殖力也存在显著影响,随着二化螟雌蛾交配日龄的增加,雌蛾产卵量下降,卵孵化率降低,产卵期缩短,它们都与雌蛾交配日龄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雌蛾产卵前期和雌蛾寿命随雌蛾交配日龄的增加而延长,与雌蛾交配日龄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但二化螟雄蛾交配日龄对雌蛾的生殖力没有明显影响,二化螟雄蛾一生都具有较强的交配繁殖能力.同时,不同交配史的雄蛾与雌蛾交配,对雌蛾的生殖力也没有显著影响.表明二化螟的交配活动是由雌蛾主导控制的.最后,对这些结果在二化螟性信息素防治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在应用性信息素控制二化螟的实践中,可以在两方面取得实效,一是性信息素可以阻碍雌雄之间正常交配,降低交配率;二是可以推迟二化螟雌虫的交配,使其产卵量和卵孵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关于害虫生态防治若干概念的讨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讨论有关害虫生态防治策略的若干基本概念,包括产生背景,含义,与综合防治等的关系以及实施等。综合防治遇到的一些问题使得人们寻找新的策略,而生态学,计算机,信息科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知识与技术的普及则催产了生态防治策略。该策略的要义是强调系统观点和经济生态学原则,运用任何适宜的措施调控害虫种群,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实现环境安全,经济高效,生态协调,持续发展的目标,生态防治的定义与综合防治十分接近,实践中难以区分。生态防治策略及措施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且随国家和地区的条件不同而变化。与综合防治一样,生态防治的实施需要适宜的社会组织,包含社会组织的统一防治2将有助于生态防治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陆寄生蚜虫的病原真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蚜虫的微生物防治日益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病原真菌作为一类重要的生防资源,在蚜虫的微生物治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微生物生防工作开始较晚,但近几十年发展迅速。文章综合已发表的文献,介绍了我国大陆寄生蚜虫的病原真菌的种类及分布,并对其流行概况作了简要的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二种小菜蛾性诱剂诱芯田间诱蛾效果比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2006年5~6月在河北省饶阳县和江苏省如东县分别2种性诱芯诱捕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进行田间试验,水盆诱捕器分别装配橡胶塞诱芯A和B。试验结果表明,两地点诱芯B的平均诱蛾数分别是诱芯A的2.12倍和3.94倍,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准(P<0.01)。类似地,两地点诱芯B单盆1晚最大诱蛾数也都极显著高于诱芯A(P<0.01)。  相似文献   
7.
两种性信息素诱捕器对棉铃虫雄蛾的诱捕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5年在山东和安徽棉区4个地点比较研究了性信息素笼罩诱捕器和水盆诱捕器对棉铃虫雄蛾的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地点笼罩诱蛾量分别是水盆诱蛾量的2.8、3.5、2.5和2.0倍,平均2.7倍。两种诱捕器诱蛾量倍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2.9%、31.5%、50.7%和51.2%。可见笼罩诱捕器比水盆诱捕器对棉铃虫雄虫具有更高的诱捕效率。考虑到笼罩诱捕器高效、稳定及简便,建议在我国尽快用其取代水盆进行棉铃虫成虫的标准化监测。  相似文献   
8.
鳞翅目蛾类雄性昆虫的信息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鳞翅目雄性昆虫信息素释放器官结构及分布复杂多样。释放的信息素化学成分及其功能也复杂多样 ,具有种的特异性。求偶、避免种间交配、驱避同种雄性个体和驱避捕食者可能是雄性昆虫信息素的主要功能。性选择、生殖隔离和感觉系统利用是雄性昆虫信息素起源的 3种主要假说 ,而寄主转移和建立者物种形成可能与雄性昆虫信息素消失有关。  相似文献   
9.
棉花对棉铃虫为害超补偿作用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为研究棉花对棉铃虫为害超补偿作用的生理机制,作者在山东省滨州市棉田进行了模拟第二代棉铃虫为害的试验。结果表明:每株棉花摘除8个早蕾后,最终成铃数增加13.4%,其中下部第6及其上果枝的成铃数增加较多。处理组棉叶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上升,氨基酸含量下降,光合作用强度加大(3.6%~6.7%),叶面积系数增加8.5%~28.1%,单株生产力增大,从而揭示了超补偿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大强度去叶对棉花叶绿素和保护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强度去叶对棉花叶绿素和保护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75%去叶和100%去叶的大强度去叶不会促使棉花产生超补偿现象,而使棉花成铃数分别减少5.4%和9.8%.在短期内大强度去叶可使棉花新生叶片增大、叶绿素含量下降.75%去叶和100%去叶处理还使得棉花叶中蛋白质含量下降,POD酶活性上升、PPO酶活性下降,但POD酶比活力和PPO酶的比活力都上升.说明大强度去叶不仅对植物造成了严重伤害,而且破坏了棉花植株的内稳态平衡.植物不能迅速调整内稳态平衡(homeostasis)恢复元气,最终棉花也不会产生超补偿现象,此时植物处于伤害状态.内稳态变化可能存在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