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饥饿对甲壳动物生理生态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作为一种主要的环境胁迫因子,饥饿对甲壳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影响极其广泛。本文概述了饥饿对甲壳动物发育与存活、代谢、消化腺结构与消化酶、机体化学组成以及恢复生长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即补偿生长及其生理学机制、饥饿与抗病免疫力之间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盐碱池塘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日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用黑白瓶测氧法对盐碱池塘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碱池塘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存在着明显的日变化,其分布规律与光照、温度、浮游植物现存量等环境因子的变化是相关的.用黑白瓶法连续曝光24h测定初级生产力结果大大偏低于每次曝光2h的全天累积结果.对养鱼池而言,在10:00—14:00时曝光4h再推算全天的初级生产力较为适当.  相似文献   
3.
用一次性培养结合Monod方程测得海洋微藻-亚心型扁藻(Tetraselmis subcordiformis(Wile)Hazen)与大型海藻-孔石莼(Ulva pertusa Kjellm.)磷限制下的生长动力参数。孔石莼具有较低的半饱和生长常数及最大生长率,其分别为0.016μmol/L和0.16d^-1,而亚心型扁藻的半饱和生长常数和最大生长率分别是0.021μmol/L和0.83d^-1。两种藻类间的营养竞争实验采用半连续培养法在磷限制制条件下进行,实验过程中,分别对两者施予相同或不同的去除率,使两者享有相同或不同的资源需求值R^*。由Monod方程所作的竞争预测与实验观察结果的比较显示:仅在两种藻类间的资源需求值R^*差异显著(t检验,P<0.01)时,Monod方程才能对竞争结果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在两种藻类享的相同的资源需求值R^*时,亚心型扁藻在竞争中取代孔石莼。Monod模型仅能部分预测大型海藻与海洋微藻间的竞争结果。  相似文献   
4.
稻飞虱是我国及亚洲各水稻产区的重大害虫,在我国成灾危害的种类主要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稻飞虱不仅通过韧皮部吸取汁液而且传播多种水稻病毒,对我国水稻每年产量巨大损失.目前,稻飞虱对多种常用化学杀虫剂产生了较高的抗性.因此,急需寻找新的绿色防治方法.当前,"反向化学生态"是化学防治的理想替代方案之一,即通过研究昆虫重要的嗅觉基因功能,揭示嗅觉感受机制,从而找到对昆虫具有吸引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制备诱芯进行田间诱集的绿色防控方法.已有研究证实,嗅觉感受在稻飞虱对水稻植株的定位及危害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有关稻飞虱嗅觉感受分子机制研究方面也取得不少进展.本文对此进行综述和展望,以期为推动基于嗅觉感受的稻飞虱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盐碱池塘围隔生态系统的悬浮物结构及有机碳库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文  董双林  李德尚  张兆琪 《生态学报》2002,22(12):2133-2140
1 998年 4~ 7月对高青盐碱池塘单养鲢和罗非鱼围隔生态系统颗粒悬浮物构成和各有机碳库储量及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浮游生物的干重 (PZ)占总颗粒悬浮物干物质 (TS)的 4.2 6%~ 2 5 .97% ,平均 1 2 %。各围隔浮游植物干重(DWP)平均值变化范围为 0 .1 6~ 0 .70 mg/L,有鱼围隔均比无鱼围隔的大。浮游动物干重 (DWZ)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 .3 2~ 2 .81 mg/L,养鲢围隔中最小 ,小于无鱼对照围隔 ,养罗非鱼围隔明显高于养鲢围隔。颗粒悬浮物的灰分含量平均值为 42 .3 8%。溶解有机碳 (DOC)、颗粒有机碳 (POC)库储量平均值分别为 5 .40± 1 .61 mg C/L和 1 .96± 0 .96mg/L。各处理围隔间颗粒有机物的 C/N比的平均值比较接近 ,总平均值为 6.97± 0 .2 4。 TOC、DOC和 POC比例为 1∶ 0 .73∶0 .2 7。浮游生物碳和腐质颗粒碳占 POC的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 3 4.65 %和 65 .3 5 %。腐质颗粒碳、浮游动物碳与浮游植物碳的比例为 9.2 9∶ 3 .71∶ 1。浮游生物碳中浮游动物碳占 78.8% ,浮游植物碳占 2 1 .2 %。浮游动物碳比浮游植物碳高 ,这可能是内陆盐水的通性。盐碱池塘围隔生态系统颗粒有机碳 (POC,mg C/L)与浮游植物叶绿素 a(Chla,μg/L)和悬浮颗粒有机物 (SO,mg/L)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其回归方程分别为  相似文献   
6.
盐碱池塘细巧华哲水蚤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生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赵文  董双林 《生态学报》2002,22(5):682-687
利用常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叶绿素 a法研究了盐碱池塘细巧华哲水蚤 ( Sinocalanustenellus)对浮游藻类的原位摄食率及其影响因素。测得该水蚤对水柱浮游植物的滤水率为 1 .73~ 1 5 5 .1 6μl/ ( ind.· h) ,摄食率为 92~ 2 5 38cell/( ind.· h)或 0 .7~ 2 7.7ng C/ ( ind.· h)。两种方法测定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基本相符 ( p>0 .5 ,t检验 )。该水蚤可有选择地滤食诸如小色球藻、光甲藻、绿裸藻 ,单生卵囊藻和小环藻等 ,其选择性指数分别为 0 .81、0 .75、0 .72、0 .6 1和 0 .35。不同光处理下细巧华哲水蚤的滤食率多数情况是无光时摄食率高。在本实验的条件下该水蚤在饥饿后的滤水率和摄食率与正常情况相比均显著降低 ( P<0 .0 1 ,t检验 )。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虾继饥饿后的补偿生长研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1999年7至8月份,在25.0±0.5℃条件下对中国对虾(湿重,1.454±0.150g)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供食的恢复生长实验。对照组C连续饱食投喂32d;处理组S4、S8和S12分别饥饿4、8和12d后再饱食投喂28、24和20d。主要结果如下饥饿结束时各处理组的干重和湿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束时S4组和对照组间的干重和湿重差异不显著(P>0.05),而S8和S12两组的干重和湿重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生长后各处理组的湿重摄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继饥饿后再恢复喂食出现完全或部分补偿生长效应,且这种补偿生长效应主要是通过恢复生长阶段食欲增大,摄食水平提高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9.
研究了对虾、罗非鱼和缢蛏封闭式综合养殖的环境状况.结果表明,混养各组环境状况总体要优于单养组.实验期间混养组DO的波动幅度略小于单养组,最低值则高于单养组;各混养组COD值和水层细菌数量相互差异不显著,但各混养组均显著低于单养组(t检验,α<0.05),混养围隔水体有机质含量明显低于单养;混养各围隔组中浮游生物生物量、Chl.a均低于单养组,滤食性动物对浮游生物的压制作用明显.在底泥中,混养组N、P的积累量比单养组低39.76%和51.26%,混养组细菌总数则比单养组低7.63%.本研究表明,封闭式综合养殖可以大大减少注入近海的养殖污水的排放量,从而降低对近海水质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滤食性贝类对浮游植物群落增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报道了在室内实验条件下贝类对浮游植物促长(间接)作用的研究结果,数据表明,贝类对浮游植物有明显的促长作用,并且浮游植物的增长与贝类密度呈正相关,贝类对浮游植物的促长作用随藻类种类的不同具有较大的差别,主要取决于藻类对营养盐的需求量,由于贝类排泄产物和排泄量存在种间差异,因而对浮游植物具有不同的促长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