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滞育是部分昆虫固有的适应逆境胁迫的遗传属性,七星瓢虫具有显著的滞育现象。本文以七星瓢虫雌成虫为试材,研究正常发育、滞育及滞育解除后3组处理试虫糖、脂、蛋白等关键代谢物质含量波动规律,总结滞育期间的代谢适应特点,解析其与过冷却能力的相关性,探索滞育对七星瓢虫逆境胁迫耐受力的促升效应,丰富七星瓢虫的滞育基础理论研究。利用物质干湿重差数法测定七星瓢虫的含水量;利用氯仿-甲醇(体积比为2∶1)法抽提除去自由水个体的脂肪;总糖、海藻糖、甘油、山梨醇及总蛋白的测定采用标准曲线法,利用SUN-II型智能昆虫过冷却点测定仪测定七星瓢虫的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SCP)。结果表明,七星瓢虫滞育组含水量(58.11%±6.55%)显著低于正常发育组(68.49%±2.26%)和滞育解除组(65.84%±4.02%)(F=8.15,P0.01),滞育解除后含水量恢复至正常发育组水平;滞育组总糖(10.60±0.54μg/mg)、糖原(8.72±0.62μg/mg)、脂肪(173.66±19.01μg/mg)含量远远高于正常发育组和滞育解除组(F=46.57,P=0.0006;F=114.25,P0.0001;F=8.48,P0.01);滞育组总蛋白含量(49.20±3.80μg/mg)显著低于正常发育组(71.02±6.15μg/mg)和滞育解除组(69.45±4.66μg/mg)(F=46.57,P=0.0006);滞育组中海藻糖(1.31±0.27μg/mg)、甘油(1.74±0.50μg/mg)、山梨醇(9.84±3.02μg/mg)含量与正常发育组、滞育解除组无显著性差异(F=0.79,P=0.4946;F=1.33,P=0.3004;F=1.69,P=0.2387)。七星瓢虫在滞育条件下其过冷却点(-16.53℃±1.44℃)显著低于正常发育组(-14.07℃±1.33℃)和滞育解除组(-15.29℃±2.10℃)(F=13.47,P0.0001),经过滞育低温驯化后滞育解除组过冷却点较对照组有所降低。滞育诱发七星瓢虫发生显著的代谢适应,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抑制新陈代谢进程;糖脂含量显著升高,保障滞育维持及解除后发育的能量需求;七星瓢虫滞育属糖原积累型;滞育个体过冷却点大幅下降,耐寒性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在不同pH值饲料上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的存活率、繁殖率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评价饲料pH值对桃蚜生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筛选扩繁桃蚜饲料最适pH值。结果显示:不同pH值人工饲料饲喂桃蚜,其存活率3d后即呈现显著差异,在试验调查时间内,饲料pH值为7.0处理的存活率、单雌产蚜量和内禀增长率均为最高;不同处理桃蚜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对照处理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24h左右达到最大值,而后有所下降;饲料pH值为7.0和7.2两处理的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在48h后接近正常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扩繁桃蚜较适合的人工饲料pH值为7.0左右。  相似文献   
3.
应用苜蓿切叶蜂MegachilerotundataFubricius为苜蓿授粉是苜蓿 (MedicagoL .)种植中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 ,该文对苜蓿切叶蜂的生物学及羽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指出影响苜蓿切叶蜂授粉及滞育的环境因子 ,分析了苜蓿切叶蜂繁育过程中病害及天敌的情况 ,介绍了繁育过程中的设备和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豌豆潜蝇姬小蜂雌蜂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豌豆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isaea Walker雌蜂触角感器,包括Bhm氏鬃毛、感觉孔、单孔毛状感器、多孔片状感器、锥形乳头状感器、厚壁化学感器、薄壁化学感器和毛状感器8种感器,分别对这8种感器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并推测其可能的功能;还对有关的潜蝇姬小蜂生物学特性做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烟盲蝽成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正  王孟卿  胡月  陈红印 《昆虫知识》2012,49(3):631-635
烟盲蝽Nesidiocoris tenuis(Reuter)作为一种杂食性昆虫,是蔬菜害虫的重要捕食者。利用扫描电镜对烟盲蝽雌雄成虫的触角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烟盲蝽触角由基节、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绝大部分触角感器位于触角的腹面和外侧面。触角感器共有9种,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钟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具弯钩形感器、腔形感器、乳形感器和Bhm氏鬃毛。腔锥形感器仅见于雌性触角,其他8种感器在雌雄两性触角上的类型和分布没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生物因子对寄生蜂滞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影响寄生蜂滞育的生物因子中,寄主及亲代是主要影响因子。寄主可以从种类、类型、生理状态及丰富度等方面影响寄生蜂的滞育:寄生不同种类的寄主,寄生蜂的滞育反应、滞育进度、滞育比例以及光周期反应表现等均有不同;寄主类型的影响在蚜茧蜂类群中表现最为突出,不同寄主类型能对蚜茧蜂的滞育诱导产生不同影响;此外,寄主生理状态和寄主丰富度也是影响寄生蜂滞育的重要因子。亲代对寄生蜂滞育的影响则通过其所经历的环境条件以及自身因素等方面来表现:亲代经历的光周期和温度等能显著影响子代的滞育,甚至起完全决定作用;在亲代自身因素的影响中,亲代虫龄差异是主要因素。本文同时对寄生蜂滞育的研究及应用前景也一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滞育现象在多种小蜂类天敌昆虫中存在,通过研究小蜂滞育技术,可实现蜂种的长期贮存、延长防控作用时间、提高产品的抗逆性,对小蜂工厂化生产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小蜂总科昆虫滞育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已开展滞育研究的69种小蜂类昆虫的滞育虫态、滞育持续期、主要诱导因子以及亲代效应等,分属小蜂科、赤眼蜂科、姬小蜂科、跳小蜂科、金小蜂科、蚜小蜂科、旋小蜂、长尾小蜂科、广肩小蜂、四节小蜂科10科。小蜂多以幼虫或预蛹滞育,其滞育敏感阶段因种不同而异。滞育持续期相对较长,大多可维持数月。一种寄生麦红吸浆虫的金小蜂Macroglenes penetrans在2.5℃的土壤中,其滞育持续期可达16个月。低温、短日照和寄主是影响多数小蜂滞育的主要因子;但也有少数小蜂进行夏滞育,如普金姬小蜂Chrysocharis pubicornis、Aphelinus flavus、车轴草广肩小蜂Bruchophagus platypterus等。另外,亲代也可对小蜂滞育产生一定影响。目前,对小蜂滞育后发育生物学评价的研究报道较少,尚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8.
滞育是昆虫度过不良环境的一种生存适应策略,营养物质的利用、积累和转化影响昆虫的滞育。滞育期间,昆虫体内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包括脂类、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等内源营养物质呈特异性地积累或转化,保障了滞育个体在逆境中存活及滞育解除后发育的能量需求。外源营养物质对昆虫滞育的影响较复杂,其种类、丰度、质量能通过"食料-寄主-天敌"营养关系进行传递,影响昆虫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转化,改变昆虫的耐寒性、滞育率等,制约昆虫的滞育深度、滞育存活率。滞育昆虫营养物质积累、利用机制复杂多样,胰岛素信号通路-叉头转录因子以及激脂激素的调控效应在滞育诱导及营养物质转化中起到了关键的调控作用,但滞育的系统性调控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米蛾卵为寄主繁殖玉米螟赤眼蜂的质量控制技术包括:米蛾卵的清理和优选,优质种蜂的准备,接蜂过程的条件调控,生产用蜂的收集、清理和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10.
茧蜂滞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艳  张礼生  陈红印 《昆虫学报》2010,53(10):1167-1178
滞育现象在多种茧蜂类天敌昆虫中存在, 通过调控茧蜂滞育, 可达到延长产品货架期、延长防控作用时间、提高产品的抗逆性和繁殖力的目标, 对茧蜂的扩繁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总结1910年以来的2 545篇国内外滞育文献, 统计得出有明确滞育诱导或滞育解除报道的茧蜂有37种, 分属7亚科16属, 其中对滞育特征有详细描述的有23种。茧蜂大多以预蛹进入滞育, 其次为幼虫滞育, 少数为成虫滞育, 其滞育敏感阶段因种不同而异。滞育持续期相对较长, 大多可维持数月, 最长的可达14个月。光周期、温度和寄主是影响茧蜂滞育的主要因子, 湿度、亲代和寄主植物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滞育进程。目前, 茧蜂滞育的研究仅限于生物学观察阶段, 对茧蜂滞育的生理学特征、激素调控和分子调控等尚未有研究报道, 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