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对比三种抗癫痫药(苯妥因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对癫痫患者脑电图的背景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60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苯妥因钠(PHT)、卡马西平(CBZ)和丙戊酸钠(SVP)组各20例,动态观察各组患者于治疗期间痫样波放电的频度和EEG背景的变化。结果:EEG痫样波放电的抑制率以SVP最为明显,而CBZ在EEG背景活动影响方面均比其他两组显著。结论:三种药物对癫痫波放电的抑制顺序是SVP〉PHT〉CBZ,SVP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对儿童癫痫部分发作患儿发作脑电图影响,并实施组间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1例癫痫部分性发作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接受治疗的差异将其分为卡马西平组(40例)和丙戊酸钠组(41例),对比两组患儿接受药物治疗后脑电图以及脑电地形图变化情况。结果:(1)卡马西平组患儿接受治疗后脑电图检测显示间歇期痫样活动减少≥50%者占比高达67.50%(27/40),而丙戊酸钠组占比仅为43.90%(18/41),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2)脑电背景活动变化比较显示,治疗后卡马西平组患儿α波无影响者占比65.00%,明显高于丙戊酸钠组36.59%,同时丙戊酸钠组患儿δ波数(20 s内)药物治疗后变化较卡马西平组更为明显;(3)脑电功率比较显示,卡马西平组患儿治疗后仅θ频段相对功率出现明显变化(P<0.05),但丙戊酸钠组患儿α频段相对功率、θ频段相对功率和θ频段绝对功率均出现明显变化(P<0.05)。结论:丙戊酸钠应用于儿童癫痫部分性发作时患儿脑电背景活动会明显变慢,甚至有出现间歇期痫样放电的风险,而卡马西平相对更为稳定,对患儿脑电图的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丙戊酸钠对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4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0例患者仅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的40例患者给予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脑电图检查结果、癫痫症状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97.50%vs. 80%,P0.05);两组的累及导联数、痫样放电、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较治疗前以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嗜睡、皮疹、头痛、感觉异常、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丙戊酸钠治疗,其可更有效控制癫痫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卡马西平(CBZ)血清药物浓度对治疗部分性癫痫患者疗效的影响,为相关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预期血药浓度控制水平将124例部分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高血药组即A组(卡马西平血药浓度:9~12μg/ml)和低血药组即B组(卡马西平血药浓度:4~8μg/ml),定期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分析两组患者脑电图特征与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增高不能提高临床疗效,对控制脑电图痫样放电也没有明显改善,且可导致背景活动异常。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高血药浓度组脑电活动系统稳定性差。结论: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以能控制症状的最低有效浓度即可,增加血药浓度对患者无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4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拉莫三嗪治疗组和丙戊酸钠治疗组,观察治疗后的6个月和12个月癫痫发作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拉莫三嗪治疗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的癫痫发作次数少于丙戊酸钠组患者,但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莫三嗪组治疗癫痫患者完全控制的患者多于丙戊酸钠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丙戊酸钠组患者,但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莫三嗪治疗的癫痫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丙戊酸钠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拉莫三嗪治疗组少于丙戊酸钠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癫痫患者在药物治疗方面使用拉莫三嗪的疗效显著,控制癫痫发作的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少,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比较托吡酯、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对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脑炎继发癫痫患者80例,随机分为托吡酯组、卡马西平组和丙戊酸钠组,分别采用托吡酯、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有效率、执行能力与视空间、命名、抽象、注意、定向、语言以及延迟回忆等认知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托吡酯组的有效率最高,为80.65%(25/31),卡马西平组的有效率最低,为70.00%(21/30),但三组间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托吡酯组患者的执行能力与视空间、命名、抽象、注意、定向、语言以及延迟回忆等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卡马西平组和丙戊酸钠组(P0.05);托吡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90%)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组(36.67%)和丙戊酸钠组的(29.62%)(P0.05)。结论:托吡酯、卡马西平以及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疗效相当,但托吡酯对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最小,安全性最高。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评价丙戊酸钠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对患儿脑电图、认知功能和血清神经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癫痫患儿10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药组(丙戊酸钠治疗)和联合组(丙戊酸钠+奥卡西平治疗),各52例。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脑电图、认知功能、血清神经因子等指标,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及每次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EEG显示痫样放电率、总异常亦明显低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4.23%,明显高于单药组的71.15%(P<0.05);两组治疗后WISC-CR量表VIQ、PIQ和FI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联合组升高幅度更大,与单药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BDNF、NSE和S-100β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联合组血清BDNF水平明显高于单药组、NSE和S-100β水平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小儿癫痫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控制脑部异常放电,改善认知功能,调节血清神经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托吡酯与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脑电活动及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癫痫患儿进行研究,并采用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予托吡酯治疗,对照组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脑电活动及糖脂代谢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癫痫样放电(6.77±1.04)次、δ(12.77±2.32)次、θ(21.63±2.77)次、α(20.54±2.55)次、β(11.18±1.72)次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儿经治疗后体质指数(BMI)(14.43±1.29)kg/m2、空腹血糖(FPG)(4.53±0.51)mmol/L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空腹胰岛素(FINS)(9.78±1.44)m U/L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脂代谢各项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D)、高密度脂蛋白(H-DLD)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且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托吡酯能更有效控制癫痫患儿的脑电活动,但会导致糖代谢异常及患儿体质量指数减少,而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糖脂代谢及体质量指数的影响较小,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9.
褪黑素对谷氨酸钠致痫大鼠脑内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T)对谷氨酸钠致痫大鼠脑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的影响,研究其抑制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谷氨酸钠致痫组(Glu组);褪黑素+谷氨酸钠组(MT+Glu组);Luzidole+褪黑素+谷氨酸组(Luz+MT+Glu组)。观察大鼠行为变化,记录脑电图,用NADPH组织化学反应检测大鼠海马内NO含量变化。结果行为学观察和EEG显示,NS组无痫样发作和痫样放电,Glu组和Luz+MT+Glu组痫样发作重(Ⅲ-Ⅴ级),脑电图显示频发高幅的痫样波,MT+Glu组有轻微发作(0-Ⅱ级),脑电图上偶见散在单个微小痫样波;NADPH组织化学反应结果显示,Glu组和Luz+MT+Glu组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内NOS阳性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增多,差异性明显(P<0.05),MT+Glu组较Glu组和Luz+MT+Glu组内NOS阳性细胞减少,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MT对谷氨酸钠致痫大鼠痫样发作程度、痫样放电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之一是经其特异性受体,减弱NO作用,进而发挥抑痫效应。  相似文献   

10.
褪黑素对谷氨酸钠致痫大鼠海马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T)对谷氨酸钠(Glutamate,Glu)致痫大鼠海马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的影响,研究其抑制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谷氨酸钠致痫组(Glu组);褪黑素 谷氨酸钠组(MT Glu组);Luzidole 褪黑素 谷氨酸钠组(Luz MT Glu组)。观察并记录大鼠行为学及脑电图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内5-HT含量变化。结果行为学观察和EEG显示,NS组无痫样发作和痫样放电,Glu组和Luz MT Glu组痫样发作重(Ⅲ-Ⅴ级),脑电图显示频发高幅的痫样波,TM Glu组无或仅有轻微发作(0-Ⅱ级),脑电图上无或偶见散在单个微小痫样波;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显示,Glu组和Luz MT Glu组大鼠海马内5-H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减少,差异性明显(P<0.05),MT Glu组较Glu组和Luz MT Glu组5-HT含量升高,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MT对谷氨酸钠致痫大鼠痫样发作程度、痫样放电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之一是经由其特异性的膜受体,通过某种机制增强5-HT作用,进而发挥抑痫效应。  相似文献   

11.
音乐治疗效应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靖  王旭东 《四川动物》2007,26(1):196-197,200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音乐治疗效应的动物实验研究认为:音乐能影响动物的情绪;音乐还对动物的免疫功能、学习及记忆能力、以及动物的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等均有一定影响。该领域的研究有利于深入探索音乐疗法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13.
Summar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KCl, K2SO4, MgCl2 and MgSO4 on the growth in length of the first seminal root of wheat, and on the change in fresh and oven-dry weight of the seedling and its component parts have been studied. The effect of mannitol was also investigated for comparison and to study the osmotic action. The effect of salts on root growth was dependent on salt species; all effects were specific to ions and not due to osmotic activity of solution. The growth of wheat roots was suppressed by concentrations of salts much lower than those required to suppress germination. All solutions of KCl from 0.1 to 50 me/l checked the growth of the root; the retardation increased with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 In K2SO4 there was a slight activation of root growth for one day in 0.1 and 0.5 me/l; then the growth was suppressed after that. In all other concentrations from 1 to 50 me/l the growth was retarded. In MgCl2 or MgSO4 there was some activation of root elongation in 0.05, 0.1 and 0.5 me/l; but higher concentrations retarded root growth.  相似文献   

14.
以自制的壳聚糖作为载体,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优化了固定化条件,研制成壳聚糖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其活性回收率达到42—53%,操作半衰期达到一个月以上,对热、乙醇以及尿素的稳定性有很大的提高,Km值为0.67×10~2mg/mL,最适温度65—70℃,最适pH8.0,能使啤酒中的蛋白质浓度从56.5mg/L减少到2.7mg/L,可以消除啤酒的低温混浊现象。  相似文献   

15.
蚕丝固定化脂肪酶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研究了蚕丝固定化脂肪酶的工艺条件,并考察了固定化脂肪酶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蚕丝与对-β-硫酸酯乙砜基苯胺(SESA)进行反应的最适条件是PH=10.8,SESA:2.0g/g蚕丝,反应生成的对氨基苯磺酰乙基蚕丝(ABSE-蚕丝)经重氮化后与脂肪酶偶联的最适条件是:pH=7.5,偶联时间>10h。加酶量为168~308u/g蚕丝时,所得固定化脂肪酶活力为106~160u√g蚕丝.此时固定化冀的活力回收率较高(>52%)。固定化脂肪酶稳定性较高.其操作半衰期约为250h。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Planktivory by fingerling kokanee Oncorhynchus nerka feeding on Daphnia became more size-selective with increased illumination (0·1 v . 15 lux). The average difference in length of Daphnia ( D. pulex and D. galeata ) in trial arenas before and after kokanee feeding was 0·107 mm ( P  = 0·0007) at 0·1 lux and 0·371 mm ( P  < 0·0001) at 15 lux.  相似文献   

20.
若羌红枣多糖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研究几种提取若羌红枣多糖的方法.方法: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影响若羌红枣多糖提取的诸因素如提取料液比、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确定条件范围,优化提取条件,得到提取若羌红枣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热水法提取红枣糖的最佳条件:提取温度100℃、料液比1:16、提取时间4h,提取1次;酶法提取红枣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pH4.5,温度60℃、时间1h,酶用世0.03%;碱法提取红枣多糖的对佳条件:Na2 CO3,温度80℃、时间3h,料液比1:20.结论:三种提取方法以酶提取法的效率最高,碱提取法次之,热水提取法的效率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