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褪黑素对谷氨酸钠致痫大鼠海马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T)对谷氨酸钠(Glutamate,Glu)致痫大鼠海马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的影响,研究其抑制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谷氨酸钠致痫组(Glu组);褪黑素 谷氨酸钠组(MT Glu组);Luzidole 褪黑素 谷氨酸钠组(Luz MT Glu组)。观察并记录大鼠行为学及脑电图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内5-HT含量变化。结果行为学观察和EEG显示,NS组无痫样发作和痫样放电,Glu组和Luz MT Glu组痫样发作重(Ⅲ-Ⅴ级),脑电图显示频发高幅的痫样波,TM Glu组无或仅有轻微发作(0-Ⅱ级),脑电图上无或偶见散在单个微小痫样波;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显示,Glu组和Luz MT Glu组大鼠海马内5-H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减少,差异性明显(P<0.05),MT Glu组较Glu组和Luz MT Glu组5-HT含量升高,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MT对谷氨酸钠致痫大鼠痫样发作程度、痫样放电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之一是经由其特异性的膜受体,通过某种机制增强5-HT作用,进而发挥抑痫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筛选和规范诱集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成虫的最佳糖醋酒液配方及最佳发酵时间,确定发酵液中的挥发物成分。【方法】优选以单一纯物质糖、醋、酒和水进行混配的配方A, B, C和D, 其配比分别为蔗糖(g)∶乙酸(mL)∶无水乙醇(mL)∶纯水(mL)(m/v/v/v)=3∶1∶3∶80, 3∶1∶3∶160, 3∶1∶6∶80和1∶1∶3∶80及常见配方E[白糖(g)∶白醋(mL)∶白酒(mL)∶自来水(mL)= 6∶3∶1∶10(m/v/v/v)],分别并采用Y型嗅觉仪及GC-MS测试和分析小地老虎成虫对发酵1~15 d后的糖醋酒液的趋性及发酵液中的挥发物成分。【结果】趋性试验结果表明,糖醋酒液B配方对小地老虎诱集效果显著优于A, C, D和E配方,C配方次之。小地老虎成虫对B和C这两种配方发酵8 d发酵液的选择反应率均显著高于对未发酵及发酵5 d和7 d外的其他发酵时间发酵液的选择反应率。挥发物成分组成分析结果显示,糖醋酒液B配方发酵8 d发酵液的挥发物共有41种化合物,主要包括17种烃类化合物、8种醛类化合物、2种酮类化合物、4种醇类化合物、5种酯类化合物和5种醚类化合物。而且发酵8 d的糖醋酒液B配方与其未发酵以及发酵4 d和发酵12 d的糖醋酒液B配方之间的挥发物成分差异较大。【结论】优选并明确单一物质糖、醋、酒和水进行混配的小地老虎食诱剂配方(3∶1∶3∶160, m/v/v/v),其糖醋酒液通过发酵可以产生增效作用,最佳发酵时间为8 d。  相似文献   
3.
褪黑素对谷氨酸致痫大鼠海马cAMP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 MT)对谷氨酸(glutamate,Glu)致痫大鼠海马cAMP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健康SD雄性大鼠分为A、B、C、D 4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Glu组、MT Glu组和Luzidole MT Glu组,观察并记录动物行为学及EEG改变,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各组动物脑内cAMP水平.结果行为学观察和EEG显示,B组和D组大鼠均出现痫性发作,并出现频发性痫性放电,C组大鼠痫性发作不明显,无频发性痫性放电出现;放射免疫分析结果显示,B组和D组海马cAMP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的升高(P<0.05);C组较B组和D组cAM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A组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MT对Glu致痫大鼠有抑痫作用,此作用是通过其受体调节海马内cAMP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诱导型AmpC酶对三代、四代头孢菌素的影响及其治疗策略。方法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用FOX药敏纸片作为诱导剂,以CAZ、CTX和FEP作为指示剂,检测肠杆菌的诱导AmpC酶的产生。结果待测的196株菌株中有101株为产诱导型AmpC酶阳性(51.5%),其中阴沟肠杆菌58株(67.4%),产气肠杆菌18株(52.9%),沙雷菌属共8株(40%),费劳地枸椽酸杆菌6株(42.8%),聚团肠杆菌6株(33.3%),奇异变形杆菌5株(20.8%),其余95株产诱导型AmpC酶为阴性。产诱导型AmpC酶阳性菌株中无一株对FEP纸片的抑菌圈直径有影响,诱导型AmpC酶试验均为阴性。结论对于鉴定确认为诱导型AmpC酶阳性菌株的感染,即使实验报告三代头孢菌素为敏感,也应慎用或避免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治疗,以第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吡肟为首选药。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耐药相关蛋白(BCRP/ABCG2)是新近发现的ATP结合盒(Adenosine triphosphate-binding cassette,ABC)膜转运蛋白超家族成员。它作为细胞膜上的药物排出泵,可以将一系列细胞毒药物转运至胞外从而介导肿瘤细胞多药耐药。在很多血液肿瘤和实体瘤中均检测到ABCG2表达。ABCG2在肿瘤的多药耐药上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ABCG2的发现、基因表达特征、与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关系、转运底物及其耐药逆转和临床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基于16S rDNA基因序列的泽兰实蝇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泽兰实蝇 Procecidochares utilis 幼虫肠道细菌的多样性。【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泽兰实蝇幼虫肠道细菌的16S rDNA-V6变异区序列进行测序,应用USEARCH和QIIME等软件整理和统计样品序列数目和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数量,分析物种的丰度和Alpha多样性。【结果】共获得1 593 506 对reads,拼接为1 579 372条tags,经过滤后得到的1 572 860条tags聚类为1 341个OTU。总共注释到13个门,4个纲,6个目,7个科,10个属和4个种。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细菌为优势菌,占99%;在属分类阶元上,沃尔巴克氏体属 Wolbachia 占45%,是优势属。【结论】泽兰实蝇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丰富。相关的种类和丰度信息为后期研究揭示肠道细菌介导泽兰实蝇寄主植物专化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褪黑素对谷氨酸钠致痫大鼠海马5-色胺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T)对谷氨酸钠(Glutamate,Glu)致痫大鼠海马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的影响,研究其抑制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谷氨酸钠致痫组(Glu组);褪黑素+谷氨酸钠组(MT+Glu组);Luzidole+褪黑素+谷氨酸钠组(Luz+MT+Glu组)。观察并记录大鼠行为学及脑电图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内5-HT含量变化。结果行为学观察和EEG显示,NS组无痫样发作和痫样放电,Glu组和Luz+MT+Glu组痫样发作重(Ⅲ—Ⅴ级),脑电图显示频发高幅的痫样波,TM+Glu组无或仅有轻微发作(0-Ⅱ级),脑电图上无或偶见散在单个微小痫样波;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显示,Glu组和Luz+MT+Glu组大鼠海马内5-H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减少,差异性明显(P〈0.05),MT+Glu组较Glu组和Luz+MT+Glu组5-HT含量升高,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MT对谷氨酸钠致痫大鼠痫样发作程度、痫样放电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之一是经由其特异性的膜受体,通过某种机制增强5-HT作用,进而发挥抑痫效应。  相似文献   
8.
黄曲霉毒素B1降解菌的筛选及在玉米贮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分离筛选出一株对黄曲霉既有抑制作用又能降解其毒素的拮抗细菌菌株,并将其应用于玉米中的黄曲霉污染防治研究。【方法】试验通过平板筛选法结合玉米活体筛选法对黄曲霉毒素B1 (AFB1)的拮抗细菌进行初筛,以AFB1的降解率和抑制率为指标进行复筛。【结果】分离到的菌株对黄曲霉菌的抑制率为79.20%,对1μg/mL的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率为68.39%。贮藏期玉米含水量在15%–30%时,该菌株对黄曲霉污染的抑制率与玉米含水量成反比,即玉米含水量在15%时其抑制率达92.46%,玉米含水量在30%时其抑制率为19.41%。玉米含水量在28%时,菌株对黄曲霉污染玉米的防治效果达到36.39%。【结论】筛选出的拮抗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该菌株不仅对黄曲霉菌有抑制作用,而且能减少AFB1对玉米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谭清  庞仁乙  高熹  张忠  袁远  陈斌  张海涛  吴国星 《昆虫学报》2014,57(10):1245-1252
【目的】为解释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对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a成虫、蛹和幼虫等 3种虫态的致病性差异,研究分析了蜡蚧轮枝菌L. lecanii分生孢子在3种虫态体表的附着能力及与寄主体表结构的关系。【方法】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测量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在棕尾別麻蝇B. peregrina成虫、蛹和幼虫体表的附着数量,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显微技术观察供试虫体体壁外长物分布情况以及附着分生孢子情况。【结果】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在棕尾別麻蝇3种虫态上的附着数量差异显著(P=0.0001),成虫附着孢子数量为(1.35±0.12)×106个/头,而蛹和幼虫分别为(0.57±0.09)×106个/头和(0.45±0.06)×106个/头。成虫周身微毛上均有孢子附着;整个蛹体仅棘刺底部呈“绳索状”的褶皱处可发现有孢子的附着;幼虫的体表未发现有孢子的附着。【结论】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在棕尾別麻蝇成虫、蛹、幼虫体表的附着能力与寄主体表结构有密切关系,是蜡蚧轮枝菌对该虫不同虫态间存在致病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