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薛涛  陈先亮  高崧  刘秀梵 《微生物学报》2011,51(12):1655-1662
[目的]探讨毒力基因eaeA、stx2、ehxA与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O18致病力的关系.[方法]利用λ-Red重组系统,构建STEC XZ113株eaeA、stx2、ehxA基因缺失突变株并进行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细胞粘附试验表明突变株XZ113△eaeA对HEp-2细胞的粘附能力明显降低;Vero细胞毒素试验表明突变株XZ113 △stx2失去了使Vero细胞发生病变的能力;溶血活性试验表明突变株XZ113△ehxA无法在血平板上产生溶血圈,丢失了溶血能力.回复株在以上表型方面与野生株XZ113一致;与亲本株的体外竞争试验结果表明,突变株竞争力减弱,体内竞争结果表明突变株XZ1 13△eaeA被中度致弱;突变株XZ113 △stx2和突变株XZ113△ehxA被高度致弱.[结论]stx2、ehxA基因在STEC O18 XZ113株的致病过程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江苏某羊场健康绵羊体内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带菌和流行情况,同时就分离株的致病力和对Vero细胞的毒性作用作了研究。【方法】基于本实验室已经建立的EHEC O157:H7 EDL933W株的stx1、stx2、eaeA、hlyA四个基因的多重PCR检测并配合选择性增菌、平板筛选等方法对STEC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在为期6个月的连续跟踪调查中,共分离到STEC菌株107株,分离率为19.4%(107/550)。分离株属于41种O血清型、62种O:H血清型,未定型(ONT)有22株,粗糙型(OR)1株。其中属于绵羊STEC的优势血清型有O5(2株)、O91(1株)、O103(1株)。本文检测到的优势血清型为O93,stx2阳性菌株的分离率较stx1阳性菌株的分离率高,LD50测定结果表明分离株对小鼠致病力不高,受试的3个分离株均不能致小鼠死亡。对107株stx阳性分离株噬菌斑试验表明,71株阳性菌株携带噬菌体(66.3%,71/109)。受试分离株进行Vero细胞毒性试验,其中有一个菌株stx基因阳性但不能使Vero细胞产生病变。【结论】绵羊是STEC的天然宿主,可健康带菌。虽然STEC分离株对小鼠的致病力较弱,但不能排除其对人类安全的威胁。STEC携带志贺毒素基因并不意味着一定表达志贺毒素,需对志贺毒素的表达及调控机理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4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拉莫三嗪治疗组和丙戊酸钠治疗组,观察治疗后的6个月和12个月癫痫发作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拉莫三嗪治疗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的癫痫发作次数少于丙戊酸钠组患者,但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莫三嗪组治疗癫痫患者完全控制的患者多于丙戊酸钠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丙戊酸钠组患者,但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莫三嗪治疗的癫痫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丙戊酸钠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拉莫三嗪治疗组少于丙戊酸钠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癫痫患者在药物治疗方面使用拉莫三嗪的疗效显著,控制癫痫发作的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少,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比较多层螺旋CT(MSCT)检查与腹部X线平片对急性肠梗阻(AIO)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8年4月间在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00例AI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先常规予以腹部X线平片诊断,12h后再通过MSCT为患者实施诊断,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诊断体验效果以及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MSCT的肠梗阻检出率为94.50%,明显较腹部X线平片的69.00%更高(P0.05)。MSCT所诊断的肠梗阻中,梗阻类型为绞窄型及梗阻病因为肠肿瘤者均占100.00%,较腹部X线平片的36.21%和54.26%明显更高(P0.05)。MSCT的诊断舒适度评分、图像清晰度评分较腹部X线平片明显更高,而操作复杂度评分较腹部X线平片明显更低(P0.05)。MSCT的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4.00%、1.50%,较腹部X线平片的22.00%、9.00%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于AIO患者,MSCT较腹部X线平片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诊断体验效果更好,漏诊率和误诊率偏低。  相似文献   
5.
大豆RLPK2基因(GenBank登录号:AY687391)是一个编码N-末端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为分析大豆RLPK2基因的功能,该研究以野生型拟南芥和大豆RLPK2基因过表达拟南芥植株为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构建了大豆RLPK2基因过表达载体,分析了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及衰老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无论是野生型还是转基因拟南芥,随着叶片衰老进程的进行,光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呈下降趋势,但后者下降趋势更明显;(2)激发压(1-qP)在叶片衰老前期的变化较为平稳,后期则急剧增加,且转基因型比野生型拟南芥增加更明显;(3)在叶片衰老的各个时期,转基因拟南芥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低于野生型;(4)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RLPK2转基因拟南芥中衰老标志基因ATSAG12,衰老关键转录因子ATNAP、ATWRKY6和叶绿素降解关键酶编码基因ATACD1表达量显著上调。综上认为,大豆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RLPK2参与调控植物叶片衰老进程,其表达对叶片衰老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