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工繁育的俄罗斯鲟仔鱼为对象,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初次摄食时间对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17.4 ℃下,仔鱼在9~10日龄初次摄食,初次摄食前投喂对俄罗斯鲟仔鱼的生长和存活无显著性影响,延迟2 d以上初次摄食对生长影响明显,存活率在18日龄初次摄食时显著下降,24日龄时饥饿仔鱼全部死亡;23~24日龄时仔鱼如不能建立外源营养即达到饥饿不可逆点(PNR)。人工养殖条件下,俄罗斯鲟仔鱼必须在初次摄食后14 d内建立起主动摄食能力才能保证其仔鱼的正常发育、生长和存活。  相似文献   

2.
<正> 人类和动物的病毒感染分为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在初次感染的恢复期及再感染时,机体的特异性免疫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初次感染的早期,即特异性免疫系统尚未被激活之前,防止病毒的入侵、繁殖和扩散以及消灭病毒,机体早已存在的非特异免疫系统和各种屏障却起决定性作用。单核巨噬细胞位于许多病毒最初感染的部位以及它  相似文献   

3.
哲罗鱼仔鱼饥饿实验及不可逆生长点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温10-12℃条件下,研究了哲罗鱼Hucho taimen仔鱼饥饿对其生长、形态和行为的影响,确定其初次摄食饥饿不可逆点(PNR)和最佳初次摄食时间.结果表明:饥饿状况下哲罗鱼仔鱼全长基本维持恒定,但肥满度不断降低,在第24日龄后体重出现负增长,其卵黄囊吸收与生长变化密切相关;饥饿后的仔鱼身体发黑、头大身瘦、后脑部下陷;集群性、初次摄食力与饥饿时间呈负相关;25日龄出现自残现象,30日龄自残率达到最大值14.5%.哲罗鱼仔鱼初次摄食时间在21日龄,当29日龄摄食率达到最高值100%,PNR期为39-40日龄;初次摄食仔鱼最佳投喂时间在25日龄,也就是仔鱼上浮后第4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新西兰兔的初次筛选合格率、二次筛选合格率的影响。方法根据2005版《中国药典》进行测定。结果初次筛选结果中,不同季节、体重值、性别、湿度新西兰兔的筛选率都有显著性差异,筛选时间在7~9月、体重值为1.7~2.0 kg、雄性的新西兰兔、在湿度为61~70%的条件下初次筛选率较高;在二次筛选结果中,不同季节、室温、湿度条件下新西兰兔的筛选率都有显著性差异,筛选时间在1~3月、在室温为22.1~23.0℃、湿度为61~70%的条件下新西兰兔的二次筛选率较高。结论在不同影响因素的条件下,新西兰兔的初次筛选合格率、二次筛选合格率均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5.
伞房决明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园林绿化木本植物,在每年8月下旬至11月中旬会发生严重的白粉病,造成提前落叶,导致次年部分植株死亡。该病由Oidium cassiae-siameae引起。经过3年多的野外观察,未发现有性世代。初次报道伞房决明为Oidium cassiae-siameae白粉菌的新寄主。此真菌为中国大陆的初次记载。  相似文献   

6.
用纯化的重组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100μg/0.2ml于腹腔免疫10-12周龄BALB/c鼠。在初次免疫后的第5、9和13周按初次免疫的剂量及途径进行加强免疫。第13周免疫后的第3天杀死免疫鼠,无菌操作(?)出脾脏,并分散脾细胞。  相似文献   

7.
大口鲇幼鱼死亡危险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祥平 《四川动物》1996,15(2):53-54
大口鲇SilurusmeridionalisChen幼鱼死亡危险期出现于内源性营养进入混合性营养初次摄食的时候。在仔鱼向稚鱼过渡时,不因食性、栖息场所的改变出现另一次死亡高峰。在混合性营养阶段,加强温度的控制,采用少量多次的投饵原则,有利于提高幼鱼的成活率。初次摄食的时间和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和比较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在初次治疗和再治疗感染根管中的定植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120颗单根管患牙为研究对象,按初次治疗和再治疗分为2组,每组60人。采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比较P.gingivalis在两种感染根管内的检出率和DNA表达水平。结果 RTFQ-PCR结果发现P.gingivalis在初次治疗的感染根管内检出率为45.0%,再治疗感染根管的检出率为41.7%,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3);P.gingivalis在初次治疗的感染根管内的DNA相对表达量(0.197±0.380)和再感染根管内相对表达量(0.449±0.1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1)。结论 P.gingivalis与两种感染根管关系均密切,提示其在初次感染和再感染根尖周炎的发病过程中都发挥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影响聋儿听觉能力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为听觉能力康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78例聋儿人口学资料和诊疗资料,对听觉能力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裸耳听阈、助听器听阈、初次听觉康复训练时间、初次验配助听器时间和单双耳助听情况与聋儿听觉能力康复有关,其中助听器听阈、初次验配助听器时间和单双耳验配助听器对听觉能力康复效果影响较为明显(P0.05)。结论:聋儿听觉能力康复影响因素较多,应对助听器听阈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重点管控,提高康复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次献浆后,对供浆者体内血浆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100例多次献血浆者和100例初次献血浆者的血浆sdLDL-C和ox-LDL水平,同时检测其血脂及血浆蛋白水平。结果多次献血浆者的血浆sdLDL-C、ox-LDL以及血脂水平略有下降,但与初次献浆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多次献血浆者的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与初次献浆者的水平相当,两者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多次献血浆是安全的,不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对于预测晚期卵巢癌(Ⅲ期和Ⅳ期)患者行初次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基于Suidan等在2014年确定的3项临床标准(年龄≥60岁、CA125≥500 U/mL、ASA3-4)及6项影像学表现(肾上腺腹膜后淋巴结1 cm、小肠粘连及增厚、肠系膜病灶1 cm、肝周病变1 cm、病变侵袭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脉1 cm、胃网膜病变1 cm),收集我院收治的晚期卵巢癌患者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2周内行全腹及盆腔增强CT扫描并采集空腹血,对增强CT图像及血清CA125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运用x~2检验及ROC曲线评价其用于预测晚期卵巢癌患者行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可能性。结果:98例晚期卵巢癌中,非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患者51例,占52%。行初次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和初次非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卵巢癌患者3项临床标准和6项影像学表现的分布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通过影像学评分,预测初次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3,而3项临床标准联合6项影像学表现时,预测初次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ROC曲线面积为0.702。结论:基于此评分系统的建立,预测分数越高,非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发生率越高。CT联合血清CA125水平对于评估晚期卵巢癌患者行初次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1.活疫苗初次免疫后3年与初次免疫后1—2月中和抗休水平相此,43—50%儿童血清中脊髓灰质炎I型、II型中和抗体下降4—64倍,但83—100%仍稚持在1:16以上;50—57%儿重血清中,该两型中和抗体维持初次免疫后原有水平或稍有增长。 2.活瘦苗初灰免疫后经过3年,所有儿童腸道对同型疫苗病毒均具有抵抗力。其中60—61%儿童有较高的抵抗力,即腸道没有病毒排出;39—40% 儿童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力,即病毒在腸道中虽有繁殖,但排毒时间短,排毒浓度较低。 3.腸道抵抗力的强弱与血清中和抗体滴度高低之同似无明显关系。 4.再次给予疫苗可引起良好的抗体反应,中等度及高水平抗体者显著增加,超过初次服后1—2月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水温为10.4~14.9℃条件下,研究了延迟初次投喂对太门哲罗鱼仔鱼的生长、存活和个体大小差异的影响.该试验共分5组:S0(饥饿0d,对照)、S1(开口9d后投喂)、S2(开口12 d后投喂)、S3(开口15 d后投喂)、S4(开口18d后投喂).结果表明:经过36 d试验,S1组生长率和初次摄食率高于S0组,试验结束时总体的死亡率低于S0组,两组个体大小和体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S2组生长率和初次摄食率高于S0组,两组个体大小差异不显著,但S2组体质量明显低于S0组,且总死亡率和自残死亡率均高于S0组;S3组初次摄食率高于S0组,总死亡率、自残死亡率和个体大小均高于S0组,虽然生长率接近S0组,但体质量明显低于S0组;S4组生长率和体质量均小于S0组,总死亡率和自残死亡率高于S0组.相同条件下延迟9d投喂太门哲罗鱼仔鱼出现了“完全补偿生长”,可应用于太门哲罗鱼初次摄食期仔鱼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生物工程学报》2007,23(1):78-78
关于初次投稿: 问:我已经注册,并按照要求提交了稿件,为何在已投稿一栏查不到我的稿件?  相似文献   

15.
天然辅助细胞(natural helper cell,NHC)是近期发现的二型固有淋巴细胞的一种,因其在病毒感染后分泌大量Th2型细胞因子,故在病毒感染所诱发的气道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最常见的呼吸道病毒,也是一个反复感染的过程。NHC在RSV感染过程发挥的作用尤其是在再次感染中具体作用尚不清楚,故本研究建立初次及再次感染模型,通过计数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数量,HE染色观察肺病理炎症反应,Real-time RT-PCR法检测肺组织及NHC内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5、IL-13mRNA的表达,膜表面染色检测肺组织内CD45+Lin-ST2+标记的NHC数量,细胞膜内染色检测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5、IL-13的NHC数量,探讨NHC在初次及再次RSV感染所诱发导致气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与再次RSV感染相比,初次RSV感染引起的肺炎症反应明显加重,且肺组织内Th2型细胞因子IL-5、IL-13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增多,提示与再次RSV感染相比,初次RSV感染可能通过诱导机体产生更多的Th2型细胞因子,进而导致较重的气道炎症。流式细胞分析术发现初次RSV感染鼠肺组织内NHC总数及IL-5+NHC,IL-13+NHC数量明显多于再次RSV感染组,提示与再次RSV感染相比,初次RSV感染诱导更多的Th2型NHC进入肺组织,参与气道炎症。研究证实NHC通过分泌Th2型细胞因子,尤其是IL-5和IL-13,介导RSV感染所诱发的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吴楠  覃磊  彭志红  夏石头 《植物学报》2022,57(4):412-421
系统获得性抗性(SAR)是一种因病原微生物初次侵染植物局部叶片而被激活的整株水平上的持久广谱抗性。在初次侵染部位快速产生的抗性信号, 可通过韧皮部传输到植物其它部位, 从而激活SAR。哌啶酸/N-羟基哌啶酸(Pip/NHP)作为新发现的移动信号分子, 在SAR信号通路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Pip/NHP的合成、转运以及对SAR调控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正>丹麦对儿童进行白喉初次免疫,接种含有白喉类毒素(50lp/ml)和破伤风类毒素(12 1/2Lf/ml)的氢氧化铝吸附制剂1毫升,自1950年以来作为常规使用。1970年,白、破制剂中又加入了脊髓灰质炎疫苗。推荐儿童初次免疫必须分三针注射:第5个月、第6个月和第15个月。丹麦一般不进行加强免疫,唯在军人中推行常规免疫和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伴有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浓度异常的维吾尔族(维族)及汉族HBeAg阳性乙型肝炎初次就诊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制载量及ALT浓度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对患者诊断、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门诊伴有ALT浓度异常的汉族、维族初次就诊患者并筛选出HBeAg阳性患者汉族、维族共37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生化测定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测定HBV DNA、ALT浓度及乙肝HBeAg。结果:(1)汉族HBV DNA组秩和8869,维族HBV DNA组秩和10359.36,经Mann-Whitney Test检验两组间尚不能肯定HBVDNA分布有统计学意义,即伴有肝功能损害的汉族、维族初次就诊HBeAg阳性患者HBV DNA复制程度没有差异。(2)汉族ALT组秩和26818.50,维族ALT组秩和22009.50,经Mann-Whitney Test检验两组间ALT分布有统计学意义,即伴有肝功能损害的初次就诊HBeAg阳性患者汉族肝功能损害程度高于维族。(3)HBVDNA低复制组(103-104copy/mL):汉族秩和3771.46,维族秩和4993.2;中复制组(104-106copy/mL):汉族秩和6412.4,维族秩和5088.2;高复制组(>106copy/mL):汉族秩和929.04,维族秩和666.96,经Mann-Whitney Test检验在低复制组两民族间ALT分布无统计学意义,在中、高复制组两民族间ALT具有统计学意义。即:伴有肝功能损害的初次就诊HBeAg阳性患者在HBV DNA低复制组两民族间肝功能损害程度无差异,但在中、高复制组汉族肝功能损害程度高于维族。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伴有肝功能损害的初次就诊的HBeAg阳性的汉族与维族之间HBV DNA的病毒复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民族间的ALT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能跟维族的民俗、饮食习惯及生存环境、免疫相关基因HLA基因频率分布差异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饥饿对唐鱼仔鱼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用初次摄食率测定法测定饥饿胁迫下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仔鱼耐饥饿能力,观察了饥饿对仔鱼摄食、生长和形态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24.0~28.5℃条件下仔鱼在孵化后第2.5~3d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为33.3%,最高初次摄食率为100%并持续4d;混合营养期约2d;第5d卵黄耗尽,并达到最高摄食强度;第8.5d进入不可逆点(PNR),PNR有效积温为222.7d.℃,第10d死亡率超过50%,12d全部死亡。饥饿对仔鱼发育起延迟作用,混合营养期延迟投喂,仔鱼生长发育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投喂仔鱼,饥饿仔鱼发育停滞且在PNR前后负增长并出现胸角。本文讨论了仔鱼耐饥饿能力与生境、生活史策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屈光回退是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其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应根据初次手术方式、距离初次手术时间、回退度数,在充分评价角膜情况后合理选择增效术,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是治疗近视和近视散光的主要手术方式。本文就两者术后屈光回退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不同增效术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