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加加  徐丽萍  曹翠 《生态学报》2022,42(20):8265-8275
冰川景观变化是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共同"指示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冰川景观将进一步变化。科学评估冰川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为应对冰川景观变化及其影响提供科学参考。基于1991-2017年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采用监督分类方法获取叶尔羌河流域冰川景观时空格局及变化数据,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质心迁移模型、分形维数等方法分析近26年叶尔羌河流域冰川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91-2017年叶尔羌河流域冰川斑块面积呈消减趋势,但有所减缓,共减少799.50 km2(-13.09%)。冰川斑块面积消减主要集中在海拔5400-5800 m之间,相较之下,海拔4400 m以下的区域冰川斑块面积消减率最高,达63.68%;不同坡度冰川景观消减率存在差异,陡坡冰川斑块面积消减率最高(15.98%),急陡坡消减率最低(2.87%);阴阳两坡冰川景观均呈消减趋势,阳坡冰川斑块面积消减速率显著高于阴坡。(2)近26年来,叶尔羌河流域冰川斑块数量、最大斑块指数均减小,而平均形状指数、平均周长面积比、分裂指数均增加,表明冰川景观不断消减,破碎化程度增加。(3)研究期间,叶尔羌河流域冰川景观质心发生迁移,整体呈现东北偏移趋势。(4)通过分形理论对叶尔羌河流域冰川景观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表明,该流域冰川景观消减率略微降低,但仍然处于持续消融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巨块型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89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碘油用量为20~50ml。再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发现肝外肿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捅管化疗栓塞后,注入适量明胶海绵栓塞治疗。结果本组病例中首次DSA造影发现11例存在肝外动脉供血;64例出现肝外供血动脉共计67支。术后甲胎球蛋白下降均〉50%。术后4~6周复查田,肿瘤最大直径缩小3.5~5.9cm。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3.8%、48.3%和28.5%。结论巨块型原发性肝癌大剂量碘油栓塞联合肝外肿瘤供血动脉介入治疗,对于提高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介入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α-荼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发展及其炎症通路。方法: 将15只体重为(23±2) g的129/Sv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实验组(n=10)。对照组常规饲料喂养,实验组小鼠给予0.05% ANIT饲料食饲。实验组分别在14 d和28 d各处死5只小鼠,收集胆囊、血清、肝脏等标本。按试剂盒程序检测胆汁淤积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学评估肝细胞损伤程度,Q-PCR和WB分析肝纤维化、炎症反应等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造模第2周ANIT -14 d组(A-D14)中的主要胆汁淤积指标总胆汁酸(TBA)从(3.2±0.9) μmol/L显著增加至(31.6±4.3) μmol/L,肝损伤指标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也显著升高(P<0.05);纤维化因子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Collagen I和α-SMA纤维化蛋白表达均上调;肝脏胶原纤维大量沉积,纤维化已产生(P<0.05)。炎症因子表达高于对照组,JNK、c-Jun、STAT3等均被激活(P<0.05)。ANIT-28 d组(A-D28)中除AST、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Collagen I指标稍有降低外,其余胆汁淤积、肝损伤、肝纤维化、炎症等指标继续上调或保持稳定(P< 0.05)。结论: 0.05%的ANIT饲料干预14 d,小鼠即发生明显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28 d后,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趋于稳定;JNK炎症通路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金梦婷  徐丽萍  李鹏辉 《生态学报》2020,40(13):4327-4339
如何刻画自然资源消费在区域间的流转机制及其对生态的影响,是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采用改进后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并引入存量流量利用比和资本流量占用率,对2003—2018年新疆区域三维生态足迹进行核算,并分别测度新疆各地州市自然资本利用的程度,聚焦南北疆地区自然资本利用的差异性,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找出影响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因,最后结合基尼系数及差异系数量化南北疆经济差异程度,从自然和经济视角探究南北疆可持续发展态势与差异。结果表明:①2003—2018年新疆人均生态足迹持续增长,增长幅度为119.94%,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保持在1.7 hm~2左右,流量资本占用强度不断增加,生态赤字问题愈发严重。②研究期内,南北疆地区生态足迹的增长幅度和速度存在明显空间差异,呈现"北高快,南低慢"的态势。各地州市生态赤字情况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高值区为北疆的克拉玛依市及天山北坡经济带。③第一产业增加值对生态足迹正向驱动作用最为显著,第三产业增加值对生态足迹起到逆向驱动作用。④2003—2018年间,南北疆地区基尼系数维持在0.4—0.5之间,处于中警警度水平,南北疆区域经济差异系数变化波动不大,北疆区域经济差异系数明显高于南疆区域。  相似文献   
5.
水分和温度对春玉米出苗速度和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树庆  王琪  吕厚荃  徐丽萍  于海  张铁林 《生态学报》2012,32(11):3378-3385
在东北地区中部开展春玉米春季水分胁迫和分期播种试验。试验在人工防雨棚内进行,设4个水分处理和3个播种期处理。结果表明,春玉米(Zea mays )播种出苗期间土壤含水量与出苗期和出苗率的关系均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在田间持水量以下,耕层土壤湿度越大,玉米出苗越快,出苗率越高;干旱推迟出苗期,降低出苗率。气温低出苗慢,但温度对出苗率无明显影响。播种出苗期间0~20cm深平均土壤湿度(S)、土壤有效水量(H)和平均气温(T)对出苗速度的组合影响指标是:25 %>S>21%(或70mm >H>45mm)、T>18℃玉米出苗快;21% >S>18%(或45mm >H>35mm)、18℃>T>16.5℃ 玉米出苗比较快;18%>S>16%(或35mm >H>25mm)、16.5℃>T>15.5℃玉米出苗较慢;S<16%(或H< 25)、T<15.5℃出苗很慢,出苗期明显推迟。玉米出苗率主要取决于水分,0~20cm深土壤相对湿度在85%以上(或H>50mm)出苗率最高(95%以上);相对湿度80%左右(或50>H>40mm)出苗率较高(90% 左右);相对湿度70%以下(或H<40mm)出苗率明显降低, 60%以下(或H<30mm)为严重干旱,出苗率低至65%以下。  相似文献   
6.
李智慧  王凯  徐丽萍 《生态学报》2023,43(5):2128-2140
环境规制作为实现旅游低碳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是实现旅游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路径。基于综合指数法和“自下而上”法,测度2005—2019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中国港澳台及西藏统计数据尚缺)的环境规制水平和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并借助面板回归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了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其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整体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其中,中部地区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其次分别为西部、东部和东北地区。(2)中国环境规制水平呈增长态势,其规制效应对胡焕庸线右侧的地区更为显著,并呈现出自东向西递减的梯度分布特征。(3)中国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存在明显的“倒逼减排”效应,但东北地区却存在一定的“绿色悖论”现象;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单一阈值,当旅游能源强度小于阈值时,存在显著的“倒逼减排”效应,当旅游能源强度超过阈值时则存在“绿色悖论”效应。(4)东部地区环境规制未通过门槛效应检验;中部地区存在单个门槛值,环境规制有效促进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不存在“绿色悖论”现象;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存在单、双门槛效应,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7.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妇科常见疾病,约50%~75%的女性一生中都发生过。体检者往往较一般人群具更强的健康意识。对前来体检的健康女性中的阴道念珠菌阳性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可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健康宣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对新疆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及其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茹倩  李鹏辉  徐丽萍 《生态学报》2022,42(13):5226-5242
推进绿色城镇化和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运用综合指标法和碳排放模型分别对2000-2018年新疆14个地(州、市)的城镇化水平和土地利用碳排放进行测度,并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的影响机理和耦合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新疆各地(州、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差异显著,2018年乌鲁木齐市最高(83.43%),克州最低(18.15%),且城镇化的主导类型以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的发展顺序转变;(2)新疆土地利用碳效应由负转正,净碳排放量年均增速达7.86×106 t/a,变异系数以2004年为折点,呈倒"V"型变化趋势,2004年后各地(州、市)碳消耗的相对差异逐渐缩小。(3)经济、社会、土地是城镇化影响区域土地利用碳排放的3个重要维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建成区面积是其中的极重要因素。(4)各地(州、市)城镇化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二者具有良好的共振性,且趋于同步发展,表明新疆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耗的负向作用日益凸出。最后为提高新疆碳排放效率,促进城镇化绿色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地方特色资源融入微生物学研究型实验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新疆伊犁河谷,具有应用价值的地方特色微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本文借此开展了微生物学研究型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具体措施为:开发利用了地方特色实验材料、实验教学内容及相应的教学策略等,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显示这些举措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生态资本独特但生态承载有限,其生态足迹供求关系及均衡机理倍受关注。以干旱区典型内陆河流域-玛纳斯河流域为靶区,根据干旱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特征及变化趋势,基于绿洲生产消耗所产生的生态系统服务流动规律建立三维生态足迹评价模型,并利用干旱区本土参数对流域2000-2018年的生态足迹时空分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受自然承载有限和社会经济发展交互影响,玛纳斯河流域生态赤字不断扩大。时间上,18年间流域生态赤字增长了4.36倍,人均生态赤字增长了3.12倍,其中能源用地和耕地占比高、增速快,对生态赤字的贡献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空间上,石河子市对流域生态足迹的贡献率明显大于沙湾县和玛纳斯县;(2)同期,玛纳斯河流域生态足迹广度增加了0.59倍,足迹深度增加了0.44,广深比达到3343876:1.63,流量资本占用不断增加,存量资本日趋消损,生态压力不断增大;(3)流域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18年内增加了4.73倍,增长速度为5778.3万元hm-2 a-1;(4)流域虽面临较大的生态挑战和人口压力,但在全疆范围来看并不突出。本土参数与省域参数和国家参数相比可较好反映流域自然资本利用现状,最后提出干旱区生态承载力的优化展望和流域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