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研究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灭活抗原在小鼠体内所产生免疫保护作用效果,我们选用CVA16临床分离株521-01T,在Vero细胞中进行大量培养,并对培养产物进行甲醛灭活及超速离心纯化。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纯化的灭活病毒纯度及性质进行初步分析。Al(OH)3+CVA16及单独CVA16抗原,分别经皮下注射免疫雌性ICR小鼠;相同免疫途径、剂量于第14和28d加强免疫2次。ELISA法检测CVA16特异性血清IgG抗体滴度;微量中和试验法鉴定血清中和抗体滴度;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活化。对Al(OH)3+CVA16抗原免疫组母鼠所产仔鼠进行脑腔攻毒,检测母传抗体对新生乳鼠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Al(OH)3+CVA16灭活抗原在小鼠体内能诱生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3次免疫后产生的特异性血清IgG抗体滴度最高可达1∶1×105(P=0.000),中和滴度高于1∶256。同时,该抗原还可以诱导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活化。以1 000LD50的病毒量脑腔接种48h内新生乳鼠的病毒攻击实验显示,该母传抗体对新生乳鼠具有100%的保护。这一结果表明该灭活CVA16病毒抗原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及保护性,为CVA16灭活疫苗的研究及评价体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制备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结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本研究用灭活纯化的SFTSV病毒颗粒免疫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分别分泌抗糖蛋白单抗和核蛋白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沉淀方法对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的抗原特异性进行鉴定,并初步进行单抗效价、中和活性及亲和力等功能分析。结果显示,通过细胞融合和克隆化,共筛选出13株稳定分泌抗糖蛋白(Glycoprotein,GP)单抗和7株稳定分泌抗核蛋白(Nucleoprotein,NP)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免疫荧光和免疫沉淀鉴定显示获得的单抗有良好的抗原特异性。抗GP单抗中6株针对Gn,7株针对Gc,大部分的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滴度在1 280~20 480之间,其中4株抗Gn单抗具有中和活性。获得的7株抗NP单抗均与NP特异性结合,IFA滴度范围在5 120~20 480,均无中和活性。此外,经非竞争ELISA检测的两株抗GP单抗(1C8和1G8)均有较高亲和力。本研究为SFTS诊断方法的发展及SFTSV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初步研究六种致病性白蛉病毒原核表达核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P)抗原的抗原性,为开发相应的血清学诊断试剂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纯化六种致病性白蛉病毒核蛋白,并分别免疫新西兰白兔。通过间接ELISA方法及Western-blotting方法对所获得的兔免疫血清进行交叉反应检测,确定其抗体ELISA滴度。此外,分别用上述六种致病性白蛉病毒NP抗原包被ELISA反应板并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病人血清进行间接ELISA检测,确定其血清学交叉反应及IgG抗体滴度。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的六种白蛉病毒NP抗原浓度及纯度均达到免疫和检测要求。ELISA及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六种病毒NP抗原兔免疫血清中的每种血清与其余五种病毒NP抗原可能存在血清学交叉反应。SFTSV病人血清与除SFTSV-NP以外的五种NP抗原亦可能存在部分交叉反应。本研究初步评价了原核表达的六种致病性白蛉病毒核蛋白的抗原性和免疫反应性,为相应诊断试剂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Wang Y  Zhang SF  Liu Y  Zhang F  Zhang JX  Hu RL 《病毒学报》2011,27(5):442-446
构建表达狂犬病病毒弱毒SRV9糖蛋白(GP)的重组人5型腺病毒,检测其对小鼠的免疫效果。将狂犬病病毒SRV9株GP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克隆到腺病毒表达系统中的穿梭质粒多克隆位点,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ac-Ad5CMV-Gs9,以罗氏转染液介导线性化骨架质粒和重组穿梭质粒共转染293AD细胞,细胞病变后取培养物进行PCR鉴定并电镜观察,在293AD细胞上测定病毒滴度。以106 TCID50重组腺病毒腹腔接种昆明小鼠,免疫后不同时段采尾静脉血通过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FAVN)检测小鼠血清狂犬病中和抗体效价。正确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acAd5CMV-Gs9;获得表达狂犬病病毒SRV9株GP蛋白的缺陷型重组人5型腺病毒;病毒滴度达到106 CFU/mL以上;腹腔接种小鼠14d后均产生了抗狂犬病中和抗体,有效保护率达90%。成功获得了表达狂犬病病毒G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该腺病毒免疫小鼠可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为进一步开发新型兽用狂犬病疫苗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研制人源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Gn蛋白重组抗体,本研究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以SFTSV全病毒颗粒和重组表达SFTSV-Gn蛋白为抗原,从人源抗SFTSV Fab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抗SFTSV-Gn蛋白的重组Fab抗体,通过ELISA对Fab抗体的结合特异性进行检测。将Fab抗体基因克隆入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HL51-14,瞬时转染293T细胞获得分泌表达的IgG抗体。通过ELISA、IFA和Western-blotting检测IgG抗体的结合特异性。采用亲和层析纯化IgG抗体,并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IgG抗体的中和活性。结果表明经过三轮富集筛选,以SFTSV病毒颗粒为抗原筛选出364株针对SFTS病毒核蛋白Fab抗体,没有筛选出特异性结合Gn蛋白的阳性克隆,而通过Gn蛋白筛选得到8株特异结合Gn蛋白的Fab抗体,其中5株来自Lambda库,3株来自Kappa库。ELISA、IFA和Western-blotting检测证实这8株IgG抗体均能特异性结合Gn蛋白。微量中和试验显示8株新筛抗体没有中和活性,但仍可为后续SFTSV人源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构建表达狂犬病病毒SRV9株糖蛋白(GP)的重组杆状病毒,评价其表达出的SRV9株糖蛋白对小鼠免疫效果。将狂犬病病毒SRV9株GP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克隆入穿梭质粒Bacmid中,构建重组穿梭质粒Bacmid-G,以此转染Sf9细胞。对病变细胞培养物进行电镜观察,获得正确重组杆状病毒后,通过Western-blot、IFA及小鼠免疫实验鉴定表达产物的免疫反应性及免疫原性。正确构建重组穿梭质粒Bacmid-G;获得表达SRV9株糖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其表达产物具有良好免疫原性;表达产物接种小鼠可诱导其产生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中和抗体达到保护水平的比例为100%。本实验所获得的重组杆状病毒表达出的SRV9株糖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诱导小鼠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该实验为进一步开发狂犬病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犬瘟热病毒H蛋白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选取犬瘟热病毒H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酶切、连接等方法构建出重组人5型腺病毒穿梭质粒和骨架质粒,两者共转染293AD细胞并包装出重组腺病毒。通过电镜负染、酶切鉴定、Western blot及一步生长曲线测定等方法进行病毒的生物学特性鉴定,证明犬瘟热病毒H蛋白基因重组腺病毒构建正确。犬分别肌肉接种CDV疫苗毒和重组腺病毒,并检测免疫后第14,28,42,56,70,84d时犬血清中抗CDV中和抗体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犬免疫重组腺病毒后体内产生的抗CDV平均中和抗体水平高于对照组,滴度最高达2-8。研究表明,正确构建的重组腺病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诱导产生的抗犬瘟热病毒中和抗体达到犬最低免疫保护水平,为进一步研发犬瘟热病毒活载体疫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伪狂犬病毒基因缺失标志疫苗株TK/gG-/LacZ 为亲本株,通过同源重组,构建了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主要免疫原性蛋白GP5的重组伪狂犬病毒TK/gG-/GP5 .经PCR、Southern杂交、Western blot证实构建正确,并能表达GP5.同时,对重组病毒在PK-15细胞中的增殖特性进行了检测,结果与亲本株相比,增殖滴度无显著性差异.将重组病毒免疫BALB/c小鼠,2次免疫后4周,50%(3/6)小鼠产生了低水平的GP5特异性ELISA抗体,但中和抗体均小于1:4.  相似文献   

9.
SARS灭活病毒免疫兔后IgG特异抗体应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灭活的SARS冠状病毒抗原每隔两周多点注射免疫兔,共免疫3次,以观察SARS灭活病毒免疫兔后兔血清中IgG特异性抗体的应答变化。免疫前及第一次免疫后第8、14、21、28、35天耳静脉取血,分离血清。间接ELISA法测得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持续升高,并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第35天G1、G2、G3组血清IgG抗体滴度分别为1:51200、1:49600、1:25600;中和试验测得G1组第28天血清样品中和抗体效价为1:2560;蛋白芯片测得M、N、3CI,、S1、S2、S3、S4等病毒蛋白抗原都可特异性结合抗血清中的IgG抗体,但是不同蛋白抗原结合能力有差别。因此可认为SARS灭活病毒经皮下注射免疫兔后,可诱导全身性IgG抗体应答,产生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可溶性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8型(HPV18)L1蛋白,经过纯化和重组装过程获得HPV18病毒样颗粒(VLPs),研究其免疫原性和诱发中和抗体生成的水平。首先,提取HPV18的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获得HPV18 L1基因片段,将其插入pTrxFus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HPV18 L1蛋白;其次,通过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和疏水相互作用层析获得高纯度的HPV18 L1蛋白,而后透析去除预先加入的还原剂DTT,使HPV18 L1蛋白自发组装成VLPs;最后,通过动态光散射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鉴定HPV18 VLPs的大小和形态,利用假病毒细胞中和实验评价HPV18 VLPs在实验动物体内的免疫原性和中和抗体生成水平。结果表明,HPV18L1蛋白可以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以可溶形式表达,经过纯化的HPV18 L1蛋白可以自发组装成为半径约为29.34nm、与HPV病毒外观相似的VLP。该VLPs在小鼠体内的中和抗体半数有效剂量为0.006μg,在兔及山羊体内诱导中和抗体滴度高达107。总之,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可简便高效地获得具有高度免疫原性的HPV18 VLPs,为HPV18...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病毒(SFTSV)培养和病毒滴度检测的方法,为其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取生长良好的Vero细胞铺六孔板接种SFTSV,每隔24 h收集培养病毒上清检测SFTSV病毒复制拷贝数,从而选取最佳时间点收获病毒液并用浓缩离心管浓缩病毒液,保存备用。将SFTSV病毒液进行10倍比稀释,每梯度200μL接种生长良好的单层Vero细胞,用3 m L高压灭菌的甲基纤维素-DMEM覆盖物覆盖每孔Vero细胞,约9 d后温和去除甲基纤维素-DMEM覆盖物,经预冷的4%甲醛固定细胞后,用结晶紫染色,PBS洗脱3次,计算空斑数。结果:根据病毒繁殖生长情况,病毒在第4 d后达复制高峰并随后进入平台期,第8天病毒复制开始下降。参照甲基纤维素-结晶紫空斑法实验结果,病毒滴度为6×106PFU/m L。结论:SFTSV病毒培养以及滴度检测方法成功建立,选取4天后收获病毒上清最佳,甲基纤维素-结晶紫空斑法形成的空斑清晰可数。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制备人乳头瘤病毒11型病毒样颗粒(HPV11 VLPs),并对其免疫原性和所诱导中和抗体的型交叉反应性进行研究。 【方法】 在大肠杆菌ER2566中非融合表达HPV11-L1蛋白,并通过离子交换层析,疏水相互作用层析其进行纯化。纯化后的HPV11-L1经体外组装形成病毒样颗粒,通过动态光散射,透射电镜检测其形态,并通过多种HPV型别假病毒中和实验评价HPV11 VLPs的免疫原性及型交叉反应性。 【结果】 HPV11-L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以以可溶形式表达。经过硫酸铵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具备完整空间构型且纯度在90%以上的灭活HIV-1病毒,用于HIV疫苗研究。方法应用化学制剂2,2’-dithiodipyridine(aldrithiol-2;AT-2)灭活HIV-1病毒,对灭活的病毒超速离心浓缩并洗涤去除灭活用的化学制剂AT-2。采用分子筛技术去除灭活病毒中残存的杂质蛋白质。结果 250μmol/L AT-2与HIV-137℃作用1 h可以彻底灭活病毒的感染性,同时保留病毒的免疫原性。灭活的病毒纯化后检测不到AT-2的残留,检测牛血清蛋白残余量低于50 ng/mL。结论灭活的HIV-1病毒经过纯化后纯度达到95.6%,可以满足作为HIV疫苗研究的免疫刺激剂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利用表达EBV GP350/220的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VMA△CK及复制性重组痘苗病毒VMA,注射乳鼠脑内,观察毒力。同时,用VMA△CK及VMA免疫Bal/c小鼠,经ELISA测定其特异性抗体水平。免疫血清用抗体中和EBV感染Raji细胞抑制产生早期抗原(NEA)法测定其中和抗体滴度。将免疫血清与P3HR-1细胞共同孵育后,测上清中EBV滴度以观察抗体体制EBV从P3HR-1细胞中释放效应。结果发现,VMA△CK毒力明显低于VMA,其LD50为4.5PFU/0.02ml,而VMA△CK的LD50大于10^6PFU/0.02ml。VMA△CK与VAM免疫血清中抗GP350/220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而初兔后抗痘苗病毒抗体水平VMA免疫组较VMA△CK免疫组高5倍左右。VMA△CK免疫组血清中和抗体水平没有明显差异。VMA△CK免疫血清稀释度与P3HR-1细胞培养上清中EBV滴度有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利用中华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细胞表达系统制备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 Erns蛋白,并分析其免疫原性。以BVDV-1 NADL标准毒株基因序列为基础,构建BVDV Erns蛋白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BVDV-Erns,转染悬浮培养的CHO细胞,进行上清分泌表达。SDS-PAGE分析Erns蛋白的表达和纯化,并用抗His单克隆抗体和BVDV阳性血清进行Western blotting鉴定纯化蛋白;进一步使用纯化的Erns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细胞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FA)实验检测血清抗体水平及其免疫反应活性,用病毒中和实验测定免疫兔血清的中和抗体滴度。BCA蛋白定量试剂盒检测纯化的Erns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持续流行,疫苗的研发和推广使用是阻止新冠疫情的关键手段。SARS-CoV-2核衣壳蛋白(NP)作为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是疫苗开发的潜在候选靶点。鞭毛素B(FlaB)可作为免疫佐剂,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对NP和NP-FlaB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开展了研究,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分别表达纯化了NP、NP-FlaB融合蛋白,将抗原通过皮下或鼻内途径免疫BALB/c小鼠,分析血清中NP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黏膜中NP特异性免疫球蛋白A(IgA)和NP特异性细胞因子分泌的T细胞应答。结果表明:一次皮下免疫NP或NP-FlaB融合蛋白足以引起抗NP的血清IgG抗体反应,能有效诱导分泌白细胞介素4(IL-4)的NP特异性效应T细胞,但NP和NP-FlaB融合蛋白组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鼻内途径免疫下,NP-FlaB融合蛋白免疫组血清中NP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和肺内黏膜IgA抗体滴度显著高于NP组。整体结果显示,SARS-CoV-2 NP和NP-FlaB融合蛋白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NPFlaB融合蛋白能引起黏膜免疫应答,两者均可作为SARS-CoV-2疫苗的候选蛋白。SARS-CoV-2 NP及NP-FlaB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的探究为后续新冠病毒NP疫苗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狂犬病病毒抗体胶体金检测试纸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建立一种特异、便捷、快速的狂犬病病毒抗体检测方法,对犬等动物免疫狂犬病疫苗后的抗体水平监测提供参考。用醋酸锌沉淀法沉淀狂犬病病毒CVS11,Sepharose 4FF进行层析纯化。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的胶体金,标记纯化的狂犬病病毒,喷于试纸的结合释放垫 (金标垫),将SPA (葡萄球菌表面A蛋白) 和纯化的兔抗狂犬病病毒IgG分别喷于试纸的T (检测线) 处和C (对照线) 处,组装试纸条。用制备的试纸条对261份犬血清进行检测,与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 (RFFIT) 检测的结果一致;对已知效价的犬狂犬病毒中和抗体 (VNA) 大于0.5 IU,结果为阳性;对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 (VNA) 小于0.5 IU/mL的血清,结果为阴性。制备的狂犬病病毒抗体胶体金检测试纸检测犬血清抗体,具有特异、便捷、快速的特点,能够检测出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大于0.5 IU的血清,适用于临床犬血清抗体水平监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人乳头瘤病毒16型病毒样颗粒的制备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技术从HPV16阳性阴道分泌物标本中获得HPV16 L1基因片段,并将其插入表达载体pTO-T7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TO-T7-HPV16-L1;以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R2566并表达HPV16 L1蛋白;所表达的HPV16 L1蛋白经过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和疏水相互作用层析等纯化步骤后,HPV16 L1纯度达到98%以上,并可在体外装配为直径50nm的病毒样颗粒;动物免疫原性研究结果显示,该病毒样颗粒可诱导高滴度的针对HPV16的中和抗体。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制备的HPV16病毒样颗粒具有纯度高,与天然病毒颗粒形态高度相似的特点,并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可以应用于HPV16病毒样颗粒的结构功能研究及HPV16疫苗研发等领域。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编码中蜂囊状幼虫病毒(Chinese sacbrood virus,CSBV)VP2结构蛋白的密码子进行优化来提高VP2蛋白表达量,并进行免疫原性研究确定VP2蛋白的免疫原性。通过对17株囊状幼虫病毒(SBV)和7株中蜂囊状幼虫病毒(CSBV)的VP2基因序列进行比对,选取代表毒株(GenBank:HM237361.1)CSBV-LN株VP2基因作为参考序列,并用在CSBV所有毒株中保守性相对较强的氨基酸替换CSBV-LN株VP2对应位置的氨基酸,通过在线软件(http://www.jcat.de/和http://genomes.urv.es/OPTIMIZER/)对其密码子进行优化,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optiVP2,并转化入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ren blot鉴定正确后,将表达蛋白纯化并免疫至白来杭母鸡,对免疫鸡的抗体水平和淋巴细胞增值指数进行检测,研究CSBV VP2蛋白的免疫原性。同时,收集免疫后鸡蛋制备卵黄抗体,经纯化再与CSBV相互作用后,接种于3日龄蜜蜂幼虫,观察接种后幼虫死亡率,研究卵黄抗体中和CSBV病毒能力。结果显示,优化后的optiVP2能够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其表达产物具有良好免疫原性,表达产物接种白来杭母鸡可诱导产生抗体,制备的卵黄抗体具有中和CSBV的作用。本实验实现了CSBV结构基因VP2在原核系统的高效表达,鸡免疫实验表明其具有良好免疫原性,并且可诱导鸡产生保护作用中和抗体,为进一步开发防治CSBV的生物制剂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人乳头瘤病毒52型(HPV52) L1蛋白,并获得HPV52病毒样颗粒(VLPs)。[方法]优化并合成HPV52L1基因,构建p ET-30a-52L1表达载体粒,转化大肠杆菌E. coli BL21 StarTM(DE3)。经IPTG诱导表达,阳离子交换层析纯化,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BALB/c小鼠免疫2次,初次后4w检测免疫血清中HPV52中和抗体滴度。[结果]获得纯度90%的HPV52L1蛋白,将获得的HPV52L1蛋白进行解组装和重组装形成VLPs,动态光散射观察到粒径约为70nm,透射电镜观察到50~60nm的均一VLPs,中和抗体滴度达25600。[结论]大肠杆菌系统表达人乳头瘤病毒52型(HPV52) L1蛋白,并经过一步柱层析纯化获得纯度达90%的L1蛋白,经解组装重组装获得粒径大小为50~60nm的VLPs,具有良好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