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犬瘟热病毒TN株血凝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RT PCR方法对分离的TN野毒株H基因进行了扩增 ,并将其克隆到pGEM T载体上 ,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TN野毒株H基因ORF全长 1 ,81 5bp ,编码 60 4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己报道的 7个CDV毒株相比 ,H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 92 %~ 99%之间 ,推导的H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 91 %~ 99%之间。TN株H蛋白潜在的N 联糖基化位点为 8个 ,而Onderstepoort弱毒株H蛋白为 4个 ;其中N端第 1 9~ 2 1、 30 9~ 31 1、 5 8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犬瘟热病毒附着或血凝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次对犬瘟热病毒(CDV)大熊猫(GP)毒株附着或血凝蛋白(H)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并与疫苗株Onderstepoort进行了比较.我们设计合成了4对引物,对GP株进行了RT-PCR扩增与测序.H蛋白基因全长为1 946 bp,开放阅读框架(ORF)始于21-23位的ATG,终止于1 842-1 844位的TGA,编码607个氨基酸,该基因序列已被GenBank收录.将GP毒株与GenBank中疫苗弱毒株Onderstepoort进行比较,二者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1.4%,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0.2%,GP和Onderstepoort株H蛋白的半胱氨酸残基数目均为12个且相对位置不变;疏水性有一定的变化,但推测的穿膜区位置(约35-55位氨基酸)是一致的;Onderstepoort株的H蛋白潜在的N-联糖基化位点为4个,GP株H蛋白为9个,糖基化位点的不同可能对GP株H蛋白的抗原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L 《兽类学报》2008,28(3)
根据GenBank发表的犬瘟热病毒(CDV)核酸序列[CDV5804(AY386315)、CDV01-2689(AY649446)、CDV A75-17(AF164967)、CDV 00-2601(AY443350)、CDV 98-2645(AY445077)、CDV 98-2654(AY466011)和CDV Onderstepoort (AF378705)],分别设计合成扩增CDV H基因和F基因的引物.采用RT-PCR技术扩增狐源CDV泰安株(CDV-FOX-TA)H基因和F基因,分别将H基因与F基因克隆进这pMD18-T载体,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DV-FOX-TA株H基因有1个ORF,全长1 842bp,编码607个氨基酸,与CDV Onderstpoort、CDV Convac的同源性分别为89.2%和90.6%,与CDV LP的同源性为98.7%.CDV-FOX-TA F基因有1个ORF,全长1 889bp,编码662个氨基酸,CDV F蛋白信号肽区域易发生突变,但F0蛋白裂解点(RRQRR)、13个半胱氨酸残基、4个潜在的天冬氨酰糖基化位点和2个疏水区都高度保守.CDV H基因和F基因系统发生分析表明,CDV-FOX-TA与CDV A75-17和CDV LP亲源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犬瘟热病毒(CDV)N基因核酸序列, 设计一对CDV N基因特异性引物, 采用RT-PCR扩增狐源CDV泰安分离株(CDV-FOX-TA)的N基因, 将PCR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 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 CDV-FOX-TA N基因含有1个ORF, 全长1572 bp, 共编码523个氨基酸。CDV-FOX-TA N基因与CDV疫苗株Onderstepoort、Convac的N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6.0%和95.9%, 与CDV野毒株N基因的同源性在98.4%~98.9%之间。CDV-FOX-TA N蛋白含有Tyr -Pro-Ala-Leu-Gly-Leu-His-Glu-Phe九肽序列, 是T细胞表位, 可致敏靶细胞, 在CDV N蛋白中高度保守。对CDV N基因进行系统发生分析, 结果发现CDV-FOX-TA与CDV强毒株的亲缘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犬瘟热病毒(CDV)N基因核酸序列,设计一对CDVN基因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扩增狐源CDV泰安分离株(CDV-FOX-TA)的N基因,将PCR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CDV-FOX-TA N基因含有1个ORF,全长1572 bp,共编码523个氨基酸.CDV-FOX-TAN基因与CDV疫苗株Onderstepoort、Convac的N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6.0%和95.9%,与CDV野毒株N基因的同源性在98.4%~98.9%之间.CDV-FOX-TA N蛋白含有Tyr-Pro-Ala-Leu-Gly-Leu-His-Glu-Phe九肽序列,是T细胞表位,可致敏靶细胞,在CDVN蛋白中高度保守.对CDV N基因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发现CDV-FOX-TA与CDV强毒株的亲缘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犬瘟热病毒(CDV)融合蛋白基因(F)序列, 设计引物扩增F蛋白部分信号肽区, 片段长369 bp。对2005年~2007年收集的犬瘟热阳性的水貂、狐、貉实质脏器、血液、尿液等样品进行扩增, 获得了13个CDV F蛋白部分信号肽区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发现, CDV野毒F蛋白该区段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与目前我国使用疫苗株CDV3及其他国内外疫苗株比较存在较大差异, 与CDV3对应区段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0.7%~83.2%之间, 而推导的对应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只有64.8%~71.3%。部分信号肽区的氨基酸疏水性分析, 推测其调控功能也发生变化, 本研究为CDV遗传变异和分子流行病学提供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河南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血凝素基因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本文对2008~2012年河南省麻疹病毒分离株进行了血凝素基因核苷酸氨基酸特征研究。该研究采用病毒分离、RT-PCR方法获取病毒血凝素基因扩增产物,再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2008~2012年共分离麻疹病毒12株,测序结果显示均为H1a基因型,核苷酸同源性98.0%~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97.2%~99.8%,通过与Edmonston-wt.USA/54/A毒株进行比较,在氨基酸240位点发生丝氨酸(S)突变成天门酰胺(N)的突变。上述检测结果显示,河南省2008~2012年麻疹野病毒流行优势株为H1a基因型,同源性较高,而且氨基酸改变导致糖基化位点的缺失,是麻疹病毒变化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8.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犬瘟热病毒(CDV)融合蛋白基因(F)序列,设计引物扩增F蛋白部分信号肽区,片段长369 bp.对2005年~2007年收集的犬瘟热阳性的水貂、狐、貉实质脏器、血液、尿液等样品进行扩增,获得了13个CDVF蛋白部分信号肽区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发现,CDV 野毒F蛋白该区段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与目前我国使用疫苗株CDV3及其他国内外疫苗株比较存在较大差异,与CDV3对应区段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0.7%~83.2%之间,而推导的对应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只有64.8%~71.3%.部分信号肽区的氨基酸疏水性分析,推测其调控功能也发生变化,本研究为CDV遗传变异和分子流行病学提供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9.
在2009~2010年监测年度开展甲型H1N1流感病毒学监测并进行病原学分离鉴定,以及对血凝素基因(HA)和神经氨酸酶基因(NA)特性分析,研究其基因变异情况。采集了17 126份发热患者的鼻、咽拭子标本,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Time RT-PCR)进行核酸检测,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4004份,总阳性率为23.38%。对阳性标本开展病毒分离,并对分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NA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利用DNAStar软件对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与WHO推荐的疫苗株相比,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流行株HA、NA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6.9%~99.3%和99.1%~99.6%;利用Mega 4.0软件进行基因进化分析和氨基酸进化分析发现,与WHO推荐的疫苗株相比,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流行株有21个血凝素基因的氨基酸发生替换,其中11个氨基酸位点位于抗原决定簇区,一个糖基化位点发生改变;有16个神经氨酸酶基因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一个糖基化位点发生改变;未发生神经氨酸酶蛋白275位H→Y的替换。结果显示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株HA基因和NA基因均具有高度同源性,HA蛋白和NA蛋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氨基酸替换,部分流行株抗原决定簇和糖基化位点发生改变,所有病毒均对达菲类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0.
禽Ⅰ型副粘病毒f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RT-PCR一步法对云南省不同禽类(鸡、鸽子)3株禽I型副粘病毒F基因进行扩增和克隆,并对其f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禽I型副粘病毒各毒株同源性为88.1%~94.9%,与疫苗株LaSota和强毒株F48E9的同源性为85.6%.所分离两株新城疫病毒在F蛋白裂解位点区(112~117aa)的氨基酸序列与强毒株在这一区域的序列完全相同,表明为强毒株.鸽I型副粘病毒F蛋白裂解位点区的氨基酸序列与PPMV ZQ98-1株在这一区域的序列完全相同,揭示为中强毒株.以1 662bp核苷酸绘制系统发育树,表明云南地方新城疫病毒属于基因Ⅶ型,鸽I型副粘病毒属于基因Ⅵ型.  相似文献   

11.
王君玮  姜平  王志亮  张维  任炜杰 《生物磁学》2009,(19):3633-3642
采用能稳定表达犬信号淋巴细胞活性分子(SLAM)的Vero-DST细胞从发病貉、狐狸和水貂病料,分离获得5株病毒,经电镜形态观察、RT-PCR检测、理化特性测定和人工感染发病试验鉴定,均为犬瘟热病毒(CDV),分别命名为HT-P(貉源)、THD1(貉源)、HD(貂源)、LN(貂源)和HB(狐源)。5个分离毒株TCID50为10-5.2~-7.3/ml;除鸡、鹅红细胞呈微弱阳性外,其余均未见血凝作用;对乳鼠的LD50分别为2×10-3.8~-4.8/ml,对实验兔无致病性,对貉有明显致病性作用。5株CDV H和N基因序列分析结果为5个分离株之间H基因nt序列同源性均达到97.5%以上,HT-P(貉源,山东青岛)与THD1(貉源,山东潍坊)的aa同源性为100%,二者与其他分离株间aa序列同源性为87.9%~99.1%;与chn等疫苗株基因nt序列和推导aa序列同源性普遍较低,分别为90.5~91.8和89.%~91.8%。5个分离株之间N基因nt序列同源性均≥94.5%,HT-P与THD1同源性最高(99.8%),分离株之间aa序列除HT-P、THD1与HD(貂源,山东青岛)同源性较高(99.0%以上)外,其他.分离株之间同源性低。与chn等疫苗株nt序列同源性较低(90.9~93.5%)。此外,HD和LN(貂源,辽宁大连)发病区域相距较远,但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但与HB(狐源,河北沦州)具有相对较低的nt同源性,提示野毒株在易感动物上可能存在种属差异。分离毒株与疫苗株之间H和N蛋白基因差异,可能与CD免疫失败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能稳定表达犬信号淋巴细胞活性分子(SLAM)的Vero-DST细胞从发病貉、狐狸和水貂病料,分离获得5株病毒,经电镜形态观察、RT-PCR检测、理化特性测定和人工感染发病试验鉴定,均为犬瘟热病毒(CDV),分别命名为HT-P(貉源)、THDI(貉源)、HD(貂源)、LN(貂源)和HB(狐源).5个分离毒株TCID50为10-5.2-7.3/ml;除鸡、鹅红细胞呈微弱阳性外,其余均未见血凝作用;对乳鼠的LD50 分别为2×10-308~4.8/ml,对实验兔无致病性,对貉有明显致病性作用.5株CDVH和N基因序列分析结果为5个分离株之间H基因nt序列同源性均达到97.5%以上,HT-P(貉源,山东青岛)与THDI(貉源,山东潍坊)的aa同源性为100%,二者与其他分离株间aa序列同源性为87.9%~99.1%;与chn等疫苗株基因nt序列和推导aa序列同源性普遍较低,分别为90.5~91.8和89.%~91.8%.5个分离株之间N基因nt序列同源性均≥94.5%,HT-P与THD1同源性最高(99.8%),分离株之间aa序列除HT-P、THD1与HD(貂源,山东青岛)同源性较高(99.0%以上)外,其他分离株之间同源性低.与chn等疫苗株nt序列同源性较低(90.9~93.5%).此外,HD和LN(貂源,辽宁大连)发病区域相距较远,但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但与HB(狐源,河北沦州)具有相对较低的nt同源性,提示野毒株在易感动物上可能存在种属差异.分离毒株与疫苗株之间H和N蛋白基因差异.可能与CD免疫失败有关.  相似文献   

13.
首次对犬瘟热病毒(CDV)大熊猫(GP)毒株附着或血凝蛋白(H)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并与疫苗株Onderstepoort进行了比较。我们设计合成了4对引物,对GP株进行了RT-PCR扩增与测序。H蛋白基因全长为1946bp,开放阅读框架(ORF)始于21-23位的ATG,终止于1842-1844位的TGA,编码607个氨基酸,该基因序列已被GenBank。将GP毒株与GenBank中疫苗弱毒株Ond  相似文献   

14.
新城疫病毒HN和F基因遗传变异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选取国内1999~2005年发生的NDV毒株,经CEF蚀斑纯化和SPF鸡胚增殖,对其融合蛋白(F)和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分别进行克隆测序,结合在GenBank中发表的具有F和HN基因的NDV序列,利用DNAStar软件,对其不同毒株的F或HN基因片段和全长、F和HN基因全长分别进行遗传变异的研究,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8.0进行同源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NDV毒株F或HN基因片段与其全长之间,核甘酸r≥0.973,氨基酸:0.911≤r≤0.968,遗传变异高度相关,但F与HN基因全长之间核甘酸的遗传变异呈现弱相关(r=0.312)。国内NDV野毒株之间HN核甘酸高度同源(同源率97%以上),而与La Sota同源率仅为79.2%~80.7%,且显示出明显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15.
为从分子水平掌握我国H9亚型AIV的遗传变异情况和流行规律,本研究汇集近年来从我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发病鸡群中分离到的23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通过RT-PCR方法和核苷酸序列测定获得了23个毒株的HA基因cDNA核苷酸序列。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这些毒株H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1%~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4%~100%;将这23个毒株和来自亚洲及世界其它地区的另外31株的HA基因cDNA序列同源性进行比较发现,分离自香港的HK170499株与日本的2个毒株关系较近;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CKGS199、CKTJ196、CKTJ296、CKSH300和CKBJ197五个毒株各发生了一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的丢失。54株H9亚型AIVHA基因55bp~1152bp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裂解位点尽管有10种基序,但本研究中的23株和近年来从我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分离的毒株则均为RSSR↓GLF;构成受体结合位点的191位氨基酸有一个规律,即所有中国大陆毒株与部分香港毒株都为N,其它毒株均为H,141aa~143aa处的糖基化位点有与191aa类似的规律,即:凡是191aa为N的毒株,该处均为NVS(CKBJ194除外),凡是191aa为H的毒株,则该处均为NVT;遗传发生关系分析,中国大陆毒株处于欧亚谱系的第一支。本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鸡群中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感染流行可能有一个共同的来源,这为制定防治该亚型禽流感流行的有效对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2013年3月发生的感染人的新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非结构蛋白1(NS1)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NS1重组质粒并表达。方法:从GenBank获得2006~2013年不同来源的H7N9亚型病毒NS1序列,并进行同源性比较;利用PCR方法从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株A/Shanghai/4664T/2013(H7N9)基因组cDNA中扩增得到全长NS1基因,并将该片段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重组质粒pET28a-NS1,经酶切鉴定,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后,IPTG诱导表达,且进行Western印迹分析。结果:经序列分析,2013年暴发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的NS1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100%,与之前暴发的H7N9型流感病毒NS1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86.4%~90.7%,表明2次暴发的该型流感分离株属于不同的进化分支;PCR扩增得到约680 bp的NS1基因序列,所克隆的NS1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5×103,Western印迹分析证实表达产物为H7N9禽流感病毒NS1蛋白。结论:为进一步研究H7N9亚型流感病毒NS1蛋白功能及基于NS1蛋白的抗病毒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应用RT—PCR技术,从兔出血症病毒中国分离株WX84中成功扩增出预期大小为1.7kb的特异性条带,将扩增产物提纯后克隆入pGEM^R—T载体,经转化、筛选及酶切鉴定后,获得了该株病毒衣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表明扩增的中国株BHD衣壳蛋白基因片段长度为1740bp,共编码580个氨基酸。该核酸序列与其它国家报道的多株BHDV序列相互间同源性高达98.2%一99.0%,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也达98.3%--99.1%,为极度保守片段。  相似文献   

18.
李柯 《昆虫知识》2012,49(3):673-680
运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核糖体蛋白s7基因(RPS7)的全长e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JN582331),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粘虫RPS7全长eDNA序列为762bp,包括5’非编码区32bp和3’非编码区67bp。其开放阅读框(573bp)编码190氨基酸肽链,具有核糖蛋白S7e蛋白家族典型特征。该肽链理论分子量为21.924ku,等电点为9.82,富含4种类型的特定功能位点。该蛋白序列与其他动物RPS蛋白序列具有96.8%-98.2%高度同源性。应用荧光实时定量技术建立了粘虫脑部胚后发育RPS7表达模式。RPS7表达量随胚后发育脑部重建呈现出动态变化,这一结果显示RPS7是在转录水平上呈现发育性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