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于杂种白兔的孤束核联合亚核(CNTS)内微量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E),引起血压降低和心率减慢,将小剂量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注入CNTS,本身不影响血压与心率,但减弱NE在CNTS中的降压降率幅度。于CNTS内微量注射盐酸吗啡,降低血压和心率;小剂量NE注入CNTS, 本身对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增强盐酸吗啡在CNTS中的心血管作用。结果表明,去甲肾上腺素在CNTS中的心血管效应至少部分由降压性阿片系统介导。  相似文献   

2.
实验在53只乌拉坦(1g/kg)麻醉,肌肉麻痹,人工呼吸的家兔进行,(1)第四脑室微量注射5μg血管紧张素Ⅱ(AⅡ)使平均动脉血压升高,肾神经放电频率增加,心率减慢;但注射前先去除减压反射,心率就不出现减慢。(2)预先在第四脑室注射1μg哌唑嗪可减弱AⅡ的加压作用和阻断肾神经放电频率的增加,加用3μg育亨宾后,AⅡ的加压作用无进一步减弱。(3)但预先在第四脑室注射1μg哌唑嗪和10μl精氨酸加压素抗血清,就可完全抑制AⅡ的加压作用。结果提示:第四脑室注射的AⅡ具有中枢加压作用,此作用是通过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实现的,且由中枢α_1受体和加压素介导。  相似文献   

3.
心房钠尿因子对麻醉家兔局部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工  何瑞荣 《生理学报》1990,42(1):37-44
在42只麻醉家兔,观察了静脉注射心房肽Ⅱ(AtriopeptinⅡ,APⅡ)对局部血流量以及动脉内注射 AP Ⅱ 对局部血管阻力的影响。结果如下:(1)静脉注射 APⅡ(30μg/kg)5min后,平均动脉压(MAP)降低11.0±1.5mmHg(n=8,M±SE,下同),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相似文献   

4.
用荧光分光与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与正常血压 WKY:大鼠脑内不同部位的去甲肾上腺素(NE)与血管紧张素Ⅱ(AⅠ)的含量。用尾筒法测量清醒大鼠尾动脉压。结果发现第8周龄 SHR 的血压及延脑、脑桥、下丘脑与尾核 NE 与 A Ⅱ含量和同龄WKY 相比,无明显差异。第12周龄以后,SHR 的血压逐渐升高,至20周龄时不再升高,维持在接近16周龄时的水平。可是 WKY 的血压无明显变化。在血压升高的早期与后期SHR 延脑、脑桥、下丘脑及尾核内 AⅡ含量显著高于 WKY,但 NE 的含量变化却不同,在早期与 WKY 有明显差异,而在高血压的后期无明显差异。提示在 SHR 高血压的早期 NE与 A Ⅱ均起作用,而在后期只 A Ⅱ起作用。向 SHR 侧脑室分别注射 Captopril 与6-OHDA,均引起血压下降,延脑与下丘脑内 AⅡ与 NE 含量均下降,两者表现同向关系。SHR 脑内AⅡ与 NE 这种同向变化在高血压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兔肾性高血压时的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智  何瑞荣 《生理学报》1989,41(4):338-345
14只雄性家兔在双肾缩扎术后12周,经氨基甲酸乙酯静脉麻醉,分别在缓冲神经完整、切断两侧减压神经或切断两侧窦神经后静注新福林或硝普钠升降血压以改变动脉压力感受器活动,观察其心率、后肢血管阻力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反射性变化,并与正常血压兔的反射效应相比较。主要结果如下:(1) 动物双肾动脉缩扎后12周,平均动脉血压(131±9mmHg)较正常动物血压(95±10mmHg)有显著升高(P<0.001);(2) 缓冲神经完整时,新福林和硝普钠升降血压诱发的心率反射性变化与正常血压动物相比显著减弱(P<0.001),而后肢血管阻力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反射性调节无明显改变,表明肾性高血压动物的心率反射性调节与外周循环的反射性调节机能不相平行;而由股动脉内直接注射新福林或硝普钠时,股动脉灌流压的增减幅度与正常血压动物相比并无明显差异;(3) 切断两侧减压神经或切断两侧窦神经后,在正常动物仅使反射性心率调节作用减弱,而后肢血管阻力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反射性调节无明显改变;但在高血压动物,除心率的反射性调节进一步减弱外,新福林和硝普钠升降血压时后肢血管阻力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反射性调节效应也显著地减弱(P<0.001),提示肾性高血压时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潜在调节能力降低。由此似表明,肾性高血压时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  相似文献   

6.
给乌拉坦麻醉六鼠侧脑室注射P物质(SP)10μg,引起动脉血压、心率和内脏交感神经放电增加。同样剂量的SP静脉注射后却引起血压降低。阿托品预处理不影响SP的开心率作用。预先脑室注射0.25,4,64μg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SP的升压效应有剂量依赖式对抗作用。以上说明脑室注射SP 引起的血压升高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导致心率加快及外周血管紧张性增加的结果,并提示SP的中枢升压效应可能与脑内释放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7.
家兔Bezold—Jarisch反射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0只麻醉兔,观察经冠脉内注射尼古丁诱发Bezold-Jarisch反射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反射效应表现为心率减慢、动脉血压和左心室收缩压降低以及左心室内压微分值减小。切断两侧窦神经和减压神经后,上述效应增强;两侧迷走神经切断后,多数动物反射效应消失。 冠脉内注射尼古丁后,心输出量和总外周阻力均下降。人工起搏心脏以防止心率减慢时,对上述效应无明显影响。动物阿托品化并切除两侧星状神经节后,心率减慢基本消失,但动脉血压降低的程度并无明显变化。结果提示,Bezold-Jarisch反射时所表现的动脉血压降低,可归因于心输出量减少和总外周阻力降低,而以后者为主。  相似文献   

8.
心房钠尿肽的中枢性心血管和肾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工  骆鸿 《生理学报》1991,43(6):537-547
在麻醉大鼠观察了颈动脉、脊髓蛛网膜下腔和侧脑室内注射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后,血压,心率或/和尿量、尿钠和尿钾的变化,并观察了 ANP 对血管紧张素Ⅱ(AGⅡ)中枢效应的影响。结果如下:(1)在大鼠头部交叉循环条件下,经受血鼠颈总动脉内注射α-人心房钠尿多肽(α-human atrial natriurctic polypeptide,α-hANP)(15μg/kg)后,受血鼠平均动脉压(MAP)无改变,而供血鼠的 MAP 降低,⊿MAP为-2.4±0.84kPa(-18±6.3mmHg,P<0.05),(2)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心房肽,Ⅱ(AtriopeptinⅡ,APⅡ)(5μg/kg)对血压、心率和尿量无明显影响;(3)侧脑室注射 APⅡ(20μg/kg)后血压和心率无显著改变,尿量仅在注射后第30至50min 时显著增加,而尿钠无改变;(4)侧脑室注射 AGⅡ(1μg/kg),血压升高,⊿MAP 为1.3±0.17kPa(10±1.3mmHg,n=10,P<0.001)。注射1h 后,尿量增加106%(P<0.01),尿钠增加642%(P<0.01);(5)事先侧脑室注射 APⅡ(20μg/kg),2min 后再注入 AGⅡ(1μg/kg),AGⅡ的中枢升压效应不受影响,⊿MAP为1.5±0.25kPa(11±1.9mmHg,n=7,P<0.01),而尿量和尿钠的增值明显减小。以上结果表明,ANP 难于透过血脑脑脊血屏障,可能与其分子量较大有关。在静脉注射 ANP 所致降压效应中,似无中枢机制的参与。ANP 对 AGⅡ  相似文献   

9.
杨绍年  王绍 《生理学报》1992,44(4):401-404
本文观察了麻醉大鼠外侧隔核(LS)内微量注射神经肽Y(NPY)引起的心血管效应。LS内微量注射NPY可使血压和心率明显增加,其加压反应呈量效关系,但心率加快反应则否。LS内微量注射生理盐水对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汪亦欣  姚泰 《生理学报》1987,39(1):26-32
在清醒家兔中,侧脑室内注射200μl 高张盐溶液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减慢,肾神经放电抑制和尿钠排出明显增多等反应,但肾血流量没有明显改变。切断双侧肾神经后,脑室内注射高张盐溶液引起的升压反应仍存在,但尿钠排出增多的反应不再出现。在肾神经完整的动物中,事先于侧脑室内注射纳洛酮(20μg/kg)对脑室内注射高张盐溶液引起的促尿钠排出作用没有明显影响。另外,电针“足三里”穴或电刺激腓深神经均不能进一步加深侧脑室内注射高张盐溶液引起的肾神经放电抑制,也不能使尿钠排出量进一步增加。以上结果表明,侧脑室内注射高张盐溶液引起的促尿钠排出作用依赖于肾神经的完整,内阿片肽在此反应中可能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脑内微量注射吗啡、纳洛酮对针刺降压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清醒犬的中脑中央灰质、海马背侧、乳头体上区等中枢部位微量注射生理盐水(2微升/2分钟),对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此时电针“足三里”穴对匀速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所致的实验性高血压具有显著的降压效应。在这种高血压的基础上,在以上三个部位微量注射吗啡(4微克/2微升/2分钟)可见血压短暂下降后又回升到原高血压水平,心率无显著变化。在这些部位微量注射纳洛酮后(4微克/2微升/2分钟)则以上电针降压效应消失。而在大脑顶叶内侧皮层微量注射吗啡对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在该处微量注射纳洛酮后,电针对实验性高血压仍有明显的降压作用。结果表明:电针对交感缩血管中枢的抑制与电针时中枢内产生的内(脑)啡肽对中脑中央灰质、海马、乳头体上区等部位鸦片受体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2.
李智  何瑞荣 《生理学报》1989,41(4):328-337
对81只麻醉兔,在静脉注射新福林和硝普钠升降血压而改变动脉压力感受器活动的条件下,观察心率,后肢血管阻力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反射性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 由新福林升高血压时,心率减慢、后肢血管阻力降低和肾交感神经活动抑制;硝普钠降低血压时引起相反效应。各指标的反射性变化有良好的可重复性。(2) 切断两侧减压神经或切断两侧窦神经后,静注新福林和硝普钠诱发的心率反射性变化均显著减弱(P<0.01);切断两侧减压神经较切断两侧窦神经后减弱得更为明显,其中对于新福林升压时的心率减慢反应差异显著(P<(0.05)。相反,对于新福林和硝普钠引起的后肢血管阻力反射性变化,与缓冲神经部分切断之前相比无明显差异;在对照肾交感神经活动已增高的基础上,硝普钠降压时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反射性兴奋效应降低,而新福林升压时的肾交感神经活动反射性抑制效应与神经切断前相比无明显差异。(3) 缓冲神经全部切断(SAD)后,新福林和硝普钠引起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变动幅度显著增大(P<0.05)。此时心率、后肢血管阻力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反射调节效应均明显减弱(P<0.001)。(4) 进一步切断两侧迷走神经后,残留的反射效应即行消失。 以上结果表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传入以单纯相加的方式对心率进行反射性调节,以主  相似文献   

13.
实验在麻醉狗中进行。静脉内匀速注射硝普钠时,平均动脉压和左心室收缩压明显降低,左心室dp/dt_(max)、-dp/dt_(max)和心力环面积均明显减小。此时电刺激一侧腓深神经可使动脉血压和左心室收缩压明显升高,dp/dt_(max)和心力环面积也显著增加。停止刺激后,动脉血压和左心室收缩压逐渐回向刺激前的水平。停止注射硝普钠5~15分钟后,上述各项观察指标基本恢复到注药前的水平。在用大肠杆菌内毒素造成休克的狗中,电刺激一侧腓深神经,也能使平均动脉压和左心室收缩压升高,同时dp/dt_(max)、-dp/dt_(max)和肠系膜血管阻力明显增高,但肾血管阻力增加不明显。本实验结果与以往的实验资料一起表明,在用扩血管药造成低血压时,躯体神经刺激引起的升压效应似乎以心肌收缩力增加为主;而在内毒素休克时,躯体神经刺激可通过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和增加内脏血管阻力而引起升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侧脑室内注射五肽胃泌素对大鼠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动脉血压和心率作为指标,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三碘季铵酚制动、呼吸机控制呼吸的SD大鼠上,观察到侧脑室内注射五肽胃泌素(G5,4μg)后动脉血压升高,3min时达峰值,由给药前的12.2±1.5kPa增至14.6±1.6kPa;心率增加,其最大值由给药前的435±53.9次/min,增至471.6±53.2次/min。而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pH和容积与G5相同)或静脉注射同剂量的G5,对上述指标均无影响。侧脑预先注射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10μg),可部分桔抗G5对血压和心率的增加效应;而侧脑室预先注射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4μg)或侧脑室预先注射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4μg)对G5的血压和心率增加效应均无影响。结果表明:G5具有中枢性升高动脉血压和心率的作用,此作用可能部分由脑内α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15.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为41肽,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它是垂体ACTH的主要生理调节因子。一般认为它是协调、整合内分泌和应激反应的重要介质。通常血压升高通过压力反射作用可使心率减慢,而在应激情况下,往往不但动脉压升高,而且心率明显加快。这种心率加快是否与CRF有关?最近Fisher给大鼠侧脑室内注射CRF,观察了它在应激反应中对心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观察了胆囊牵拉(或充气)对麻醉狗的心脏泵血功能的影响,并对与此有关的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活动作了分析。实验表明,胆囊牵拉不影响用来反映左室射血分数的 PEP/ET 值,但引起有显著意义的心率加快和平均动脉压的升高;如预先给动物注射心得安,则牵拉不再能引起心率改变,但仍引起血压的升高,同时出现泵血功能的下降;如预先给动物注射酚妥拉明,牵拉不再引起血压改变,但出现心率的加快和泵血功能的增强。实验结果说明,胆囊牵拉可能通过心脏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和动脉血管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而这两种作用在正常情况下有可能相互抵消,造成胆囊激惹不显著影响泵血功能的假象。对这一现象在临床上的意义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7.
肾动脉内注射腺苷兴奋肾神经传入纤维的自发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 HJ  Ma HJ  Liu YX  Wang QS 《生理学报》2004,56(2):192-197
应用记录肾神经传入纤维多单位和单位放电的方法,观察肾动脉内注射腺苷对麻醉家兔肾神经传入纤维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肾动脉内注射50,100和200nmol/kg腺苷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兴奋肾神经传入纤维的活动,而动脉血压不变。(2)肾动脉内预先应用选择性腺苷A1受体阻断剂DPCPX(160nmol/kg),可部分阻断腺苷对肾神经传入纤维的兴奋作用。(3)静脉应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0.1mmol/kg)预处理,延长并增强了肾神经传入纤维对腺苷的反应。以上结果提示,肾动脉内应用腺苷可兴奋肾传入纤维的自发放电活动,一氧化氮作为抑制性因素参与腺苷诱导的肾神经传入纤维兴奋。  相似文献   

18.
卢刚  杨Kun 《生理学报》1991,43(4):338-344
本文用苯肾上腺素和硝普钠改变血压,同步记录心动周期,用平均动脉血压-心动周期关系为指标,研究了 Grollman一肾一包型肾性高血压大鼠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Ar-terial baroreflex sensitivity,ABS)的变化。实验分为三组:Grollman 高血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手术后三周进行实验,结果如下:Grollman 高血压组的 ABS 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侧脑室注射150μg Captopril 后,Grollman 高血压组和假手术组的 MAP都下降,但 Grollman 组更明显(注射35 min 时,P<0.01 Fig.1),注射后35到60 min时,假手术组的 MAP 已趋稳定水平,而 Grollman 组仍有下降趋势。注射后60 min 时高血压组的 ABS 比注射前60 min 值明显增加,而假手术组的增加不明显(Fig.2)。此外向正常动物 i.v.c.注射8μg 血管紧张素Ⅱ,MAP 显著增加但 ABS 则显著下降。上述结果提示在Grollman 肾性高血压形成期,ABS 下降,这可能与中枢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9.
肖强  陈启盛 《生理学报》1994,46(1):72-77
本工作采用微量注射法向大鼠杏仁中央核注射β-End对大鼠血压和心率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β-End(100,250pg/1μl)可引起血压降低和心率减慢,(2)纳洛酮及β-End抗血清均可拮抗β-End的效应。(3)酚妥拉明及心得安均可翻转β-End的降低血压和减慢心率的效应。结果提示;杏仁中央核注射β-End引起的心血管效应是通过阿片受体内介的,并且与肾素能神经  相似文献   

20.
兴奋大鼠延髓A1区引起降压、降心率效应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东  顾蕴辉 《生理学报》1989,41(5):444-451
在水合氯醛麻醉、箭毒化、人工呼吸的大鼠,观察到:(1) A_1区注入谷氨酸钠引起明显的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2) 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明显衰减A_1区的降压,降心率效应。(3) 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预先注射酚妥拉明或心得安,均能明显衰减谷氨酸钠兴奋A_1区的降压效应,A_1区的降心率作用基本不受影响,将纳洛酮注入RVL后,A_1区的降压和降心率效应均无明显变化;注射荷包牡丹碱入RVL则使A_1区的降压、降心率效应反转。(4) RVL内注入酚妥拉明或心得安本身使基础血压降低,注射荷包牡丹碱入RVL则使基础血压升高(提示RVL内的α-,β-受体中介对RVE加压神经元的紧张性兴奋作用,GABA受体中介紧张性抑制作用);另一方面,RVL内注入心得安使基础心率减慢、注入纳洛酮或荷包牡丹碱使基础心率加快(说明β-受体中介紧张性心加速效应,阿片受体和GABA受体中介紧张性心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