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当把质粒消除株Ko42-7作为受体菌株,把产生卡那霉素产生菌Kp958-4作为供体菌株进行DNA转化时,获得了具有产生卡那霉素和形成孢子能力的转化子Ko-p77。Ko-p77与Kp958-4的抗菌谱和所用六种溶剂系统中的Rf值相似。这表明,S.kanamyceticus菌株间的质粒DNA可以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2.
Cohen等‘31研究大肠杆菌抗药性质粒R6 (此质粒携带卡那霉素、新霉素、氯霉素、四环 素、链霉素抗性),发现在用卡那霉素抗性、新 霉素抗性或氯霉素抗性作为选择性标记进行转 化时,极少数转化子失掉链霉素抗性。本文报 道大肠杆菌抗药性质粒pFD 3(此质粒携带四 环素、链霉素、氯霉素、氨苇青霉素、磺胺抗性) 在经结合转移或转化途径传递给大肠杆菌C'600 时,所得的转移子、转化子中四环素、氯霉素、氨 苇青霉素及磺胺抗性都能正确表达,而链霉素 抗性则不能完全表达。  相似文献   

3.
迄今文献中报道枯草杆菌基因克隆化都采用枯草杆菌168株及其突变体。本文采用我国分离的枯草杆菌Ki-2株及其突变体Ki-2-1 32(Thr~-Ile~-Val~-)和Ki-2-148(ura~-)为pUB110质粒DNA的受体菌株。用酸酚法提纯pUB110质粒DNA,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看不到样品中有染色体DNA的带。结果表明,Ki-2、Ki-2-132和Ki-2-148都可作pUB 110质粒的受体菌,其转化频率在10~(—3)—10~(—8)之间,因菌株和条件不同,频率有所差异。Ki-2-132的转化效率为每微克DNA可产生10~4转化体。pUB 110质粒DNA浓度在0.01—1.00μg/ml之间时,转化体数目随DNA浓度增加而增加,其中,在浓度为0.01—0.1μg/ml之间成直线关系,测定的DNA依赖指数为1.04,系一级反应。从pUB110质粒DNA转化168、Ki-2、Ki-2-132、Ki-2-148的转化体中提取的质粒DNA仍具有pUB110质粒DNA的抗卡那霉素的转化活性。从转化体提纯的质粒DNA的电泳图以及EcoRI消化后的电泳图与原来的pUB110 DNA的电泳图相同。  相似文献   

4.
刘成君 《遗传》2002,24(4):455-458
用卡那霉素抗性(Kan^r)基因对成团肠杆菌固氮质粒pEA9进行活体遗传标记。将来自质粒pEA9的3.0kb片段(nif ENX)克隆到pBR322载体中,再将卡那霉素抗性(Kan^r)基因插入到3.0kb的片段中,构建成供体质粒pST5。将该质粒转化到含有待标记质粒pEA9的E.a.339菌株中,然后在AP培养基中消除供体质粒,筛选得到40个失去了pST5并保持卡那霉素抗性的克隆,分析表明它们不是质粒pEA9和pST5的共整合体,而是卡那霉素抗性基因通过两个质粒在nifENX区域内的DNA间的同源重组整合到了质粒pEA9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λRed重组系统敲除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spvC。[方法]首先以质粒p KD4为模板,扩增得到两侧含spvC同源臂、中间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线性DNA片段。再将此线性片段电转入具重组功能的感受态沙门菌菌株,发生重组后,卡那霉素平板筛选阳性转化子。最后利用表达FLP重组酶的质粒p CP20,将FRT位点之间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消除,用PCR鉴定。Western Blot检测野生沙门菌和spvC敲除株感染的He La细胞ERK磷酸化水平。[结果]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spvC敲除株构建成功,spvC敲除株感染的He La细胞内ERK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成功构建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spvC敲除株,验证了spvC基因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Red重组系统敲除鲍曼不动杆菌ATCC 17978的asaA。方法设计上下游引物中包含asaA的同源序列,并以pKD4质粒为模板,扩增含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DNA片段。将该片段转化于表达重组酶的17978感受态细胞中,在卡那霉素筛选压力下,得到经两次同源双交换的具有卡那霉素基因标记的突变菌株。随后,在重组酶的作用下将抗性基因去除,最终得到无抗性基因标记的突变菌株ΔasaA。结果通过该重组系统,首先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DNA片段替换了基因组中asaA的DNA片段,然后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DNA片段消除,最终获得了asaA缺失的突变体。结论通过Red重组系统为鲍曼不动杆菌中其他基因的缺失突变提供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PCR扩增了集胞藻PCC6803的slr1761基因,进一步以PGEM-T为载体将其克隆到大肠杆菌中,构建了P1761质粒。通过DNA体外重组,以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插入目的基因片段,构建了既含目的基因上游及下游序列、又携带选择性标记卡那霉素抗性的PK1761质粒。该质粒转化野生型集胞藻PCC6803细胞,利用同源重组原理获得了能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的基因敲除突变株。对该突变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验证了其基因结构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本实验室构建的含蓝藻Plectonema boryanum内源小质粒的穿梭质粒pPRS-1,改建成含热诱导启动子、泛素融合的胸腺素α1(UB-Tα1)目的基因、卡那霉素抗性选择标记、rbcS终止子的新的穿梭表达重组质粒pPREUT。将这种重组质粒转化蓝藻Synechococcus sp.PCC7942,通过抗性筛选获得了具卡那霉素抗性的转化藻株。经Southern-blot杂交证实,穿梭表达质粒已转入蓝藻Synechococcus sp.PCC7942细胞中,在42℃热诱导30min后,目的基因UB-Tα1得到较高水平表达,表达量约占总蛋白量的7.5%。  相似文献   

9.
分离了254种动物的肠道菌,其中兽类127种、鸟类78种、爬行类33种、两栖类4种、鱼类12种。用5种抗生素进行抗性测定后,分离到271株抗性菌株。用接触转移实验测定,其中41株的抗性可以转移,抗性不能转移的菌株经SDS消除实验测定,结果有154株的抗性可以消除。将抗性能转移的菌株和10%的抗性不能转移但经SDS可以消除的菌株,用抽提DNA或制备溶菌物进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除染色体带外,均有质粒带,说明这些可转移和消除的抗性都是由抗药性质粒所控制。其中P族质粒4个,能启动染色体转移的质粒4个。  相似文献   

10.
从多粘菌素E产生菌多粘芽孢杆菌中分离到两株药物抗性菌株,其中P19-4为双重抗生素抗性菌株(Ap~R、Sm~R),P250-2为多重抗生紊抗性菌株(Pen~R、Ap~R、Sm~R、Em~R、Tc~R、Nm~R、Cm~R、Km~R)。用吖啶橙消除质粒试验及亚硝基胍回复突变试验,初步证明抗生素抗性基因在质粒上,而决定多粘菌素E生物合成的基因可能在染色体上。用琼脂糖-溴化乙锭凝胶电泳分析在两株菌的DNA中鉴别出明显的质粒带,用电镜方法在两株菌的DN^制剂中均观察到共价闭合超螺旋和开放型环状两种构型的DNA分子。  相似文献   

11.
李蔚  钟慧斌  刘桦  董鸣鸣  夏涛  张欣  周天鸿 《生态科学》2004,23(2):187-188,191
从不同区域土壤中分离细菌:对其进行氨苄青碡素、卡那霉素和氯霉素的抗性测试,以及抗药性质粒分析。结果表明,对照区和生活区土壤细菌抗氨苄青霉素和卡那霉素菌株比例未见显著性差异,未检出抗氯霉素细菌。保护区中抗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菌株含质粒比例均为18.2%,生活区中抗氨苄青霉素和卡那霉素菌株含质粒比例分别为36.4%和27.3%。随机抽提质粒转化无抗忡菌,表明部分抗菌素抗性基因是由质粒携带。实验结果认为本地土壤中抗菌素抗性菌分布差异尚未有显著性表现。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证明铜绿假单胞菌AS1.860菌株降解萘能力与质粒的关系,我们以菌株AS1.860作供体菌,AS1.860-30(B-2~-)作受体菌进行转化。转化子BS1.860CI具备了供体株的遗传特性,转化频率为8×10~(-8)。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酶切图谱观察,二者质粒DNA迁移区段和酶切图谱相同,表明质粒与萘的降解及铜绿色素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从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卡那霉素链霉菌噬菌体SKJl,该噬菌体在卡那霉素链霉菌及林肯链霉菌菌苔上产生混浊的噬菌斑。从噬斑中长出的菌落后代对SKJl噬菌体的感染产生了抗性。单株传代未见自发释放游离噬菌体。紫外线照射亦未发现诱导现象。抗性菌株经10ug/ml丝裂霉素C处理后,其中一株能释放出约5.9×103pfu/ml游离噬菌体颗粒,推测这些抗性菌株可能是溶源性菌株。菌落原位杂交实验证实抗性菌株的DNA与SKJl噬菌体DNA有同源性,说明这些抗性菌株已被SKjL噬菌体溶源化,从而确证SKJl噬菌体为一温和性噬菌体。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本实验室构建的含蓝藻Plectonema boryanum内源小质粒的穿梭质粒pPRS-1,改建成含热诱导启动子、泛素融合的胸腺素α_1(UB-Tα_1)目的基因、卡那霉素抗性选择标记、rbcs终止子的新的穿梭表达重组质粒pPRFUT。将这种重组质粒转化蓝藻Synechococcus sp.PCC7942,通过抗性筛选获得了具卡那霉素抗性的转化藻株。经Southern-blot杂交证实,穿梭表达质粒已转入蓝藻Synechococcus sp. PCC7942细胞中;在42℃热诱导30min后,目的基因UB-Tα_1得到较高水平表达,表达量约占总蛋白量的7.5%。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波结合链霉素抗性筛选法选育放线菌素D的高产菌株。通过考察链霉素对Streptomyces rubiginosohelvolus FIM-N31菌株孢子生长情况的影响确定链霉素致死浓度,出发菌株FIM-N31的孢子经微波辐照处理后,涂布在含链霉素致死浓度(50 μg/mL)的培养基平板上培养,获得了大量的链霉素抗性基因突变株。摇瓶发酵筛选突变株,结果获得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放线菌素D高产菌Str186,其产放线菌素D的能力比出发菌株提高了8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从丹麦乳酪发酵启子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 (Lactococcuslactissubsp .cremoris)W56中 ,分离到一个 2 2 4kb的质粒pJW566,将该质粒转化到无质粒且噬菌体敏感的L .lactisMG1 61 4、SMQ86菌株中 ,所得转化子对常见 963、c2和P335属的噬菌体具有一定抗性。经测定噬菌体以及含有pJW566的菌株所繁育的噬菌体效价 ,发现该质粒对外源DNA具有限制和修饰 (Re strictionandModification ,R M)作用。将pJW566转化到一株噬菌体敏感的乳酪工业生产菌株L .lactisCHCC2 2 81 ,在牛奶发酵中 ,表现出较强的噬菌体抗性。体外内切酶活性测定表明 ,该质粒具有的限制性内切酶需要Mg2 +和ATP ,而AdoMet(S adenosylmethionine,AdoMet)对酶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苏芸金杆菌包括30个亚种标准菌株在内的34个菌株对6种抗菌素的抗性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所有被试菌株对氨苄青霉素50—200单位/ml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其中有17个菌株对链霉素12.5ug/ml、18个菌株对四环素25单位/ml显示出弱抗性。全部供试菌株对链霉素25—50ug/ml、四环素50单位/ml、红霉素12.5—50ug/ml、氯霉素12.5—100单位及卡那霉素12.5单位/ml均未显示出任何抗性。显微镜检查了部分菌株在含四环素25单位/ml,链霉素12.5ug/ml培养基上形成的抗性菌落的菌体发育情况,在所检查的11株链霉素抗性菌落中,有6个菌株的抗性菌落可形成正常的芽孢和晶体,在10株四环素抗性菌落中,有8个菌株可形成正常的芽孢和晶体。试验还测定了其中5株苏芸金杆菌对四环素25单位/ml的抗性频率为7.7—13.2%。  相似文献   

18.
考查了27株球形芽孢杆菌有毒株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麦迪霉素、核糖霉素、利福平、吖啶黄、磺胺和迭氮钠的自然抗性。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对高浓度的链霉素和迭氮钠及低浓度的氯霉素有抗性,大部分菌株对四环素有抗性。所有菌株对所考查的其它几种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Red重组系统敲除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前噬菌体片段CP-933Y,进而构建CP-933Y缺失突变株。方法: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菌株为模板,加入酶切位点PCR扩增前噬菌体CP-933Y上、下游各600 bp的同源臂序列;酶切后分别连接到p UC19-kan质粒的卡那霉素(包含FRT位点)抗性基因两侧,构建中间是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标记含有目的基因上、下游同源序列的线性片段;导入含有p KD46质粒的O157∶H7菌株中,利用Red编码的同源重组酶使该片段与目的基因上、下游发生同源重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置换菌株中CP-933Y前噬菌体片段,最后导入p CP20质粒去除卡那霉素抗性标记基因。结果:经PCR及测序验证,O157∶H7菌株中前噬菌体片段CP-933Y被敲除,敲除株与野生株具有相似的生长曲线。结论:构建了大肠杆菌O157∶H7前噬菌体CP-933Y缺失株,为进一步研究前噬菌体CP-933Y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对抗生素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查了27株球形芽孢杆菌有毒株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麦迪霉素、核糖霉素、利福平、吖啶黄、磺胺和迭氮钠的自然抗性。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对高浓度的链霉素和迭氮钠及低浓度的氯霉素有抗性,大部分菌株对四环素有抗性。所有菌株对所考查的其它几种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