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波  李保仝 《病毒学报》1995,11(2):169-172
用人工合成的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V-Ag)肽建立了检测抗HDV-IgM抗体的ELISA方法。本法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特异性强,与抗HAV-IgM'抗HBc-IgM、抗HBs-IgM、抗HCV-IgM、抗CMV-IgM、抗RV-IgM、类风湿因子(RF)及抗核抗体(ANA)阳性血清均不起反应,且可被2-巯基乙醇阻断而不起反应。经初步临床应用,31例正常人血清抗HDV-IgM全部阴性,28例慢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HCV/HBV 复合疫苗的可行性,将合成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PCX与HBsAg 基因连接成PCXS基因,与β-半乳糖苷酶(GZ)基因融合后在大肠杆菌及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中获得表达.目的蛋白GZ-PCXS可被抗-HBs 及抗-HCV 抗体所特异识别.GZ-PCXS抗原皮下注射免疫ICR小鼠后,诱发了较高水平的抗-GZ-PCXSIgG反应.构建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3261(pWR/PCXS)口服免疫小鼠后,诱发了高水平的CD8+ T细胞增殖反应及抗GZ-PCXSIgG反应.所有免疫小鼠均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该研究揭示,HCV/HBV 复合抗原可诱发特异性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而活菌苗口服可能是理想的免疫途径,为HCV/HBV 双价疫苗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抗丙肝病毒核心抗原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基因工程重组技术获得的丙肝病毒(HCV)核心蛋白抗原与鼠血清白蛋白交联后免疫Balb/c小鼠,用杂交瘤技术成功地建立了4株稳定分泌抗核心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试验结果表明,该4株McAbs与免疫抗原及核心区C33肽、CP9、CP10抗原有较强的抗原-抗体反应,与HCV NS3、NS4、NS5无反应,在竞争ELISA中,对HCV-IgG阳性血清有较好的抑制作用。4株McAbs中3株为IgG2  相似文献   

4.
HCV核心蛋白免疫优势肽AA32—45抗原化抗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定点突变,在抗HBsAg单克隆抗体重链V区产生一个XhoI位点并插入编码HCV核心蛋白免疫优势肽AA32 ̄45的互补寡核苷酸片段,构成抗原化VH基因。抗原化VH与人γ3恒区cDNA拼接成嵌合重链基因并与嵌合轻链基因共同构建成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转移载体,经共转染筛选到重组病毒BacHL-E1和BacHL-E2,感染Sf9细胞分别表达Ig-E1和Ig-E2。Ig-E1与正常免疫球蛋白分子一样能形成四聚  相似文献   

5.
新型HCV EIA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永平  曹经缓 《病毒学报》1994,10(2):118-127
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结构区核壳蛋白(C)区抗原、膜蛋白E1和E2区抗原,以及非结构区NS3-NS5区抗原的区段,已经在原核细胞中获得有效的表达。同时,相应区段中的优势抗原表位肽也经化学合成法大规模地制备。HCV基因组上各区段抗原性的分析发现,由C区和NS3区分别编码的C抗原和C33c抗原是HCV基因组上两个优势抗原区段。其相应的抗体出现早(感染后6周可检出抗C33c抗体),阳转率高(约99%阳性检出率),特异性和重复性均优于其它区段抗原。以中国人HCV的C33c重组蛋白和分支状合成肽MAP-C-19为复合抗原,研制了适合我国抗HCV抗体检测的新型丙型肝炎病毒酶免疫测定(HCVELA)诊断试剂盒。它同当代美国Abbott/UBIHCVELA诊断试剂的符合率约98%,同加拿大YES公司HCVEIA诊断试剂的符合率约97.8%,阳性检出率提高了约2%,3次重复性达100%,表明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均达到了当代第二代JCVELA诊断试剂的水平。我国人群中抗HCV抗体的分布情况为:正常人群的检出率1%-2%;外科类住院病人检出率约28.8%;肝炎患者抗HCV阳性率为34.4%,慢活肝、肝硬化和重症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6.
肝硬变中丙型肝炎病毒C33c抗原及HBxAg的分布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抗HCVC33c抗原2B6株单克隆抗体和抗HBxAg多克隆抗体。以ABC法对86例肝硬变组织进行HCV及HBV相关抗原定位研究,HCVC33c抗原及HBxAg在肝硬变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6.7%及62.8%,C33c抗原和HBxAg阳性占所检病例88.4%,二者同时阳性为51.2%,HCVC33c抗原位于肝硬变组织的肝细胞胞桨内,充满整个胞桨,细胞核及胸膜未见阳性;阳性细胞呈弥温、局灶及散在分布  相似文献   

7.
作者应用抗HCVNS3区C33c抗原2B6株单克隆抗体和抗HBxAg多克隆抗体,采用ABC法对102例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PHC)组织进行了HCV及HBV抗原定位研究。HCVC3。抗原及HBxAg在PHC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81.4%及74.5%,C33c抗原或HBxAg阳性占所检病例94.1%,相同病例二者同时阳性为61.8%。102例PHC中50例有癌旁肝组织,其C33c抗原和HBxA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62%和92%。HCVC33c抗原定位于肝癌细胞的胞浆内,胞核未见阳性信号。C33c抗原阳性细胞在PHC中呈散在、局灶分布为主,在癌旁肝组织呈弥漫分布为主。本文结果提示HCV感染在PHC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抗原捕捉ELISA方法检测了HCV感染者血清中抗-HCVIgG抗体轻链Κ和λ的比值,发现所检测的抗HCV-NS4、抗HCV-CP1和抗HCV-CP2抗体轻链的表达呈现明显的偏斜,65例抗HCV阳性者中63例(占96.9%),至少一种抗HCV抗体К/λ偏离了正常1∶1的比值,尤以λ链较多,分别占65.6%、89.9%和70.2%,但任何一个HCV感染者血清抗-HCV抗体既可能是Κ链占优势,也  相似文献   

9.
戊肝与丙肝病毒在献血员人群中感染状况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市售试剂对武汉地区乡村献血员进行血清抗HEV与抗HCV检测,两者的阳性率分别为5.74%及9.35%。在288份有ALT记录的单采浆献血员中,有近期ALT升高史的献浆者抗HEV及抗HCV检出率分别为14.04%及14.18%,均显著高于无近期ALT升高史的献浆者。对上述标本同时进行多项血清HBV标志检测,抗HEV阳性及抗HCV阳性组献血员多项HBV标志检测结果与相应阴性组比较均未见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应用ELISA和PCR法检测502例乙肝病人血清,401例HBsAg阳性血清中,有114例(28.4%)抗-HCV和HCVRNA双项阳性,25例(6.2%)HCVRNA单项阳性;21例(5.2%)抗-HCV单项阳性。将HBsAg乙肝病人分成HBVDNA,HBeAg阳性组和HBVDNA,HBeAg阴性组。前者抗-HCV阳性率为11.6%~20.5%,HCVRNA阳性率为16.2%~20.5%。后者抗-HCV阳性率为20.2%~55.6%,HCVRNA阳性率为23%~60.3%。结果说明长期携带HBV者和慢性乙肝病人均可重叠HCV感染。HBVDNA阳性组抗-HCV和HCVRNA阳性率明显高于HBVDNA阳性组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研究近年来发展异常迅速,多种抗体检测试剂盒的问世及PCR方法在HCV检测中的应用,为献血员的筛选及降低输血后肝炎的发病率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近来,人们对HCV的基础理论及临床诊断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HCV-McAb的研制及应用工作已开始见报导。本文仅就HCV-McAb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用人工合成的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V-Ag)肽建立了检测抗HDV-IgM抗体的ELISA方法,本法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特异性强,与抗HAV-IgM、抗Hk-IgM、抗HBs-IgM、抗HCV-IgI、抗CMV-IgM、抗RV-IgM、类风湿因子(RF)及抗核抗体(ANA)阳性血清均不起反应,且可被2-巯基乙醇阻断而不起反应。经初步临床应用,31例正常人血清抗HDV-IgM全部阴性,28例慢活肝患者检出率为32.1%(9/28),17例慢迁肝患者血清阳性率为11.8%(2/17)18例肝癌和肝硬化病人血清阳性率为22.2%(4/18)这三组病人与正常对照者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此外,抗HDV-IgM阳性血清的ALT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参考范围,提示在HDV感染过程中,患者肝细胞进一步受损。实验结果证明,抗HDV-IgM是诊断HDV感染的重要指标,对HDV感染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丙肝病毒IgM抗体检测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东燃公司的重组结构区和非结构区抗原建立的抗HCV-IgM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敏感性高。只在丙肝病人组检出而健康献血员均为阴性,与抗HAV、HBV的IgM抗体无交叉反应,且排除了RF干扰和IgG占位引起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适用于抗HCV-IgM的临床检测。对24例丙肝病人的抗HCV-IgM检测结果显示,急性丙肝病人血清抗HCV-IgM检出率较高(75%,6/8),且随ALT正常而消失或滴度下降。慢性病人抗HCV-IgM检出率为56.3%(9/16),其中7例IgM持续阳性者为慢性活动性丙肝,说明慢性病人抗HCV-IgM与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结果提示抗HCV-IgM的检测在急性肝炎的诊断及慢性丙肝的预后和转归上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PCR与ELIS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的比较李京培王明丽史百芬陆应玉(安徽医科大学230032)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其特异的核酸序列HCV-RNA和抗-HCV等。目前国内临床大多数HCV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依靠抗HCV-IgG检查,但急性期抗体检出率仅能达到60%(37.6~82.8%),部分病例可呈阴性反应[1]。说明用ELISA检测HCV有相当部分漏检,不能发现早期患...  相似文献   

15.
用丙型肝炎病毒重组蛋白C33_c抗原免疫BALB/c小鼠,运用杂交瘤技术成功地建立了7株能稳定分泌抗C33_c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1H6D2、2G1A6、3A4A8、3E3E7、4G12C10、4A10C2、5F4B6.试验结果表明,7株McAbs具有良好的HCV特异性,间接ELISA法测得小鼠腹水McAb效价为1:10 ̄4-1:4×10 ̄4;竞争抑制实验和相加指数测定证实7株McAbs识别相关的抗原表位;7株McAbs中1株为IgM(5F4B6),其它6株为IgG(2a)。  相似文献   

16.
肝炎病毒与EB病毒重叠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肝炎病毒(HV)与EB病毒(EBV)重叠感染的状况和后果,我们用免疫酶法对154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了EBVIgA抗体检测。结果发现,急性肝炎、慢性轻度肝炎、慢性中度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VGA-Ig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4.0%、30.0%、53.3%、63.3%、40.0%和72.7%,与健康人(5.3%)比较,有非常显著升高(P<0.01);原发性肝癌又较急性肝炎和慢性轻度肝炎高,并有非常显著意义差异(P<0.01)。HBV和HAV+HBV感染者比较,前者又较后者低(P<0.01)。重叠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均为“肝炎型”,未见咽炎、腺热、胃肠、肺炎、肾炎、神经等类型。重叠感染者的CD+3及CD+4T细胞下降,CD+8T细胞及IgG,IgM升高,与健康人比较差异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果提示:HV感染,不仅因免疫失调易感EBV,又可因重叠感染而进一步使免疫功能失调;对病毒性肝炎的处理应强调免疫调节治疗。  相似文献   

17.
张树林 《微生物与感染》1993,16(5):193-195,199
丙型肝炎病毒(HCV)特异检测方法建立后发现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抗-HCV检出率高,有人提出HCV感染有可能为AIH的启动因素之一,尤为Ⅱ型AIH。区别抗-HCV阳性的肝炎为丙型肝炎还是AIH十分重要,因两者的现行治疗措施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8.
HRP-HBVDNA探针在临检应用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便的检测血清HBVDNA的方法。参照Renz等人的标记方法,构建了直接酶标HRP HBVDNA探针。此探针经与固定在硝酸纤维素滤膜上的血清靶DNA杂交后,可通过化学发光自显影检测技术观察结果。敏感度可检测0-1pg靶DNA,相当于同位素探针的灵敏度。对63份HBsAgHBeAg和Anti HBcELISA阳性血清以及24份HBsAgAnti HBc阳性,HbeAg阴性血清用HRP HBVDNA探针进行检测,结果探针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00%(63)和58%(14);对50份HBsAg,ELISA阴性和ALT正常的血清,探针HBVDNA全部阴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小红  王升启 《病毒学报》1999,15(3):224-230
为探讨反义寡核苷酸对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活性,研究和开发新型抗HCV药物。采用HCV5’NCR调控荧光素酶基因的稳定表达细胞株HepG2.9706,评价了3条针对HCV调控基因的ASODN,即HCV363,HCV349及HCV279。将Lipofectin包封的ASODN与HepG2.9706细胞株每天作用5小时,连续3天后检测荧光素酶活性。  相似文献   

20.
曾在一个儿童患者体内,发现一个新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株,其HBsAg主蛋白aa126发生Ile(ATT)到Ser(AGT)的取代。已知adr/ayr亚型HBsAg126位为Ile,而adw/ayw亚型HBsAg126位为Thr,表明HBsAg126Ser是一个新的变异株。用计算机做结构分析的结果表明,突变体HBsAg126Ser主蛋白aa120-aa130区段的二级结构与野生型adrHBVHBsAg126Ile相比发生明显的改变。这种构象的变化可能会影响a抗原决定簇(a124-aa147)的抗原性。为了证实这一点,构建了突变S基因表达质粒,在SV40早期启动子的控制下进行抗原表达。利用HBsAg9肽(Thr-Ile126-Pro-Ala-Gln-Gly-Thr-Ser-Met)抗i单克隆抗体和9肽(Thr-Thr126-Pro-Ala-Gln-Gly-Thr-Ser-Met)抗t单克隆抗体进行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表明,这种Ser126突变蛋白对抗i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性比野生蛋白减弱,对抗t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性则与HBsAg126Thr接近。但用三种抗-a单克隆抗体的检测结果揭示,突变蛋白HBsAg1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