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植物磷脂酶D基因表达与衰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脂酶D (PLD)是一种重要的磷脂水解酶,在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磷脂酶D能激活许多重要的细胞生理功能,包括调控细胞膜的重建、跨膜信号传导及细胞内调控、细胞骨架组装、防御反应以及种子萌发和植物的衰老等。对磷脂酶D的基本特性、磷脂酶D基因特异性表达模式及其活性抑制与植物衰老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并探讨和展望了今后植物磷脂酶D基因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构建含有RGD受体结合位点口蹄疫病毒(FMDV)Asia1/JS/China/2005株的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方法】采用定点突变方法,构建Asia1型FMDV含有预期突变的全长cDNA克隆pFMDV-RGD。pFMDV-RGD重组质粒经NotI线化后,与表达T7 RNA聚合酶的真核质粒pcDNAT7P共转染BHK-21细胞,进行FMDV-RGD病毒拯救。【结果】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FMDV含有RGD受体位点的Asia1/JS/China/2005全长cDNA克隆。共转染实验获得拯救病毒,对拯救的病毒分别进行序列测定、间接免疫荧光、电子显微镜观察和乳鼠致病性分析,表明成功拯救了含有RGD受体结合位点的Asia1/JS/China/2005株FMDV。【结论】该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含有RGD和RDD受体结合位点2个拯救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RPSA基因缺失的乳仓鼠肾细胞(baby hamster kidney cells,BHK21)细胞系,为开展RPSA调控病毒复制机制研究提供工具;同时,初步探究RPSA对塞内卡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根据GenBank中仓鼠的RPSA基因序列找到产生不同转录本的共同外显子段,设计并合成4对引导RNA(sgRNA),分别构建至PX330载体中;经过筛选选择打靶活性较高的PX330-RPSA-sgRNA2质粒用于后续敲除细胞系构建。将PX330-RPSA-sgRNA2质粒转染BHK21细胞后,通过有限稀释法筛选单克隆细胞,通过Westernblot及序列测定检测RPSA基因的敲除。通过Westernblot及qPCR分析比较塞内卡病毒在野生型及RPSA基因敲除BHK21细胞中的复制差异。【结果】Western blot检测及序列测序证实了RPSA基因敲除单克隆细胞构建成功。进一步研究发现,塞内卡病毒在RPSA基因敲除细胞中的复制水平明显低于其在野生型BHK21细胞中复制的水平。【结论】成功构建了RPSA基因敲除的BHK21细胞系,首次表明RPSA对塞内卡病毒的复制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开展RPSA在细胞内调控病毒复制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并评价新型中药栓塞剂介入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动物实验研究情况。方法:检测并分析新型中药栓塞剂介入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动物实验研究资料。结果:1.无菌检查:根据中国药典2(105版的灭菌检查方法,对经灭菌的样品进行厌氧菌、需氧菌检查,无上述菌落。2.热源检查:依据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的热源;险查方法,进行栓塞剂热源检查,结果表明无热源反应发生。3.溶血实验:溶血实验表明,栓塞剂在37℃保温24h后无溶血现象(红细胞全部下沉,上层液无色澄明)。4.栓塞剂使用后,动物无剧烈不良反应,无发音困难。术后5—7d开始脱毛、少叫、懒动、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进食减少、体重减轻,呈甲状腺功能减低表现。5.血清B、T4、TSH及血钙水平均与实验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我们研究的新型复方中药捡塞剂不但具有良好的栓塞效果同时具有抗炎、止血、痛等治疗作用,总之,复方中药栓塞剂有望成为介入治疗甲亢并能被普遍接受的新型固态栓塞剂,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产甘油假丝酵母作为一株优良高产甘油菌株,已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15年。近年来由于产甘油假丝酵母染色体倍性尚不明确,限制了对其进行遗传改造的研究进展,因而我们对产甘油假丝酵母染色体倍性研究,分析确定其染色体倍性。【方法】选用酿酒酵母细胞进行生孢,制备酿酒酵母单倍体细胞作对照,并选用热带假丝酵母作为二倍体酵母细胞对照,利用血球计数板得到热带假丝酵母、产甘油假丝酵母、单倍体及二倍体酿酒酵母细胞数,提取染色体,通过二苯胺检测法测定DNA含量。由于在相同紫外照射条件下单倍体细胞比二倍体细胞更容易死亡,因  相似文献   
8.
胃癌(gastric cancer)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胃癌的发生是一个相对缓慢、多步骤、复杂的过程,可能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环境、基因、吸烟等因素相关。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宏基因组学等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大量研究表明胃肠道微生物与消化道系统疾病息息相关,其中胃微生物中H.pylori已被明确列为I类致癌因子。除了H.pylori,胃内其他共生菌与胃癌的发生也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将通过胃癌与H.pylori感染、胃癌与H.pylori根除、H.pylori与胃微生态、胃癌与胃微生态四个方面综述胃癌与胃微生物的关系,为日后胃癌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近年来中国口蹄疫流行和传播特点,研判口蹄疫流行趋势。【方法】以2017-2022年间中国报告发生的口蹄疫疫情为研究对象,从疫情的“三间分布”、生产环节分布、流行毒株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及溯源等方面,对近6年的疫情情况进行系统梳理。【结果】2017-2022年间中国共有15个省份报告发生口蹄疫疫情54次。总体形势稳定:Asia 1型口蹄疫维持无疫状态;2019-2022年连续4年未发生A型口蹄疫疫情;田间以散发O型口蹄疫为主。六年间报告牛口蹄疫疫情36次,羊疫情1次,猪疫情17次。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O/Mya-98、O/Ind-2001、O/CATHAY、O/PanAsia和A/Sea-97这5个流行毒株同时流行,且与同时期周边国家(缅甸、老挝和越南等)口蹄疫毒株遗传关系密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疫情(尤其是牛疫情,占比66.7%)主要发生在流通(57%)、散养(32%)等免疫薄弱环节。【结论】对内强化疫苗免疫和流通动物管控,对外严防境外毒株传入仍是今后中国口蹄疫防控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as9核酸酶(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9 nuclease,CRISPR/Cas9)技术建立USP30基因敲除的人胚胎肾细胞(human embryonic kidney 293T cells,HEK-293T)细胞系,为开展宿主泛素特异性蛋白酶30(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30,USP30)蛋白的功能研究建立了细胞模型;同时,初步探究USP30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根据Ensemble数据库查询USP30基因序列,定位USP30在基因组中不同转录本重叠区的第一个外显子段,设计并合成2对引导RNA (single guide RNAs,sgRNA),分别构建在pX459载体中;将pX459-USP30-sgRNA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并用嘌呤霉素处理,筛选出转染阳性的细胞,然后通过有限稀释法筛选单克隆细胞,通过Western blotting及测序检测USP30基因的敲除。通过Western blotting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比较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在野生型和USP30基因敲除HEK-293T细胞中的复制差异。【结果】Western blotting及测序证实USP30基因敲除单克隆细胞系构建成功。进一步实验发现,SVA在USP30基因敲除细胞中的复制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细胞。【结论】成功构建USP30基因敲除的HEK-293T细胞系,首次证明USP30对SVA的复制具有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揭示USP30相关免疫反应和SVA感染过程的作用机制提供了良好的细胞模型,也为开展宿主USP30蛋白调控病毒复制的机制研究提供了关键工具和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