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97篇
  免费   665篇
  国内免费   6269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342篇
  2022年   378篇
  2021年   461篇
  2020年   460篇
  2019年   432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392篇
  2016年   416篇
  2015年   476篇
  2014年   862篇
  2013年   661篇
  2012年   868篇
  2011年   975篇
  2010年   1021篇
  2009年   1117篇
  2008年   1345篇
  2007年   1026篇
  2006年   1003篇
  2005年   1021篇
  2004年   1112篇
  2003年   989篇
  2002年   932篇
  2001年   865篇
  2000年   682篇
  1999年   582篇
  1998年   488篇
  1997年   420篇
  1996年   393篇
  1995年   362篇
  1994年   306篇
  1993年   237篇
  1992年   215篇
  1991年   200篇
  1990年   155篇
  1989年   160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86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36篇
  1963年   4篇
  195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类杆菌耐药基因转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华西医科大学传染病学教研室成都610041包勇范昕建类杆菌是人类肠道中数量最多的条件致病菌,其耐药菌株局部流行提示类杆菌存在耐药因子。70年代末发现大肠杆菌氨苄青霉素耐药基因可向类杆菌作属间转移,克林霉素、红霉...  相似文献   
992.
一种新的以细胞表面受体为靶向的基因导入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鉴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号及Ⅱ号的受体 (IGFⅠR ,IGFⅡR)在人原发性肝癌中过量表达 ,以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EGFR)在多种人恶性肿瘤过量表达 ,设计和合成了针对IGFⅠR及IGFⅡR的 1 4肽E5和针对EGFR的 1 6肽GE7,以及流感病毒血凝素功能域 2 0肽HA2 0作为内吞小体释放寡肽 (Endosomereleasingoligopeptide,EOP) ,将它们分别与多聚阳离子多肽 (Polycationic polypeptide ,PCP)———多聚赖氨酸 (Polylysine ,PL)或鱼精蛋白 (Protamine,PA)共价连接 ,藉静电效应与DNA形成一个复合体 (E5 PCP/DNA/PCP HA2 0 ,GE7 PCP/DNA/PCP HA2 0 ) ,即构建的新的受体介导的靶向性非病毒型基因导入系统 .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它们相对靶向且高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人恶性肿瘤细胞并得到预期表达  相似文献   
993.
MLC_2-糜酶融合基因克隆及转基因小鼠的产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糜酶基因在体内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与心肌肥厚的关系,并提高糜酶基因在小鼠心脏中的表达,构建肌球蛋白轻链-2启动子(myosinlightchain-2promoter,MLC2)-糜酶融合基因并产生转基因小鼠.通过删除糜酶基因启动子序列,构建结构基因克隆,然后与大鼠心脏肌球蛋白轻链-2启动子序列相拼接,构建MLC2-糜酶融合基因克隆,回收并纯化融合基因片段,显微注射入小鼠受精卵产生转基因小鼠,经PCR扩增、Southern印迹杂交和PCR扩增产物的测序,筛选和确定转基因鼠.在新出生的46只小鼠中有2只为转基因阳性鼠,且外源基因能稳定遗传给后代,从而获得了可用于研究糜酶基因在体内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与心肌肥厚的关系的转基因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994.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过度增生主要是由于高度增生活性的成纤维细胞的数量异常增多及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所致.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的转移,随后应用药物9-(1,3-二羟基-丙氧基-甲基)鸟嘌呤(ganciclovir,GCV)可选择性地杀死增生细胞.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在体外原代培养成功增生性瘢痕病人的成纤维细胞(FB).重组逆转录病毒GTK转染FB细胞后,用hygromycinB筛选出阳性细胞克隆(FB/GTK),经PCR方法检测证明HyTK基因已成功地导入FB中,但不含可复制的辅助病毒.分别用不同浓度的GCV作用于FB/GTK及FB,光镜下观察不同时间后细胞形态变化及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表明,GCV浓度大于0.1μmol/L时即对FB/GTK有显著的杀伤作用,且具有强有力的“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995.
黑曲霉T21是由黑曲霉3.795经诱变育种获得的糖化酶高产菌株,为阐明其高产的分子机制,由黑曲霉3.795克隆了糖化酶结构基因及其5′旁侧序列,并与黑曲霉T21的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由黑曲霉3.795菌丝体分离染色体DNA,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糖化酶结构基因位于~2.5kb的EcoRⅠ-EcoRⅤ染色体DNA片段上,在此EcoRⅠ位点上游约1.0kb处有一SalⅠ位点.为构建糖化酶结构基因及其5′旁侧序列的基因组文库,该染色体DNA分别用EcoRⅠ+EcoRⅤ和EcoR+SalⅠ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并回收长度在1.0kb左右和2.5kb左右的DNA片段,分别与pUC19载体连接后转化入E.coliDH5.用原位杂交方法筛选到了携带糖化酶基因编码区及其1505bp5′旁侧序列的阳性克隆.对克隆片段的DNA序列进行了测定并与黑曲霉T21的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糖化酶基因编码区及其150bp3′非编码区内,未发现碱基差异,但在-340~-1505的5′上游区内发生了9个位置的碱基变化,包括缺失、插入和替换.这些结果表明,黑曲霉T21与3.795的糖化酶产量的差异与其结构基因无关,但可能与其  相似文献   
996.
CD3ε和PMA对fas基因转录调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CD3ε和PMA对细胞凋亡基因fas的转录调控作用.根据已知的人fas基因5'上游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法从人胸腺细胞基因组DNA中扩增出fas5'上游长为446bp的启动子片段.将此片段定向克隆到以虫荧光素酶为报告基因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XP2中.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分析表明此重组表达质粒DNA的结构和序列正确.用此质粒(pXP2-fasup)瞬时转染人JurkatT淋巴细胞,分析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fas基因上游-506到-60的区域有弱启动子活性,约是阴性对照的1.5倍.抗CD3ε抗体和PMA处理均可增强fas启动子的活性,促进报告基因的表达,其虫荧光素酶活性分别是未经处理的pXP2-fasup转染细胞的1.7倍和3.3倍,但二者没有协同作用.PKC的抑制剂staurosporine和PTK的抑制剂herbimycinA可抑制PMA诱导的fas基因转录,使虫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降至未用PMA处理的水平.但PTK的另一种抑制剂genistein可与PMA发挥协同作用,上调fas基因的转录,使虫荧光素酶活性增加到5倍.这些结果为阐明CD3ε及PMA介导T淋巴细胞激活和凋亡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97.
外源基因直接转移技术之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源基因直接转移技术有PEG法、电击法、基因枪法、微注射法、脂质体法、生殖细胞转化法等.本文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并提出生殖细胞转化法是一种值得探索和应用的转化方法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探讨不同种属血管细胞中iNOS基因诱导表达的差异及其分子机制,采用North-ern印迹、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和细胞转染实验对iNOS基因在人、牛、大鼠血管内皮细胞(EC)和兔、大鼠平滑肌细胞(VSMC)中的诱导表达和转录调控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IL-1β可诱导人、大鼠的EC和大鼠的VSMC表达iNOS,但对兔VSMC和牛EC无诱导作用.在IL-1β+TNF-α+LPS作用下,人和大鼠血管细胞iNOS的表达活性显著高于牛和兔,同一种属动物的VSMC比EC更易被诱导活化.用含有大鼠iNOS基因上游-1037~-438片段的报告基因转染这些细胞,经细胞因子和LPS处理后,被转染细胞的CAT活性变化与细胞的iNOS表达活性相一致.上述结果表明,iNOS表达调节具有种属特异性和细胞特异性.EMSA证实在不同种属的EC和VSMC中,与iNOS基因表达调控区(-1037~-787)相互作用的蛋白因子是不均一的.提示不同种属血管细胞内特异转录因子的种类及浓度不同和(或)反式因子与顺式元件相互作用的方式不同可能是这种差异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999.
PCR-SSP技术对广东汉族人HLA-DR基因分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探索具有高分辨率、高特异性和简捷快速的方法对HLA-DR基因分型,为临床器官移植配型和疾病相关性分析提供实用的方法和基础资料.利用DR1~DRw18序列特异性的19组引物及1对内参照引物进行PCR扩增即PCR-SSP对HLA-DR进行基因分型,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溴乙锭染色,在紫外光下观察分型结果.每个被检个体的DR型别可由特异引物扩增出现的电泳谱带直接判断.双盲检测22例的结果100%正确.在102例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中,DR9和DR2的基因频率最高,分别为0.2205和0.1912,DR10为最低(0.0098).与用PCR-SSO方法分型获得的结果比较,基因型别分布基本一致,但一些等位基因的频率有差异,表明HLA-DR基因频率的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群间存在着差异.PCR-SSP法分辨率和特异性虽不及PCR-SSO法但比血清学方法精细,分型的全过程只需2~4h能满足临床器官移植配型的要求.基因频率调查结果为器官移植配型和疾病相关性分析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00.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王忠华夏英武舒庆尧(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杭州310029)近十几年来,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体内产生许多转基因植物,包括水稻、小麦、棉花、烟草、大豆、番茄、马铃薯等重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