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4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27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本文旨在分离具有纤溶活性作用的化合物和鉴定产生纤溶活性化合物的菌株FG216的种属分类。以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为种子培养基,改良查氏培养基为发酵培养基对菌株进行发酵培养,用甲醇作为提取溶剂,通过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从真菌FG216的1 L发酵液中分离和精制了12 mg纤溶活性化合物,该纤溶活性化合物在纤溶酶原和单链尿激酶性纤溶酶原激活剂相互活化反应体系中添加10μg/mL活性最高。对FG216菌株rDNA的ITS基因(ITS-5.8 S rDNA)进行PCR扩增、测序,从GenBank获取相似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FG216与Stachybotrys longispora同源性最高。从分离的海洋微生物葡萄穗霉属菌株FG216分离得到的纤溶活性化合物具体促进纤溶酶原和单链尿激酶性纤溶酶原激活剂相互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采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漏斗大孔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5-(hydroxymethyl)-1,1,4a-trim-ethyl-6-methylenedecahydronaphthalen-2-ol(1)、albicanol(2)、D-阿洛醇(3)、对羟基苯甲醛(4)、胡萝卜苷(5)、trili-nolein(6)、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7)和麦角甾-7,22-二烯-3-酮(8)。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3.
从狭叶栀子(Gardenia stenophylla Merr.)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为桦木酸(betulinic acid,1)、香草酸(vanillic acid,2)、丁香醛(syringaldehyde,3)、丁香酸(syringic acid,4)、对羟基苯甲醛(parahydroxybenzaldehyde,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6)、邻羟基苯甲酸(2-hy-droxy-benzoic acid,7)、琥珀酸(succinic acid,8)、D-甘露醇(D-mannitol,9)、β-谷甾醇(β-sitosterol,10)、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11)。所有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4.
从造纸厂周边碱性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碱性木聚糖酶的细菌G1-3,根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G1-3为短小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 pumilus G1-3.利用克隆表达载体pET-22b(+),实现了Bacillus pumilus G1-3碱性木聚糖酶基因XynG1-3在E.coli BL21中的表达.经氨基酸序列分析,木聚糖酶XynGl-3属于GH11家族的小分子木聚糖酶.重组木聚糖酶XynG1-3经镍离子亲和层析一步纯化后,获得凝胶电泳条带单一的蛋白样品,经SDS-PAGE检测其分子量为24 kD.对酶学性质进行分析,重组酶XynG1-3最适作用温度为55℃,最适作用pH为8.0;该酶在60℃保温1h,残余酶活保持为原来的56%,pH作用范围较广,在pH10.0下保存1h,残余酶活仍能保持75%,为耐碱性木聚糖酶.  相似文献   
995.
采用4-氨基安替吡啉/苯酚显色反应,从土壤中分离出产酶菌株Str-6.通过菌株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将其鉴定为山丘链霉菌.其初步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菌株所产L-谷氨酸氧化酶为胞外酶,28℃培养36 h时产酶酶活达到0.023 1 U/mg蛋白,对L-谷氨酸具有较强的底物专一性.酶作用最佳反应pH为6.0,反应温度为35℃.在pH6.0-7.0和温度35-40℃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6.
为了进一步明确芽胞杆菌Q13、Q14菌株对猕猴桃叶枯病的生防作用,分别对芽胞杆菌Q13、Q14菌株在猕猴桃叶面上的定殖作用及其对叶面其他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田间条件下,芽胞杆菌Q13、Q14能在猕猴桃叶面定殖,但随时间的变化呈下降趋势;在无降雨等恶劣天气影响的情况下,该菌能在猕猴桃叶面有效定殖8 d左右,8 d后叶面检测到的Q13、Q14菌株的菌量为4.5×106cfu/g成熟叶。与未喷施菌剂的猕猴桃叶面菌群对比,喷施菌剂后的猕猴桃叶面细菌种类多了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ubtilis),少了条件致病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oli);真菌在数量上癣囊腔菌(Plectosphaerellacucumerina)、Pseudozyma flocculosa和米曲霉菌(Aspergillus oryzae)增加了,泡状莫氏黑粉菌(Moesziomyces bullatus)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减少了。  相似文献   
997.
根据绵羊Y-染色体的特异序列和常染色序列分别设计了确定公羊Y-染色体特异序列的3对特异性引物和内标基因的4对特异性引物。单重PCR扩增绵羊基因组DNA,筛选出了3对Y-染色体特异引物和3对羊DNA特异内标引物。将不同的绵羊Y-染色体特异引物与内标引物组合,利用多重PCR扩增绵羊基因组DNA,筛选出了1个可用于羊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的PCR引物组合:A0/C1。按照最优PCR扩增DNA条件配制了绵羊PCR性别鉴定试剂盒并成功应用于绵羊血液、已知性别的绵羊成纤维细胞和胚胎,表明本研究建立的体系完全可用于绵羊早期的胚胎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998.
自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中分离到一株嗜热放线菌Zm60,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代谢特征鉴定、化学成分分析以及细胞代谢酶活性测定,并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归属于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 sp.),并且可鉴定为普通高温放线菌(Thermoactinomyces vulgaris).其最适生长温度为55℃,细胞壁肽聚糖及氨基酸分别为meso-DAP及Ala、Glu,醌为MK-7,主要脂肪酸组成分别为iso-C15∶0(44.01%)、anteiso-C15∶0(22.23%)、iso-C17∶0(14.16%)、anteiso-C17∶0(7.56%)和iso-C16∶0(6.18%),具有碱性磷酸盐酶、酯酶、类脂酯酶及萘酚-AS-BI-磷酸水解酶的活性.该菌株是首次从我国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中分离并鉴定得到的高温放线菌.  相似文献   
999.
从武汉市综合废水处理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一株絮凝剂产生菌株MBF03,其絮凝率达到90%以上,絮凝效果稳定.通过16S rDNA鉴定,该菌为泛菌属,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为杆状.通过质粒转化与质粒消除试验,初步证实了MBF03菌的絮凝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提取该菌所产的絮凝剂,进行紫外、红外分析,结果表明,该絮凝剂主要成分是胞外多糖类物质,不含蛋白质和核酸.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了解南方红豆杉内生细菌类群及其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并做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从南方红豆杉茎、皮和叶中共分离到内生细菌52株.对12株内生细菌16S r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大小约为1 400bp,对11株内生细菌16S rDNA测序结果,用BLAST软件进行相似性比对,发现TB02株为Enterobacter属,相似性99%;9株为Bacillus属,相似性99%~ 100%:TB13株为Lysinibacillus,相似性97%.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这11株内生细菌明显聚为两大支.结论:11株内生细菌分别鉴定为肠杆菌、芽孢杆菌和Lysinibacillus,芽孢杆菌为南方红豆杉内生细菌优势菌属.芽孢杆菌和Lysinibacillus亲缘关系较近,二者和肠杆菌之间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