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66篇
  免费   441篇
  国内免费   3887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53篇
  2022年   262篇
  2021年   327篇
  2020年   333篇
  2019年   350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332篇
  2015年   399篇
  2014年   678篇
  2013年   458篇
  2012年   647篇
  2011年   755篇
  2010年   719篇
  2009年   709篇
  2008年   1087篇
  2007年   665篇
  2006年   573篇
  2005年   677篇
  2004年   752篇
  2003年   614篇
  2002年   600篇
  2001年   531篇
  2000年   375篇
  1999年   330篇
  1998年   281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991.
目的:构建HLA-A*0203重链胞外域羧基端融合生物素化酶BirA底物肽(BSP)的融合蛋白(HLA-A*0203-BSP)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以RT-PCR方法从HLA-A2+ 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克隆HLA-A*0203重链基因的cDNA并测序鉴定,然后以PCR方法构建HLA-A*0203-BSP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诱导表达并以免疫印迹鉴定。结果:DNA测序显示,从3名HLA-A2+ 供者PBMC中克隆的cDNA中,只有从供者2获得编码HLA-A*0203重链基因的cDNA。将编码重链胞外域1-276的序列和编码BSP的序列融合,构建HLA-A*0203-BSP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并经测序验证。该融合蛋白在BL21(ED3)中获得高效表达,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4 kD,与理论大小一致。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融合蛋白完全存在于包涵体中。结论:成功克隆HLA-A*0203重链基因的cDNA,构建HLA-A*0203-BSP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为制备HLA-A*0203四聚体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构建βig-h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 /βig-h3并转染人7721肝癌细胞,检测转染后细胞MMPs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用RT—PCR方法获得βig-h3基因,以pEGFP-C2为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GFP-C2 /βig-h3。重组质粒用脂质体转染人7721肝癌细胞,明胶酶谱法检测转染后细胞MMPs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正确构建了pEGFP-C2 /βig-h3重组质粒,并且在人7721肝癌细胞达到高转染效率,转染后细胞MMPs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成功构建了pEGFP-C2 /βig-h3真核表达质粒,βig-h3促进人7721肝癌细胞分泌MMPs,提示βig-h3与肝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3.
摘要:利用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对海蚕抗菌肽 Perinerin 进行分泌性表达,并进行活性检测。首先通过 SOE 法(Gene splicing by over lap extension)设计三对互补引物来合成完整的Perinerin 的基因,将该基因片断插入到含有AOX1启动子和α分泌信号肽序列载体pPICZαA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 pPICZαA-PEN ,转化Pichia pastoris GS115 宿主菌,利用甲醇来诱导外源基因在阳性菌株中的表达,表达产物经 Tricine-SDS-PAGE 电泳验证。生物学活性检测证实重组蛋白对部分革兰阳性及革兰阴性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尤其对绿脓杆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构建蛇毒锯鳞蝰素(Echistatin,简写为Ecs) 多顺反子串联多拷贝基因。方法:以pMD18T-Ecs为模板,利用三对引物分别扩增Ecs基因,每个Ecs基因都有独立的起始和终止密码子,然后通过三个Ecs基因之间合适的酶切位点使之串联,再与表达载体pET30a连接后得到三拷贝重组质粒,在三个Ecs基因之间分别有SD序列和SD间隔序列。将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后IPTG诱导表达,18% 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结果:Ecs的表达量占全菌总蛋白的18%,实现了Ecs的串联表达。结论:Ecs多顺反子的串联表达为小分子蛋白的体外制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5.
为解决藏红花资源问题,研究了栀子愈伤组织的诱导,并首次应用目视法和HPLC 方法对产藏红花素细胞系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栀子叶子愈伤组织优化的诱导条件为: 在添加1mg/L 2,4-D和 0.25 mg/L 6-BA的MS 培养基上, 25±1℃和31.74 mmol/m2s光照强度下每天光照16小时,培养15d后可获得100%的诱导率。种子愈伤组织也易诱导,在添加0.5mg/L 2,4-D 和 0.25 mg/L 6-BA的MS培养基上,25±1℃全时暗培养15d后可获得100%的诱导率。首次应用建立的目视法和HPLC 方法, 从90株细胞系中筛选出细胞系seed4,其藏红花素1 的含量是0.348mg/g,生长较快、不易褐化,兼顾了此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和细胞的生长速度,为采用植物细胞工程法解决藏红花素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96.
假密环菌是一种果树腐病菌,具有较强的分解代谢纤维素的能力。本文根据已克隆出的阿拉伯糖苷酶基因序列(Accession Number AJ620046)设计引物从假密环菌的mRNA中克隆出阿拉伯糖苷酶的ORF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PIC9-AF,与组氨酸标签融合,电转化毕赤酵母菌GS115并进行诱导表达。所得到的重组阿拉伯糖苷酶在30-35℃时有较高的酶活,最适反应活性pH值在6.0-8.0之间,而在pH4.0-8.0范围内酶活基本保持在80%以上,比大多已报道的阿拉伯糖苷酶最适pH范围宽。本研究工作对于高效表达重组阿拉伯糖苷酶以及对其进一步的酶学性质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7.
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囊膜糖蛋白B(gB)基因部分片段,将其克隆入pET-28a载体中,获得表达载体pET-gB,将该载体转化宿主菌BL21,经1.0mmol/LIPTG诱导,外源基因以包涵体的形式获得高效表达。将包涵体溶解于8mol/L的尿素中,利用His·Bind试剂盒获得纯化的蛋白,将纯化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法测得抗体的效价为1×10-5。此外,通过Western blot实验表明,该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为进一步探讨MDVgB所引起的特异的免疫反应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获得高表达的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被膜糖蛋白gD(简称gD1)基因的工程菌。方法 通过计算机分析,筛选出疱疹病毒gD1中优势抗原决定簇的基因片段。将克隆的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TrxA内,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 结果 PCR扩增出约930bp的gD1编码基因目的片段,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经测序鉴定无基因突变;所构建pTrxA-gD1重组表达质粒阳性克隆经PCR与双酶切鉴定,与预期结果一致;含有pTrxA-gD1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Rosetta诱导后得到了高效达,SDS-PAGE显示表达产物约Mr48000(Dalton)。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具有较好的抗原性。结论 成功构建了pTrxA-gD1表达质粒,实现了成熟gD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具有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999.
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是指带一段靶基因序列的VIGS重组病毒侵染植物、引起植物同源基因沉默与表型变异,进而通过表型变异进行基因功能分析的方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从反向遗传学方向快速鉴定植物基因功能的技术,是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的一种表现。①VIGS的分子机制,涉厦基因沉默的起始、维持和信号放大、传播共3个阶段;②VIGS技术、栽体与方法学的发展;③VIGS作为基因功能研究的优越性,如不必进行转基因、操作方法简便、获得结果快速等;④应用VIGS对植物抗病途径、代谢与发育调控中参与基因功能进行研究的概况。同时。展望了VIGS技术作为植物功能基因组学功能分析的高通量技术平台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将拟南芥的AVP1基因插入西红柿内,培育出能高度抗旱的转基因西红柿植株。早先的研究已显示,AVP1基因的过度表达能使拟南芥细胞免受脱水之害,并能使其根部吸收和保持水分的能力更强,从而帮助植株忍耐缺水环境。在这一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插入AVP1基因的西红柿根部比普通西红柿根部更强壮,在干旱期吸水能力更好。研究人员还在实验中模拟了13天的干旱环境,并对比两种西红柿的生长情况,结果转基因西红柿不仅在干旱期的生长状况远好于普通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