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味觉系统对于食品风味、营养和毒害的"主动认知"对保证哺乳动物生存具有积极意义。哺乳动物具有甜、鲜、苦、咸、酸五类基本味觉。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人类对味觉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呈味分子与味觉感受器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味觉细胞去极化和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纤维接收递质并将产生的神经信号传达到脑的味觉感受区,完成味觉识别过程。本文对味觉系统中味觉感受器的组成、味觉受体介导的信号途径以及味觉信息的神经传导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汤清波  马英  黄玲巧  王琛柱 《昆虫学报》2011,54(12):1433-1444
很多昆虫具有极其灵敏的味觉感受系统, 在其取食选择、 交配和产卵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相对于昆虫的嗅觉机制, 对昆虫味觉感受机制的研究较少。传统的味觉感受研究主要集中在味觉感器外部形态、 味觉电生理和行为学上。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 生物信息学和神经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昆虫味觉的研究不断深入, 主要体现在下列两方面: (1)味觉受体方面, 通过分子生物信息学等手段获得了多种昆虫的味觉受体, 不同种昆虫之间受体数目差异较大, 不同受体之间氨基酸的相似性较低。通常, 根据味觉受体配体物质的性质可以把味觉受体分为取食抑制素受体和取食刺激素受体两大类。(2)味觉神经元的投射及味觉编码机制方面, 多个研究表明昆虫外围味觉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投射部位为咽下神经节和后脑, 但是不同性质的受体神经元投射的具体位置有所不同。本文对昆虫味觉感器和神经元的基本特征, 味觉受体的进化、 表达和功能, 味觉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投射, 味觉神经元的编码机制及味觉可塑性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感觉包括嗅觉、味觉等化学性感觉,以及视觉、听觉、触觉、温度觉和本体感觉等物理性感觉.感觉受体接受体内外刺激,并通过相应的电化学信号编码,将信息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如脑和脊髓).这些信息在中枢进行解码、加工和整合,进而引导相应的行为反馈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和适应生存环境.此外,外周调节(peripheral modulation)对感觉和行为的形成也起着精细调节的作用.感觉受体神经元的受体表达量和亲和力、受体的磷酸化修饰、离子通道活性、突触活性和功能等,都可能受到外周调节  相似文献   

4.
味觉的化学     
本文以甜味、辣味和鲜味为例说明了呈味物质化学结构与其产生相应味觉的关系,并初步介绍了味受体的化学组成以及味受体与相应呈味物质的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5.
味觉是人和动物的一种基本生理感觉,用来识别食物的性质、调节食欲、控制摄食量.味觉不仅仅存在于口腔中,同样存在于胃肠道中.最近研究表明,动物肠道的粘膜上存在着表达味觉受体和味觉相关因子的细胞,调控着肠道激素如GLP-1和GIP的分泌以及糖转运体SGLT-1和GLUT-2的表达.甜味剂的刺激影响这些激素的分泌及载体的表达,从而影响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肠道味觉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的调控机理,同时为糖尿病、肥胖、代谢失调及其它饮食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切入点.主要介绍了肠道粘膜上的味觉受体细胞、味觉的信号转导途径以及甜味感受对肠道激素的分泌和葡萄糖吸收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味觉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味觉决定了动物的摄食,它提供了动物对食物极其重要的感觉信息。味觉可以分为甜、鲜、苦、酸和咸5种基本感觉形式。甜味受体基因有T1R2和T1R3基因,鲜味受体基因有T1R1、T1R3和mGluR4基因;苦味受体基因有T2R基因;PKD1L3和PKD2L1基因是候选的酸味受体基因;ENaC和TRPV1基因是咸味受体基因。本文综述了这五种味觉受体的基因表达、信号转导机制和分子进化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味觉对于生命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人类对事物的选择。味觉由甜、咸、苦、酸和鲜等5种基本味道组成,味觉的感知是通过存在于舌上味觉表面的特异性受体来实现的,大多数味觉受体都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近几年的研究揭示了感知鲜味的2类这样的受体,鲜觉受体的阐明使人们对味觉的理解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化学感觉受体在动物避免危险、识别领域、寻找食物、发现配偶和后代等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化学感觉受体基因在鸟类和哺乳类中研究得比较系统,而在有鳞类爬行动物中的研究则相对缺乏。随着有鳞类爬行动物可获得的基因组数据越来越多,对其化学感觉受体基因的探索也逐渐兴起。本文从化感系统结构特点、化感受体基因数量分布、进化模式等方面概述了有鳞类爬行动物化学感觉(嗅觉、味觉)受体基因的初步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地、系统地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冯平  罗瑞健 《遗传》2018,40(2):126-134
在鲜味、甜味、苦味、咸味和酸味5种味觉形式中,苦味能避免动物摄入有毒有害物质,在动物的生存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苦味味觉的产生依赖于苦味物质与苦味受体的相互作用。苦味受体由苦味受体基因Tas2rs编码,此类基因在不同物种中数量变化较大以适应不同的需求。目前的研究在灵长类中鉴别出了若干苦味受体的配体,并发现有的苦味受体基因所经受的选择压在类群之间、基因之间甚至同一基因不同功能区之间都存在着变化。本文从苦味受体作用的多样性特点,受体与配体的对应关系、受体基因进化模式与食性之间的关系、苦味受体基因的适应性进化方面对灵长类苦味受体基因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苦味受体基因在灵长类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甜味的感受细胞是味觉细胞,味觉细胞是个双极细胞,味觉受体是一类G蛋白偶联受体,根据甜味物质性质的不同,通过两种途径--cAMP途径与IP3和DAG途径进行甜味转导。PKA,PKC,味素和转导素在甜味转导中发挥了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机体的营养代谢状态参与调制外周味觉信息的整合,影响外周味觉感受和食物摄入。味蕾上的味觉受体及神经递质都是营养状态调节味觉感知的重要靶点。本文旨在探讨营养状态对味蕾上的重要神经递质甘丙肽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我们比较了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慢性限制性饮食大鼠、以及正常膳食大鼠味蕾水平甘丙肽及其受体2 (galanin receptor 2,GalR2)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以探讨机体营养代谢状态是否通过调控味蕾水平甘丙肽的表达来影响味觉感知。分别给予各组大鼠6周的高脂饮食、半量饮食和正常饮食,检测其体重、血糖、血脂等代谢相关指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其味蕾甘丙肽与GalR2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大鼠的体重显著增加,血清甘油三酯及血糖水平显著增高,味蕾水平甘丙肽与GalR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慢性限制性饮食大鼠味蕾甘丙肽的mRNA表达增高,是对照组的2.3倍。结合以前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味觉感受行为学的变化可能与味蕾甘丙肽及其受体的表达变化存在相互关系。味蕾水平的甘丙肽及其受体GalR2参与营养状态调控大鼠味觉感知及摄食行为的外周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当前神经免疫学研究的一个方面——对P物质的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着重论述了P物质对速发性超敏反应的调节、对炎症和组织修复的影响,对免疫功能的作用,以及P物质对细胞因子的产生及某些疾病的关系。并介绍了P物质受体在细胞表面的分布、解离常数、受体的结构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味觉对于辨别甜味、苦味、酸味、咸味和鲜味 (氨基酸味 )有重要的作用。最近 ,利用遗传学、生物信息学、表达克隆等手段克隆了哺乳动物的味觉受体。甜味和鲜味是由T1R家族的三个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苦味主要由T2R家族约 30个G蛋白偶联受体所介导。TRPM5是一种新近从味觉细胞中克隆的基因 ,属于TRP钙离子通道家族。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 ,TRPM5与T1R或T2R受体共存 ,并且证明TRPM5可以被味觉受体通过磷脂酶C(PLC)所激活。TRPM5或者PLCβ2基因敲除的小鼠表现出甜味、苦味和鲜味味觉缺失 ,但不影响其酸味和…  相似文献   

14.
马里兰Bethesda的牙齿与颅面国家研究院的NicholasJ.P.Ryba领导的研究组与圣地亚哥的加州大学HowardHughes医学中心的CharlesS.Zuker领导的研究组在2月19日的《Cell》上报道他们合作鉴定了舌头上两个味觉受体。舌前部散布着象小岛一样的味蕾上集中了带有味觉受体的味觉细胞。1996年曾发现感觉肉鲜味的味觉受体。Zuker研究组与Ryba研究组分析了舌前部味觉细胞的基因活性,他们筛选了数以百计的活性基因,发现了一个称为TR1的基因,它编码有点象谷氨酸与信息素受体…  相似文献   

15.
高度灵敏的嗅觉系统,能够帮助昆虫准确识别环境中不同来源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昆虫觅食、交配和产卵等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感觉神经元膜上数量巨大且种类繁多的嗅觉受体,昆虫可以识别不同的气味物质,进而调控其行为.已知的昆虫嗅觉受体主要有三种,离子型受体、气味受体和响应二氧化碳及信息素的味觉受体.目前嗅觉受体的分子结构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仍然没有得到完整的阐释,嗅觉受体配体的鉴定工作也还任重道远.本综述就昆虫嗅觉受体的结构、进化、功能表征方法以及气味受体介导信号转导的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研究昆虫嗅觉编码和调控,以及昆虫与植物间互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昆虫气味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昆虫主要依赖其复杂且灵敏的化学感受系统来识别并区分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化学信号。嗅觉是负责嗅觉信号传导的感官方式,能够引起昆虫觅食、产卵、交配和躲避天敌等对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的行为反应。在嗅觉感知过程中,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 OBPs)最先与外界脂溶性化学物质相互作用,并将其转运至化学受体神经元上,激活树突膜表面分布的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s, ORs),是嗅觉系统正常运行的必需蛋白。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昆虫OBPs相继得以鉴定并开展功能研究。昆虫OBPs是一类可溶性的小分子蛋白,一般由6个α-螺旋构成一个稳定、紧密的疏水性结合腔,其构象变化因昆虫种类和配体结构不同而有所差异。OBPs的分布不受限于嗅觉器官,还在口器、足、中肠、腺体等非嗅觉组织中表达,具有嗅觉识别、味觉感受、营养物质转运、信息素合成与释放、组织发育与分化等生理功能。OBPs行使以上功能的共同特性为结合和溶解包括信息素组分、普通气味分子和非挥发性物质等的疏水性小分子物质。昆虫OBPs的稳定性和多功能性暗示其可广泛应用于害虫防治、生物传感器、分析化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本文对过去20多年来昆虫OBPs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开展OBPs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遗传学中的人类味觉研究余多慰,朱红阳(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210024)人类基本味觉有成、甜、苦、酸4大类。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解在水中的物质。通过味觉能力测试可知,对一种物质的溶液,能尝出其特有味的最低浓度,在人群中因个体差异而不同,尝味阈值分布是在一...  相似文献   

18.
以加拿大蓬水提液为供体,白菜种子为受体,设计了梯度渗透、等渗溶液以及高渗透压、低化感物质浓度3组实验;通过梯度渗透试验确定受体植物可耐受的渗透势阈值,用等渗溶液排除渗透势的干扰确定植物浸提液的化感作用及其作用强度,以高渗透压、低化感物质浓度试验初步模拟自然条件下渗透势与化感物质之间的主次关系,探讨化感作用研究中培养液渗透势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处理液渗透势在≥-0.25 MPa范围内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加拿大蓬水溶性物质具有化感作用,且其化感作用主要影响小白菜幼苗的生长,而对其种子萌发影响相对较小;在渗透势相同的溶液中,只要溶质中含有部分加拿大蓬水溶性物质即可对受体植物产生化感作用。研究发现,与渗透胁迫相比,化感物质是加拿大蓬水提液中影响受体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味觉刺激后瘦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经口腔味觉刺激后 ,大鼠血清瘦素水平和脑瘦素受体表达情况。方法 :给大鼠口腔味觉刺激 ,味觉刺激物包括 3mol/L蔗糖 ,5mmol/L糖精钠 ,0 .1mol/LNaCl,0 .0 1mol/LHCl,1mmol/L奎宁H2 SO4和 0 .1mol/L谷氨酸钠 ,采用大鼠瘦素放免试剂盒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大脑切片进行染色 ,一抗为特异性羊抗瘦素受体IgG。 结果 :与对照组 (以蒸馏水代替味觉刺激物 )相比 ,仅甜味组 (包括蔗糖和糖精钠 )血清瘦素水平升高 (P <0 .0 5 )。杏仁核、下丘脑、臂旁核和孤束核等与味觉和摄食明显相关的核团均存在瘦素受体免疫反应 (LR IR)阳性细胞 ,但是阳性细胞数目在味觉刺激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给大鼠甜味觉刺激后 ,血清瘦素水平升高。并且杏仁核这个在摄食的发动和引导中起重要作用的核团存在LR IR阳性细胞。这些结果提示瘦素可能通过调节味觉感受而影响摄食 ,有必要对瘦素在味觉感受方面的作用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日本福冈的九州大学味觉生理学家YuzoNinomiya及其同事推测激素leptin提供了身体控制热量摄入的另一条途径。Ninomiya及其同事开始研究一个品系的小鼠发生leptin受体基因突变时 ,发现了leptin与味觉的关系。Leptin受体是接受激素leptin刺激的细胞表面蛋白。Leptin由脂肪细胞分泌后即进入血液循环 ,leptin一旦达到大脑 ,便像测量计一样量出体内贮存了多少脂肪 ,它并帮助调控食欲。由于带有leptin受体突变基因的小鼠不能感觉leptin ,因此它们吃得太多 ,变得肥胖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