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味觉是动物基本的生理感觉之一,在人类的感官研究方面,味觉一直滞后于视觉、嗅觉、触觉和听觉.味蕾是味觉的主要感受器,由于传统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手段很难在味觉研究中得到应用,人类和动物味觉的信号传递与编码机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细胞生物学和微电子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味觉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对味蕾结构和味细胞间的信号传递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味细胞分型及其特征、味蕾细胞间信号传递途径及其编码机制.  相似文献   
2.
味觉是人和动物的一种基本生理感觉,用来识别食物的性质、调节食欲、控制摄食量.味觉不仅仅存在于口腔中,同样存在于胃肠道中.最近研究表明,动物肠道的粘膜上存在着表达味觉受体和味觉相关因子的细胞,调控着肠道激素如GLP-1和GIP的分泌以及糖转运体SGLT-1和GLUT-2的表达.甜味剂的刺激影响这些激素的分泌及载体的表达,从而影响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肠道味觉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的调控机理,同时为糖尿病、肥胖、代谢失调及其它饮食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切入点.主要介绍了肠道粘膜上的味觉受体细胞、味觉的信号转导途径以及甜味感受对肠道激素的分泌和葡萄糖吸收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味觉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智舌快速鉴定水产品多种致病性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研究能很好显示被检测液态食品样品综合信息的电子舌是否也能很好的显示致病性弧菌液体培养物的综合信息,籍此探讨一类致病性弧菌的快速鉴定鉴别新技术。【方法】基于多频脉冲伏安法的智舌,结合主成分分析,对源自水产品的11种致病性弧菌进行区分鉴定研究,得到最佳电极阵列和频率段组合。【结果】结果显示,区分致病性弧菌效果好的电极和频率段分别是:钛电极的100Hz、银电极的100Hz和钨电极的1Hz、10Hz。钨电极的1Hz频率段能够独立的把11种致病性弧菌在同一张主成分得分图上区分开;钛电极的100Hz、银电极的100Hz和钨电极的10Hz两两组合也能把11种致病性弧菌主成分得分图上区分开。【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智舌伏安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区分致病性弧菌是可行的,具有很大的持续研究价值,有望发展成一类很有发展优势的快速鉴定致病性弧菌乃至延伸至其他致病菌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应用组织学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手段从不同侧面系统研究了小鼠生后早期发育过程中轮廓乳头味蕾数量、形态及α-味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出生当天小鼠轮廓乳头内尚未有味蕾存在,但在生后早期迅速发育,在出生后最初4周内味蕾的数量、大小迅速显著地增长(P<0.001),味蕾的形态也从幼年期的椭圆形到成年期的长椭圆形,味蕾细胞明显延长;发育过程中离体味蕾的形态大小同组织学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α-味蛋白阳性味蕾与阳性细胞在出生后最初2周内显著增长(P<0.001)。结果表明,味蕾发育过程是一个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CD36是一种脂类结合蛋白,在大鼠和小鼠的舌上皮细胞中均被发现,与长链脂肪酸(LCFA)具有高度亲和力,是啮齿类动物感受脂类的重要因子之一。研究表明这种蛋白质受体在口腔的脂类感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CD36位于啮齿类口腔味蕾部分神经感受细胞的顶端部分,任轮廓状乳头中有特别高的表达,在叶状乳头中有少量表达,而在菌状乳头中几乎没有表达。  相似文献   
6.
黄颡鱼口须味蕾分布模式及味蛋白α-味导素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黄颡鱼口须味蕾的分布模式及其α味导素的表达,应用连续石蜡切片和环境扫描电镜对口须味蕾的数量、形态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并用整体包埋免疫荧光组化方法检测了黄颡鱼4种口须味蕾中α味导素的表达。结果显示:黄颡鱼口须味蕾主要分布在口须中间2/3区域,存在三种类型的味蕾:Ⅰ型与Ⅱ型味蕾突起于上皮表面,Ⅲ型味蕾平齐于周围上皮;味蕾细胞中有α味导素的强表达。结果提示,黄颡鱼口须味蕾的数量、形态及其分布模式是其适应底栖生活习性的结果;α味导素在各种口须味蕾中的强烈表达说明α味导素在黄颡鱼味觉感知与信息传导过程中有重要意义,也意味着脊椎动物味觉信号转导存在着共同路径  相似文献   
7.
α-味导素(α-gustducin)是一种转导素(transducin)样味觉特异性G蛋白,它在多种脊椎动物的味细胞中都有表达,为脊椎动物味觉感受所必需。在哺乳动物的II型味细胞中,约有30% ̄40%表达α-味导素,并且在其微绒毛处的表达水平最高。行为学、电生理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显示,α-味导素是苦味转导的重要调控因子,它在苦味的信号转导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陶瓷载体固定化酵母发酵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定化细胞和固定化酶一样,作为固液两相的非均相催化反应系统,其反应速度无疑受到内外扩散的影响。世界各国的化学工程学者在固定化酶反应动力学方面研究得较多,固定化细胞反应动力学研究虽有些报道,但主要集中在以海藻酸钙为载体的固定化系统,且载体形状为球形颗粒。对于其他材料的不同形状颗粒载体的固定化细胞动力学研究报道较少。陶瓷作为固定化细胞载体是我们研究的一种固定化细胞的新型载体,在机械强度,孔径大小,细胞与之结合牢固度及其稳定活性,再生性能方面有其特有的优越性[10]。为了给在生产实践中使用这种新型载体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球型陶瓷和拉西环陶瓷为载体固定化酵母,对它们的发酵动力学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哺乳动物味觉受体第一家族(taste receptor family 1 member,T1R)的发现提供了甜味与鲜味(氨基酸味)味觉识别与味觉概念一个重要的新视野。T1R包括T1R1、T1R2、T1R3三个成员。这些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第3亚型,其中T1R2 T1R3以异二聚体形式共表达并参与甜味识别,而T1R1 T1R3也以异二聚体形式共表达并参与鲜味(氨基酸味)识别。对T1R的系列研究证明了味细胞对甜味和鲜味(氨基酸味)的选择性识别及其外周味觉编码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近年来有关大鼠、小鼠味觉发育方面的大量研究,对哺乳动物味蕾(taste buds)发育的情况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哺乳动物舌面上的味蕾分布在菌状乳头(fungiform papillae,FF)、叶状乳头(foliate papillae,FL)、轮廓状乳头(circumvallate papillae,CV)之中,味蕾细胞(taste bud cells)不断地进行着周期性的更新,味蕾的形态、数量和功能随动物随年龄而变化.有关味孔头的研究表明,味乳头(gustatory papillae)在味蕾形成和维持味蕾存在及正常发育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味乳头和味蕾的发育过程与细胞信号分子(signaling molecules)、味觉神经(gustatory nerve fibers)等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有些作用机理至今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