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育使高校教学在教学场景、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特点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将智慧教学工具引入到"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以及在互联网学习平台上建设在线开放课程。雨课堂教学工具将智能手机转变为学生的学习工具,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实现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数据有助于教师更客观地评价学习效果和更好地开展个性化教学。其次,在江苏省在线课程中心平台上开展了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微生物学模块化实验"的建设工作。课程建设需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岗前培训;课程内容应考虑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制作成本和学习成本等因素。在线课程的建设为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和混合式教学提供支撑条件,为"互联网+"背景下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中,打造一流"金课"要求严格围绕"两性一度"的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进行课程建设。南开大学国家级微生物学教学团队在"微生物生理学"课程已有的基础上,重新精心编排了教学内容,制作了微生物生理学在线课程。课程组利用在线课程开展了翻转课堂及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在课程内容上增加了难度,学生课上课下需要较多的时间进行学习和思考;课程内容上增加了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上则通过IT辅助教学工具等充分体现了教学方式的先进性和互动性;教学中严格把控课堂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利用雨课堂、蓝墨、智慧树等新技术新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包括考勤、课堂激活、课堂随堂测验、有效测评和总结等教学活动;通过开展互动式、探究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课堂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主动表达的能力;采用多元化的作业设计体系和课程考核方式,加大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考核,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以致用的能力。该课程已成功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线。通过微生物生理学在线课程的建设和运用,成功地将此课程从"知识传授型"课程转变为"能力培养型"课程。  相似文献   

3.
以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为目标,全力建设锦州医科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建设,本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科学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设计,更新完善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包括课前教学视频、问题反馈机制以及课堂学习活动和课外作业、辅助学习资源建设等。设计和实施符合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的评价考核方式,丰富了见面课设计与实施。《食品工程原理》课程通过建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为课程中心的建设理念,使得学生的食品工程能力素养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是高等学校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而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是教学工作体系的关键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挥棒作用。本文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如何建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成绩评定体系为着眼点,探讨了以学生为本、提升实验教学效果的模式,以期有益于高校本科生各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就业方向,提出了以课程群建设推动专业发展的教学改革思路。以"生物工艺学"和"生物反应工程"为主干课,还包括"生物工程设备"、"代谢控制与发酵"、"生物过程检测与控制"等相关课程,同时结合"发酵工艺实验"、"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发酵课程群。介绍了发酵课程群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分析了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实,发酵课程群的建设对学生的就业以及后续工作能力的提升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是高等学校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而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是教学工作体系的关键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挥棒作用。本文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如何建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成绩评定体系为着眼点,探讨了以学生为本、提升实验教学效果的模式,以期有益于高校本科生各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整合课程是将各学科知识横向或纵向组合,注重学生整体思维学习的一种新型课程。整合课程教学方式为跨专业的团队教学,教学特点是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今医学教育改革的趋势。昆明医科大学目前尝试将"以学科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教学模式。为顺应这一教育改革的趋势,作者在基础医学课程建设中,将"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四门课程整合为"分子医学"课程。作者就"四合一"分子医学整合课程改革的背景、顶层设计、教学模式、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基于“以学为中心”的微生物学课程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课程建设是解决当前教学问题的着力点,而课程设计是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决定着一门课程能否达成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改革依据"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一致性建构"的原则,采用Dee Fink教授的"整合性课程设计"框架,重新设计微生物学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和学习测评。尤其是"学习目标"中,不仅涵盖核心知识、学以致用和触类旁通,更强调人性维度、志趣情怀和学会学习。同时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课程结束一年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达成各学习目标的认同度在64%-87%之间。这说明,"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学作为生物学专业的基础课,在构建学生知识体系、课堂价值观引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实现"金课"建设目标,微生物学理论课在建设过程中,秉承着夯实基础、注重前沿的理念,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注重不同课程的衔接和过渡,在教学方法上通过开展特色专题讲座、建设精品教材、应用"对分易"平台、举办"我是主讲人"等活动,以识"微"见远的理念,提升教学质量,延伸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深刻认识到对人才培养而言,既要育智,更要育人。因此在教学中注重结合专业内容,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榜样力量给予学生学习的目标与指引,立德树人,进而实现课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和我国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探讨了"工作过程导向"的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的适用性。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开设的《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为例,论述了本门课程开展"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体介绍了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的教改经验。结果显示,实施教学改革后,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改善,学生就业普遍受到用人单位认可;改革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后续教学过程中将寻求一切可能的解决办法,坚持不懈继续完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和建设。  相似文献   

11.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内容体系和理论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郑平  胡宝兰  梁璐怡  张萌  王茹 《微生物学通报》2017,44(10):2480-2486
环境微生物学是专业基础课,它是开启环境类专业科学大门的一把钥匙,也是破解环境类专业工程难题的一件利器。结合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学校专业核心课建设,课程组对环境微生物学的课程理论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构建了以解答微生物"是什么"、"有何用"和"怎么用"为主线的课程内容体系,提出了以"学生兼课"、"课堂讨论"、"专题讲座"、"课程论文"和"综合评价"为标志的课程理论教学模式。经过实践,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升混合式教学质量,教育部提出建设6 000门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翻转课堂是衔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重要纽带,它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金课"建设标准,生物化学混合式教学通过重新建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综合设计与分层教学,努力解决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短板、瓶颈、关键问题,真正提升学生自主建构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让学生在思辨与探讨中深度学习,建构适合自己的更完善的专业知识框架。  相似文献   

13.
深化基因工程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此,我们构建了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网络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等为内容的教学改革.既注重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注重传授学会"学习"的方法,旨在提高基因工程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满足生物工程专业和21世纪人才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14.
科学类通识课程是高校通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清华大学“生物钟与健康”科学类通识课程的建设情况,从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出发,介绍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和评价标准,分析课程开课情况,并对未来课程规划进行讨论。课程已开设3个学期,选课学生已覆盖了全校27个院系,学生评教成绩优异。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自述生活习惯有明显改善,对生物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的理解有显著提升;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关键创新点。本门课程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对高校科学类通识课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旺宝  荚荣 《微生物学通报》2018,45(8):1817-1823
微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微生物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开展微生物学方面的素质教育非常必要。因此,我们面向非生物专业本科生开设了"走进微生物世界"素质教育课程。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本课程重视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基础理论、生产应用和实践教学等教学内容依次展开,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思维。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了差别化的教学方法,配合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基于云课堂的即时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回馈及时,方便师生交流。经过3年的建设,本课程已形成教学方法有特色、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和学科发展潮流的素质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应该根据当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发展的考量,在课程建设中突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以及课程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应向网络化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人才培养水平是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细胞生物学作为教育部生物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基础课程之一,在教学中我们从理论课程、基础实验课程和大学生创新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探索,旨在培养和训练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理论课程教学中,作者尝试教学方法的创新,将教材中丰富的实验案例进行改编,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在实验教学中,作者进行"小班化"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注重实验过程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监控,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此基础上,作者依靠多渠道的创新课题,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科研训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互联网+"与教学紧密结合,使得教学工作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为了促进微生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水平的提高,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依托超星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师生共同参与建设微生物学野外实习在线课程来辅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调查反馈认为互联网+实习的教育模式教学效果良好,能将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结合。"互联网+"背景下微课建设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推动了微生物学野外实习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有效促进了本校微生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水平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连续数年位列高考"红牌警告"专业;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让教师和学生可以同时获得生物科学与技术的最新研究信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微生物类课程教学?这是每一位专业教师必须直面的课题。本文结合南开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微生物发酵工程"的建设,结合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谈谈我们对于微生物类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0.
蛋白质与酶工程精品课程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在"蛋白质与酶工程"课程建设中,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性调整,新旧教学方法并行,进行考核评价手段与实践教学的创新,赋予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参与评价的权利,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改革方面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