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额果蝇自然群体中的mt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王文  凌发瑶 《遗传学报》1994,21(4):263-274
本文以8种限制性内切酶对8个银额果蝇群体进行了mt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发现现生银额果蝇种群可以分成三个相对独立的群,即东部、中部和西部群体,结合其它有关资料,我们推测,银额果蝇可能起源于马来半岛南部和加里曼丹岛一带,起初分成东西两支向北扩散,东支发展成现在的东部群体;西支则在中南半岛北部又分成两个支系,从而形成了现生银额果蝇群体的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地理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凌发瑶等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日本文部省国际研究基金的支持下 ,从群体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着手 ,对银额果蝇及其B染色体的起源、进化以及生物学效应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发现我国银额果蝇自然群体内存在极其丰富的B染色体遗传资源 ,并认为这是一种十分难得的可供持续研究B染色体的最佳动物模型 ;同时还发现了银额果蝇自然群体进化过程中的中间过渡性新核型 ,这一发现对研究果蝇的系统进化以及染色体的进化方式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本项研究 ,查明了银额果蝇自然群体内存在B染色体…  相似文献   

3.
中国银额果蝇自然群体B染色体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对我国银额果蝇自然群体B染色体(Bs)的分布进行多年广泛地调查,共作过24个群体,572个单雌系,6738只个体的观察。从细胞和群体水平研究Bs的地理分布。结果发现,中国(除台湾省外)银额果蝇自然群体中普遍存在Bs。结合前人报道得出。Bs的地理分布出现了由东向西和由南向北的规律性的依次升高趋势。这种跨越不同地理环境的区域性梯度变异与其宿主向大陆内地扩散的推论相符。Bs频率最高(87.7%)的是海  相似文献   

4.
银额果蝇自然群体分化过程中的细胞遗传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发瑶  王文 《遗传学报》1997,24(6):496-500
对我国大陆银额果蝇的分布及其细胞遗传学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发现了一种值得注意的新核型。该核型结构兼有早已认可的长、短两大类基本核型的特征,即核型中的两条同源4号染色体为1长1短型。含新核型的群体分布于我国大陆东南沿海一带的上海、福州、厦门和深圳。而且,这些自然群体内还出现“1长1短型”、“长型”和“短型”重叠并存的多态现象。跟踪研究表明,新核型具有不稳定的遗传性,能世代传递,它的频率随世代增长而降低,并不是突然消失。但是,在上海、福州群体内出现的“长型”至第十五代之后却全部消失。这种新核型大概是银额果蝇自然演化过程中的中间过渡核型,是该果蝇种群分化中的细胞遗传学变异的过渡表征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发现,银额果蝇武汉群体的有丝分裂中期核型中存在着B染色体,其出现频率为38%,仅低于昆明,而高于其他地区。 B染色体形态为点状。细胞内染色体的不同步分裂可能是造成B染色体形成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6.
银额果蝇武汉群体的B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远槐  张菁 《遗传》1995,17(4):19-20,24
本研究发现,银额果蝇武汉群体的有丝分裂中期核型中存在着B染色体,其出现频率为38%,仅低于昆明,而高于其他地区,B染色体形态为点状。细胞内染色体的不同步分裂可能是造成B染色体形成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7.
银额果蝇的B染色体研究:1.昆明群体的Bs数目和频率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研究发现银额果蝇昆明群体有丝分裂中期核型中存在B染色体,出现频率为69.1%。目前,在已研究过的来自各个地区的银额果蝇中,昆明群体的B染色体频率最高。B染色体数目为1-6条。该群体内单雌系间的B染色体数目不同,个体间和细胞间的B染色体数目也不同。在核型中,B染色体最小,形态稳定,点状,C-带和G-带呈阳性。  相似文献   

8.
凌建华  张玲  姚开泰  王文  凌发瑶 《遗传》1999,21(5):34-37
采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RDA)研究了银额果蝇两个单雌系AKM46(含B染色体)和AGZ2(不含B染色体)两基因组间的差异。用AKM46作检测(tester)扩增子,AGZ2作驱赶(driver)扩增子,通过三轮消减杂交后,获得了6个差异片段(100bp~300bp)。亚克隆后,对11个片段测序并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获得了9个新的序列。选择clone22及clone42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这两个片段仅在检测扩增子及第一、第二、第三轮差异片段中检测到杂交信号,而在驱赶扩增子检测不到杂交信号。证实了这两个片段来自含有B染色体的单雌系AKM46,而且可能是B染色体上的特异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钮额果蝇的生活力和B染色体的关系。结果表明,银额果蝇的B染色体在其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具双重性调节作用。一方面,B染色体以单一的形式存在于单雌系核型中,即1B或2Bs,可刺激生长、发育,增强生活力。另一方面,在单雌系的细胞中存在多条B染色体,并形成核型多态性,这似乎对生长和发育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减弱其生活力。  相似文献   

10.
银额果蝇(Drosophila albomicans)B染色体对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遗传背景一致的3类含有不同B染色体数目的银额果蝇(Drosophila albomicans)品系,对繁殖的2个参数,即净繁殖量和性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B染色体对净繁殖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其影响依赖于B染色体数目的不同而不同;低数目增加其携带者的净繁殖量,而在高含量时有使其携带者净繁殖量下降的趋势。B染色体对繁殖的影响还具有一定的时间分布特征,即3类品系净繁殖量的差异主要集中在雌绳繁殖的早  相似文献   

11.
采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RDA)研究了银额果蝇两个单雌系AKM46(含B染色体)和AGZ2(不含B染色体)两基因组间的差异。用AKM46作检测(tester)扩增子,AGZ2作驱赶(driver)扩增子,通过三轮消减杂交后,获得了6个差异片段(100bp~300bp)。亚克隆后,对11个片段测序并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获得了9个新的序列。选择clone22 及clone42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这两个片段仅在检测扩增子及第一、第二、第三轮差异片段中检测到杂交信号,而在驱赶扩增子检测不到杂交信号。证实了这两个片段来自含有B染色体的单雌系AKM46,而且可能是B染色体上的特异基因片段。 Abstract:The genomic difference betweenDrosophila albomicanAKM46 (with B chromosome) and AGZ2 (without B chromosome) was analyzed by RDA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 technique. In RDA system, the tester amplicon is AKM46 while the driver amplicon from AGZ2. After three rounds of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ix different products were obtained and identified, and their size was about 100bp~300bp. After subcloning, eleven positive clones were sequenced and blasted with Genbank database. Nine sequences were unmatched with the known sequences. Clone22 and clone42 were selected for Southern hybridization, and positive signals were observed only in tester amplicon, and the first, second, third differente products, not in driver amplic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equence come from AKM46 and might be the specific genes in B chromosome.  相似文献   

12.
银鲴自然群体线粒体DNA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运用21种限制性内切酶对银鲴自然群体进行了mtDNA的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发现银鲴自然群体存在丰富的mtDNA多态性,从4个群体39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2种单倍型,对这一现象的成成因进行了探讨。依据单倍型和群体的系统发育关系,结合地理分布的资料,对其现今分布区相互间的历史联系及其对银鲴起源和分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基于李彤等(2012)对冠果蝇属组(Stegana genous group)3个属间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对亚洲东部冠果蝇属毛冠果蝇亚属(Orthostegana)进行了修订:将独冠果蝇亚属(Anastega)合并至毛冠果蝇亚属;记述了4新种:黄尾冠果蝇Stegana(O.)flavicaudua,密毛冠果蝇Stegana(O.)hirsutinna,林栖冠果蝇Stegana(O.)hylecoeta和多鬃冠果蝇Stegana(O.)multicaudua;补充描述了已知种弯脉冠果蝇Stegana(O.)curvinervis(Hendel,1914)和独冠果蝇Stegana(O.)singularis Sidorenko,1990;列表提供了上述6种毛冠果蝇间mtDNA COI & ND2基因序列的遗传距离。  相似文献   

14.
林氏果蝇种群间mtDNA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力  温硕洋 《动物学研究》1997,18(2):213-219
运用10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林氏果蝇来自不同地区的22个单雌系的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采自台湾省的TAW3146.1与大多数采自广东的品系相同,而广东省品中则存在一定度的分化,DHS307、315和NKS9234仅在HindⅢ的酶切位点上与其余单雌系不同;TAW3146.1与来自缅甸中部的MMY307,MDMY326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74;MMY307与MMY326之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陆拟果蝇(Drosophila simulans)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发现了拟果蝇(Drosophila simulans)在中国大陆的广泛分布。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研究了中国大陆38个不同地理群体的拟果蝇(D.slmulam)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初步讨论了拟果蝇在中国大陆的起源。以40种10bp长的寡聚核苷酸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根据遗传距离利用UPGMA法作出的相关聚类图显示:(1)38个地理群体按纬度以南京(NJ)为界明显地分为南北两大支系,北方支系以北京(BJ)为界又分为明显的两个亚支,一支为东北支系包括漠河、海拉尔、黑河、佳木斯、哈尔滨、长春、沈阳、丹东、延吉、图们等10个群体;另一支包括北京、大同、呼和浩特、银川、西宁、兰州、太原、石家庄、烟台、济南、徐州、连云港等12个群体。南方支系包括郑州、武汉、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温州、长沙、贵阳、福州、昆明、厦门、广州、南宁、海南等16个群体。(2)各地理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分布有密切关系,基本按地理位置的相关性聚类在一起。根据了解到的事实,(1)拟果蝇在中国是一个外来种;(2)拟果蝇在中国大陆的入侵是最近30年左右的事情;(3)拟果蝇在全国的广泛分布是最近10多年的事情。所以拟果蝇各群体的聚类关系可能并不是地理分化的结果,而是由于建立各地方群体的祖先群体或个体本身具有不同的遗传组成,但是某些地理上相邻近的群体可能拥有共同的祖先群体或个体,从而造成了拟果蝇各地方群体随地理分布关系而聚类。推测有两种可能的原因会产生以上结果:一是中国大陆的拟果蝇有多个不同的来源;二是拟果蝇在扩张过程中经历了可产生奠基者效应或瓶颈效应的偶然事件。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果蝇的纯系繁育,选用处女蝇,利用玉米培养基对6个纯系果蝇进行纯系繁育实验,判断果蝇纯系繁育过程中是否出现群体退化现象并有无突变发生,为纯系果蝇的长期保存提供参考。实验中使用玉米培养基进行培养并观察记录果蝇生活史以及产卵数量。观察到果蝇生活周期无明显变化,产卵数目稳定,没有发生群体退化和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17.
果蝇培养基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小麦加工料设计了8个果蝇培养基,以随机完全区组设计进行比较试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其对果蝇F_1代数量及总重与玉米粉培养基差异极显著(P<0.01),F。发育期也明显提前,可从中选出优良配方H和C推广应用。 果蝇(Drosophlia melanogaster)作为一种很好的遗传学材料,在本世纪初就得到应用。众所周知,果蝇后代群体的数量等性状直接影响着有关遗传学研究及实验的正确性。如何提高果蝇的饲养效果来充分发挥它在科研、教学中的作用,这是国内外普遍重视的问题;有关资料也介绍了很多果蝇培养基,而对使用  相似文献   

18.
<正> 1981年去青岛、崂山、杭州等地采集生物标本,在青岛地区采到了白脸果蝇,这在山东省还是首次纪录。 白脸果蝇属双翅目、有缝组、果蝇科的蝇类。果蝇虽和实蝇(Trypetidae)一样都属于无瓣类,但体型小,一般仅2—3毫米,最大的也只有4毫米,呈棕黄或棕黑色,触角芒一般羽状,第一径脉背面无小毛,亚缘脉一般极短,末端常终末于第一径脉。果蝇是研究遗传学规律和生物种群进化机制的好材料。果蝇属至今全世界已发现有900余种。 白脸果蝇是亚洲东部种类,学名叫Droso-phila auraria Peng,1937。它是我国首先于1937年在南昌,宁波发现的,随后在浙江,贵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陆部分地区黑腹果蝇群体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10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我国大陆5个地方(武汉,长沙,桂林,南宁和北海)6个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群体的线粒体DNA进行了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在56个单雌系中,发同了25种不同的限制类型,应用Nei等(1979)的数学模型和UPG法,构建了限制类型间和群体间的系统进化树,结果发现:所研究的群体分为3个类群,对应于南,中和北3个亚热带地区,除长沙玉合醋厂外,所有采  相似文献   

20.
设置6个光照时间梯度和两个光照强度梯度,分别对3种(基因型)果蝇进行光照处理,结果显示:在5001ux光照强度下,光照处理3h/d的果蝇发生量最少,其他各光照时间果蝇发生量无显著差异;1000lux光照强度下,不同光照时间果蝇发生量差异不显著,而不同基因型果蝇间表现出显著差异;连续光照处理使黑檀体果蝇后代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