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5篇
  免费   363篇
  国内免费   121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2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姚泰 《生理学报》2007,59(2):113-116
The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Physiological Sciences (CAPS) celebrated her 80th anniversary last November. Eighty years ago, Dr. Robert K. S. Lim, Professor of Physiology at th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in association with Dr. Wu Xian (Professor of Biochemistry) and Dr. B. E. Read (Professor of Pharmacology), sponsor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ese Physiological Society.  相似文献   
2.
Tests for change-points with epidemic alternativ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O  QIWEI 《Biometrika》1993,80(1):179-191
  相似文献   
3.
基于陕北地区1990、200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单位面积生态系统价值当量因子法、格网法、探索性空间数据法(ESDA),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规律,探讨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ESV的影响。结果表明:(1)陕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效果显著,工程实施后共有297066.15 hm2耕地转化为林地和草地,林草覆盖率由57.33%增长至60.50%。(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得陕北地区ESV得到了显著提升。25年间陕北地区ESV共增加了32.82亿元,ESV在工程实施后比工程实施前多增加了5.93亿元,增长主要源于退耕引起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增加。(3)ESV空间分布上呈显著的“南高北低”分布格局,并表现出正向的集聚性和依存性,ESV热点区和冷点区集聚效果明显,热点区集聚与林地、草地的空间分布相吻合,冷点区集聚与未利用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相吻合。(4)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影响,陕北地区中部中等等级和次高ESV分布区域逐渐增大、次热点区空间集聚性逐渐增强,北部次低等级和低等级ESV分布区域逐渐减少、冷点区空间集聚性逐渐减弱。整体而言,陕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和ESV的增减变化与推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时间上相呼应、在空间上相匹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使得陕北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ESV得到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4.
With support from many authors from many different scientific fields,Zoological Research(ZR)successfully released eight special issues from 2011 to 2014 on various topics,including Animal Ecology and Resources,Animal Genetic Diversity,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Fish Diversity and Primates and Animal Models of Human Diseases.These special issues strongly align with our aims and scope,which have been  相似文献   
5.
棘冠海星暴发及其对珊瑚礁的生态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冠海星的反复暴发是导致印度-太平洋区域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然而,我国对棘冠海星的研究非常有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棘冠海星及其暴发的生态影响和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雌性棘冠海星个体每年产卵数量高达50万-2亿个,环境因素变化只要导致幼虫和幼体存活率的轻微提高,成体就将得到大量补充;2)棘冠海星暴发的阈值为1000-1500个/km2,暴发周期为10-27 a,每次暴发持续1-10 a,最终可能以"种群集体感染疾病而崩溃"结束;3)棘冠海星暴发对印度洋及太平洋东部和北部珊瑚礁的破坏性非常小,却直接导致太平洋的西部和南部珊瑚礁90%以上的珊瑚死亡,并通过改变珊瑚群落组成、减少珊瑚和鱼类多样性而对珊瑚礁产生间接影响;4)关于棘冠海星暴发原因的假说中"陆地营养物质输入假说"和"捕食者过度捕捞假说"得到了最普遍的认可,但都不能解释所有的暴发事件;5)应对棘冠海星暴发的主要策略有改善水质、设立保护区、投放天敌和人工清理等,其中人工清理是最直接有效的策略,但迄今并没有发现可长期抑制棘冠海星暴发的方法。因此,急需加强对棘冠海星的深入研究,探查其暴发的根本原因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与孕期营养的关系,为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发病孕周34周)60例为A组,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发病孕周≥34周)58例为B组,以及同时期门诊产检孕周34周的正常孕妇40例为C组,产检孕周≥34周的正常孕妇40例为D组,检测和比较各组孕妇的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压积水平。结果:A组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压积均显著低于B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压积与D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生可能与孕期低蛋白血症、贫血相关,加强孕妇孕期的营养可能有助于预防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非药物性干预措施与传统药物方法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出生的喂养不耐受极低出生体重儿11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MED)55例、非药物治疗组(NON-MED)55例。药物治疗组采用红霉素;非药物治疗组采用腹部按摩法与非营养性吸吮。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MED组腹胀消失天数(4.4±0.5)、呕吐天数(2.2±0.5)、每日呕吐次数(3.5±0.8)、胃潴留量占每日喂养量(18.3±0.8)、达全肠道喂养天数(8.2±0.7);NON-MED组腹胀消失天数(3.7±0.1)、呕吐天数(1.9±0.6)、每日呕吐次数(2.8±0.1)、胃潴留量占每日喂养量(12.6±0.4)、达全肠道喂养天数(6.1±0.3)。各项治疗指标的对比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治疗有效率76.4%;NON-MED组治疗有效率83.6%。结论:非药物性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野外考查、标本采集和分类鉴定,以及文献资料整理,对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32科76属237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优势属为双盖蕨属(Diplazium)、卷柏属(Selaginella)、凤尾蕨属(Pteris)。(2)分布区类型以东亚广布和热带亚洲分布为主,生态类型以阴生植物和土生植物居多。(3)与其他地区的区系比较显示,茂兰与广西花坪物种相似性系数最高,依次是贵州梵净山、四川峨眉山和云南马关县。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索氏萃取技术,依次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无水乙醇和甲醇等5种溶剂对蝉虫草纯粉进行分级萃取,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5级萃取物进行分析鉴定。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萃取物中含有与烯烃类、羧酸类、酯类、醇类和酮类等化合物相关的C-H、C=O、C-O和C=C等官能团。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共鉴定出有机小分子化合物34种,以酯类和脂肪酸类为主,多为碳链长度为15-20的长链脂肪酸及对应的酯,其中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高达28.95%;分别存在于两种或以上萃取物中的有机化合物共有11种;仅存于石油醚萃取物中的化合物6种,乙酸乙酯萃取物中3种,丙酮萃取物中2种,无水乙醇萃取物中6种,甲醇萃取物中6种。在一定极性范围内,利用溶剂的极性梯度变化,可实现蝉虫草中活性物质的按极性梯度分离;采用分级萃取技术可有效分离蝉虫草中部分化学成分。鉴定结果充实了蝉虫草中化合物的种类资源,为蝉虫草中活性物质谱图库的完善、构效关系的建立及蝉虫草产品的利用开发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