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10年来兴起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相关研究结果获得了大量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候选易感基因,了解这些候选基因在正常人群中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以及在不同人群间的遗传差异,不但有助于阐明2型糖尿病的遗传机理,而且对于今后在特定人群中进行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对GWAS数据库和相关文献的搜索和整理确定了170个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基因或基因区域;随后基于千人基因组计划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对这些候选基因在世界范围内14个人群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在人群间存在显著差异的易感基因,并分析了这些基因的多样性特征。在所研究的14个世界人群中,2型糖尿病候选易感基因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组范围的平均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但其中8个易感基因IL20RA、RNMTL1-NXN、NOTCH2、ADRA2A-BTBD7P2、TBC1D4、RBM38-HMGB1P1、UBE2E2和PPARD在群体间呈现显著差异,其中最明显的是IL20RA基因 (FST=0.152),该易感基因在非洲人群和非非洲人群间存在显著等位基因频率和单倍型频率差异。14个人群中易感基因遗传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非洲人群与非非洲人群之间的群体遗传结构的不同所造成的。进一步比较东西方人群间的2型糖尿病候选基因遗传结构差异,发现在东西方人群中同样存在明显的群体遗传结构差别,其中DGKB-AGMO(FST=0.173)和JAZF1(FST=0.182)是差异最显著的易感基因。本研究通过对群体间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遗传结构进行比较,鉴别出一些差异特别显著的易感基因,对今后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与不同人群间发病率和易感性差异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陆拟果蝇(Drosophila simulans)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发现了拟果蝇(Drosophila simulans)在中国大陆的广泛分布。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研究了中国大陆38个不同地理群体的拟果蝇(D.slmulam)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初步讨论了拟果蝇在中国大陆的起源。以40种10bp长的寡聚核苷酸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根据遗传距离利用UPGMA法作出的相关聚类图显示:(1)38个地理群体按纬度以南京(NJ)为界明显地分为南北两大支系,北方支系以北京(BJ)为界又分为明显的两个亚支,一支为东北支系包括漠河、海拉尔、黑河、佳木斯、哈尔滨、长春、沈阳、丹东、延吉、图们等10个群体;另一支包括北京、大同、呼和浩特、银川、西宁、兰州、太原、石家庄、烟台、济南、徐州、连云港等12个群体。南方支系包括郑州、武汉、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温州、长沙、贵阳、福州、昆明、厦门、广州、南宁、海南等16个群体。(2)各地理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分布有密切关系,基本按地理位置的相关性聚类在一起。根据了解到的事实,(1)拟果蝇在中国是一个外来种;(2)拟果蝇在中国大陆的入侵是最近30年左右的事情;(3)拟果蝇在全国的广泛分布是最近10多年的事情。所以拟果蝇各群体的聚类关系可能并不是地理分化的结果,而是由于建立各地方群体的祖先群体或个体本身具有不同的遗传组成,但是某些地理上相邻近的群体可能拥有共同的祖先群体或个体,从而造成了拟果蝇各地方群体随地理分布关系而聚类。推测有两种可能的原因会产生以上结果:一是中国大陆的拟果蝇有多个不同的来源;二是拟果蝇在扩张过程中经历了可产生奠基者效应或瓶颈效应的偶然事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