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铝胁迫下耐铝性不同的两个小麦品种根细胞液泡膜ATP酶、焦磷酸酶活性和膜脂的变化。与对照相比,经20和100mol/L的AlCl3处理后,耐铝品种Altas66的液泡膜H^+-ATP和和Ca^2+-ATP酶活性迅速下降;铝敏感品种Scout66液泡膜H^+-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则在20μmol/L时增加,100μmol/L时下降。焦磷酸酶活性在Al-tas66中下降,在Scout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铝胁迫下耐铝性不同的两个小麦品种根细胞液泡膜ATP 酶、焦磷酸酶活性和膜脂的变化。与对照相比,经20 和100μmol/L的AlCl3 处理后,耐铝品种Altas 66 的液泡膜H+ATP 酶和Ca2+ATP 酶活性迅速下降; 铝敏感品种Scout 66 液泡膜H+ATP酶和Ca2+ATP 酶活性则在20 μmol/L 时增加,100 μmol/L时下降。焦磷酸酶活性在Altas66 中下降,在Scout 66 中增加。与对照相比,在AlCl3 20 μmol/L处理时,液泡膜磷脂含量增加,Altas 66 中的增加比Scout 66 更为明显;100 μmol/L 时,Scout 66 液泡膜磷脂含量迅速下降,而Altas 66 下降不显著。两品种小麦在铝处理后根液泡膜糖脂结合半乳糖含量均高于对照,而Altas 66 中的含量又高于Scout66 。铝处理后,两品种小麦根液泡膜的棕榈酸和油酸含量增加,亚麻酸含量下降, 不饱和指数也随之下降,其中Scout66 下降更为明显。表明Altas 66 根细胞液泡膜比Scout66 对铝胁迫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液泡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大型细胞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本文报导了用双酶直接酶解法从烟草叶肉细胞中分离原生质体和完整液泡。在最适保存条件下,原生质体和液泡分别在36和12小时后,尚有一半保持活力。液泡内含有大量游离氨基酸,液泡膜ATPase的最适pH为7.0,受Cl-激活,受NO3-抑制。  相似文献   

4.
水稻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程序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12个品种水稻成熟种子诱发愈伤组织并继代培养,通过MS培养基中2,4-D浓度的变换,研究了2,4-D对水稻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用AA培养基建立适合原生质体培养的胚性细胞悬浮系仅需3个月。由悬浮细胞系游离的原和一质体在改良的KPR培养基中进行液体浅层培养,有10个品种获得高植板率的细胞团。变换使用不同的分化培养基,从7个品种得到再生植株。实验重复性达到80%,初步实现了水稻原生质体培养的程序化。  相似文献   

5.
包括许多重要粮食和饲料作物在内的豆科植物的体细胞杂交研究已有20多年历史。早在70年代,Kao等[15]即利用豌豆、大豆原生质体与其它植物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观察到可以分裂的大豆(+)豌豆、玉米(+)大豆、小麦(+)大豆异核体,大麦和大豆融合细胞最后形成细胞团,同时指出核融合发生在融合后的第一次分裂过程中。1974年,Kartha等[16]将大豆(Glycinemax)悬浮培养细胞原生质体与油菜原生质体融合,也得到细胞团。1976年,Constabel等[10]得到了大豆悬浮培养细胞与豌豆、Viciahajastana(一种野豌豆)、烟草、番红花叶肉细胞原生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茄属果树可乐茄(SolanumquitoenseLam.)叶肉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及植株再生。幼嫩叶片原生质体经酶游离、纯化后,以1×104个/ml密度培养于稍加改良K8p(附加2,4-D0.5mgL(-1)、NAA1.0mgL(-1)和BA0.5mgL(-1))的培养基中,三天后开始分裂,一周分裂3—4次。一个月形成小细胞团,植板率为0.1—0.2%,小细胞团转培养于MS+2,4-D0.5mgL(-1)上增殖后进行分化。原生质体来源愈伤组织在IAA(0.1—1.0mgL(-1))与BA或ZT组合的培养基中能诱导器官发生,芽分化率最高可达42.9%;但IAA、BA、ZT三者一起使用未见任何器官分化。小芽在MS+IAA0.2mgL(-1)中生根成植株。可乐茄叶肉原生质体的植株再生,可应用于育种和茄属植物遗传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7.
铝对大白鼠海马所致损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铝对海马的损害,用30只健康大白鼠,体重200~300克,分为A组(正常对照)10只,B组(低铝组饲料中加500mg/kgAlCl3)10只,C组(高铝组饲料中加2500mg/kg/AlCl3)10只。分别饲养12个月后,分组断头取脑海马,按组织化学及酶组织化学常规做“铝定性”反应,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硫胺素焦磷酸酶(TPPase)、镁激活三磷酸腺苷酶(Mg2+-ATPase)、胆碱酯酶(ChE)测定。按电镜常规做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提示:C组,海马SDH、Mg2+-ATPase、ChE活性明显减弱(由强阳性()下降为阳性(+),铝反应增强(在海马的神经细胞内强阳性();同时海马神经元内线粒体嵴断裂、肿胀、空泡样变,神经纤维髓鞘变性(如不规则卷曲、松散)。说明铝对海马的功能与结构均有损害  相似文献   

8.
紫云英细胞转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L.)细胞遗传转化的条件。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 efaciens)经含乙酰丁香酮的低pH/PO3-4 诱导培养后,用来感染紫云英下胚轴原生质体,随后的细胞GUS瞬间表达活性显著提高,间接证明了上述预培养诱导活化了细菌vir基因,促进了T-DNA 向植物细胞转移。在PEG介导的DNA 转移中,较高的pH 和Ca2+ 浓度能够提高细胞GUS活性。质粒DNA 浓度及启动子类型对外源基因在植物细胞内表达也有一定影响。采用外植体-农杆菌共培养法,获得GUS和NPT Ⅱ基因稳定表达的紫云英转化植株  相似文献   

9.
中药玄参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中药玄参(ScrophularianingpoensisHemsl.)中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4-O-(对甲氧基肉桂酰基)-α-L-鼠李糖[4-O-(p-methoxycinnamoyl)-α-L-rhamnopyranose];同时还分离到4个已知的环烯醚萜甙:爪钧草甙(harpagide),爪钩草酯甙(harpagoside),O-甲基梓醇(O-methylcatalpol),士可玄参甙A(scropoliosideA)和1个已知的苯丙素甙:安格洛甙C(angorosideC)。新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化学降解和光谱分析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0.
抑制根癌土壤杆菌生长和转移的水稻信号分子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东晖  刘煜 《Acta Botanica Sinica》1999,41(12):1283-1286
从水稻(OryzasativaL.cv.IR72)根中分离出一种高效抑制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tunefaciens(SmithetTownsend)Conn)生长及抑制根癌土壤杆菌在水稻细胞表面附着的水稻信号分子:乙基4-(邻硝基苯基)-3-硫代脲酸酯(T),该化合物是一种新发现的天然的硫脲化合物,对根癌土壤杆菌生长和根癌土壤杆菌在水稻细胞表面附着具有较强抑制作用,水稻对根癌土  相似文献   

11.
从石竹科植物多荚草(Polycarpon prostratum(Forssk.)Aschers.et Schwein.ex Aschers)中分离得到3个新的柴胡皂甙类化合物:prostratoside A ̄C(1 ̄3)。它们的结构通过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3-O-{β-D-xyl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  相似文献   

12.
水稻与大黍不对称休细胞杂交再生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EG(聚乙二醇)融合法,诱诱导水稻(Oryza sativa L.)原生质体与无融合生殖大黍(Panicum maximum Jacq.)原生质体融合,经过融合体筛选、培养,成功地获得了再生植株并移栽成活。在融合前水稻原生质体经过2.5mmol/L碘乙酰胺(IOA)在室温(22-25℃)条件下处理15min,大黍原生质体经过60Kr软X射线照射处理。对获得的28株融合再生植株进行初步检测发现  相似文献   

13.
部分裸子植物叶片总蛋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艇  苏应娟  黄超  朱建明   《广西植物》1999,19(4):367-372
采用SDS- PAGE 技术, 分析了红豆杉科(Taxaceae) 植物南方红豆杉( Taxus chinensisvar- mairei (Lemee et Levl-) Cheng et L-K-Fu) 、穗花杉( Amentotaxus argotaenia (Hance) Pil ger) 、云南穗花杉( A- yunnanensis Li) 、白豆杉( Pseudotaxuschienii(Cheng) Cheng) 以及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 、植物三尖杉( 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f-) 、粗榧( C-sinensis (Rehd-etWils-) Li) 、海南粗榧( C-hainanensis Li) 、篦子三尖杉( C-oliveri Mast-) 和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 、植 物罗汉松 ( Podocarpus macrophyllus ( Thunb- ) D-Don) 、鸡毛 松( P-imbricatus Bl-) 、竹柏( P- nagi(Thunb-) Zoll) 、陆均松( Dacrydium pierrei Hickel) 共12 种植物的叶片蛋白, 在蛋白质水平上采用  相似文献   

14.
耐低钾水稻的根质膜ATPase和H^+分泌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耐低钾和不耐低钾的水稻(OryzasativaL.)“威优49”和“远诱1号”的根原生质膜ATPase性质的研究表明,这两种水稻的质膜ATPase活性的最适pH均为60,均在底物ATP浓度为3mmol/L时达到最大反应速度,Km值均在0.85左右。K+对这两种水稻的质膜ATPase活性均具有促进作用。当介质中[Km]≤50mmol/L时随[K+]的增大,对耐低钾品种根质膜ATPase活性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不耐低钾品种;当介质[K+]在100~200mmol/L之间时,K+对两种水稻品种质膜ATPase活性的刺激效应的差别减小。这两个水稻品种的基础H+分泌没有明显差别,但钾刺激的H+分泌存在差异,K+对耐低钾品种H+分泌的刺激效应大于不耐低钾品种。抑制剂实验表明在耐低钾和不耐低钾的水稻品种中,K+刺激的根质膜ATPase活性,K+刺激的H+分泌和K+吸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对K+刺激的质膜ATPase活性和H+分泌的抑制会减少根对K+的吸收量。推测耐低钾水稻的质膜ATPase和H+分泌对K+更为敏感,特别是在低浓度K+存在时,可能是耐低钾水稻更能利用低浓度K+、在低钾环境中能更好生长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5.
脐橙与柠檬种间细胞电融合再生杂种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纽荷尔’脐橙(Citrussinensis(L.)Osbeck)胚性细胞悬浮原生质体与‘尤力克’柠檬(Citruslimon(L.)Burm.f)叶肉原生质体经电场诱导融合,培养8个月,首批再生了1棵植株,形态学观察,染色体计数及RAPD分析证明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该杂种的获得为三倍体无籽柠檬品种培育提供了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16.
苏云金芽孢杆菌毒蛋白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的甲基化修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郭亮  文玉香 《遗传学报》1997,24(3):255-262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毒蛋白基因(Bt.toxingene)转进了小麦品种京花5号与86Al。利用点杂交、Southern杂交和PCR等技术鉴定了转化植株的当代和子代,证实了Bttoxingene的导入与对小麦染色体的整合。利用对腺嘌呤(A)与胞嘧啶(C)甲基化敏感与否的限制性内切酶组(medhylation-(un)sensitiverestrictionenzymegroup,MREG)酶切和RCR扩增(MREG-PCR),对转化子代中的Bt基因片段甲基化形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整合在小麦基因组中的Bt基因的A和C的甲基化形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取得突破性进展,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重要农作物先后获得再生植株。但棉花原生质体培养至今仍停留在细胞分裂和形成细胞团阶段,原生质体培养得到愈伤组织仅有一例。本文首次报道从陆地棉柯字棉312品种的细胞悬浮培养系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小植株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从一名国内感染的艾滋病人采血,分离其外周血单核细胞(PMCs)。首先与正常的PMCs共培养,4周后检测其HIV-1p24抗原(ELISA)达到峰值。用此时的细胞及其上清分别感染Jurkat-tat、CEM、MT4细胞,可很快地在这三株细胞中检测到HIV生长,HIV在Jurkat-tat细胞中生长情况最好,同时用病人血清直接感染Jurkat-tat和MT4细胞,4周后检测其细胞上清HIV-1p24抗原(ELISA法)为阳性,但OD值很低(约为PMC共培养组的一半)。用病人的少量全血与正常PMCs共培养,得到的结果与分离病人PMCs法相近。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免疫酶法(IEA)、蛋白印迹法及HIV-1POl基因和Env基因特异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PCR)等证实为HIV-1病毒。分离的HIV在Jurkat-tat细胞中连续传代,细胞被感染后2-3天即出现以大量融合细胞为主的细胞病变,感染后7-10天细胞几乎全部死亡。病毒在连续传代过程中的生长特征及致细胞病变特征不变。此病毒命名为CA-2毒株。  相似文献   

19.
应用土壤杆菌防治植物冠瘿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土壤杆菌防治植物冠瘿病马德钦,张洪胜,梁卫东(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0)植物冠瘿病(crowngalldisease)是由土壤细菌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所引起,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植物细胞...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胃粘膜壁细胞容积致敏感氯通道电流的定位、电生理特征及药物效应并推断其在壁细胞病理生理过程中所起作用,对急性分离的大鼠胃粘膜壁细胞进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将电极液设置为高渗(Δ≈70mOsm),使细胞出现稳定的体积增大后,在其基底膜上记录到容积致敏感氯通道电流(volume-sensitivechloridechannelcurent,VSClCC),该电流具有外向整流性及电压和时间依赖性,可被10μmol/L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AA)可逆性抑制(71.3±10.9%)。细胞外液pH值由7.4降低至4.0,VSClCC的幅度显著下降(63.1±14.0%),而其激活及失活动力学无改变;pH升高至9.0对VSClCC无影响。壁细胞VSClCC对细胞内外钙离子浓度均呈现明显的依赖性。结果表明,壁细胞基底膜上存在本底氯通道和容积致敏感氯通道两种不同的氯离子通道。VSClCC可能参与某些胃粘膜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