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以黑桫椤分布在海南和广东 9个种群为材料 ,通过 PCR产物直接测序和克隆后再测序的方法测定了叶绿体 DNA(cp DNA) trn L- F非编码区序列。序列长度介于 10 17bp至 10 2 1bp;碱基组成 A T含量较高 ,百分比值为 6 0 .4 3%~ 6 2 .2 6 %。根据序列的核苷酸变异共鉴定出 15个单倍型。黑桫椤具高水平单倍型多样性 (h=0 .880 )和较高水平核苷酸多样性 (Dij=0 .0 0 342 ) ,其悠长的进化历史可能增加了遗传变异在谱系内的积累。单倍型最小生成网图和邻接树、种群间分化度 (FST=0 .12 6 4 5 )和基因流 (N m=3.4 9)、AMOVA分析 (地区间遗传变异占 11.91% ,p>0 .0 5 )以及 DNA歧义度结果一致显示 ,黑桫椤分布在海南和广东的种群彼此间不存在遗传分化。黑桫椤单倍型的系统发育地理式样具“星状”特征 ,提示种群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扩张 ,扩张后的种群还未能获得足够时间去建立更加复杂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野生与笼养绿孔雀种群的随机扩增多态DNA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常弘  柯亚永  苏应娟  张国萍  朱世杰 《遗传》2002,24(3):271-274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野生14只和笼养18只绿孔雀(Pavo muticus)个体进行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用23个随机引物,野生与笼养绿孔雀分别获得161和166个扩增片段,计算发现野生与笼养绿孔雀的种群内平均相对遗传距离分别是0.0555和0.1355,两种群间的为0.1635;两种群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分别是0.4348和1.0163,有显著性差异。以上分析都显示野生绿孔雀的遗传多样性很低。用UPGMA法聚类显示两个种群都是分别来源于两个家系,可据此进行繁育管理。 Abstract:Random-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population of 14 wild green peafowl and 18 captive green peafowl(pavo muticus).Total of 161 and 166 bands were obtained respectively,and 23 random primers were used to amplify the genomic DNA of the wild and captive green peafowls.The average relative hereditary distance of the wild and captive green peafowls is 0.0555 and 0.1355 respectively;and the Shannon diversity index is 0.4348 and 1.0163 respectively.There is a prominent differentia between the two populations by T-Test of HO.All the analyses above show that the genetic diversity is very low in wild green peafowl.It tells us that the two populations come from two families by using UPGMA,which can be useful in the breeding management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4.
孑遗植物桫椤种群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应用 RAPD标记分析了桫椤分布在海南尖峰岭及霸王岭 ,广东塘朗山、黑石顶及大西山孑遗种群的遗传变异。 2 8个引物共检测到 1 1 8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 33个 ,多态位点比率 2 7.97%。Shannon多样性、Nei遗传分化和分子方差分析 ( AMOVA)结果一致显示尖峰岭种群遗传多样性最大 ,霸王岭种群次之、塘郎山种群第三 ,黑石顶种群第四 ,而大西山种群最小。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间 ;Shannon指数测出的种群间遗传多样性所占比率为 79.1 0 % (基于表型频率 )和 77.85 % (基于基因频率 ) ,Nei基因分化系数 ( Gst)达 80 .69% ,分子方差分析也表明种群分化极为显著 ( Φst=0 .82 86,P<0 .0 0 1 )。桫椤的种内遗传多样性水平很低 ,种内 Shannon多样性仅为 0 .0 641 (基于表型频率 )和 0 .1 1 2 4 (基于基因频率 ) ,总基因多样性只有 0 .0 770。另外 ,Jaccard相似性系数的 UPGMA分析结果显示 5个种群分为两个分支 :尖峰岭种群和霸王岭种群组成一分支 ;黑石顶、塘郎山和大西山种群组成另一分支 ,并且三者中前两者的遗传关系更为密切。聚类分析结果还得到主成分分析的支持。根据桫椤种群的遗传变异特点 ,初步探讨了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5.
CHLOROPLASTDNAVARIATIONINTHESTUDYOFPHYLOGENETICSWangTingSuYingjuan(SchoolofLifeSciences,ZhangshanUniversity,Guangzhou510275)ZhangLi(SouthChinaInstituteofBotany,AcademiaSinica,Guangzhou510650)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革新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分析和比较大片段DNA分子的能力。这种趋势对系统学研究所产生的影响之一,就是近年来通过比较DNA性状来探讨系统发育问题业已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分子系统学。在植物分子系统学领域,目前采用的分子数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叶绿体基因组,…  相似文献   
6.
南方红豆杉不同部位紫杉醇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采用高压液相法分析了南方红豆杉不同部位的抗癌活性成分紫杉醇(taxol)的含量,并与东北红豆杉、云南红豆杉紫杉醇的含量相比较。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果实、种子、枝条和叶均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为合理开发利用南方红豆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ycf94基因是近年来在叶绿体基因组中新发现的一个基因,在蕨类植物中表现高度保守。该研究共选取94种蕨类植物,在系统发育背景下,对ycf94基因的结构特征、密码子偏好性、进化速率和适应性进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ycf94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偏好使用以A/U结尾的密码子,且不同物种间的偏好性存在一定差异。密码子偏好性的形成主要受到突变压的影响,同时也存在其他因素的作用;基于凤尾蕨科和其他蕨类中ycf94基因的结构特征存在区别,对两者的分子替换速率进行了比较,表明颠换率、非同义替换率和ω值间存在显著差异;仅检测出1个正选择位点74A,强烈的负选择作用表明ycf94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本趋于稳定。这为蕨类系统发育分析提供了新依据,并提供了解析ycf94基因功能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竹柏类植物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鸡毛松(Podocarpusimbricatus)、竹柏(Podocarpusnagi)、长叶竹柏(Podocarpusfleuryi)、百日青(Podocarpusnerifolius)和罗汉松(Podocarpusmacrophylus)进行了RAPD分析。经筛选4组80个引物,发现9个引物的带型清晰并呈多态性。采用UPGMA法对求出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显示:本研究中的植物明显地分为3个亚类群,支持在罗汉松属内建立竹柏组的处理方式,不同意把竹柏类从罗汉松属中分离出去成立新科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光敏色素是一类红光/远红光受体,在植物种子萌发到成熟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均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光敏色素PHY-PAS1结构域存在于光敏色素基因家族的所有成员中,对调节发色团的光谱特性和光信号转导非常关键。光敏色素基因家族通过基因重复产生,而基因重复可能与物种形成有关。PHYP基因是裸子植物光敏色素基因家族发生第1次重复后产生的,并且以单拷贝形式存在。为了研究不同裸子植物PHYP基因编码蛋白的PHY-PAS1结构域在进化过程中是否受到相同的选择压力以及是否发生了适应性进化,该研究利用分支模型、位点模型以及分支.位点模型对裸子植物31条PHYP基因序列编码蛋白的PHY-PAS1结构域所受到的选择压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由PHY-PAS1结构域序列构建的系统树中,多数分支处于强烈的负选择压力下(ω〈1):有14个分支处于正选择压力下(ω〉1),其中13个分支发生在属内种间;与之相比,在较为古老的谱系中相对缺少这种正选择压力。  相似文献   
10.
彭阳  苏应娟  王艇 《植物学报》2020,55(3):287-298
rpoC1基因编码RNA聚合酶β°亚基蛋白, 在转录过程中与DNA模板结合, 与β亚基形成的β-β°亚基复合体构成RNA合成的催化中心。以rpoC1基因为研究对象, 在贝叶斯因子大于20的条件下, 用HyPhy软件位点模型检测到3个正选择位点和541个负选择位点; 用PAML软件位点模型检测到10个正选择位点, 其中3个位点的后验概率超过99%。此外, 基于最大似然法构建64种蕨类植物的系统发育树, 结合HyPhy软件分析rpoC1基因的转换率、颠换率、转换率/颠换率、同义替换率、非同义替换率以及同义替换率/非同义替换率, 探讨rpoC1基因内含子丢失与分子进化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rpoC1基因内含子缺失对转换率、颠换率以及非同义替换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