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ESBLs大肠埃希菌整合子及其相关基因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中整合子的整合酶及插入的相关基因盒情况,分析整合子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K-B琼脂扩散法对45株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试验;应用PCR法检测45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子;对Ⅰ类整合子阳性菌进行整合子相关基因盒检测。结果45株菌中有27株(60.0%)含有Ⅰ类整合子,没有检测到Ⅱ类和Ⅲ类整合子阳性菌。在Ⅰ类整合子阳性菌中,有23株携带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盒(85.2%),5种不同的基因盒图谱,片段大小在600~2322bp,分离自同一科室的部分菌株携带大小相同的基因盒;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的耐药率高于整合子阴性的菌株。结论Ⅰ类整合子及整合子相关基因盒在产ESBLs大肠埃希菌株中分布广泛,整合子在细菌耐药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大熊猫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整合子-基因盒的分布特性,分析整合子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采用Kirby-Bauer(K-B)纸片法进行了50株大肠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PCR-测序法检测了1、2、3型整合酶基因,进一步对阳性菌株可变区的基因盒序列鉴定分析。结果显示,菌株对13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的耐药性,其中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表现出较高耐药性(耐药率为30%~68%),对其余药物耐药性较低(耐药率低于14%);50株菌中有15株(30%)含有1型整合子,未发现2型和3型整合子;15株1型整合子阳性菌中,有6株(40%)扩增出1200~2000 bp的基因盒,主要介导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甲氧苄啶耐药的aad A和dfr A基因家族。以dfr A27+aad A2为主(检出率83.33%),1株为aac A4+aad A1+cat B2。以上说明本次检测的大熊猫粪源大肠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低水平耐药;1型整合子在大肠杆菌中广泛分布,整合子-基因盒是造成整合子阳性菌株耐氨基糖苷类、磺胺-甲氧苄啶类、氯霉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整合子表达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收集100株鲍曼不动杆菌,以VITEK-64系统鉴定细菌,并进行14种抗生素药敏试验,通过PCR法检测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因(intI1、2、3)及Ⅰ类整合子可变区基因盒,并对基因盒测序.结果 除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他12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大于60.0%,多重耐药率为88.0%.鲍曼不动杆菌整合酶基因阳性率为64.0%,均为intI1,整合子阳性菌株对多数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整合子阴性者(P<0.05).intI1阳性菌株中,84.4% (54/64)扩增出整合子可变区,检出3种耐药基因盒组合形式:aac(6’)-Ib-cr-arr-3-dfrA27 14株、aacA4-catB8-aadA1 24株、aacC1-orfA-orfB-aadA1 16株.结论 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与Ⅰ类整合子表达有关.Ⅰ类整合子主要携带早期使用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甲氧苄啶和氯霉素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4.
细菌多重耐药性的转移与基因盒-整合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的多重耐药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近年来耐药基因转移的新机制与基因盒-整合子系统密切相关。本文就该系统的发展历史、整合子的结构与分类、基因盒的种类与表达、基因盒.整合子的检测方法及其多重耐药性传递的相关性作一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细菌多重耐药性的产生和播散的分子机制, 文章对2002~2007年间179株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耐药性、I类整合子可变区基因盒结构以及基因盒携带的耐药性基因进行分段克隆和耐药性功能测定。结果显示:65.9%(118/179)的肺炎克雷伯菌表现出对至少两种以上的抗生素(主要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36.3%(65/179)的菌株检出单条或者双条I类整合子基因盒条带; 对整合子阳性组与阴性组的耐药率进行比较发现, 除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复方新诺明等药物的耐药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外, 其余药物的差异不显著; 共发现15种耐药基因构成形式的整合子基因盒, 其中以dfrA17-aadA5最为多见, 实验证明整合子可由接合转移耐药性质粒携带; 对整合子基因盒(dhfr17-orfF-aadA2)分段克隆的耐药性功能研究发现, 3个克隆重组子(pET28a-dhfr17、pET28a-dhfr17-orfF和pET28a-dhfr17-orfF-aadA2)对复方新诺明的抗性(MIC值)均为256 µg/mL, 重组子pET28a-dhfr17-orfF与重组子pET28a-dhfr17对链霉素的抗性无明显区别, 和受体菌一样MIC值均为8 µg/mL, 而pET28a-dhfr17-orfF-aadA2对链霉素的抗性则明显提高, MIC值为256 µg/mL。结果表明, I类整合子在肺炎克雷伯菌中较常见, 携带氨基糖苷类和甲氧苄啶类的耐药基因盒在数量上占优势, 且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具有耐药性功能, 位于可水平转移耐药性质粒的耐药性基因相关的整合子对病原菌耐药性播散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6.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Ⅰ类整合子基因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整合子参与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整合酶基因扩增法检测Ⅰ类整合子;整合子可变区扩增并测序。结果8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有7株Ⅰ类整合子检测阳性,其中4株耐药基因盒为dfrA12-orfF—aadA2,2株为dfrA17-aadA4/aadA5,I株为aadA2,1株未检测到耐药基因盒。结论整合子介导的耐药基因盒参与了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的形成,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I型整合子的结构特征,探讨其与细菌多重耐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至2009年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上呼吸道分离的187株鲍曼不动杆菌,应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耐药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I型整合子整合酶基因的检测;扩增整合子的可变区,应用DNA测序技术分析I型整合子基因结构。【结果】I型整合子的阳性率达53.4%。共七种1型整合子基因盒被鉴定,其中首次发现报道一种新的整合子(GenBank:HQ322622)。可变区主要编码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基因。20种抗菌素耐药的结果均表明携带Ⅰ型整合子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不携带I型整合子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明显增高。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表型具有密切相关性。【结论】I类整合子相关耐药基因在本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中分布较广泛。整合子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形成和播散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昂  于红 《微生物学通报》2013,40(11):2107-2114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 ESBLs)细菌的多重耐药性是临床用药的一大难题, 近年研究发现其耐药性的产生与整合子密切相关, 其中临床最常见、研究最深入的是I类整合子。整合子是一种可移动基因元件, 在整合酶的作用下捕捉外源基因盒并使之表达, 是具有基因整合和切除功能的天然克隆和表达系统。研究表明I类整合子可连续捕捉和整合多种耐药基因, 以质粒或转座子为载体在细菌之间传播耐药性, 使ESBLs细菌多重耐药趋势十分严峻。本文就I类整合子的结构特征、I类整合子对耐药基因盒的整合作用及其与ESBLs细菌耐药性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对山东某屠宰场的肉食鸡内脏中的大肠杆菌进行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监测和分析。【方法】从屠宰场的肉食鸡中获取内脏样品,处理并筛选得到对β-内酰胺类耐药的大肠杆菌。通过抑菌圈法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提取细菌DNA,进行系统发育亚型分析。检测并鉴定菌株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整合子的结构,并进行了接合转移实验。【结果】检测到对3种及以上的β-内酰胺类药物同时具有耐药性的大肠杆菌占总菌的80%以上。编码A类β-内酰胺酶的bla_(TEM)和bla_(CTX-M)耐药基因存在率较高,分别为86.7%和81%,但仅bla_(CTX-M)与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呈现显著相关性。B_1和D_2亚型的大肠杆菌中β-内酰胺耐药基因的检出率较高,并且显著增强了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而A_0和A_1亚型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较敏感。尽管整合子在大肠杆菌中普遍存在,但它们伴随β-内酰胺酶基因转移到受体菌的比例很低,说明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较低。【结论】本文结果显示肉鸡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程度较高,多重耐药情况普遍存在。本文明确了大肠杆菌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与系统发育之间的联系,为肉鸡源大肠杆菌中β-内酰胺耐药性的流行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整合子与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整合子在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分离的93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I、Ⅱ型整合酶基因进行检测,并分析药敏结果。结果多重耐药临床分离株中Ⅰ型整合子阳性率为60.2%。所检出整合子共有3种长度即1000、1600和2000 bp;主要携带aadA和dfrA类基因盒;未检出Ⅱ型整合子。结论整合子形成是细菌产生多重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整合子是由1个编码整合酶的intI基因、2个基因重组位点、启动子和耐药基因盒组成,根据整合酶的DNA碱基序列的不同分为4类,它能通过位点的基因重组机制使耐药基因移动,传递细菌耐药性,并与多重耐药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整合子在细菌耐药性的获得及传播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整合反应检测方法的改良及反应机制的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细菌耐药性产生和播散的理解,为遏制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播散提供新的途径。【目的】在细菌染色体上构建第1类整合子反应模型,用于评价整合酶介导的基因盒位点特异性重组。【方法】 PCR分别扩增含氯霉素耐药基因cat的CM片段、含基因盒aadA5的LacA5片段、含整合子重组位点attI1及强可变区启动子的PcS片段和插入位点两侧的同源臂,重叠延伸聚合酶链反应连接上述5个片段制备整合子模型插入片段,通过同源重组将构建好的整合子模型片段插入大肠埃希菌JM109染色体中。转入高表达第1类整合酶的质粒pHSint,在链霉素平板上筛选发生整合的菌株,并经聚合酶链反应和测序验证。【结果】构建的整合子模型片段经测序与预期一致,整合子模型片段成功插入大肠埃希菌JM109染色体中。转入高表达整合酶的质粒pHSint后,在链霉素平板上成功筛选出基因盒aadA5发生整合的菌株,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并测序与预期一致。【结论】在大肠埃希菌染色体上成功构建第1类整合酶介导基因盒位点特异性重组反应模型,为进一步揭示整合子捕获耐药性基因盒的反应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整合子—基因盒系统(Integron-gene cassette system)能使耐药基因在细菌种内和种间快速传播。在整合子—基因盒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整合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克隆与NCBI公布的整合酶DNA序列完全一致的序列,并进一步表达纯化整合酶。采用PCR技术点突变改造pEASY-E1-Int1表达载体上的目的基因整合酶基因,共含5个突变位点,测序比对后,再连接与pEASY-E1 expression表达载体上,转化到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不同浓度IPTG诱导优化表达,经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分析,结果得到表达产物分子量为33 kD与Ⅰ类整合子整合酶分子量一致的整合酶。本研究为下一步比较野生型和耐药性大肠杆菌整合酶活性提供基础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临床送检中段尿标本菌群分布及体外抗生素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住院患者送检中段尿标本中,分离的1272株细菌(剔除重复菌株)临床分布及耐药性。采用美国BD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应用WHONET5.6分析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从分离到的l272株细菌中,检出前5位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分别为20.3%、14.4%、14.2%、9.4%和7.4%。肠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93.9%,耐药率较低的有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多粘菌素B,它们的耐药率在10.5%~15.9%。非发酵菌对氯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最高在90.1%~100%,对多粘菌素B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7.7%和16.9%。肠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呋西地酸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2.6%、7.2%、8.8%和8.8%;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的耐药率为0.8%,对呋哺妥因、替考拉宁、夫西地酸、利奈唑胺、利福平的耐药率在2.5%~10.7%。结论泌尿系统感染主要病原菌为肠杆菌和肠球菌,由于各病原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医师应根据尿液细菌培养结果,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运用PCR技术及克隆文库方法,对一个实验室规模的喹啉降解反应器生物膜系统中的整合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反硝化喹啉降解反应器的生物膜群落中,整合子携带着丰富多样的基因盒。主要为编码与抗生素耐药性相关的基因盒,如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dA基因等),也带有与工业废水环境发现的整合子中可能与芳香族化合物降解有关的基因(如FldF基因)。还有一些功能未知的基因。鉴于耐药性相关基因的广泛存在,对该反应器中分离的优势菌株进行了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44.1%的菌株存在耐药性,29.4%的菌株有多重耐药性。它们对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氨苄青霉素29.4%、卡那霉素23.5%、氯霉素20.6%、链霉素23.5%。不存在抗生素选择压力环境的微生物群落中分离的群落优势菌株普遍具有抗生素耐药性,而且群落基因组的整合子中携带多种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基因盒。这一现象还未曾见报道,其成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苏州地区2000年至2006年儿童感染志贺菌的耐药情况,了解其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0年至2006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589株志贺菌(福氏志贺菌470株,宋内志贺菌119株)采用K-B法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环丙沙星、SMZ+TMP、亚胺培南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于7年中470株福氏志贺菌的耐药率:氨苄西林:始终在90.0%以上;哌拉西林:从22.6%逐渐上升到63.2%;头孢哌酮:1.1%~56.1%;头孢曲松:2.2%~43.9%;环丙沙星:一直在10.0%左右;SMZ+TMP:在70.0%~96.0%波动;对亚胺培南均敏感。119株宋内志贺菌的耐药率:氨苄西林:从7.1%逐渐上升到82.8%;哌拉西林:0~79.3%;头孢哌酮:0~55.2%;头孢曲松:0~51.7%;SMZ+TMP:在62.5%~100.0%波动;对环丙沙星和亚胺培南均敏感。结论本地区儿童感染福氏志贺菌对氨苄西林严重耐药,同时伴有对SMZ+TMP的高耐药率,对哌拉西林和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宋内志贺菌的耐药率在2004年之前(除对复方新诺明外),远低于福氏志贺菌,但在2005年其对氨苄西林和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突然上升,大有赶超福氏志贺菌之势。因此苏州地区儿童感染志贺菌的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对儿童细菌性痢疾的治疗将会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17.
I类整合子与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整合子存在状况。方法用PCR方法扩增Ⅰ类整合酶基因,经电泳后检测扩增产物。结果72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检测出Ⅰ类整合子67株,检出率为93.0%,Ⅰ类整合子阳性菌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其多重耐药率明显高于Ⅰ类整合子阴性菌株(P〈0.05)。结论Ⅰ类整合子广泛地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Ⅰ类整合子对细菌多重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量研究表明整合子-基因盒系统是微生物耐药的主要机制,由其介导的耐药基因水平转移是细菌耐药机制产生的主要途径。已知的整合子被分为两大类:传统的整合子和超级整合子。前者存在于转座子、质粒和细菌染色体,其基因盒编码产物可使细菌耐受一种或多种抗菌药物及消毒剂;而后者则只存在于细菌的染色体上,它携带的基因盒更多,且其编码产物则更加复杂,目前只在特定菌株中发现超级整合子。本文就整合子的结构、分布、检测及它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整合子是一种主要存在于革兰阴性菌中的基因捕获和表达的遗传单位,能够选择性捕获或去除各种特异性耐药基因盒,从而加速了细菌耐药性的扩散.近年来,整合子介导的细菌耐药机制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成为研究细菌耐药传播机制的一大热点.目前已明确的位于整合子上的抗性基因已超过70多种[1],其中包括相继发现的一些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被整合在整合子上,这无疑加速了ESBL的传播速度.本文就整合子的分类、结构,革兰阴性菌中整合子携带ESBL的流行病学特征、检测和协同耐药基因的表达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整合子是广泛存在于细菌中的一种可移动基因元件,它可以捕获外来基因盒并使其在细菌体内得到表达,在细菌耐药性的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过去研究认为,细菌耐药是在质粒及转座子~([1])等基因水平上广泛传播,近几年大量研究表明,细菌可通过位点特异性重组的方式将耐药基因盒捕获并整合到自身的染色体或者质粒DNA上,即细菌体内存在一种天然的基因克隆表达系统——整合子。细菌耐药的高频次出现已成为临床医疗工作中的瓶颈,整合子不仅在细菌耐药中起关键作用,而且在细菌适应性及基因进化中具有普遍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