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淋巴细胞上的非神经性乙酰胆碱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尽管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存在于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的事实已广为人知,但近年来在淋巴细胞等非神经性组织和细胞中也发现了乙酰胆碱。淋巴细胞具备一个独立的非神经性乙酰胆碱系统,包括:乙酰胆碱、胆碱酯酶、胆碱乙酰转移酶、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和烟碱能乙酰胆碱受体等组分。免疫系统与淋巴细胞胆碱能系统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免疫刺激后的淋巴细胞可增强胆碱能系统的表达;激活后的乙酰胆碱受体参与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淋巴细胞上胆碱能系统的这些发现将为相关疾病的研究和寻找有效的防治药物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淋巴细胞上的非神经性乙酰胆碱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存在于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的事实已广为人知,但近年来在淋巴细胞等非神经性组织和细胞中也发现了乙酰胆碱。淋巴细胞具备一个独立的非神经性乙酰胆碱系统,包括:乙酰胆碱、胆碱酯酶、胆碱乙酰转移酶、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和烟碱能乙酰胆碱受体等组分。免疫系统与淋巴细胞胆碱能系统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免疫刺激后的淋巴细胞可增强胆碱能系统的表达;激活后的乙酰胆碱受体参与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淋巴细胞上胆碱能系统的这些发现将为相关疾病的研究和寻找有效的防治药物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病理学特征是在脑中形成大量的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以及出现弥漫性脑萎缩.胆碱能系统的失调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机制关系密切.具体表现为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系统紊乱,胆碱乙酰化酶、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减少,以及大量胆碱能神经元退化.胆碱转运体是胆碱能系统中用于转运胆碱进入细胞的关键蛋白体,有三种类型:高亲和力胆碱转运体、胆碱转运体类蛋白及非特异性有机阳离子转运体.近年,很多研究表明胆碱转运体的异常与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紊乱有关.本文简要综述胆碱能系统中胆碱转运体的生理作用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异常代谢和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细胞骨架参与乙酰胆碱诱导的气孔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系统中,乙酰胆碱(Ach)是胆碱能系统中的主要成分,近上的研究表明高等植物体内均有Ach、胆碱乙酰基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以及乙酰胆碱受本的存在,这些物质调节着生命吕的许多重要过程,如气孔运动等。以前的研究表明微管、微丝参与了气孔的运动。本研究了Ach调控的气孔开放是否与微管、微丝的结构相关联。结果表明Ach可以在KCl溶液和无KCl溶液中诱导气孔开放;同时Ach还能在无KCl溶液中促进保卫  相似文献   

5.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植物体的非神经细胞和组织中,尤其是多种免疫活性细胞中,均证实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和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 AChR)各亚型在内的胆碱能系统组分的存在,其中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α7(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α7,nAChRα7)是烟碱样胆碱能抗炎通路(nicotinic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中重要的分子核心机制,同时也是机体限制宿主防御反应扩大的内源性抗炎机制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前)脂肪细胞上非神经元型胆碱能系统是否存在及初步揭示烟碱样胆碱能受体α7对前脂肪细胞功能的影响. 以体外培养的3T3-L1前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分别检测前脂肪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中乙酰胆碱酯酶、胆碱乙酰转移酶和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α7的3种胆碱能系统主要组分的蛋白表达. 另将前脂肪细胞分为给予广谱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尼古丁、特异性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α7激动剂氯化胆碱及特异性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α7拮抗剂甲基牛扁亭碱干预12 h、24 h、36 h,并设立相应处理时间的空白对照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前脂肪细胞visfatin mRNA表达情况. 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前脂肪细胞中AChE、ChAT及AChRα7均有阳性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进一步半定量证实了前脂肪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中AChE、ChAT及AChRα7的蛋白表达;拮抗剂甲基牛扁亭碱(106~104mol/L)时间、剂量依赖性上调前脂肪细胞visfatin mRNA表达(1.3~1.55fold,P<0.01),与对应空白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加入不同剂量的尼古丁和氯化胆碱,则前脂肪细胞中visfatin mRNA表达水平与对应空白对照组相比,均不同程度地下降,其中以氯化胆碱的抑制效应更为显著. 前脂肪细胞与成熟脂肪细胞中均存在有独立的胆碱能体系,其中AChRα7很可能在调节脂肪细胞因子分泌及肥胖相关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纯化的黄姑鱼肌肉乙酰胆碱酯酶,在低离子强度介质中,底物(硫代丁酰胆碱)浓度和活性的关系符合Michaelis方程。底物在外周阴离子部位的结合不抑制酶活性。然而,底物按Kss值(底物在外周结合作用的解离常数)解除箭毒和阿托品对酶的纯非竞争性抑制作用。与箭毒类似的胆碱能配基还有1,5-双-(4-三甲铵苯)戍酮-3及十甲鎓。但它们对酶的催化阴离子部位也有很高的亲和力。我们测定了它们作用于酶上两类部位的抑制常数。另一类胆碱能配基,包括硫代丁酰胆碱、乙酰胆碱、苯酰胆碱、间-三甲铵酚、烟碱、六甲鎓和季铵酚,除了它们在酶的催化阴离子部位有较高的亲和力外,也结合于外周部位,并表现为解除箭毒抑制的颉颃作用。其中某些化合物在外周结合后也有别构激活作用。从这些结果能假定,酶至少可存在三种构象状态。讨论了乙酰胆碱酯酶和乙酰胆碱受体的某些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纯化的黄姑鱼肌肉乙酰胆碱酯酶,在低离子强度介质中,底物(硫代丁酰胆碱)浓度和活性的关系符合Michaelis 方程。底物在外周阴离子部位的结合不抑制酶活性。然而,底物按Kss 值(底物在外周结合作用的解离常数)解除箭毒和阿托品对酶的纯非竞争性抑制作用。与箭毒类似的胆碱能配基还有1,5-双-(4-三甲铵苯)戊酮-3及十甲鎓。但它们对酶的催化阴离子部位也有很高的亲和力。我们测定了它们作用于酶上两类部位的抑制常数。另一类胆碱能配基,包括硫代丁酰胆碱、乙酰胆碱、苯酰胆碱、间-三甲铵酚、烟碱、六甲鎓和季铵酚,除了它们在酶的催化阴离子部位有较高的亲和力外,也结合于外周部位,并表现为解除箭毒抑制的颉颃作用。其中某些化合物在外周结合后也有别构激活作用。从这些结果能假定,酶至少可存在三种构象状态。讨论了乙酰胆碱酯酶和乙酰胆碱受体的某些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海人酸对大鼠基底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基底核发出的胆碱能投射纤维,直接投射到新皮层的中枢胆碱能系统,与学习、记忆有着密切的联系。AlzheimerDiseasa(AD)患者的突出表现是胆碱能系统的改变,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和记忆障碍。AD患者的基底神经核的大型神经元明显减少,大脑皮层乙酰胆碱(Ach)含量和胆碱乙酰转移酶的活性降低,并且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选用SD大白鼠通过立体定位技术,在鼠脑双侧基底核注入海人酸选择性地破坏神经元,造成胆碱能系统的中枢性破坏,观察其学习、记忆功能和脑内乙酰胆碱及其他递质的含量,而进一步了…  相似文献   

9.
乙酰胆碱酯酶分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酰胆碱酯酶是生物体内胆碱能神经传导中的一种关键酶,它能够快速水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保证神经信号在生物体内正常传递。乙酰胆碱酯酶结构和催化功能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的重要课题,可为研制有针对性的新药和杀虫剂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我们简要介绍了乙酰胆碱酯酶的三维晶体结构、活性位点、高效催化机制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新生大鼠脑低氧缺血早期对纹状体胆碱能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7日龄大鼠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合并高温、低氧环境制作新生动物脑低氧缺血模型,观察了脑低氧缺血对新生动物纹状体胆碱能系统的影响。乙酰胆碱(ACh)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表明,低氧缺血损伤后24h,两侧纹状体ACh含量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图象定量提示,脑低氧缺血后24h,纹状体内拟胆碱能神经元数量未见减少,而胞体内AChE染色强度略有下降。胆碱能递质和该标志酶在新生鼠脑低氧缺血早期的一致改变,证明发育中纹状体胆碱能系统对低氧缺血敏感。鉴于动物不结扎动脉仅作低氧处理者双侧纹状体ACh含量出现与低氧缺血组相同的改变,故提示缺氧可能是造成胆碱能系统早期损伤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梁建丽 《蛇志》2006,18(3):205-206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有机磷与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丧失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导致乙酰胆碱在胆碱能神经突触间隙中蓄积,产生有机磷中毒症状。常用的解毒药物如抗胆碱药物阿托品可阻断节后胆碱能神经支配的效应器上的毒蕈碱受体,对抗乙酰胆碱毒蕈样症状,是治疗有机磷中毒的关键药物,但若中毒量过大,超过了阿托品对抗的极限,则难以挽救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研究胚胎14天(E14)大鼠端脑放射状胶质细胞与胆碱能前体细胞的关系时发现,第三脑室室管膜细胞和侧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均表达胆碱能神经元标志性蛋白,即乙酰胆碱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方法E14大鼠端脑冠状连续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对放射状胶质细胞标志性蛋白,即波形蛋白(Vi men-tin)和乙酰胆碱转移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E14大鼠端脑室管膜细胞呈单层衬于第三脑室,在背中侧的室管膜细胞由单层增殖为复层。上皮基底部与邻近组织分界不清,这些细胞的游离面胞质呈乙酰胆碱转移酶免疫反应阳性,在邻近的第三脑室周围局部形成乙酰胆碱转移酶阳性细胞群。在相邻切片的同一区域内复层室管膜细胞波形蛋白免疫反应阴性。结论第三脑室背中侧室管膜细胞作为神经干细胞分裂、增殖,产生胆碱能前体细胞,并向第三脑室周围组织迁移,形成基底前脑神经核团的Ch5,Ch6胆碱能神经细胞群。  相似文献   

13.
<正> 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 acetylhydrolase,EC 3.1.1.7.简称AChE)是神经系统中重要的水解酶,它催化胆碱能神经末梢释出的化学递质已酰胆碱水解,使之在完成信息传递后迅速失活,以维持正常的神经活动。AChE的生化研究因而受到广泛的重视。近年来,抗AChE单克隆抗体已用于组织、种属及分子型间AChE交叉免疫反应性的研究、AChE磷  相似文献   

14.
大鼠隔—海马通路损伤对海马内递质含量及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家政  柳川 《生理学报》1990,42(3):289-294
单侧切断大鼠海马缴和部分穹窿可使海马部分去神经。损伤后7d,海马内胆碱能系统中乙酰胆碱(ACh)含量下降72.5%,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活力下降45.7%,胆碱酯酶活力下降52.2%,在单胺能系统中,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下降16.3%,多巴胺(DA)含量下降31.3%,5-羟色胺含量下降30.3%。在损伤过程中,海马内氨基酸含量没有改变。实验结果表明,海马缴和穹窿是脑内胆碱能和单胺能传入神经到达海马靶区的部分共同通路。  相似文献   

15.
现有的资料表明,大鼠脑中胆碱能神经系统的随龄性变化较为肯定的是突触前ChAT(胆碱乙酰基转移酶)活性明显下降,HACU(高亲和力胆碱摄取)明显减少。而突触后胆碱能受体的变化因动物种属的不同,受体亚型的区分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所得结果差异很大。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胆碱系统方面,探讨缺氧耐受形成过程中学习记忆改善的机制.方法:测定小鼠脑内乙酰胆碱和乙酰胆碱酯酶.结果:与1次缺氧组比,4次缺氧组小鼠脑内Ach含量明显降低,AchE活力明显升高(P<0.01).结论:缺氧耐受中学习记忆的改善可能与脑内胆碱系统无关.  相似文献   

17.
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可致强烈精神依赖,引起精神分裂症以及认知功能损害.研究认为中枢神经胆碱能系统参与药物依赖的调控,苯丙胺类兴奋剂依赖后导致了部分脑区乙酰胆碱释放水平、囊泡转运蛋白、胆碱能受体表达以及受体功能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变,并与依赖行为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关系;部分胆碱能受体抑制剂可干预依赖行为的表达.目前尚未有研究证实苯丙胺类兴奋剂对胆碱能神经元有直接损害作用.本文对苯丙胺类药物依赖与中枢胆碱能系统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改良,使染色操作更加快速和简单,以便能用于术中先天性巨结肠的快速病理诊断。方法以传统的亚铁氰化铜法为基础并进行改良,将底物碘化乙酰硫代胆碱的浓度增加10倍,高浓度的底物加快渗透组织,缩短孵育染色时间。在孵育染色后用DAB(二氨基联苯胺)处理,使阳性产物更加稳定,颜色由棕色加深为棕黑色,不容易退色,更易于观察。结果先天性巨结肠症的直肠黏膜固有层腺体之间可见增生的胆碱能纤维,乙酰胆碱酯酶阳性呈棕黑色,而正常直肠黏膜固有层腺体之间没有增生的胆碱能纤维,乙酰胆碱酯酶染色为阴性。与传统的亚铁氰化铜法相比较,本改良法染色特异性无明显差异,但孵育染色时间从原来的60~120min缩短至10~15min。结论本改良法使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操作比传统方法更加快速和简单,结果稳定可靠,可用于手术中先天性巨结肠的快速病理诊断,对临床医生制定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昆虫脑内胆碱能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与昆虫的复杂行为密切相关.本文选取有复杂行为的膜翅目社会性昆虫拟黑多刺蚁为研究材料,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毒蕈碱Ⅱ型乙酰胆碱受体类似物在拟黑多刺蚁工蚁、雌蚁和雄蚁脑中进行定位检测.结果表明,毒蕈碱Ⅱ型乙酰胆碱受体类似物在拟黑多刺蚁前脑蕈形体、中央体和中腩嗅叶中普遍存在,但不同品级表达区域和强弱存在差异.这意味着毒蕈碱Ⅱ型乙酰胆碱受体类似物在拟黑多刺蚁视觉信息、嗅觉信息的整合输出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免疫活性细胞中的非神经元型胆碱能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J  Chen HZ 《生理科学进展》2005,36(3):193-198
本文对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及胶质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中非神经元型胆碱能系统的特点、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意义进行了综述。免疫活性细胞,尤其是淋巴细胞中存在完整、独立的胆碱能系统。与神经元型胆碱能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不同特点,如乙酰胆碱(ACh)的合成存在于整个细胞内;ACh可能储存于细胞中某种储存结构,也可能不需储存,而是按需合成并直接释放。免疫活性细胞中的非神经元型胆碱能系统对机体免疫功能及炎症过程可能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对该系统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免疫性疾病、炎症/感染性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病理生理和发现药物治疗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