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不同居群的染色体核型特征及进化关系,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技术分析了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宁夏等6个自然地理居群的核型特征和进化趋势。结果显示:苦豆子6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恒定,均为2n=2x=36;染色体类型有中部着丝粒(m)和近中部着丝粒(sm)2种,除甘肃武威的居群3含有sm型染色体外,其余居群的染色体均为m型;染色体平均臂比为1.19~1.37,长度比介于1.72~2.19,核型不对称系数处于54.30%~57.17%;核型类型有1A、3A和2B三种;苦豆子居群3的核型不对称系数最大,进化程度较高,居群19(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核型不对称系数最小,进化程度较低。聚类分析显示,苦豆子6个参试居群聚集成A和B两大分支,分支A又可分为C和D两亚支,其中居群5(甘肃武威)和居群13(内蒙古阿拉善盟)聚为C亚支,亲缘关系较近,居群3单独聚为D亚支,与C亚支两居群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分支B又可分为E和F两亚支,居群19和居群43(内蒙古鄂尔多斯)聚为E亚支,亲缘关系较近,居群17(宁夏银川)单独聚为F亚支,与E亚支两居群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2.
王玉玲 《昆虫知识》2009,46(3):460-462
以商丘地区的铺道蚁Tetramorium caespitum(L.)早期胚胎为材料,采用低渗处理—烘干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染色体组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铺道蚁染色体组型为n=22,2n=44,是由10条中央着丝粒染色体,3条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和9条亚端着丝粒染色体组成。  相似文献   

3.
以Sumner法和界面铺张——硝酸银技术,对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染色体C带、Ag染带及减数分裂前期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SC)进行了显微和亚显微结构观察。 尼罗罗非鱼的2n=44,核型可分为三个组:第一组为4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第二组为17对亚端着丝粒染色体;第三组为具1对端着丝粒的特大染色体。 结构异染色质主要分布于着丝粒附近,其中Nos.6、8、15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短臂全部深染。带有银染核仁组织者(Ag-NORs)染色体的数目为2—6条,NORs均位于6、8、15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短臂。 银染色可清楚地显示尼罗罗非鱼的联会复合体(SC)结构和减数分裂行为。SC组型与有丝分裂染色体的组型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李文盛 《四川动物》1991,10(4):18-19
本文作者对我国药用动物东亚钳蝎——Buthusmartensi的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和染色体组型进行初步观察。该虫的减数分裂有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染色体数目24者居多,2n=24,即2n=22A+xy。染色体组型有3对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7对亚中部着丝粒和1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y均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相似文献   

5.
大壁虎的染色体及减数分裂联会复合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蕊芳  马昆 《动物学研究》1989,10(4):271-275
大壁虎(Gekko gecko)的染色体数目为2n=38,核型由2对中着丝粒(Nos.1.4.)、3对亚中着丝粒(Nos.2.3.5)及14对端着丝粒和亚端着丝粒(Nos.6—19)染色体组成。一对核仁组织者(NOR_s),位于第7对端着丝粒染色体的末端。同时,本文还对大壁虎的减数分裂以及联会复合体(S.C)的结构和组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着丝粒在真核生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正常的分离和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5个稻属二倍体野生种的基因组BAC文库, 采用菌落杂交和FISH技术, 筛选和鉴定了各染色体组着丝粒克隆, 并且分析了这些克隆在不同基因组间的共杂交情况, 结果表明: (1) C染色体组的野生种O. officinalis 和F染色体组的野生种O. brachyantha具有各自着丝粒特异的卫星DNA序列, 并且O. brachyantha着丝粒还具有特异的逆转座子序列; (2) A、B和E染色体组的野生稻O. glaberrima、O. punctata和O. australiensis着丝粒区域都含有与栽培稻着丝粒重复序列CentO和CRR同源的序列; (3) C染色体组野生稻O. officinalis的2条体细胞染色体着丝粒具有CentO的同源序列, 同时也发现其所有着丝粒区域都包含栽培稻CRR的同源序列。这些结果对克隆稻属不同染色体组的着丝粒序列、研究不同染色体组间着丝粒的进化关系和稻属不同着丝粒DNA序列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蕊芳  马昆 《动物学研究》1990,11(4):349-354
以Sunmer法和界面铺张——硝酸银技术,对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染色体C带,Ag染带及减数分裂前期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SC)进行了显微和亚显微结构观察。尼罗罗非鱼的2n=44,核型可分为三个组:第一组为4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第二组为17对亚端着丝粒染色体;第三组为具1对端着丝粒的特大染色体。结构异染色质主要分布于着丝粒附近,其中Nos.6、8、15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短臂全部深染。带有银染核仁组织者(Ag-NORs)染色体的数目为2-6条,NORs均位于6、8、15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短臂。银染色可清楚地显示尼罗罗非鱼的联会复合体(SC)结构和减数分裂行为。SC组型与有丝分裂染色体的组型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绦虫类细胞遗传学研究 Ⅲ.泡状带绦虫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章  何麟 《动物学研究》1987,8(4):353-356
本文采用空气干燥法制片,首次报道了泡状带绦虫染色体组型。泡状带绦虫染色体数目为2n=18。染色体组型是由7对中部着丝粒,一对亚中部着丝粒和一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  相似文献   

9.
大天鹅为我国重点保护的世界性珍禽,其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习性等方面,已有过不少专题研究,在细胞遗传学方面,Takagi和Sasaki(1974)曾对它的染色体组型作过介绍2n=80,分为:A组Sm 4条,st 4条。B组St 4条,C组t为±68。zw为第4对,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 我们以外周血白细胞培养方法,研究分布于新疆的大天鹅的染色体组型,发现2n=78,NF=82。由6对大染色体与33对小型染色体组成,按Levan的标准分为二组:A组第1、2对分别为亚中与中着丝粒染色体,B组第3  相似文献   

10.
大林姬鼠的核型与B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星  赵小凡  齐洪英  高兴善  张来  关振学  王春海 《兽类学报》2000,20(4):289-295,T001,T002
采用骨髓染色体制片法 ,对分布于吉林长白山、山东泰山和陕西秦岭的大林姬鼠的染色体组型、C -带、G -带和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进行了观察分析。发现 3个地区标本的染色体数目存在着显著差异。东北标本的 2n =48~ 51 ,A组染色体为 48条 ,均由端着丝粒染色体组成 ,同时具有 1~ 3条B染色体 ,其形态为中着丝粒染色体 ;山东标本的 2n =53~ 62 ,A染色体同样为 48条端着丝粒染色体组成 ,具 5~ 1 4条B染色体 ,其中 1条为较大的中着丝粒染色体 ,其余为小的中着丝粒和点状染色体。秦岭标本 2n =48~ 49,A染色体为 48条端着丝粒染色体 ,具 1条形态很小的端着丝粒B染色体。3地标本的B染色体均存在个体间和个体内变异。长白山标本B染色体的细胞克隆数目为 1~ 2 ,泰山标本为 1~ 3。在 3地标本中 ,中着丝粒B染色体呈现C -带阴性 ,点状B染色体呈中度深染。通过对减数分裂的观察 ,多数B染色体是以单价体的形式存在。中国长白山种群的B染色体数目和形态与朝鲜种群相似。与欧洲种群存在着显著差异。泰山种群的B染色体数目和形态与朝鲜种群及欧洲种群均存在显著差异。泰山种群与秦岭标本同属华北亚种 ,但它们的B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黑腹果蝇种组40种果蝇的核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传统的敲片、Giemsa染色的方法制片对中国黑腹果蝇种组(Drosophilamelanogasterspeciesgroup)8个种亚组40种果蝇的染色体进行了分析,共发现18种核型,即A、A′′、C、C′、C′′、C′′′、C′′′′、D、D′、D′′、E、E′、E′′、F、F′、G、H和I,其中A、A′′、C′′′、C′′′′、D′′和F′为新发现的核型。8个种亚组的基本核型分别是:嗜凤梨果蝇种亚组(D.ananassaesubgroup)的核型为F、F′、G和H型;牵牛花果蝇种亚组(D.eleganssubgroup)的核型为A和A′′型;细针果蝇种亚组(D.eugracilissubgroup)的核型为C型;嗜榕果蝇种亚组(D.ficusphilasubgroup)的核型为C′型;黑腹果蝇种亚组(D.melanogastersubgroup)的核型为C和C′型;山果蝇种亚组(D.montiumsubgroup)的核型为C、C′、C′′、D、D′、D′′、E、E′、E′′和I型;铃木氏果蝇种亚组(D.suzukiisubgroup)的核型为C′′′和C′′′′型;高桥氏果蝇种亚组(D.takahashiisubgroup)的核型为C、C′′′和C′′′′型。透明翅果蝇(D.lucipennis)雌性核型2n=8,雄性核型2n=7,雄性Ⅳ号染色体为染色体单体。此外还发现,吉川氏果蝇(D.kikkawai)、林氏果蝇(D.lini)、奥尼氏果蝇(D.ogumai)、拟嗜凤梨果蝇(D.pseudoananassae)和叔白颜果蝇(D.triauraria)5种果蝇有B染色体。本文确定了D.sp.likeelegans、D.sp.likenyinyii、D.sp.liketrapezifrons1、D.sp.liketakahashii、D.sp.liketrapezifrons2和D.sp.likeauraria等6个未描述种的核型和1个新记录种吉里果蝇(D.giriensis)的核型。本研究证明了在黑腹果蝇种组内、亚组内、种内和单雌系内的核型多样性,为果蝇遗传和进化提供了进一步的细胞学证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五台山多目涡虫(涡虫纲,三肠目)染色体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空气干燥法对采自山西茶铺和镇海寺的五台山多目涡虫Polycelis wutaishanica Liu,1996的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台山多目涡虫体细胞有42条染色体,为2倍体,核型公式2n=2x=42 =28m 14sm,其中28条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14条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1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明显比其它染色体长。五台山多目涡虫的核型属于2C型。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血细胞培养的方法,分析比较了鲫鱼和红龙睛金鱼的染色体组型。研究结果表明,鲫鱼的染色体数目2n=100,由A组(中部着丝点)12对、B组(亚中着丝点)15对和C组(亚端和端部着丝点)23对染色体组成。A、B组为双臂染色体,C组为单臂染色体。染色体的总臂数为154。红龙睛金鱼二倍体的染色体数目也为100,同样分为A、B、C三组。红龙睛金鱼和鲫鱼二者不论在染色体数目上还是在染色体组型上都完全相同,很难找出它们之间明显的形态差异。鲫鱼和红龙睛金鱼雌雄个体之间,并未发现有异型的性染色体存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骨髓染色体制片法,对捕自我国浙江萧山市的臭鼩进行了组型、G-带、C-带和核仁组织区银染的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臭鼩染色体数目为2n=40,组型为8(m)+2(sm)+10(st)+18(t),性染色体为,(?):X(m或sm),Y(m或sm);♀:XX(m或sm)。G-带较为丰富,每一对染色体都有其特定的带型,较易于辨别与配对。在C-带方前,4对中间着丝粒染色体与5对亚端着丝粒染色体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着丝粒带,1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与9对端着丝粒染色体缺乏C-带物质,性染色体具丰富的远端带及中间带.银染的结果显示,第5、12和13对染色体具银染物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外周血培养和制备染色体标本的方法,分析雌雄中国大鲵的核型特征.结果 表明:(1)中国大鲵染色体数目为2n=60;(2)染色体由大染色体和微小染色体组成,属于两型性染色体;(3)大染色体中有8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2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4)微小染色体有20对,大多是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在雌性中发现了4对双臂染色体,第11、25号是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23、24号是中部着丝粒染色体.表明中国大鲵是两栖动物中的原始类群.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以C带、硝酸银染色、对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的有丝分裂染色体进行了显微观察。其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36,核型组成为16(8m+6sm+2t)大染色体+20微小染色体。C带显现于几乎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区,有一对插入型C带位于第6对端着丝粒染色体。一个银染核仁组织区(NORs)位于No.12小染色体。同时以界面铺张——硝酸银染色技术,对黑届锦蛇减数分裂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SC)的结构进行了亚显微观察。发现黑眉锦蛇的SC结构与其他动物的SC相似,是由两股平行的侧线组成,SC组型与有丝分裂染色体组型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染色体分带、姐妹单体互换等新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对哺乳动物染色体的研究工作。牛的染色体共30对(2n=60),除性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粒外,其余29对常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Melander,1959;Gustavsson1969)只根据着丝粒的位置,染色体的大小、很难在彼此间加以区别。因此本文报导了牛染色体的G带、C带分析,以有助于识别和鉴定牛的各条染色体,并报道了姐妹单体互换(SCE)的自发频率。  相似文献   

18.
汪健  徐宁 《四川动物》1993,12(2):19-20
贵州雷山产虎斑游蛇雌性染色体数为2 n=38+ZW。大型染色体8对,其中第1、2、3、6对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4、7、8对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第5对为性染色体,Z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W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银染表明核仁组织者区位于一对小型染色体及一条第4号染色体的端部。比较了贵州雷山、道真、山西太原、辽宁及日本产虎斑游蛇染色体组型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豪猪(Hystris hodgsoni)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健民  王建华 《兽类学报》1989,9(4):285-288
豪猪(Hystris hodgsoni)染色体的数目为2n=66,染色体的臂数NF=124。常染色体由8对中着丝粒染色体、16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6对亚末端着丝粒染色体及2对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组成。X和Y性染色体是一对长度大小有明显差异的中着丝粒染色体。对染色体作了G、C、Ag显带处理。C带结果可以看出有些染色体上存在着整个的异染色质短臂。Ag-NORs的数目为3—5个。  相似文献   

20.
鮋形目两种鱼的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活体注射秋水仙素制备鱼类肾细胞染色体的方法,对 形目的许氏平 Sebastesschlegeli(Hilgendorf〕和欧氏六线鱼HexagrammosotakiiJordan&Starks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初步研究。许氏平 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48,其中一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余全部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一对端着丝粒染色体具随体。欧氏六线鱼2n=48,3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0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8对亚部着丝粒染色体和3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中1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具随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