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桦褐孔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概述了国内外桦褐孔菌的分类学、生态学、人工栽培及药用研究动态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在鲍氏层孔菌菌株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萍  陈艳秋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6):1316-1320
用20个随机引物对7个不同来源的鲍氏层孔菌菌株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120个随机引物中,有17个引物的扩增产物DNA条带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不同引物对供试菌株扩增出现的DNA条带数目少则10条,多达33条.DNA片段从250bp到2000bp;采用17个引物对7个鲍氏层孔菌菌株共扩增出DNA片段带377条,不同引物扩增出的DNA片段谱带存在较大差异.采用UPGMA系统聚类法,将7个菌株聚类为两大类,能直观准确地揭示菌株间的差异并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补肾活血汤对去卵巢大鼠冠脉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3月龄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共计46只,分别为:正常组(NORM)、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补肾活血汤高、低剂量组(OVX/BHT-H、OVX/BHT-L)、17β-雌二醇干预组(OVX/ERT)。以透射电镜观察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器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实验大鼠血清E2、ET、PGI2、TXA2的含量;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NO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去卵巢组心肌及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器破坏严重,中药组及17β-雌二醇干预组有所改善。与正常组相比,去卵巢组大鼠血浆中E2下降明显,有显著性差异;与去卵巢组相比,中药组大鼠E2明显上升,有显著性差异;与雌激素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与去卵巢组相比,中药组大鼠血浆ET-1值有所降低,其中以高剂量组最明显,中药组组大鼠的NO值稍有升高,但与正常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中药组大鼠的TXA2值明显降低,其中以高剂量组最明显,中药组PGI2值升高,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与17β-雌二醇干预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补肾活血汤能预防去卵巢后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破坏,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E2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陈艳秋  李玉  郭晓帆 《菌物学报》2007,26(1):122-127
采用RAPD技术对采集不同地区的8个斜生褐孔菌野生菌核分离得到的菌株亲缘关系进行研究,获得了斜生褐孔菌不同菌株的DNA指纹图谱。结果显示:12个引物共扩增出167条带,其中101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60.5%,同一培养时期的各菌株间RAPD图谱表明菌株间存在一定的种内及地理来源差异。若以遗传距离0.508为结合线,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三大类,BCX01、BCX02归为一类,JL01、JL02、JL03、JL04、JL05归为一类,HLJ01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5.
采用RAPD技术对采集不同地区的8个斜生褐孔菌野生菌核分离得到的菌株亲缘关系进行研究,获得了斜生褐孔菌不同菌株的DNA指纹图谱。结果显示:12个引物共扩增出167条带,其中101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60.5%,同一培养时期的各菌株间RAPD图谱表明菌株间存在一定的种内及地理来源差异。若以遗传距离0.508为结合线,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三大类,BCX01、BCX02归为一类,JL01、JL02、JL03、JL04、JL05归为一类,HLJ01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6.
鲍氏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 Pilát在系统分类学上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是大型珍稀药用真菌(戴玉成,2003).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鲍氏层孔菌有抑制肿瘤、保护肝脏、提高免疫力等多方面药用功能.  相似文献   
7.
遗传工程小鼠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集成度最高的研究体系之一。特别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小鼠基因组计划”完成后,遗传工程小鼠在制备人类疾病模型、药物开发和评价、基因功能分析以及比较基因组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也推动了遗传工程小鼠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就遗传工程小鼠制备的现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策略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桦褐孔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国内外桦褐孔菌的分类学、生态学、人工栽培及药用研究动态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自抑制Ca^(2+)-ATPase酶(auto-inhibited Ca2+-ATPase,ACA)作为Ca2+-ATPase的亚家族之一,在植物细胞内维持Ca2+浓度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探究蓖麻(Ricinus communis)RcACA基因家族的功能及基因表达模式,文中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鉴定蓖麻RcACA基因家族成员,预测分析了其基础的理化性质、亚细胞位置、蛋白的二级和三级结构、保守域、保守基序、基因结构、染色体位置及共线关系、进化特征、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并通过蓖麻转录组数据中的表达量(fragments per kilobase of exon model per million mapped fragments,FPKM)分析RcACA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蓖麻中共鉴定到8个RcACA基因家族成员,均是酸性蛋白且定位在细胞质膜;所有蛋白的二级和三级结构中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较多;RcACA基因被聚为3类,同一类别中基因的结构与保守基序相似;均有典型的4个结构域RcACA3–RcACA8,还有1个Ca^(2+)-ATPase N端自抑制结构域(N-terminal autoinhibitory domain);RcACA基因多位于染色体长臂,拥有2对共线关系。RcACA基因编码区上游拥有较多的光响应作用元件,激素诱导类作用元件较少。种间聚类显示ACA基因在物种间的进化是保守的。组织表达模式分析显示,RcACA基因拥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且多数基因在雄花中表达量最高;非生物胁迫表达分析表明,RcACA2–RcACA8在高盐和干旱胁迫下均上调表达,RcACA1在低温胁迫的0–24 h上调表达,表明RcACA基因积极地响应非生物胁迫。上述结果为探究RcACA基因在蓖麻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土壤水分胁迫对设施番茄根系及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研究土壤水分胁迫对番茄生长的影响,以番茄‘金粉2号’(Jingfen 2)品种为试材,于2013年5—8月间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可控试验温室设计正常灌溉(T1)、轻度胁迫(T2)、中度胁迫(T3)、重度胁迫(T4)4个土壤水分处理,观测不同处理番茄植株根系及地上部分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番茄根系生长指标(根系总长度、总表面积、总平均直径、根尖数)的最大值均表现为:T2T3T1T4,比较峰值发现,T2、T3和T4的根系总长度分别为T1的1.8、1.0和0.4倍,总表面积分别为T1的2.3、1.1和0.4倍,总平均直径分别为T1的1.3、1.1和0.6倍,根尖数分别为T1的1.1、1.0和0.5倍;T1、T2和T3处理的番茄根系均集中分布在5—10 cm土层内,而在T4处理下根系集中分布在15—25 cm土层内;番茄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大小表现为:T1T2T3T4,T2、T3和T4的番茄株高分别比T1下降11.49%、28.6%和43.98%,茎粗以T4处理最低,为T1的73.57%,T2、T3和T4的叶面积指数分别为T1的81.33%、64.62%和43.37%,各处理间叶面积指数在5%水平下呈现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番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各项生长指标与土壤体积含水率呈正相关。研究认为轻度土壤水分胁迫对番茄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长影响不显著,利于根系生长,中、重度土壤水分胁迫明显抑制了番茄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长,降低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层,研究为设施番茄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