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矮泰引-3中半矮秆基因的分子定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矮泰引-3的矮生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半矮秆基因控制,利用SSR标记将这两个矮秆基因分别定位到第1和第4染色体上。等位性测交的结果表明,位于第1染色体上的矮秆基因与sd1是等位的,所以仍然称其为sd1;而位于第4染色体上的矮秆基因是一个新基因,暂命名为sdt2。利用SSR标记将sd1定位于RM297、RM302和RM212的同一侧,而与OSR3共分离,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可能是RM297-RM302-RM212-OSR3-sd1,遗传距离分别为4.7cM、0cM、0.8cM和0cM,这与sd1在第1染色体长臂上的确切位置是基本一致的。利用已有的SSR标记和拓展的SSR标记将sdt2定位于SSR332、RM1305和RM5633、RM307、RM401之间,它们的排列位置可能是SSR332-RM1305-sdt2-RM5633-RM307-RM401,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1.6cM、3.8cM、0.4cM、0cM和0.4cM。  相似文献   
2.
用于筛选直链淀粉含量为中等的籼稻品种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用PCR AccⅠ分子标记检测方法 ,检测了来自不同地区的 6 3个栽培水稻品种 (系 )蜡质基因第 1内含子剪接供体 1位碱基是G或是T。另外 ,还测定了这些水稻成熟种子的直链淀粉含量。结果显示该位置是G碱基的水稻品系成熟种子中直链淀粉含量均高于 2 0 % ,该位置是T的均低于 18%。在杂交育种过程中 ,这一分子标记可用于预测水稻植株种子的直链淀粉含量。对高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亲本与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亲本之间 5个籼型杂交组合F2 群体的分析表明 ,蜡质基因第 1内含子 1位碱基是G或是T与水稻种子中直链淀粉含量的高或低是紧密连锁 ,共同分离的。这些结果表明PCR AccⅠ分子标记检测方法可用于选育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籼稻新品系  相似文献   
3.
水稻半矮秆基因sd-t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籼型标志基因系和IR36三体为工具材料,通过杂交研究了籼稻矮秆材料矮泰引-2所携半矮秆基因Sd-t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结果表明,半矮秆基因Sd-t与标志基因系019所携紫果皮基因Prp-b、标志基因系B30所携无叶舌基因1g、标志基因系027所携灰白壳基因Wh表现连锁,sd-t与Prp-b之间的交换值为2.85%±0.52%,sd-t与lg之间的交换值为27.90%±3.81%,sd-t与Wh之间的交换值为38.62%±2.99%。由于Prp-b、lg、Wh基因均位于第4染色体上,因而推定sd-t基因位于第4染色体上,其排列位置可能是Prp-b-sd-t-lg-Wh。  相似文献   
4.
为将不同启动子用于转基因水稻的研究,从武运粳8号水稻中克隆了Rubisco小亚基基因(rbcS)的5'上游调控区,构建了由rbcS启动子引导的GUS融合基因,并经农杆菌介导导入到水稻中.对转基因水稻植株中GUS活性的定性与定量测定结果表明,rbcS启动子可驱动GUS报告基因在转基因水稻植株叶片和叶鞘内的叶肉细胞中特异性高效表达,而在茎、根和种子等器官中不表达或表达活性极弱,表现出明显的组织与细胞特异性.结果还表明,光诱导处理可明显提高rbcS启动子启动的外源基因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5.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双载体共转化法中部分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T-DNA区分别只含有潮霉素选择标记基因(HPT)和GUS报告基因的双元载体pCAMBIA1300和pCAMBIA0301用于农杆菌介导的水稻共转化试验。根据经农杆菌浸染并共培养3d后水稻愈伤组织中的GUS瞬间表达情况及其稳定共转化率,测定了不同农杆菌菌株搭配及其不同浓度配比对共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农杆菌菌液浓度比为1:1的情况下,农杆菌EHA105/pCAMBIA1300与EHA105/pCAMBIA0301组合共转化水稻的效率要高于其他菌株的组合;在以农杆菌EHA105/pCAMBIA1300与EHA105/pCAMBIA0301进行共转化时,两种菌液浓度比为1:2时共转化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具不同蛋白质含量水稻品种中天冬酰胺合成酶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水稻中氮同化与籽粒蛋白质合成可能的关系,本实验通过Northern杂交分析比较了氮同化关键酶一天冬酰胺合成酶基因(OsAS)在不同水稻品种中的表达特性.结果显示,OsAS基因在水稻不同组织及其不同发育时期中的表达水平不同,以发育种子中的表达量最高,叶鞘和叶片中相对较弱;在籽粒发育过程中OsAS基因的表达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具不同种子蛋白质含量水稻品种叶片中OsAS基因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在籼亚种或粳亚种不同品种内OsAS基因表达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利用SSR标记定位水稻糊化温度的QTLs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糊化温度(GT)是决定稻米蒸煮食用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了以碱消值表示的糊化温度(ASV-GT)的遗传和QTL位点,选择在ASV-GT上具有显著差别的灿稻品种南特号和粳稻品种Balilla杂交,并以Balilla回交得到含有142株的回交群体,ASV-GT的测定表明,在分离群体中ASV-GT表现为双峰连续分布,说明在该群体中ASV-GT是由一主效基因控制的,并伴有微效基因的修饰,进一步用119个在双亲间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SSR)标记构建了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连锁图,采用区间作图法对控制碱消值的基因进行了定位分析,结果表明,位于第6染色体的qASV6-1为一主效基因,其贡献率高达87.6%,来自于亲本南特号中的等位基因可降低碱消值3.26;其余5个QTLs(qASV2,qASV3,qASV6-2,qASV9,qASV11)为微效基因,分别位于第2,3,6,9和11染色体上,双亲中都带有增效和减效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8.
高代回交QTL分析与水稻育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严长杰  顾铭洪 《遗传》2000,22(6):419-422
本文对高代回交QTL分析法(advanced backcross QTL analysis,AB-QTL)的原理、步骤、适用范围以及相对于利用平衡群体进行QTL分析的优越性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其在水稻高产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Abstract:Advanced backcross QTL analysis method(AB-QTL),proposed by Tanksley,can deal with two matters simultaneously.One is QTL mapping and the other is to construct isogenic lines containing the QTLs mapped in the mapping population in one to two years.In this article,the principle,procedure,and application of AB-QTL are introduced.AB-QTL is also compared with mapping QTLs using a balanced population.The prospect of application of AB-QTL analysis in rice high yield breeding program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高效转化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了影响根癌农杆菌转化水稻的各种因素后,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高效转基因实验体系。按该体系,水稻品种中花11号预培养4d的幼胚经农杆菌EHA105/pCAMBIA1301感染后,具有GUS基因瞬间表达的幼胚比例在50%以上,最高可达90%;按产生潮霉素抗性愈伤和转基因植株的比例计算,转化率分别达到87.6%和64.6%。转基因植株总DNA的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T-DNA上的外源基因已整合进了水稻基因组,且在大多数转基因植株中表现为单拷贝插入;遗传分析证明T1代的表型分离符合孟德尔法则。此转化系统的建立为高效地将有用的外源DNA导入水稻植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水稻第9和第12染色体编号分歧的细胞学考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水稻细胞遗传研究中, 对于染色体编号有着较多的争议,这在几条长度较短的染色体上显得尤为突出。为有比较地研究这几条染色体在水稻染色体组中的正确编号,本研究以涉及两条较短染色体相互易位的易位杂合体RT9-12为材料,分析了易位系与普通品种日本晴减数分裂粗线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该易位系的易位染色体并非第9和第12染色体,而是第10和第11染色体,从而认为目前国际上统一编号的第9、12染色体,根据染色体的实际长度可能分别为第10、11染色体。 Abstract:Rice chromosomes in mitosis are usually too small to be identified clearly one from others.In recent years,pachytene chromosomes in meiosis have been in vestigated intensively for establishing unified numbering system.However,divergence in numbering system is still existing especially for some short chromosomes such as chromosome 9 and 12.In order to verify these chromosomes,a translocation line RT9-12 and a japonica variety Nipponbare were carefully investigated for all the chromosomes morphologically in late pachytene stage.It was found that the chromosomes involved in translocation were chromosome 10 and 11 in stead of chromosome 9 and 12 as being compared with the karyotype of Nipponbare.So we consider that the chromosome 9 and 12 in the present rice chromosome numbering system could be chromosome 10 and 11 according to their length,arm ratio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nucleol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