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ITS序列分析对杏鲍菇菌种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拮抗实验和ITS序列分析结合的方法,对供试的20株菌株进行了分析。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种的ITS序列长度为624 bp,与GenBank数据库中杏鲍菇菌种的ITS序列相似度为99%以上,在种的水平上证明供试菌种为杏鲍菇,同时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供试菌种聚在了4个类群。  相似文献   
2.
对子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新品种‘武植子莲1号’和‘武植子莲2号’与其他12个主栽子莲品种的莲子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并通过隶属函数分析法对他们的营养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子莲品种的产量和营养品质性状差异显著,同一品种在不同发育时期莲子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等营养指标差异较大;鲜莲子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成熟莲子,而蛋白质和淀粉含量显著低于成熟莲子。与12个主栽子莲品种相比,‘武植子莲1号’在产量上较为突出,成熟莲子的淀粉含量达52.15%,是生产天然淀粉的优良品种;‘武植子莲2号’鲜莲子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低,可溶性糖含量达23.43%,适合鲜食。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武植子莲1号’和‘武植子莲2号’的综合营养品质较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构建大鼠gremlin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gremlin,并观察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从大鼠脑组织中提取m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获得编码gremlin1的cDNA,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正确,应用脂质体法转染HSC-T6细胞,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grem-lin1的表达。结果显示,构建了大鼠gremlin1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SC-T6细胞培养48 h后,收集并裂解转染细胞,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到转染HSC-T6细胞内gremlin1的表达显著增高。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gremlin,为研究gremlin在大鼠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技术并应用NTSYSpc 2.10e生物软件对20株杏鲍菇菌种进行遗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22条引物中筛选出11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共获得74个ISSR标记位点,51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比率为68.92%,产物片段大小在100~5 000 bp之间。聚类分析发现,遗传相似系数在0.828时,20株杏鲍菇菌种分为4个类群,当遗传相似系数达到0.896时,分为12个类群,杏528寿与其他菌种的亲缘系数最远,具有独立的遗传体系。  相似文献   
5.
软骨多糖抑制Hca-F肝癌细胞转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软骨多糖抑制小鼠淋巴结高转移肝癌细胞Hca-F侵袭转移的作用。方法:以615近交系小鼠右脚垫皮下注射肝癌细胞Hca-F建立转移模型,设模型组和给药组。检测软骨多糖抑瘤率、淋巴道转移抑制率、淋巴结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侵袭情况和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软骨多糖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抑瘤率达61.9%;淋巴结转移抑制率为22.2%;通过比较模型组和给药组瘤细胞转移部位淋巴结的HE染色,发现给药组转移情况明显低于模型组;ELISA检测表明给药组血清中TNF-α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软骨多糖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肝癌细胞Hca=F向周围淋巴结转移,为开发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提供了选择。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蓄积毒性试验及遗传毒性试验表明,康脂口服液的LD50大于10.00g/kg.bw,实属无毒物质;蓄积毒性试验3表明,本品蓄积系数K〉5,为弱蓄积;遗传毒性试验得知,Ames试验无遗传毒性,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也均未产生影响,说明本品长期服用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7.
8.
为确定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分子标记物及COPD与肺鳞状细胞癌(LUSC)共存的差异表达基因,探寻COPD合并肺癌的预测因子,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GEO数据库中筛选3套基因芯片数据集,挖掘COPD患者小气道上皮细胞(SAEC)的差异表达基因(DEG)以及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并通过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预测DEGs的功能及参与的代谢途径。继而对DEGs构建PPI网络,使用Cytoscape软件筛选子模块和Hub基因,并将Hub基因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其在LUSC中的差异表达情况及差异基因间的相关性。结果共获得52个上调基因和24个下调基因,代谢通路主要集中在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的代谢、化学致癌、花生四烯酸代谢及甲状腺激素合成四条途径上,通过Cytoscape软件从PPI网络中筛选得到2个功能模块和10个Hub基因,进一步验证发现其中5个基因在TCGA数据库中的LUSC样本中同样差异表达。由此推测SPP1、ALDH3A1、SPRR3、KRT6A和SPRR1B 可能为COPD 分子标记物及COPD与LUSC共存的DEGs,从而为研究COPD和LUSC的发病机制及二者潜在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O-GlcNAc修饰的生物学作用和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需制备高效、专一的O-GlcNAcase (OGA) 抗体。通过对人源OGA蛋白进行序列分析发现,氨基端1~350 aa片段 (sOGA) 抗原性和亲水性较强,将该片段构建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 中进行诱导表达,通过优化IPTG浓度 (0.05 mmol/L) 和诱导时间 (10 h) 获得了高可溶性表达的重组蛋白酶。采用Ni-NTA亲和层析和分子筛层析对重组蛋白进行了纯化,SDS-PAGE检测分子量的大小 (45 kDa) 和纯度 (95%以上)。以4-MU-O-GlcNAc为荧光底物,检测到sOGA的糖苷酶活性为106 nmol/(min·mg),表明该片段是OGA糖苷酶的活性区域。以此片段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以CNBr活化Sepharose 4B微珠纯化抗血清制备OGA特异性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检测表明,该抗体可以特异识别含有OGA糖苷酶活性区域的多种变体,检测灵敏度为0.11 ng/mL (效价为1∶80 000),可应用于O-GlcNAcase生物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黑腹果蝇种组40种果蝇的核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传统的敲片、Giemsa染色的方法制片对中国黑腹果蝇种组(Drosophilamelanogasterspeciesgroup)8个种亚组40种果蝇的染色体进行了分析,共发现18种核型,即A、A′′、C、C′、C′′、C′′′、C′′′′、D、D′、D′′、E、E′、E′′、F、F′、G、H和I,其中A、A′′、C′′′、C′′′′、D′′和F′为新发现的核型。8个种亚组的基本核型分别是:嗜凤梨果蝇种亚组(D.ananassaesubgroup)的核型为F、F′、G和H型;牵牛花果蝇种亚组(D.eleganssubgroup)的核型为A和A′′型;细针果蝇种亚组(D.eugracilissubgroup)的核型为C型;嗜榕果蝇种亚组(D.ficusphilasubgroup)的核型为C′型;黑腹果蝇种亚组(D.melanogastersubgroup)的核型为C和C′型;山果蝇种亚组(D.montiumsubgroup)的核型为C、C′、C′′、D、D′、D′′、E、E′、E′′和I型;铃木氏果蝇种亚组(D.suzukiisubgroup)的核型为C′′′和C′′′′型;高桥氏果蝇种亚组(D.takahashiisubgroup)的核型为C、C′′′和C′′′′型。透明翅果蝇(D.lucipennis)雌性核型2n=8,雄性核型2n=7,雄性Ⅳ号染色体为染色体单体。此外还发现,吉川氏果蝇(D.kikkawai)、林氏果蝇(D.lini)、奥尼氏果蝇(D.ogumai)、拟嗜凤梨果蝇(D.pseudoananassae)和叔白颜果蝇(D.triauraria)5种果蝇有B染色体。本文确定了D.sp.likeelegans、D.sp.likenyinyii、D.sp.liketrapezifrons1、D.sp.liketakahashii、D.sp.liketrapezifrons2和D.sp.likeauraria等6个未描述种的核型和1个新记录种吉里果蝇(D.giriensis)的核型。本研究证明了在黑腹果蝇种组内、亚组内、种内和单雌系内的核型多样性,为果蝇遗传和进化提供了进一步的细胞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