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微卫星标记分析皱纹盘鲍群体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李莉  孙振兴  杨树德  常林瑞  杨立红 《遗传》2006,28(12):1549-1554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 对皱纹盘鲍山东长岛和辽宁獐子岛的两个野生群体以及山东崆峒岛一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对6个微卫星基因座的多态性进行了评估, 各基因座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均大于0.5, 适合对鲍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 这6个基因座在3个皱纹盘鲍群体中共获得57个等位基因, 等位基因数(A)平均为9.50, 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5.8572, 平均杂合度观测值(Ho)和期望值(He)分别为0.6925和0.7966; 两个野生群体的杂合度观测值(Ho)和期望值(He)均高于养殖群体。上述结果为保护和利用皱纹盘鲍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许翠娅 《应用生态学报》2022,33(6):1679-1685
为研究对二甲苯对皱纹盘鲍肝胰腺的毒性作用,设置4个浓度(0.5、1.0、1.5和2.0 mg·L-1)和对照组,开展为期21 d的对二甲苯对皱纹盘鲍的亚慢性毒性试验,采用彗星试验技术进行皱纹盘鲍肝胰腺细胞DNA损伤分析,采用CASP分析软件对拖尾率、彗星尾长、彗尾DNA相对含量、Olive矩等损伤指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皱纹盘鲍肝胰腺细胞DNA均受到损伤,且损伤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肝胰腺细胞DNA受损程度加重,高浓度甚至可以引发细胞凋亡,呈现一定的剂量-损伤效应。中浓度对二甲苯短时间暴露即可对皱纹盘鲍肝胰腺细胞造成DNA损伤,随着暴露时间延长,细胞DNA受损程度加重,呈现一定的时间-损伤效应。但长时间暴露细胞DNA各损伤指标有所减小,这可能与细胞自身的DNA修复机制和生物体解毒系统的代谢机制有关。研究表明,对二甲苯可对皱纹盘鲍肝胰腺细胞产生氧化损伤,导致DNA断裂,高浓度的对二甲苯长时间暴露可导致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皱纹盘鲍脓毒败血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1992年9月到1995年11月间,我们对辽宁、山东沿海数个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Ino.产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样本的细菌学检验,证实了鲍脓毒败血症的发生和流行遍布辽宁、山东沿海,发现:病原菌Vibriocamplbeli主要是在鲍的消化道内越冬的。海水温度是启动鲍脓毒败血症爆发、流行和结束的首要因子。在浮筏式养殖体系中,V.campbeli主要是经由消化道感染鲍的。人工感染实验中,第一周内的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4.
杂色鲍足的显微与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石和荣  李海云  柯浩  温山鸿 《动物学报》2006,52(5):I0001-I0002,968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隶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原始腹足目、鲍科、鲍属。鲍的足是柔韧性很好的器官,它具有运动、支持、感觉与辅助捕获功能,是鲍生活中匍匐和吸附岩石等固着物的重要部位,因其首先接触环境而成为脓疱病、裂壳病、弧菌病等病病原体的主要侵袭部位,这些病可造成十分严重的鲍死亡现象。国内学者对鲍足的研究文献较少,仅有关于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足的组织学(崔龙波等,1997)及皱纹盘鲍足的粘液细胞的片断研究(王宜艳等,2004)报道。  相似文献   

5.
皱纹盘鲍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道皱纹盘鲍的染色体制备方法及核型分析结果。皱纹盘鲍的2n=36,可配为18对,中央着丝点(M)的11对,即1,3,6,7,9,11,12,13,14,16,17号染色体。亚中央着丝粒(Sm)的7对,即2,4,5 8,15,18号染色体,NF=72。染色体的长度呈连续递变。其中相对长度最长的1号染色体为7.09,最短的18号染色体4.11,单倍体总长687.05。  相似文献   

6.
皱纹盘鲍受精过程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皱纹盘鲍的受精过程。鲍卵子的胶膜使精子活化,并诱发了顶体反应,卵黄膜使顶体反应达到高潮。精子入卵后,卵发生皮层反应并形成受精膜开 减数分裂。此外,还观察到鲍的多精入卵现象。  相似文献   

7.
在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的半精制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钾(0、2、4、8、16、32 g钾/kg饲料),钾源为KCl,配制成6种实验饲料(实测钾含量分别为:0.10、2.12、4.39、9.79、20.08和27.26 g/kg),探讨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幼鲍对饲料中钾的需求量及其在长期适应不同含量钾的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幼鲍初始体重为(0.24±0.00)g,初始壳长为(12.24±0.04)mm,实验在流水系统中进行,养殖周期为15周。实验期间水温12—23℃,海水钾含量为(472.94±3.59)mg/L。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含量的钾对皱纹盘鲍的增重率(WGR,%)、贝壳日增长(DISL,μm/d)及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皱纹盘鲍软体部的水分、粗脂肪和贝壳的灰分含量受饲料中钾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当饲料中钾含量大于等于4.39 g/kg时,与0.10 g/kg饲料组相比,软体部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软体部钾的含量和贝壳中钾、钠的含量受饲料中钾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幼鲍软体部钠含量在饲料钾含量为20.08、27.26 g/kg时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鳃Na+-K+ATP酶活力随着饲料中钾含量的增加逐渐下降,当饲料中钾含量为20.08、27.26g/kg时,与0.10 g/kg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但与其他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因此研究认为:以生长指标为判据,不需要在饲料中补充钾,海水中钾和饲料原料中的钾能够维持皱纹盘鲍幼鲍的正常生长;但以生理指标(软体部粗蛋白质和钠含量,鳃Na+-K+ATP酶活力)评判,饲料中钾的适宜含量为2.12 g/kg。  相似文献   

8.
皱纹盘鲍齿舌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皱纹盘鲍齿舌发育状况及成鲍齿舌囊组织结构切片的光镜观察,了解齿舌开始出现的时期、发育状况及如何形成的.稚鲍剥离时的大量死亡与齿舌形态发育没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咖啡因加热休克诱导皱纹盘鲍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了用咖啡因加热休克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极体的释放诱导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多倍体的研究结果。皱纹盘鲍的卵在21℃海水中受精,受精后10分钟开始处理,药物浓度分别为2.5mmol/L、5mmol/L、10mmol/L,热休克温度分别为24℃、26℃、28℃,处理的持续时间为10分钟至30分钟,共分5个时间段。结果表明,药物浓度5mmol/L和10mmol/L  相似文献   

10.
1996年夏季,从皱纹盘鲍脓疱病发病区采集海水样品46份,以皱纹盘鲍脓疱病病原菌河流弧菌-Ⅱ(Vibriofluvialis-Ⅱ)为指示菌,从这些样品中分离纯化到多株噬菌体,并对其中VP8进行了电子显微镜观察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其头部20面体的直径约57nm;尾鞘宽为18nm,长的33nm;尾轴宽约7nm,长约58nm;从形态上看属于BradlcyA型。  相似文献   

11.
皱纹盘鲍一种球形病毒的感染及其发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发病的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Ino)幼鲍的足、内脏团、外套膜的血细胞质内,发现一种直径为90~140um的球形病毒粒子,带双层囊膜,无包涵体。负染病毒粒子与超薄切片大小形态相同。用被病毒感染的患病幼鲍感染健康鲍获同样症状,死亡率为50%。并于人工感染死亡鲍鱼体内观察到同样病毒。  相似文献   

12.
皱纹盘鲍脓疱病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李太武  丁明进 《动物学报》1997,43(3):238-243
1993年9月以来,大连地区许多养鲍厂的皱纹盘鲍都发生了严重的脓疱病。通过病理组织切片研究证明,脓疱病的病灶是从鲍足下表面开始逐渐扩展向足的深部,由于该病的唯一病原菌-河流弧菌Ⅱ的大量繁殖瞳的结缔组织、肌纤维坏死瓦解或破碎,病灶中只剩下鲍的血淋巴细胞、弧菌及细胞碎片。  相似文献   

13.
硒和维生素E对皱纹盘鲍血清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利用双因素实验设计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VE) (0 ,5 0IU/kg)和硒 (Se) (0 ,0 2 ,0 6 ,1 5mg/kg)对皱纹盘鲍 (HaliotisdiscushannaiIno)血清中过氧化氢酶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依赖硒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还原酶 (GR)、谷胱甘肽转移酶 (GST)这 5种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Se对皱纹盘鲍血清 5种抗氧化酶活力都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而VE仅对GPX和GR的活力有显著影响 (P <0 0 5 )。VE和Se对CAT、GRX和GR的活力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GPX/SOD、GR/GPX、CAT/SOD这 3个抗氧化的重要指标都表明 ,当饲料中含有 4 5 0IU/kg的VE时 ,添加 0 6mg/kg的硒能使皱纹盘鲍血清中的抗氧化物酶系统总体达到相对平衡 ,从而能有效地抵抗氧化损害。  相似文献   

14.
对皱纹盘鲍的呼吸、摄食、生长及能量收支等实验研究表明, 鲍的耗氧率与壳长、体重、温度及昼夜变化有关, 耗氧率与壳长、体重均呈幂函数关系, 一天中16~4时(夜间)耗氧率高于4~16时(白天)且在18~20时达峰值.同温度下鲍日摄食率与体重呈幂指数关系, 日(相对)摄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而日相对摄食率、日相对生长率均随壳长、体重增加呈下降趋势.鲍在14~20℃内对海带的总转化效率为53%.鲍软体部、海带及鲍粪便干品的比能值分别为19.2、8.57和7.23kJ·g-1.14~20℃皱纹盘鲍摄入能量的34.6~48.6%为粪能, 22.0~38.2%的能量用于自身代谢, 5.6~28.2%用于贝体软体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皱纹盘鲍的个体能量收支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对皱纹盘鲍的呼吸、摄食、生长及能量收支等实验研究表明, 鲍的耗氧率与壳长、体重、温度及昼夜变化有关, 耗氧率与壳长、体重均呈幂函数关系, 一天中16~4时(夜间)耗氧率高于4~16时(白天)且在18~20时达峰值.同温度下鲍日摄食率与体重呈幂指数关系, 日(相对)摄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而日相对摄食率、日相对生长率均随壳长、体重增加呈下降趋势.鲍在14~20℃内对海带的总转化效率为53%.鲍软体部、海带及鲍粪便干品的比能值分别为19.2、8.57和7.23kJ·g-1.14~20℃皱纹盘鲍摄入能量的34.6~48.6%为粪能, 22.0~38.2%的能量用于自身代谢, 5.6~28.2%用于贝体软体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皱纹盘鲍稚鲍剥离后大量死亡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对大连地区皱纹盘鲍(H.discus)人工育苗过程中,稚鲍剥离后大量死亡现象的初步研究工作。实验表明,稚鲍赖以生存的波纹板上饵料残渣的积累和腐败,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粘液状物质的形成与稚鲍的死亡密切相关。实验中从病鲍个体及粘液状中分离出了十株优势菌,筛选出了四种有效的杀菌药物,并测出了每种药物的MIC值,实验结果在生产实际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细胞松弛素B对鲍受精卵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胞松弛素B(CB)作为一种微丝解聚剂,可用于诱导贝类三倍体,但由于其毒副作用导致了受精卵死亡和发育异常。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比较了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正常受精卵与CB处理后的受精卵亚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CB对线粒体等细胞器的破坏,造成了受精卵的代谢缺陷,是导致鲍受精卵孵化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对大连旅顺养殖杂交群体(DL)、大连獐子岛养殖群体(DZ)和大连金州养殖杂交群体(DJ)、日本引进的野生皱纹盘鲍群体(JD)和山东青岛养殖杂交群体(SQ)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6对引物组合扩增得到424个位点,其中412个为多态位点,总多态位点比例为97.17%,5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在52.83%~78.07%,平均为66.56%。5个群体的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2389、0.1803、0.2480、0.2010和0.2637,平均为0.2264。3个养殖杂交群体(DL、DJ和SQ)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日本野生群体和大连獐子岛养殖群体(p<0.05)。根据群体之间遗传距离及UPGMA聚类分析显示,大连獐子岛群体(DZ)单独成为一支,日本野生群体(JD)与其余3个养殖群体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伴侣蛋白CCT在蛋白折叠、抗胁迫以及调节细胞生长等生理过程中担负重要作用。研究利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了皱纹盘鲍伴侣蛋白CCTζ(HdhCCTζ)cDNA全长序列,并对CCTζ基因的序列特征进行了分析。HdhCCTζcDNA序列长1960 bp,开放阅读框为1599 bp,编码532个氨基酸,生物学软件推测其编码蛋白相对分子量为58.46 kD,等电点为6.53。BLAST分析结果表明HdhCCTζ与哺乳动物、鸟和鱼类等物种的CCT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HdhCCTζ蛋白序列中包含3个典型的CCT信号基序(35RTNLGPKGTLKML47,56LTKDGNVLLHEMQIQHP72和84QDDITGDGT92)以及1个腺苷三磷酸结合基序(89GDGTTS94)。此外,在HdhCCTζ蛋白序列中还包含3个糖基化位点(23NISA26,128NKSL131and234NVSL237)。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HdhCCTζ在皱纹盘鲍组织中为组成型表达,但主要集中在性腺、血淋巴和肝胰腺中表达。使用不同锌含量(6.69 mg/kg、33.85 mg/kg、710.63 mg/kg和3462.5 mg/kg)的日粮来饲喂幼鲍20周后,取其肝脏和血细胞总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HdhCCTζ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日粮中锌含量的增加,HdhCCTζmRNA在血淋巴和肝胰腺中的表达水平呈现上调的趋势。相比于锌适量组(33.85 mg/kg),过量的锌(3462.5 mg/kg)却能够下调HdhCCTζmRNA的表达水平。上述结果表明,HdhCCTζ的表达受到日粮中锌添加量的影响,而高表达量的HdhCCTζ可能在提高皱纹盘鲍机体抗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鲍鱼酶的制备及其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对海带(Laminaria japanic)具有解壁或破壁作用的工具酶,从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的消化腺提取制备了鲍鱼酶干粉。本文报道鲍鱼酶的制备及其主要性质,并与贻贝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