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采用光镜和电镜方法,研究了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鳃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结果表明,杂色鲍的鳃为一对不等大的双栉状鳃,各鳃由鳃轴和两侧列生的状鳃叶组成,鳃叶上皮为单层上皮组织结构,细胞类型主要为:纤毛细胞、立方细胞、腺细胞;鳃轴上皮为鳃叶上皮的延伸,亦是单层上皮组织,细胞类型主要有:纤毛细胞、微绒毛立方细胞和腺细胞等;鳃叶远轴端游离缘表皮之下,含有几丁质杆支撑的血腔,血腔内可见血细胞及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血腔之间有平滑肌纤维束和疏松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内含胶原纤维、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及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等;鳃轴的皮下组织也含有几丁质杆、平滑肌纤维、疏松结缔组织及其间的血腔结构。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鲍的消化生理学、鲍的齿舌形态构造与鲍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石蜡切片、Harris苏木素-伊红染色,光学显微技术及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较全面地观察研究了杂色鲍的物理消化器官-齿舌的显微与亚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大龄幼鲍”和“成鲍”的齿舌齿式为:∞+5+1+5+∞,即齿舌由1列中央齿,每边5列侧齿和不定数的缘齿构成。随着鲍龄的增加,齿舌的长带状的基本形态保持不变,但长度和宽度都有所增加,长度的增加是由其齿舌横排数目的增加,舌齿大小的扩大及邻近横排舌齿的间距的增加造成;齿舌宽度的增加是由其舌齿宽度的扩宽,第3到第5侧齿的定期增加,缘齿数目的稳定线性增加造成。 相似文献
3.
4.
6.
杂色鲍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的胚胎发育分为个阶段共32个发育期,其中,卵裂阶段有13个时期:受精期、第1极体放出期、第2极体放出期、2细胞分裂早期、2细胞期、4细胞期、8细胞期、16细胞期、32细胞期、64细胞期、128细胞期、桑椹期和囊胚期。胚胎发育阶段有4个时期:原肠期、担轮幼体早期、担轮幼体晚期和担轮幼体孵化瞬期、胚后发育阶段有13个时期:担轮幼体期、面盘幼虫早期、面盘幼体中期、面盘幼体后期、匍匐幼体中期、铺匐幼体后期、围口壳幼体早期、围口壳幼体中期、围口壳幼体后期、上足分化幼体早期、上足分化幼体中期和上足分化幼体后期。幼鲍阶段有2个时期:第1呼吸孔出现早期,和1呼吸孔出现,须适宜水温范围内,随着水温升高,孵化期相应缩短,在水温18-34℃条件下,受精卵不同程度都能孵化,但孵化率和孵化时间则有很大差别。在水温18℃时,鲍卵从受精至开始孵化需经历11hr32min,孵化率占2.5‰,平均孵化期为26hr15min,孵化速率为0.0381,周限增长率为1.0010/hr;而在水温22℃条件下,经过7hr30min才开始孵化,平均孵化期为23hr5min,孵化速率为0.0415,周限增长率为1.0202/hr。鲍卵受精后,在水温为23.7-28.5℃、盐度为32.8‰-34.5‰(比重10223-1.0229)的条件下,只需经23-24d能发育为幼鲍(为第一个呼吸孔出现期)。 相似文献
7.
人胎儿腓肠神经的显微与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镜与电镜下研究了22例人4-足月胎儿腓肠神经,发现:4月龄是形成髓鞘的开始阶段;7月时其数量与足月相近。4月时血-神经屏障已趋完善,血管中见有核红细胞;5月后龄神经束膜完善,可达16-20层。4月10天见肥大细胞存在,即分化在此之前,但颗粒还不成熟。4-足月标本均见轴突和髓鞘变性;亦见无髓纤维囊泡聚积。 相似文献
8.
9.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斑马鱼(Daniorerio)脾的显微与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光镜结果表明,斑马鱼的脾主要由脾髓和网状组织两部分构成,脾髓分布于整个脾,分为白髓和红髓,但界限不明显,呈混合分布。红髓染色相对较浅,占脾实质的大部分区域,主要由密集的红细胞构成,可见脾窦结构,脾索结构不明显。白髓染色较深,主要由密集的淋巴细胞构成,淋巴细胞的胞核染色较深,呈深紫色。经Gordon-Sweet银染显示网状纤维后,可清晰观察到脾小结,从而可清晰区分红髓与白髓,脾小结与哺乳动物的类似,主要是由密集的淋巴细胞构成。酸性磷酸酶染色可见斑马鱼脾内有大量吞噬性细胞存在。电镜结果显示,红髓分布有不同类型的红细胞、血小板和浆细胞,白髓分布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和网状细胞,淋巴细胞胞质内含有多泡体,这可能与淋巴细胞发挥免疫功能有着密切联系。斑马鱼脾与大多数硬骨鱼相似,未观察到椭球这一特殊结构。 相似文献
10.
山溪鲵卵黄发生的显微与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山溪鲵(Batrachuperus pinchonii)不同发育时期卵母细胞的显微与超微结构,特别注意了与卵黄发生相关的细胞器变化。结果表明,类核周体为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膜性细胞器聚集的场所;线粒体自身也可演变成卵黄前颗粒,参与构成卵黄小板的成分;吞饮泡和髓样小体是卵母细胞利用外源卵黄物质的中间媒介。经过与其他动物卵黄发生过程相比较,认为非哺乳脊椎动物卵黄发生是卵母细胞在多种细胞器参与下整体活动的结果,不是经由单一的模式或途径形成,因此呈现发生上的多元化;不同物种在卵黄发生中分别采取与各自相适应的模式或途径。 相似文献
11.
Development of 11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loci in the small abalone (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
Eleven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loci for Haliotis diversicolor were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from (CT)(n) - and (AC)(n) -enriched library. They were tested in 24 individuals from a natural population. All of them were polymorphic, with the number of alleles varying between three and 10. The observed heterozygosities and expected heterozygosities ranged from 0.083 to 0.913 and from 0.159 to 0.856, respectively. The 11 isolated microsatellite loci, except SA-JMU6 and SA-JMU12, followed Hardy-Weinberg expectations. Seven sets of primers also amplify in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H. ovina and H. asinine. These 11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s will be useful for analysing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genetic diversity in H. diversicolor.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二倍体鲍卵子,抑制其第一极体、抑制其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诱导四倍体,用三倍体鲍卵子与普通鲍精子受精并抑制其第一极体,以及用三倍体鲍的其它方法诱导四倍体。用倍体分析仪检测DNA相对含量以判别其倍性。实验结果,先后共培育出存活的四倍体鲍239个,个体大小为2.5~6.0cm;挑选性腺发育较好的四倍体鲍(包括雌雄),与普通鲍杂交繁育三倍体,先后共培育出10批次,培育出的苗量共计15.8万个。 相似文献
13.
三丁基锡暴露条件下杂色鲍肝胰腺均一化cDNA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RDP试剂提取三丁基锡暴露诱导的杂色鲍肝胰腺总RNA,经Oligotex纯化得到 mRNA;应用SMART技术合成双链cDNA,双链特异核酸酶(DSN)进行双链cDNA的均一化,构建了杂色鲍三丁基锡暴露诱导下的均一化cDNA文库.原始文库的库容为4.3× 106 CFU/ml,重组率为 97.9%.从文库中随机挑选了3 288个克隆进行测序,得到3 048个高质量EST序列,其中有 370条 Contigs,2 103条 Singlets,Unigenes共 2 473条,冗余率为18.86%.以上结果说明该文库质量较好,为进一步筛选相关功能基因打下基础;较低的冗余率说明该文库值得继续使用大规模ESTs测序的方法寻找相关功能基因,并为进一步使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谱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4.
15.
Xin Zhan Hai-Yan Hu Cai-Huan Ke Song-Nian Hu De-Xiang Wang Fei Chen 《Conservation Genetics》2009,10(4):1185-1187
Eleven novel microsatellite markers were isolated from small abalone, 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 These loci were tested on 22 individuals from two different geographic populations. We identified a total of 162 alleles
from the 11 microsatellite loci. All of the loci were highly polymorphic.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is ranging
from 0.7276 to 0.9163. Observed and expected heterozygosities ranged from 0.2727 to 1.0000 and from 0.7738 to 0.9429, respectively.
Three loci deviated significantly from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No pairs of loci displayed linkage disequilibrium. These
polymorphic markers will be used to analyze population structure, genetic diversity and construct a genetic linkage map.
Xin Zhan and Hai-Yan Hu contribute equally to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6.
17.
为提高鲍鱼培苗的成活率,对分离自广东汕尾一养殖场鲍苗掉板池中(包括水、藻膜和变白鲍苗)的、经回归感染试验证明为致病菌的菌株进行了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定。API鉴定表明,这些致病菌株由Vibrio alginolyticus,Vibrio cholerae,Vibrio parahaemolyticus等组成,其中弧菌17株,约占总分离菌株的50%,而溶藻弧菌则为弧菌的优势菌株,有11株,约占弧菌总数的70%。药敏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菌株对链霉素、红霉素和庆大霉素敏感;相反,四环素和新生霉素则对它们没有作用或不敏感。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解剖及组织切片技术、光学显微镜、透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胸腺器官组织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胸腺实质主要由胸腺细胞(淋巴细胞)和网状上皮细胞构成。鱼体从Ⅰ龄之后,其胸腺发生明显的变化,与幼鱼有所不同,主要是胸腺可明显区分为三个区域:胸腺外皮质区、内皮质区和髓质区。外皮质区主要由网状上皮细胞、黏液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疏松;内皮质区主要由密集的淋巴细胞和网状上皮细胞组成,以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为特征;髓质区主要由淋巴细胞和较多的网状上皮细胞构成,总体特征是淋巴细胞数量比内皮质区的少,且细胞排列较疏松。外皮质区、内皮质区相当于高等脊椎动物的皮质;髓质区相当于高等脊椎动物的髓质。髓质区之下有结缔组织,在Ⅱ龄以上的成体出现胸腺小体(Hassall's corpuscles)或类似胸腺小体的结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胸腺外皮质区增厚,结缔组织增加,还表现在内皮质区和髓质区组织逐渐萎缩变薄,胸腺的细胞组成类型和淋巴细胞数量上有所变化等等。这些现象在Ⅱ龄鱼开始出现,即胸腺呈现退化迹象,在Ⅲ龄以上鱼体呈现明显的退化和萎缩。胸腺表面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其上皮细胞表面具有微嵴以及由微嵴组成的指纹状结构,有一些微孔分布。透射和断面扫描电镜的结果进一步表明:胸腺组织内的细胞成分复杂,除了淋巴细胞和网状上皮细胞外,还具有巨噬细胞、肥大细胞、肌样细胞、浆细胞、指状镶嵌细胞和纤维细胞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