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动态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糖控制前后肾小管上皮细胞(TE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3、Smad4的表达情况,探讨四者在糖尿病大鼠TEC表型转变和肾间质纤维化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依病程长短分为①A组(2周组),②B组(4周组),③C组(8周组),④D组(16周组),⑤E组(24周组),每组分别设有正常对照组(N组)和糖尿病组(a组);另外,16周、24周两组加设胰岛素治疗组(b组)。采用尾静脉注射STZ法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管VEGF、TGF-β1、Smad2/3、Smad4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纤连蛋白(F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皮质VEGF和TGF-β1蛋白;PAS染色光镜观察肾小管基底膜变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情况等形态学改变;生化方法测定血糖、血肌酐及24小时尿蛋白量。结果正常对照组VEGF、TGF-β1及Smad2/3、Smad4在肾小管均有少量表达,-αSMA在肾小管无表达;糖尿病组肾小管前述四者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从16周开始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α-SMA蛋白阳性表达;糖尿病16周时肾小管VEGF、TGF-β1、Smad2/3、Smad4两两之间呈正相关;随糖尿病进展,α-SMA及FN在肾小管表达增多,24h尿蛋白增多,肾脏肥大指数增大,而VEGF、TGF-β1二者都分别和-αSMA、FN、24h尿蛋白及肾脏肥大指数呈正相关性;胰岛素治疗后,VEGF、TGF-β1、Smad2/3、Smad4及FN的表达都比糖尿病组明显下降,且各指标之间的正相关性依然存在,-αSMA蛋白则呈阴性表达。结论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的VEGF、TGF-β1及Smad2/3、Smad4参与了TEC表型转变和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并且VEGF和TGF-β1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肾脏损害。胰岛素对DN大鼠TEMT和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可能部分是通过间接阻断VEGF、TGF-β1和Smad2/3、Smad4在TEC中的合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Fang KY  Lou JL  Xiao Y  Shi MJ  Gui HZ  Guo B  Zhang GZ 《生理学报》2008,60(1):125-134
本文旨在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锌指转录因子Snail1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它们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变的关系。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大鼠DM,按病程分为2、4、8、12、16、20、24周、16周胰岛素治疗(16wA)、20,周胰岛素治疗(20wA)和24周胰岛素治疗(24wA)组(n=6)。其中胰岛素治疗组动物从第13周起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至正常水平,每一时点均设鼠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血糖、24h尿蛋白、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肾脏指数。PAS染色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脏Snail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E-钙黏素和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皮质Snail1、TGF-β1和E-钙黏素蛋白表达。RT-PCR检测肾皮质Snail1和E-钙黏素mRNA表达。结果显示:(1)DM各组大鼠的血糖、24h尿蛋白、Scr、肾脏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胰岛素治疗组大鼠上述指标均较DM组显著降低(P〈0.01)。(2)TGF-β1和Snail1免疫组织化学阳性染色见于DM各组大鼠肾小管,正常对照组未见阳性表达,胰岛素治疗组大鼠弱阳性表达,并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减少。从16周开始在DM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α-SMA蛋白阳性表达,胰岛素治疗组大鼠未见α-SMA蛋白表达;DM组大鼠E-钙黏素蛋白阳性染色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3)DM组大鼠肾皮质TGF-β1和Snail1蛋白以及Snail1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胰岛素治疗组大鼠则显著低于DM组(P〈0.01);DM组E-钙黏素mRNA和蛋白表达与TGF-β1和Snail1呈相反变化。结果提示,TGF-β1和Snail1可能参与DM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变,胰岛素治疗可抑制两者表达并阻断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上调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trip-1蛋白的表达量对TGF-β1诱导的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包装人TRIP-1基因重组腺病毒,用其感染NRK52E细胞36h上调内源性trip-1蛋白表达量,之后用10 ng/ml的TGF-β1对细胞进行刺激诱导,72h后做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cadherin蛋白和α-SMA蛋白表达量.结果:①包装的人TRIP-1基因重组腺病毒感染细胞能够有效上调细胞中trip-1蛋白的表达量.②上调细胞中trip-1蛋白表达量,对TGF-β1引起的NRK52E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有所抑制,但对TGF-β1引起的NRK52E细胞中α-SM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没有明显调节作用.结论:上调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trip-1蛋白的表达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TGF-β1诱导的NRK52E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旨在探讨Hedgehog-Gli1(HH)信号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胶原累积中的作用及与TGF-β1信号的对话机制。该实验通过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以溶剂作为对照组,以1~50 ng/m L重组蛋白sonic hedgehog(Shh)或5 ng/m L TGF-β1作为诱导组,以加入或不加入HH信号特异性阻断剂环靶明(cyclopamine,Cyp)5μmol/L为干预组。细胞培养24 h,采用ELISA、q RT-PCR、免疫细胞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HH信号相关分子(Ptch1、Smo和Gli1)、TGF-β1、EMT相关分子(Rac1蛋白、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和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III型胶原m RNA或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外源性Shh上调Smo和Gli1表达,抑制Ptch1表达,继而激活HH信号;HH信号活化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E-cadherin的表达,上调α-SMA、III型胶原和TGF-β1的表达。环靶明干预后,Smo表达下调,进而抑制HH信号、EMT和胶原累积,并下调TGF-β1的表达。应用TGF-β1诱导小管上皮细胞EMT,同时也上调HH信号分子Smo和Gli1的表达,下调Ptch1的表达,提示TGF-β1可诱导HH信号活化。综上所述,HH信号和TGF-β1均参与了肾小管上皮细胞EMT和胶原累积过程。HH信号活化可促进TGF-β1的表达,同时TGF-β1能激活HH信号,推测TGF-β1与HH信号可能存在交叉对话以调控EMT和胶原累积。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锌指转录因子Snaill在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它们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变的关系.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大鼠DM,按病程分为2、4、8、12、16、20、24周、16周胰岛素治疗(16wA)、20周胰岛素治疗(20wA)和24周胰岛索治疗(24wA)组(n=6).其中胰岛素治疗组动物从第13周起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至正常水平,每一时点均设鼠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血糖、24 h尿蛋白、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肾脏指数.PAS染色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脏SnMll、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E-钙黏素和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皮质SnailI、TGF-β1和E-钙黏素蛋白表达.RT-PeR检测肾皮质Snaill和E-钙黏素mRNA表达.结果显示:(1)DM各组大鼠的血糖、24 h尿蛋白、Scr、肾脏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胰岛素治疗组大鼠上述指标均较DM组显著降低(P<0.01).(2)TGF-β1和Snmll免疫组织化学阳性染色见于DM各组大鼠肾小管,正常对照组未见阳性表达,胰岛素治疗组大鼠弱阳性表达,并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减少.从16周开始在DM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α-SMA蛋白阳性表达,胰岛素治疗组大鼠未见α-SMA蛋白表达;DM组大鼠E-钙黏素蛋白阳性染色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3)DM组大鼠肾皮质TGF-β和Snaill蛋白以及Snaill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胰岛素治疗组大鼠则显著低于DM组(P<0.01);DM组E.钙黏素mRNA和蛋白表达与TGF-β1和Snaill呈相反变化.结果提示,TGF-βl和Snaill可能参与DM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问充质细胞转变,胰岛素治疗可抑制两者表达并阻断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SREBP-1重组质粒转染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检测SREBP-1基因表达和细胞内脂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pcDNA3.1空质粒对照组和pcDNA3.1-SC1重组质粒转染组,采用阳离子脂质体法将SREBP-1特异性质粒pcDNA3.1-SC1及pcDNA3.1空质粒转染到细胞内并培养48小时,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分析目标基因表达丰度的变化,并采用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滴。结果 pcDNA3.1-SC1重组质粒转染的细胞内SREBP-1mRNA表达呈现明显升高,扩增条带积分光密度值分别是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的6.158倍和4.194倍,SREBP-1蛋白也出现明显上调,条带积分光密度值为3.092±0.254。空白对照组和pcDNA3.1阴性对照组细胞内均未见有红染脂滴颗粒,而pcDNA3.1-SC1重组质粒转染组中出现了清晰的红染颗粒。结论 SREBP-1表达可增加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合成证实HKC细胞中SREBP-1表达和脂滴形成之间存在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间质转分化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大黄素分别作用于TGF-β1诱导HK-2细胞24 h和48 h,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确定最佳大黄素最佳给药浓度。TGF-β1诱导HK-2细胞24 h后收集细胞用于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分析。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纤维化相关蛋白Collagen IV的表达,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关键蛋白α-SMA和E-Cadherin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关键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由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40μM大黄素是最佳给药浓度。Western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大黄素组下调纤维化相关蛋白Collagen IV的表达,大黄素组与模型组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大黄素组下调α-SMA蛋白表达水平,而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大黄素组降低α-SMA mRNA的含量,大黄素组与模型组α-SMA mRN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素可通过抑制TGF-β1诱导的HK-2细胞间质转分化,从而发挥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肾纤维化大鼠肾小管间质中分布,以及缬沙坦对DC浸润聚集的干预作用。建立肾大部切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n=18),假手术组(n=18),模型组(n=18),缬沙坦治疗组(n=18)。分别于建模1、4、12周取肾组织,采用HE和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程度;采用免疫双染及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DC-SIGN DC在各组大鼠肾组织中分布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选择素以及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II型胶元(ColIII)、纤维连接蛋白(FN)在上述肾组织中表达;以及RT-PCR检测P-选择素、TGF-β1、α-SMA、ColIII、FN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1)模型组DC-SIGN DC主要分布于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以肾间质最为明显;其分布数量于12周较1和4周呈明显增多,且与慢性肾功能减退呈正相关。(2)12周时手术组大鼠肾小管间质区P-选择素、TGF-β1、α-SMA、ColIII、FN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均明显增加,并与TIF程度以及DC-SIGN DC分布数量呈正相关。(3)经缬沙坦治疗后,DC-SIGN DC分布减少,以及P-选择素、TGF-β1、α-SMA、ColIII、FN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下降,TIF程度减轻及肾功能改善。研究结果表明,DC启动参与了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形成,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缬沙坦对此具有明显的抑制和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诱导小鼠系膜细胞内脂质沉积的可能机制。方法:常规培养的小鼠系膜细胞(MMC)分为正常对照组、刺激组、刺激+空质粒组(sh-HMGB1)和刺激+质粒组(sh-SREBP-1);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沉积;RT-PCR检测HMGB1、SREBP-1和脂肪酸合成酶(FAS)mRNA表达;Wes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油红O检测显示IFN-γ刺激组MMC细胞中出现明显脂滴;IFN-γ刺激能够上调HMGB、SREBP-1和FASmRNA及蛋白表达;沉默HMGB1能够降低IFN-γ诱导的SREBP-1和FAS上调,并减少细胞内脂质沉积;沉默SREBP-1能够减少HMGB诱导的MMC细胞内脂质沉积。结论:IFN-γ可能通过上调HMGB/SREBP-1/FAS的表达促进小鼠系膜细胞内脂滴沉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对高糖刺激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Cs),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5 mmol/L normal glucose);高糖组(30 mmol/L high glucose);高糖+IL-1β(5ng/ml)组。分别于处理后24h、48h、72h收集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18 CK-18)、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水平。结果高糖能够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蛋白的合成增加,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标志物CK-18的表达逐渐减少;IL-1β与高糖同时刺激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多,而其自身标志物CK-18的表达则明显下降。结论炎症因子IL-1β能增强高糖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实验以DBP暴露的大鼠为模型,研究DBP相关纤维化肾脏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水平改变以及该过程的调节机制。方法:动物模型中实验组妊娠大鼠在妊娠14-18天期间以800 mg/kg/天的剂量胃饲DBP,使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EMT相关指标;使用IHC、Western blot和PCR技术检测转录因子Snail1表达;以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作为体外模型,使用同样方法检测DBP暴露对中TGF-β1表达影响,检测H_2O_2对TGF-β1表达影响、TGF-β1信号通路拮抗剂对DBP诱导的Snail1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孕期DBP暴露导致子代肾脏E-cadherin指标显著升高,IHC染色强度超过对照组的3倍,N-cadherin指标显著下降,IHC染色强度约为对照组20%(P0.05)。DBP能够显著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Snail1表达,IHC染色强度相比对照组升高约2.5倍(P0.05),干扰Snail1能够抑制DBP诱导EMT指标的改变;DBP暴露与肾脏TGF-β1高表达相关,TGF-β1信号通路抑制剂能够引起DBP相关的Snail1表达显著降低(约25%);此外,DBP造成的活性氧(ROS)产物累积促进了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的表达(P0.05)。结论:孕期暴露于DBP会导致肾脏ROS产物累积和TGF-β1高表达,进而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Snail1介导的EMT。  相似文献   

12.
该文探讨了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maling 1,SOCS1)在糖尿病小鼠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糖尿病小鼠模型,于成模后8周给予尾静脉快速注射p EF-FLAG-I/m SOCS1质粒(1 mg/kg),每隔7 d注射一次。于成模后12周收集标本,检测各组动物的血糖、24 h尿蛋白;应用RT-PCR检测肾组织中SOCS1、角蛋白18(cytokeratin,CK18)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m 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或Western blot检测SOCS1、CK18、α-SMA和纤维黏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肾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tin-1β,IL-1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肾皮质中巨噬细胞标志蛋白CD68的表达。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小鼠肾组织中IL-1β、TGF-β1及FN的表达增强,巨噬细胞的数量增多;此外,肾小管上皮细胞自身标志蛋白CK18的表达减少而肌成纤维细胞标志蛋白α-SMA的表达增强。SOCS1质粒转染能降低24 h尿蛋白、抑制肾组织中CD68、IL-1β、TGF-β1和α-SMA的表达,同时部分恢复CK18的表达。结果表明,SOCS1可能通过抑制肾组织炎症反应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从而缓解糖尿病小鼠肾小管间质病变。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鲤鱼汤利尿消肿拮抗肾纤维化保护肾脏的分子机制。阿霉素6.2 mg/kg尾静脉单次注射制备ADRN模型,2 W后干预连续7 W。检测尿、血生化指标,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下游因子表达。结果发现模型组较对照组12 h尿量(12 h-Uv)减少,血白蛋白(Alb)降低,肾小球硬化指数(GSI)及间质损伤指数(TII)升高,肾组织Smad7表达下调,转化生TGF-β1、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I型胶原(Col-I)表达上调;鲤鱼汤组较模型组12 h-Uv增加,血Alb升高,GSI及TII下降,肾组织Smad7表达上调,TGF-β1、FSP-1、Col-Ⅰ表达下调。表明鲤鱼汤的肾保护作用至少部分与其利尿消肿、调节TGF-β1/Smad7信号通路、抑制上皮细胞转分化(EMT)及细胞外基质沉积(ECM)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EPS)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设假手术组(Sham)组、UUO、UUO+EPS(50 mg/kg)及UUO+EPS(100 mg/kg)剂量组,每组n=8。左侧输尿管结扎制备UUO大鼠模型。造模后连续灌胃给药3周,sham和UUO组给予等体积的羟甲基纤维素钠。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及胶原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组织醛糖还原酶(AR)表达情况,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或) Western blot检测肾脏I型胶原(collagen I)、III型胶原(collagen III)、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1(FSP-1)、纤连蛋白(FN)、E-钙粘蛋白(E-cadherin)、转化生成因子-β1(TGF-β1)和AR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UUO组大鼠小管上皮细胞萎缩、空泡样变性,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并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胶原沉积明显增加,collagen I、collagen III、TGF-β1和A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同时EMT标志性蛋白α-SMA、FSP-1、F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UUO组相比,经EPS治疗3周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胶原沉积明显减少,collagen I、collagen III、TGF-β1和A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另外α-SMA、FSP-1、F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而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05),而且100 mg/kg剂量组上述指标的改变均好于低剂量组(P<0.05,P<0.01)。结论:依帕司他对肾间质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GF-β1介导的AR表达、进而抑制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EMT有关。  相似文献   

15.
探讨益气法制剂(黄芪、白术)对CCL4所致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采用腹腔注射40%四氯化碳(CCL4)玉米油溶液联合高脂低蛋白饮食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大鼠。成模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12周。HE、Masson染色法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生化分析法检测血清肝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胶原蛋白含量。RT-q PCR检测肝组织内TGF-β1、TβRⅠ、Smad3、Samd7、α-SMA、HGF mRNA表达。给药治疗后,益气法制剂和秋水仙碱均可减轻大鼠胶原沉积,并可改善大鼠肝功能,其机制与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拼接型和非拼接型X盒子结合蛋白1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采用脂质体2000转染拼接型和非拼接型XBP-1质粒,培养48h后,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XBP-1表达,反转录PCR检测脂肪酸合成酶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脂肪分化相关蛋白表达,油红O检测细胞内脂滴。结果 HKC细胞转染XBP-1拼接型和非拼接型质粒48h后,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证实XBP-1蛋白均明显升高。而拼接型XBP-1质粒转染上调了FASN和ACC mRNA表达,细胞内ADRP表达升高,细胞内脂滴增多。非拼接型XBP-1质粒对FASN、ACC mRNA,ADRP和细胞内脂滴未产生影响。结论拼接型XBP-1上调可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质代谢关键酶升高和细胞内脂质沉积,可能是多种肾脏脂质沉积疾病的调控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是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体内重要的活化因子,而后者又是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关键因素。观察了针对TSP1的小双链干扰RNA(siRNA-TSP1),抑制由血管紧张素II(AngII)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过度活化。将根据人TSP1基因序列设计的特异siRNA-TSP1转染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利用Western印迹、RT-PCR、流式细胞仪及ELISA等方法,检测了TSP1、TGF-β1及其信号蛋白Smad2与p-Smad2、纤维连接蛋白(FN)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基因转录水平、蛋白质表达或蛋白质活性。结果显示,siRNA-TSP1能有效转染HK-2细胞,并以剂量依赖方式显著抑制TSP1的基因转录与合成;其对TGF-β1的合成影响较小,但能明显抑制TGF-β1的活化。此外siRNA-TSP1可阻抑TGF-β1依赖的Smad2磷酸化,减少细胞外基质FN以及PAI-1的合成。研究结果提示,由于TSP1是TGF-β1重要的内源性活化因子,故针对TSP1的RNA干扰能在体外有效抑制TSP1表达并相应调抑了TGF-β1的活化。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探讨氰酸盐(cyanate)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促进肾纤维化的作用。氰酸盐作用HK-2肾小管上皮细胞后, CCK8法检测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 DCFH-DA法检测细胞ROS水平;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E-cadherin、Fibronectin、α-SMA的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 2 mmol/L氰酸盐明显下调HK-2细胞的活力(P<0.05),细胞形态变为长梭形。氰酸盐作用24 h后, HK-2细胞内ROS水平呈浓度依赖性升高。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氰酸盐作用24 h后, HK-2的Fibronectin、α-SMA表达升高, E-cadherin表达下降; TGF-β的表达水平随氰酸盐浓度升高而上调(P<0.05)。以上结果表明,氰酸盐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过量ROS,上调TGF-β水平促进细胞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pithelia-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相似文献   

19.
TGF-β1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损害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rtensive rat,SHR)肾脏的表达及其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以同龄雄性正常血压(Wistar Kyoto,WKY)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研究对象,分别于12周龄和24周龄时检测两种大鼠尾动脉血压、肾功能及β2微球蛋白(β2-MG),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TGF-β1在肾脏中的表达.结果同WKY组比较, SHR组24周时β2-MG显著增高(P<0.01);而且尾动脉血压显著性增高;而尿素氮和血肌酐的差异无显著性(P>0.01).TGF-β1在WKY组肾小管的表达无或极微量;在SHR组的肾小球有少量表达,但在肾小管的表达显著,且随高血压病程的进展, TGF-β1的表达显著性增加(P<0.01).结论 TGF-β1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小管的表达显著增加,与肾损害的各项指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红腹锦鸡肾的组织结构及EGFR、TGF-β、AQP-2在肾脏中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红腹锦鸡肾脏的结构特征,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通道蛋白-2(AQP-2)在肾脏中的表达情况,应用组织学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5只红腹锦鸡肾脏的组织结构,检测了EGFR、TGF-β(TGF-β1,TGF-β2,TGF-β3)、AQP-2在肾中的表达。结果表明:红腹锦鸡肾脏主要由许多肾单位、集合管和少量结缔组织组成。肾单位是肾脏功能结构的基本单位,它由一个肾小体和一个与其连接的上皮性肾小管构成。血管球由一团迂回盘曲的毛细血管丛构成,结构简单;肾小囊足细胞的突起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基膜紧密相贴,三者构成肾小体的滤过屏障;近端小管由单层立方上皮组成,上皮细胞游离面有许多微绒毛,细胞界限不明显,侧面有许多指状突起彼此交错,质膜内褶较少;远端小管上皮细胞基底面有丰富的质膜内褶;集合管上皮细胞有明细胞和暗细胞两种类型;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呈EGFR、TGF-β免疫反应阳性,集合管上皮细胞呈AQP-2免疫反应阳性。EGFR、TGF-β、AQP-2可能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对肾单位的构筑、肾小管和集合管结构的稳定以及肾脏水的平衡等可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