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乳中的低聚糖对婴幼儿健康发挥重要作用。低聚果糖(FOS)是常用来模拟母乳中低聚糖的配方奶粉添加剂之一,可能有助于婴幼儿改善肠道菌群、调节肠道功能、预防过敏及促进矿物质吸收。本文对FOS结构功能以及与婴幼儿健康的关系进行综述,为FOS在婴幼儿营养方面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方圆  李玭  武微  熊倩  律娜  朱宝利  张玉梅 《微生物学报》2021,61(11):3642-3652
[目的] 比较持续母乳喂养条件下不同分娩方式的34周龄婴儿肠道菌群差异,探讨分娩方式对较大婴儿肠道菌群发育的影响。[方法] 在北京地区招募健康足月分娩母乳喂养婴儿,在34周仍然参与随访的持续母乳喂养婴儿共21例,其中剖宫产婴儿16例、阴道分娩婴儿5例,进行肠道菌群的16S rRNA检测。[结果] 两组共21个粪便样本中,共注释到6个门,分别为:疣微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两组共21个样本中共有57个OTU注释到属水平,其中,26个属水平OTU被注释到厚壁菌门,18个属水平OTU被注释到变形菌门,6个属水平OTU被注释到放线菌门,5个属水平OTU被注释到拟杆菌门,梭杆菌门、疣微菌门各有1个属水平OTU被注释。其中变形菌门在阴道分娩组(44.17%)肠道菌群中的含量高于剖宫产组(16.10%);而放线菌门在阴道分娩婴儿(0.00%)肠道菌群中的含量低于剖宫产婴儿(0.09%)。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相比,共有7个菌属的丰度发生了显著降低(P<0.05),分别为副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嗜血杆菌属、乳杆菌属、肠球菌属、双歧杆菌属及一注释到科水平的毛螺旋菌科OTU。[结论] 分娩方式对持续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菌群结构存在影响,且这种影响在出生后34周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在发现抗P-选择素凝集素-EGF功能域单抗(PsL-EGFmAb)对体外培养人树突状细胞(DC)成熟及功能有抑制作用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了PsL-EGFmAb对DC干预调节的作用机制。通过SCF、GM-CSF、TGF-β1、Flt-3L和TNF-α体外培养体系,从脐血CD34 造血干细胞中诱导扩增获得DC,并于成熟过程中用PsL-EGFmAb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表达;RT-PCR检测细胞内NF-κBp50、NF-κBp65mRNA表达;MTT比色法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以及ELISA法测定IL-12p70分泌的含量。结果显示,PsL-EGFmAb对DC表面特异性C型凝集素DC-SIGN(CD209)表达有抑制作用,同时也能抑制DC细胞内NF-κBp50、NF-κBp65mRNA表达,相应抑制其黏附共刺激分子CD11c、CD83、CD80、CD86表达,以及IL-12p70分泌,此外也可抑制DC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PsL-EGFmAb对DC成熟及功能的抑制作用,提示与其抑制作为DC模式识别受体及功能分子DC-SIGN有关,并可能是通过影响NF-κB信号途径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剧毒蘑菇─亚稀褶黑菇(Russula subnigricans Hongo)子实体中分离出5个已知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4个麦角甾醇(22E,24R)-ergosta-7,22-diene-3β,5α,6α,9α-tetraol(1)、(22E,24R)-ergosta-7,22-dien-3β,5α,9α-trihydroxy-6-one(2)、(22E,24R)-ergosta-7,22-dien-3β,5α,6β-triol(3)、(22E,24R)-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4)和神经酰胺(2S,3S,4R,2′R)-2-(2′-hydroxytetracosanoylamino)octadecane-1,3,4-triol(5)。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国内外已相继用组织培养法分离多株甲型肝炎病毒(HAV),并已证实了甲型肝炎患者及亚临床型感染在传染本病中的重要性。但HAV在流行点的正常人群中存在短期携带的问题还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2BS)从甲型肝炎接触者粪便中分离出一株HAV,并经免疫电镜、免疫荧光及参比血清鉴定等证实。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肾纤维化大鼠肾小管间质中分布,以及缬沙坦对DC浸润聚集的干预作用。建立肾大部切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n=18),假手术组(n=18),模型组(n=18),缬沙坦治疗组(n=18)。分别于建模1、4、12周取肾组织,采用HE和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程度;采用免疫双染及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DC-SIGN DC在各组大鼠肾组织中分布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选择素以及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II型胶元(ColIII)、纤维连接蛋白(FN)在上述肾组织中表达;以及RT-PCR检测P-选择素、TGF-β1、α-SMA、ColIII、FN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1)模型组DC-SIGN DC主要分布于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以肾间质最为明显;其分布数量于12周较1和4周呈明显增多,且与慢性肾功能减退呈正相关。(2)12周时手术组大鼠肾小管间质区P-选择素、TGF-β1、α-SMA、ColIII、FN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均明显增加,并与TIF程度以及DC-SIGN DC分布数量呈正相关。(3)经缬沙坦治疗后,DC-SIGN DC分布减少,以及P-选择素、TGF-β1、α-SMA、ColIII、FN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下降,TIF程度减轻及肾功能改善。研究结果表明,DC启动参与了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形成,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缬沙坦对此具有明显的抑制和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随餐口服沙棘全果浆对糖调节受损人群胃肠道症状和大便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交叉对照的方法,双盲,每阶段干预期35d。38位受试者在两阶段的干预期中随三餐服用沙棘全果浆或安慰剂90mL/d。每阶段开始和结束时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受试者随访前7d内的胃肠道症状评分(GSRS)和大便性状,并进行膳食调查。结果:经沙棘全果浆干预后,受试者GSRS总分由2.58±2.53变为2.42±2.37,安慰剂干预后,GSRS总分由2.53±3.57变为2.82±2.49,干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4);沙棘干预前后,受试者消化不良得分分别为1.05±1.33、1.05±1.52;安慰剂干预前后消化不良得分分别为0.79±1.51、1.29±1.35,干预效果沙棘优于安慰剂(P=0.046);但沙棘干预前后受试者大便性状的变化不显著(P=0.428),安慰剂干预前后,统计结果倾向于受试者大便性状发生变化(P=0.096)。结论:随餐服用沙棘全果浆不会诱发或加重糖调节受损人群胃肠道不适,尤其是消化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8.
云南油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油杉(Keteteeria evelyniana)枝条中首次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通过MS与NMR等方法将它们分别鉴定为(-)-epinortrachelogenin(1),(-)-α-conidendrin(2),cedrusin(3),( )-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4),oxomatairesinol(5),(-)-7'(S)-5-hydroxymatairesinol(6),vladinol D(7),(E)-3-hydroxy-5-methoxy-stilbene (8),resveratrol-3-O-β-D-glucopyranoside(9),pinocembrin(10),(2S,3R)-3,5,7,3',4'-pentahydroxyflavan(11),kaempferd(12),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13),(E)-ferulic acid tetracosyl ester(14),ω-hydroxypropioquaiacone(15),vanillin(16),hemisceramide(17),β-sitosterol(18)和β-daucosterol(19).  相似文献   
9.
DC-SIGN(DC-specificICAM-grabbingnon-integrin,亦称CD209)属树突状细胞(DC)表面C型凝集素的膜蛋白。作为DC黏附及模式识别受体,其参与介导了DC的炎症组织迁移,识别捕获病原微生物,以及随后激活静息T细胞启动的免疫应答。为此观察了DC-SIGN及DC-SIGN DC在肾炎患者肾组织中表达和分布,以及DC-SIGN在炎性状态下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探讨与肾小管间质炎症病变和损伤的关系。结果显示,DC-SIGN在正常肾组织基本不表达,而在肾炎早期即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主表达上调,且随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加重表达增强(P<0.01),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明显相关(P<0.01)。此外,DC-SIGN在经TNF-α刺激炎性状态下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也明显表达。进一步发现,DC-SIGN DC在肾炎早期以肾间质为主分布聚集,也随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加重明显增多(P<0.01),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显著相关(P<0.01),也与DC-SIGN表达相关联(P<0.01)。另外,DC-SIGN DC在肾小管间质分布数量与肾炎患者肾功能改变明显相关(P<0.05)。研究结果提示,DC-SIGN也是肾小管间质早期炎症的启动参与因素,其介导DC可能也参与了人肾炎肾小管间质的免疫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0.
张玉梅  刘均  苏雪阳 《生物磁学》2009,(19):3747-3748,3728
我国心理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西藏军人在恶劣的、独特的气候条件下,相比内地军人更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针对西藏军人面临的现实状况,提出如何有效管理负性情绪的三个步骤。一是发现情绪,正视西藏军人负性情绪的客观存在;二是分析情绪,寻找诱发西藏军人负性情绪的思维方式;三是处理情绪,为西藏军人负性情绪找到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