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星子县第四纪红土层的植硅石和孢粉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本文报道江西星子县第四纪红土层中的植硅石和孢粉,共划分出4个植硅石带,代表不同的气候特征。研究表明:植硅石作为我国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其与孢粉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在我国南方红土中化石缺乏的地层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植硅石除了其本身所蕴含的植物学意义外,还可以较好地用于反映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2.
粘附分子与信号传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铭  周同 《生命科学》1997,9(5):214-217
跨膜信号传导是基本的生命现象。粘附分子,尤其是整合素(integrins),是信号传导中重要的跨膜分子。细胞通过整合素等与配体结合,进行胞内外信息交流,调节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的粘附以及细胞形态和功能,从而发挥细胞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3.
上海广富林地区广富林遗址IT1238和IT0446剖面的孢粉记录,并根据14C数据和遗址层位所建立的年代标尺,通过孢粉分析结果表明,在5300cal.aB.P.之前,本区尚无人类活动的迹象,遗址点周围主要生长由栎树和榆科等植物构成的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温暖湿润。良渚文化中前期,在花粉谱上出现了农作物的证据,说明当地已有人类进驻,并开展农业活动;大量水生植物花粉的分布说明当时水体面积扩大,降水量增多。良渚文化晚期以后,栎树林几近消失,水生植物减少,而蒿、藜增加,可能是由于水体面积的减少,以及区域气候变得干冷所致。广富林遗存、战国和东汉文化层时期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良渚文化晚期的特征。在战国和东汉文化层时期,栎树林有所恢复,人类活动在后期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4.
四年一届的国际孢粉学界的学术盛会--国际孢粉学大会于2008年8月31日-9月5日在德国美丽的莱茵河畔城市波恩召开.本次会议为第12届会议,并与国际古植物大会同时同地联合召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800多位代表与会,实为空前盛况.参加本次会议的中国大陆地区代表共计46名,位列各国或地区之第6,真实反映了我国古植物与孢粉学界在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另外,中国台湾地区也有6位代表与会.  相似文献   
5.
以更新世全球性气候变化规律为基准,结合深海氧同位素阶段的划分,以及中国冰期与其对比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以往学者所提出的一些更新世事件与氧同位素时段的对比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佐证了南京直立人生活于昆仑主冰期,年代约为距今642ka—620ka,可能与MIS16相当的观点。研究同时表明:北京直立人可能生存于前大间冰期(MIS15—13)的初期,推测最早的北京直立人的年代为距今约620ka。  相似文献   
6.
云南开远小龙潭盆地晚第三纪孢粉植物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云南开远小龙潭盆地上第三系各层位孢粉研究表明∶被子植物在盆地沉积时期始终居优势地位,且类型丰富,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草本植物花粉在盆地的上部层位含量有所增加,出现多种菊科类型,而部分被子植物花粉的含量消减或消失. 据此划出两个孢粉亚带,其中A 亚带的地质时代可能是中新世中晚期,B亚带为上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7.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雅龙乡中新世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铭 《古生物学报》1989,28(6):786-802
雅龙乡褐煤层系由广西水文地质大队在地层普查中最早发现,据都安岩溶科研会战指挥部的资料记载,当时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其地质时代为渐新世。刘兴诗(1984)认为该地层与桂西地文期的沉积相当,属下第三系邕宁群。其结果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依据当时的孢粉资料。笔者在野外期间查阅了以往的孢粉资料,发现化石的鉴定比较粗糙,孢粉类型很少,与本文的分析结果差异较大。因此,认为有必要对雅龙乡褐煤层的地质时代重新论证。全文是在宋之琛研究员的指导下撰写完成的,孢粉室其它同志也提出不少宝贵的意见;野  相似文献   
8.
云南曲靖盆地晚新生代孢粉植物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曲靖盆地曲参一井 6 0块样品的分析结果 ,共识别出 5个孢粉组合带 ,反映曲靖地区晚新生代植物群面貌及变化过程。植物群在总体构成上比较单调 ,第一组合带中 ,栎属占绝对优势 ,组成栎树林 ,周围山地则主要分布松树林 ;栎树林在第二组合带分布范围减少 ,松属和铁杉属明显增加 ,可能反映地壳的抬升或气候变冷 ;栎树林在第三组合带得到全面恢复 ,反映植物生境转好 ;第四组合带为一渐变期 ,反映栎树林再度开始消减 ,松树林和蕨类植物则递增 ;孢粉植物群在第五组合带发生明显的变化 ,松科植物大量分布 ,栎树林已在很大程度上消退 ,蕨类植物得到较大的发展 ,其它草本植物的含量也有所增加 ,反映植物生境再次发生大的变化。曲靖地区晚新生代植物群具有向上类型略有增多的特点 ,表现为原始栎树林的消退、扩张、再消退的变化规律。推测当地两次栎树林的消退过程可能分别与发生在 3.4Ma和 2 .  相似文献   
9.
成纤维细胞及其异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伟铭  周同 《生命科学》1997,9(3):132-135
成纤维细胞在免疫系统及疾病发生发展,尤其组织纤维化中的作用渐受到重视,成纤维细胞异质性研究为探讨有关疾病发病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就肺、肾间质、牙周和皮肤等成纤维细胞的异质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山东章丘上新世巴漏河组和更新统孢粉植物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章丘巴漏河组和上覆更新统孢粉植物研究表明,当地上新世植物群的分布类型趋于单调,草本植物和部分广布型植物繁盛;更新世植物群的成分变得更加贫乏,其中,第三纪常见的喜暖类型已全部消失,而广布型植物类型得以进一步发展。植物群所反映的气候较中新世趋于干冷,与我国华北地区晚第三纪以来植物群的总体发展规律相一致。巴漏河组在层位上与临朐和昌乐等地的尧山组相对比,当前研究表明,以往报道的尧山组底部沉积夹层中的孢粉组合,其时代与山旺组相接近,而不同于巴漏河组;孢粉证据支持将其归于山旺组的划分意见。通过比较,建立巴漏河组与山东北部钻孔剖面明化镇组上段孢粉组合的对比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